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诗经》有感

时间:2023-06-20 16:20:0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看《诗经》有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看《诗经》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看《诗经》有感

观看《诗经》有感1

  读《诗经》,就好似读一部古人风情史,像清泉缓缓抚过青石板,清新,自然,没有一丝杂质。

  爱是最长情的告白。《诗经》中的爱情,并不轰轰烈烈,没有一个“爱”字,却处处流露着爱——

  雎鸠鸟儿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这一切,都印在了他的眼眸中,想必,这也是他所盼望的吧?无数天的`彻夜未眠,心里只有她的倩影,这是爱而不得的煎熬。西风乍起,干热的风夹杂着丝丝凉意,微红的晨曦中,寒霜泛着金光。荻花摇曳,水光潋滟,摇不去的是对伊人的爱,更摇不去对理想的追求。念那青青子衿,微褶的衣裳,佩玉的绶带飘飘,她心中泛起层层涟漪。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爱,缠绵悱恻,穿越岁月,仍引人共鸣。像是品味陈酿的美酒,细品《诗经》中的爱,历久,弥新。

观看《诗经》有感2

  浅携一抹淡然,静赏繁华。寻一丝暖,雅一首诗,赏一册诗经,微醉于红尘。细品岁月,浅抒人生,体验爱情。

微风慵懒,星云当空。独坐于院内,翻开《诗经》。蓦然回首那些记载人情世故、散发着草木芬芳的文字,似有记忆从远方而来,细声慢语地诉说着过往的哀愁与欢欣。点一盏茶,执一卷书,铺展开水墨晕染的《诗经》,逐字逐句的体会,或明艳,或典雅,或伤感,或痴情。

  重章叠句的极致抒情,是一种掩于时代背后而又直指现实的用法。风、雅、颂如众鸟和鸣,又自成一体,以多样的形式歌颂属于那个时代的爱情与时代背景。半掩书卷,静心沉思。每一篇诗词句段,都是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风格练习。它包容了时光荏苒的所有感情。诗词当是佳酿,与时光勾兑,经久醇香。是诗词,扎根于文字,是文字在诗词的意境里纵身倘佯。这些散发着芬芳的儒家文化的词章句段,都是岁月沉淀后温柔的馈赠。

  在岁月的小船里,我坐赏水边烟雾弥漫,看云卷云舒。我便是那在水一方的美人,只为追寻那无意间的回眸凝望,只为得到那深情厚爱般的缠缠绵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徜徉在3000年的爱河里,悄悄的我来了就如我悄悄的走。即便是无意间的惊鸿一瞥,我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貌也可引无数文人墨客尽折腰。遇见,于平凡的时光里,当他深情的双眸里凝望着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典雅美人,方才明白我就是那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女子。许,我寻你已一世,许,已然颠簸了千年。日子,总是被思念拉得好长好长,一次次我曾站在水一方,遥想那岸你的凝望。却原来,世间的爱情如此心酸如此灼人。

  忆想当年,初恋时的甜美羞涩和砰然心动让我辗转反侧,夜不能眠,便想起宛丘: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初见时的美好是如此让人相思成疾,我看向窗外,美景宜人,泪眼涟涟,竟无语凝噎。然终轻起红唇,微微道之: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那个采葛的让我惦记的男人啊,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思念竟如此让我缠绵悱恻,苦苦相思之岁月,终是让我着实煎熬。我曾倘佯在爱河里,无意间听人们唱着那首广为流传诗歌《蒹葭》。那经久不衰的旋律,千年流传的爱情,见证着我们的.爱情。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听着外边的鸡鸣不己,推开门,见到了你。既见君子,心生欢喜。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你侬我侬后,你依依不舍的离去,就连风也看不惯这般的难舍难分拂袖而去,而这首风雨诗就是我们最好的见证: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出自国风·郑风·风雨)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我的爱情却已山盟海誓。在每一个风雨交加之夜,在山花烂漫之时。留恋于每一次的相遇,相知,相爱。我们终是海誓山盟,爱情有了最好的见证: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赠我美玉,我回以木桃,永结同心。我与你共同步入了婚姻的美好,你温润如玉,如沐春风,我心由乱,寝食难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诗经·秦风·小戎》你念我日日在家担忧受怕,日日归家陪伴。后来的生活,你我二人琴瑟和鸣,岁月静好。

