过年日记

时间:2021-03-03 13:22:13 日记 我要投稿

【精华】过年日记3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间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日记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年日记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过年日记3篇

过年日记 篇1

  一年一度地新春佳节又要来到了,想必每个小孩都很急切地盼望着过春节,都有一些让自己喜欢地事情吧!例如:收到长辈给地压岁钱,四处逛街买新衣服,去亲戚家串门拜年,去旅游等等,而我最喜欢地事情就是放鞭炮和烟花了。

  每到过年,我都会缠着爸爸带我去放鞭炮,现在城里都不能放鞭炮了,所以爸爸只好带着我到郊外去放鞭炮。

  每次我们都会买很多不同种类地鞭炮和烟花。

  我们把鞭炮插在土里,用香点燃引线,我双手紧紧地捂住耳朵,躲在大人身后,探出半个脑袋,看着嗞嗞燃烧地引线,心里想:我到底是把手放开,跳到前面做出一副勇敢地样子,还是就像现在这样害怕地样子呢?我还在犹豫中,鞭炮已经“嘭”地一声爆炸了,顿时纸屑四散,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硝烟地味道……我也高兴得大叫起来!

  当然,最壮观地还是晚上放地烟花。有地烟花放上天像一朵盛开地菊花,有地烟花放上天先是一个小圆圈,接着像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个圆圈地颜色都不一样呢!有地烟花放上天就像喷泉一样“哗”地散落下来……各种五颜六色地烟花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妆扮得如同灯火辉煌地宫殿一样,十分美丽……

  看着满天地烟花,听着四处噼里啪啦地鞭炮声,热热闹闹地新年又来到了!

过年日记 篇2

  过年家家户户吃汤圆是我们这地方传统习俗,它象征着家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甜甜蜜蜜、生活幸福。

  汤圆分甜、咸两类,有许多种。甜的有芝麻馅心汤圆、糖腌猪油馅心汤圆、豆沙馅心汤圆等。咸的有咸肉馅心汤圆,荠菜馅心汤圆等等,不过过年吃的汤圆都是些香甜类的汤圆,基本上不吃咸馅心汤圆。这主要图的是个吉利,香甜馅心汤圆,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心想(香)事成,事业兴旺、万事顺心、甜甜蜜蜜。

  制作汤圆很讲究,一定要用糯米面粉。因为糯米面粉有很强的粘性,汤圆是以粘为主,过年吃汤圆就是用的这个“粘”字,象征着团团圆圆粘粘不断的甜蜜。在几十年前制做汤圆是件很复杂的麻烦事。那时没机械,都用人工。把糯米上碓舂成面粉,是个很重的体力活,因为这糯米面粉不能用石磨磨,磨了面就不那么粘,碓舂的面粉能保持糯米的粘性。

  碓,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见过。过去老人常说汤圆好吃,碓难舂。碓是加工粮食的一种器具,它的结构是由碓桯、桯栓、桯尾、碓头、碓嘴、碓牙、碓臼七个部分组成。碓桯是用一棵整树木纵向取个能站人的平面,在碓桯的尾部斜着横锯掉与地面接触时多余的那一部分,形成鱼尾形的桯尾。在碓桯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处横闩上一根木栓,在碓桯左右两侧的地下埋下两根木桩,撑起桯栓,脚踩桯尾桯头就能上下运动,再在碓桯的最前端开个上下洞口,装进一根粗木棍,固定在碓桯上,那就是碓头。再在碓头向下木棍的末端开成几个对称的槽,用一只铁圈将木棍下端固定,就叫碓嘴。在碓嘴预先开好的对称槽里装上三角形的`铸铁片,就叫做碓牙。在与碓头相对应的地上埋一个外方内为圆锥形的石臼,这就成了一个完整的碓。

  舂碓这个体力活一般都是男劳力做,用碓舂稻做米一天只能舂几十斤。舂做汤圆米面就费事多了,先将糯稻放到碓臼里舂,去掉稻壳成糙米,一臼只能舂几斤,待见碓臼里80%的稻子脱了壳成糙米时,将糙米拿下,把剩余的稻子再放到碓臼里舂,就这样循环往复。待糯稻全部舂成糙米后,再将糙米放到碓臼里舂,去掉糯米表层黄皮,筛出白净的糯米,再淘洗。淘洗后的糯米放到清水里浸泡一天左右,用箩筐爽干后再上碓舂面。糯米下了碓臼舂到见有细面时,就取出来用细面筛子筛,筛子上面的粗面再放回碓臼里舂,这样循环往复,直到糯米全部舂成细面为止。

  那时候,一般的家人过年只舂十斤糯米面,大户人家三五十斤。就是舂头十斤糯米面也要花半天工夫。尽管吃顿汤圆这么费事,大家小户还是乐意去做,图的是过年讨个吉利。那时吃汤圆只有大年初一才能只上一顿,余下的面粉再也舍不得吃了,都用于招待来客,用汤圆招待客人是最客气的接待。而今吃汤圆虽不那么稀奇了,但我小时候吃汤圆的那股甜美劲儿,至今难以忘怀。

过年日记 篇3

  大家日夜盼望的新年到了!新年嘛,一定要吃上饺子。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一早来到爷爷家。到家时,饺子已经做好了,看着那元宝似的饺子,忍不住吃了一个。真好吃当我拿起筷子,准备又吃时,妈妈一把叫住我,问:你知道吃饺子的传说吗?

  见我一愣,妈妈接着说了下去:饺子源于我国有2600多年历史。据说,饺子源自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在长沙太守期间,见白河两岸乡亲肌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少人耳朵僵冻溃烂,心不能忍,辞官为民行医。冬天刚到,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棚支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同煮,熟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再煮制成祛寒娇耳汤,然后每人每只娇耳一碗汤服后周身血液上涌,两耳发热,寒气顿消。冻耳很快治好。1700多年来世代承传,人们每年冬至包食娇耳以纪念张仲景恩师。

  这时爸爸走过来说:我还知道另一个传说:女娲捏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我想:是啊,一个饺子竟然吃出这么多文化,中国文化这么博大精深,然后我更应该要努力学习才是啊!于是便打趣地说:看来我要好好学习才是,不然我这后浪不就推不动前浪了?爸爸听我这话,一笑:那我们也要努力啦,我可不想死在沙滩上!哈哈哈!爽朗的笑声不断。

【【精华】过年日记3篇】相关文章:

1.【精华】过年日记八篇

2.过年了日记

3.过年的日记

4.过年拜年日记

5.过年包饺子日记

6.关于过年的日记

7.过年日记三篇

8.过年日记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