  就着美味来饮酒,恩爱生活百年长。你弹琴来我鼓瑟,夫妻安好心欢畅。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郑风·女曰鸡鸣》

  一晃眼,你我已经恩爱数年。磕磕绊绊,岁岁平安。岁月静好,我心安然。日子如白驹般飘然而过,余生很短,恩爱永传。我惟愿余生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转眼间时光流转,一梦千年。千年间我见到了爱情最真的样子,或许就如诗歌中从描写的,爱她,“钟鼓乐之”;爱她,“溯洄从之”;爱她,“报之以琼瑶”……一个美丽而善良的灵魂是纯洁而真挚的,爱情,就应该是纯净唯美的,炽热而浓烈的。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忠贞不渝的爱,那“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恋君兮君不知”的幽怨哀婉的爱,那“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无奈酸楚的爱……凡世间此种种的爱情,从不卑微,都美,美的让人心醉,美的让人心生神往。

  在这里,热恋时的激情澎湃和海誓山盟和沉迷于爱的忘乎所以、欢乐飞扬。恋爱中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舍不得爱情的朝朝暮暮,你侬我侬,由此,和情人分离时才会感到切肤的思念和牵挂。就像《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这句话所描述的一样沉迷。

  追溯千年,梦回诗经。爱之一字,让人流连忘返,让人痴恋沉迷。在岁月颠沛里,在时光流转中,在千年流传下,诗早已成为了过去,爱情有了全新的面貌,诗歌有了更好的诠释。可这诗经中的精神,这气节,这纯洁,这情感却无法超越。这穿越千年的爱恋,从翻开你,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开始,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束。这千年兜兜转转,你依然拥有者无与伦比的美丽,我以为我是在水一方的女子,却原来也只是扎根于红尘俗世,难以超脱轮回。

  爱你从《诗经》开始,“赋”、“比”、“兴”早已成为了过去。悠悠岁月,早已顺流而上,载着爱的凝望,恋的痴傻,婚后的执子之手,一起漫步彩云间,执手相看,回首已千年。

观看《诗经》有感3

  中华经典——《诗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诗经》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诗经》所蕴含的宝贵哲理,可以成为我们一生的文化资产。

  今天,我读了诗经中的名篇《硕鼠》。《硕鼠》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这首诗运用比拟手法把压榨人民的统治者惟妙惟肖地比作大老鼠,发誓要离开它,表现出了无比愤慨的阶级对立情绪。这个比喻把剥削阶级贪婪。残忍。寄生的本性以及人民的.反抗意识反映得淋漓尽致。同时,作者又加以夸张,突出了〝硕鼠〞由于贪吃而体态肥硕,借以突出了剥削阶级的贪得无厌,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这首诗共分三章,每章八行。各章均重叠〝硕鼠〞,把剥削阶级丑恶的面目揭露无余,也强烈地抒发了被剥削者切齿痛恨他们的仇视情绪。令我为之感慨万千。更为重要的是,这首诗每章的末两句〝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表达了一种向往。追求没有剥削。压迫,充满欢乐的人间乐土的社会理想。这就是人们抗拒阶级压迫和剥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思想感情。后世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正是这样一片乐土。

  是啊!这些不劳而获的人不种不猎,却占有大量财富,过着寄生的生活,而劳动者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太不公平了!

  劳动最光荣!我鄙视那些不劳而获。巧取豪夺的人!

观看《诗经》有感4

  也许是古代社会没有当今世界纷乱复杂,也许是古人心中有一丝的纯美,仿佛什么也无须遮掩,没有粉饰,没有忸怩,没有故作姿态……那些四字的句子,是一颗颗袒荡于天地之间的赤子之心,可以帮助你寻回那个还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和伤害的最初的自己,在自然中纯洁。甜美地微笑着。

  读着这些深涩难懂的文字,可以自由自在地听从自己的心灵随着那些句子浮想联翩。恍惚间,我觉得自己连这身体,都被这清新之风浸润得轻灵起来,或许连《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听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般清雅温润的言语,也会步出闺阁羞怯张望,看看那园子里的妩媚春光。

  这样的一卷书,念着念着,仿佛回到儿时心境,内心有如头顶湛蓝的天空,广阔辽远,深邃不可触摸。此时人不再徘徊纠缠于俗事之中,时光可以这样从纸页间流过,就很幸福。

  遇见《诗经》,是这秋天里最美的邂逅。因为无论是唐诗的华丽,还是宋词的精致,在我看来都抵不过《关睢》《蒹葭》《子衿》给我的震撼。那种质朴,那种清新,那种深沉,直抵心间,无可比拟。

  遇见《诗经》,是这十月天里,最美的'邂逅。诗是对生活的歌唱。吟咏,在创作与歌咏间享受了美感,升华了人性,使人得到了自由。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似乎是真的回到遥远的古代。

观看《诗经》有感5

  我念你,不论亲情爱情友情,千年万年,绵延婉转;睍睆黄鸟,劬劳之恩;子衿子佩,爱之既深;同裳同袍,与子偕行。

  静静读《诗经》,在那里,我发现了淳朴,真挚,珍贵的情。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黄鸟鸣叫,清脆动人,惹人怜爱。但也无法安慰母亲辛苦的心,从我呱呱坠地,母亲就无比劳累。待我长大懂事,我自责儿时的调皮,我迫切地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亲情如此珍贵,如今少年,叛逆的'我们,请放下心中的焦虑烦恼,感受母亲的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衿子佩,也令她深陷其中。在原地等你,不断揉搓衣袖,不断抚摸你赠的玉佩,抬头不见你的身影,眼里满是愁哀。穿越千年的爱情,也能悸动人心。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英勇无畏的气概下,战士们如兄弟一般团结一致,“同裳同袍”,手握刃剑,奋勇前行至那焰火笼罩的战场。兄弟般情意的战士们,如今读来也是激情澎湃。

  真挚的“情”不论在古代还是如今,都会直戳人心。《诗经》中穿越千年的情,不假,不华,不忘。

观看《诗经》有感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以艳丽明亮灿烂的桃花来比喻正值韶华即将出嫁的女子,祝贺女子在正好的年华里找到归宿。在古代,女子出嫁谓之归。今人也将女子嫁人称为找到归宿。归宿即是心安之处。 子之于归,宜其室家,宜其家人。女子不但如桃花一样美丽,还心善,和顺。只有心善、和顺的女子才能让夫家和乐融融。在那个遥远的古代,女子身着红装,明眸皓齿,口若含丹,面若桃花,心纳善意,满腔和顺,带着宜其室家,宜其家人的愿望嫁到夫家。这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桃夭》从中年律师邓冰的离婚说起,讲述了一群曾心怀文学 热忱的法学 专业大学生30年后逐渐陷入中年危机的生活现状。80年代的浪漫诗情,在重返母校聚会的大学同学身上已经风流云散。如今的他们遭逢接踵而至的荒诞、煎熬与悔恨。作家总是以故事做诱饵,促使我们走进生活的内部,搅动我们的心神,牵引我们的追寻和探问。

我感兴趣的是作家张者的动机以及达成目标的可靠性。即便是在描述过去,张者的叙事也带有极强的现实感。在对当下生活的描述上,他几乎与现实生活同步推进。在叙述结构上,他也动用了诸如悬疑、传奇等极具当代性的元素。语言上更是相当的保鲜,这让《桃夭》读起来相当有趣,甚至让人恍惚间以为不是在读小说,而宛如在生活中。

那时的大学生是社会精英式的人物,而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更是理性的化身,他们与80年代的整体氛围存在着不同层面的冲突。人物的主体性在这种冲突中有可能自然生成,这首先是时代使然,而张者精心捕捉到了这一面。我们由此发现,这些看似神秘的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与一般的.大学生并无本质性的不同。他们的情感生活,也是那个时代普遍性的冲动释放。他们当下的生活,基本上也是我们所有人精神上的某些映射,隐藏着一代人的精神特征和情感脉络。邓冰这位诗心未泯的律师,他自证有罪的行为被看作精神错乱,同学们瞒着他做了一场模拟审判,无疑是小说中饶有趣味的华彩乐章。邓冰的诗意,既是往日时光的残留,也是处于纷乱生活中潜伏的清醒的写照。我们已经无法分清究竟是邓冰反常,还是他周围的人反常。而这恰恰是小说最具价值之处。

这是一部叙事比较独特的作品,以平常而别具一格的视角写出了一代人独有的情感纹理和精神质地。语言灵动、诙谐,流动着淡淡的忧伤和慵懒。小说视野宏大,但句句指向生活的细部。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保留着初心,却自觉或被动地跳入了欲望的河流,在泅渡或沉没时发出的笑声让人百味杂陈。他们从80年代向我们走来,他们以为把困境远远甩在了身后,困境却一直如影随形。

突围与挣扎,成为这部作品的主色调。这一群60年代生人试图以各种方式撕碎种.种的纠缠,冲破困境的压制。抑或,人生就一直是在困境中,永远无法走出?如果说“80后”一代纠结于怎么办,那么现在的“60后”则彷徨于曾经的梦想和当下的现实之间,纠结于怎么说。从大叙事的角度而言,80后与60后的处境是一样,都在记忆与现实的漩涡里寻求突围,进而展开一系列的选择。我愿意把《桃夭》看成是一次博弈式的对话,与时代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在多层次的对话中,一代人的经验图景渐渐清晰,一代人的精神内核渐渐显露。我看到了张者为此作出的种.种努力。生活在继续,小说也在以自己的生命生存着。我们都在路上,我们一直在路上。生活的脚步如此,小说的叙事如此。

观看《诗经》有感7

  “同学们要多背诵一些优秀古诗词,长大以后才能文思泉涌。”这句话,是主席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少年儿童时说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有大量的优秀古诗词,是主席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孔子在论语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说《诗经》是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有感而发。《诗经》中大量的诗句,因其美好,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而被世人不断引用。 《诗经》的开篇《关雎》,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爱情诗篇。诗中的男子,遇见心仪的女子,却顾虑重重,羞于开口。他沉浸在爱的幻想中,这种爱,朴素而纯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以求”。“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等成语均出自于《关雎》。相反,《诗经》中的另一篇《氓》,则反映了一个女子刚烈果断的性格,以及对爱情的失望之情,诉说了婚姻的悲剧。“夙兴夜寐”。“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等成语就出自于《氓》。

  《诗经》中自然不乏描述战争的诗,最为典型的就是《击鼓》一诗,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厌战的情绪。诗中的男主人公曾与妻子发誓白头偕老,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这美好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真挚的承诺,却只能叹息“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或许这只是一个士卒的心声,却表达出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安定的向往。 “百善孝为先”,《诗经》中描写孝顺的也有很多篇,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南方吹来的暖风,温暖了万物,滋润着成长,这是母亲无私。不辞辛苦的品质啊!幼小的孩子在母亲抚养下健康成长,全是母亲辛勤哺育的功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无人尽孝,让人对母亲深表同情,鄙视这不孝子女,让我心灵震撼,感悟孝顺不能嘴上说说,要实实在在行动。

  《诗经》中,还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夙夜在公”等脍炙人口的名句,都让我受益匪浅,学有所用。

  深读《诗经》,让我感受到它不仅是诗歌总集,也是当时人们生活的活字典,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观看《诗经》有感8

  从前的日子过得缓慢,三月嫁娶,七月耕作,九月裁衣……日子就这样悠悠淌进诗里。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整理后交给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太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如此,《诗经》也便流传至今,虽失了旧时的曲调唱法,却也保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字材料,在这样荒芜的冬日给以真挚与温暖。

  桃花灼灼盛开的时候,衷心祝福出嫁的女子,说是〝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可以想象吗?千年之前的一片春日,就在三月桃花开得最盛的时节,纵使是不相识的人,看到这十里红妆,听到这锣鼓喧天,也从心底寄予最诚挚的祝福——祝福这位美丽的新嫁娘啊,愿你夫家和顺。美满。幸福。穿着绿色衣衫的时候,想到她曾亲自理过,绿色的.衣裳黄的里,是你日日夜夜一针一线亲手织来的呀。我们一起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你是样样都合我的心意,如今你却不在了,我空对着这一件衣裳想你,万般愁绪何处得解,何时得解?才有了——〝我思古人,曷维其已〞。〝我思古人,曷维其亡〞此番真言,读来实在叫人唏嘘。站上城楼翘首待人的时候,心烦意乱到来来回回踱步。一个女子,面对自己的心上人可以做到这样的等待,可以坦言〝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其中的真情可见一斑……

  凡此种种,这一首首短小的乐章,这一份份沉重的情意,全部记录进一本名叫〝诗经〞的小书里,像是能把心都融化。

观看《诗经》有感9

  〝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诗经》,如一块古碑,虽古老,却流传千古;似一级石阶,虽陈旧,却使人更进一步。在暑假中,我阅读了这本经典名著—《诗经》。当我翻开扉页时,那朴实的封面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情不自禁地阅读起来。我仿佛看到了栖歇在河中沙洲上那关关对鸣的雎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仿佛看到了那威武雄壮。保护公侯的`武士,〝赳赳武夫,公候心腹〞;仿佛看到了那眺望对岸寻心中所思的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仿佛看到了周王宴群臣的场景,〝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那一个个不同的场景,或喜。或悲。或动。或静,汇集在一本书中,使人身临其境,情感非常丰富。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文学价值极大,似一条诗歌长河中那永不停歇的源头。那四字一句的古韵,绵延不断,像山。像水,像通往高峰的阶梯。像指引航向的灯塔。《诗经》包含了诗歌的精髓,字字皆精华;也包含了人的各种情感,流传千万年。

  《诗经》在历史上也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它陪伴着整个历史,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些诗中鲜活的词汇都在被世人所频繁引用,例如〝窈窕淑女〞。〝悠哉悠哉〞……它虽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十分陈旧,却伴我们生活。

  正所谓〝不学诗,无以言〞。现在,就让我们翻开那朴实无华的封面,在诗歌的长河中尽情享受吧。

观看《诗经》有感10

  《诗经》流传百世,正如一抹芳香绵长的香水味,香调是人间情深,前味有盎然绿意,中味有古音古志,后味有刻骨深情。

  酌一杯清水,赏一处花开,品一纸墨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不禁为男子深深的爱恋而惋惜。眼前又浮出一幅清雅的.采荇少女图。玉指纤纤,发丝柔顺,是多美的女子才引古人辗转反侧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那娇羞的美人,脸上浮起一缕红云,又是多么牵动人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她等待着他,歌颂出爱的乐章。“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是最朴实的小女子。就算一生无名无功,却也描绘出古时生活的幸福美满。

  都说女子不如男,可通读千年历史,从《诗经》中走出各个淳朴。大方。勇敢。有个性的美人。或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或是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女将,或是深谋远虑的女官。

  从古至今,史册上记下了多少女子的一生,也是古时最美的一番景致。

观看《诗经》有感11

  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卖命,我怎么会在泥里打滚!这是一首对统治者表示抗议和怨怼的诗。它的篇幅很少,结构很简单,或许是底层的劳役者创作并在他们中间流传的作品。

  周代是贵族社会,贵族奢华的生活,以及彼此之间的权争,都以劳动者的血汗堆就。无论是筑城。做工还是仅仅是为伺候贵族的衣食起居,劳动者并不被看作是与他们平等的“人”而存在,甚至还有身份更加低下的奴隶们,像鬼魂一样在史书中毫无存在感,又像家畜一样被贵族无情地驱使。

  这样一个阶级,当然有满腔的怨怼,敢怒敢言却不敢反抗,于是便以诗歌的方式去控诉。

  为什么这样简单的.一首诗,给人的精神冲击却无比剧烈呢?正是它采用的设问的句法,用“明知故问”强化了感情的表达。

观看《诗经》有感12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拂的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诗经,没有波澜壮阔[注: 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风儿的轻抚,虽有枪林弹雨[注: 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中的烟火,却少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诗音,短短几句,却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对少女的.倾慕。河水细流,荇菜参差,道出了在水一方的思绪,道出了翻来覆去[注: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的挂牵。“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转眼,又是那坚贞的女子在扞卫爱情。谁道红颜娇弱不已,耳边,是她那誓死的决心。

  硝烟漫天,烽火连连,又有谁知叱咤风云[注: 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深深的思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谁在刀枪铠甲之下,脑海中浮现出妻与子的笑颜。只愿弃甲归田,与你漫步庭间。

  轻轻翻着这一张张的页码,转眼间,眼前,不再仅仅是那浓浓的亲情,爱情,字词深处,却是那对时

  事的评价,对人的赞美,以及那处于统治者压榨下的哀叹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注: 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爱惜,是对那些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官吏无尽的赞美。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风伐檀》却又用着那声声的哀怨唤出了他们的不满,在那腐败的社会,在那只会搜刮民脂民膏[注: 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的社会,成千上万[注: 形容数量很多。]的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换来的只是这深深地呢喃,叹息,指责,无奈!

  诗经,一本不灭的书,她似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赞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无奈。她,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丽,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丽的小河,在人们心中缓缓的,流淌!

观看《诗经》有感1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的起头便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很像现今的朦胧诗派,朦朦胧胧,不知所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这首诗千百年来,每一个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蒹葭》亦是如此。“伊人”是谁?千百年来,人们给出了千百种答案。

  从前读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执着追求,读来充满了清清的甜,又有种清清的苦楚在里头,真的是千回百转,万种滋味。这次再读,我突然觉得有了种不一样的情调。这会不会是一个人对于理想的苦苦追寻呢?会不会是追梦者的苦苦的呓语呢?

  每一个人都是追梦者,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做梦,想当医生想当科学家想当诺贝尔奖获得者,可是等到四处碰壁的时候,等到生活磨平了我们的棱角,我们的生活中便只剩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剩下了银行账户升职加班,这时候的我们,又怎么会像年少轻狂的那时候,为了一个梦想而苦苦追寻呢。“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样的热情,我们还有吗?

观看《诗经》有感14

  当历史的书卷已被岁月的尘埃所覆盖,当先哲圣人的期待已被白雪覆盖,我多么想转回身去撷取一片精神的圣叶,笔尖祈愿书香。

  你看到了吗?

  隔着时光的洪流,任凭狂风吹打,任凭烟雨浸湿,!

  你听到了吗?

  它的低吟浅唱,它的语言沧桑,你也在疑惑吧,它是谁?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没错,就是《诗经》。

  翻开《诗经》,体会先人的语言和情感,穿越千年的时光罅隙,洗涤思想,净化心灵。《诗经》中我最喜欢的一句便是“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当我们现代人毫不犹豫不假思索的说出“我爱你”的时候,这三个字忽然变得那么轻,轻的经不起触碰。

  这使我联想到了当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现象:早恋。似乎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但请用古人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是多么的可笑之极,古人把爱看得与生死一样重,他们觉得爱是回响在每个人生命中的.潮汐声,而不是随便的游戏。

  当以这一点来看,我觉得现代人应该多读《诗经》。古人的思想含蓄,表达委婉。虽不至轰轰烈烈的壮伟,却又细水长流,绵延一生的温良与感动。

  明黄色的灯光,拉开窗帘,让月光透过书窗洒下。翻开它,一页一页,一字一句。

  千年的文化,岁月的积累,拂去心灵上荡涤的尘埃。思绪明净,持一杯淡酒,品一绪心灵的明净。

  《诗经》中的大智大慧,大善大爱,就如同那彼岸繁花,虽然触不到,但它永远存活于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在这个争名夺利的尘世能够找到一方安享心灵的净土。

  彼岸,繁花正好……

  观看《诗经》的个人观后感700字心得5

  这是《诗经·卫风·竹竿》里的一句:“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在《诗经》中有很多我喜欢的篇章,如《子衿》、《鸡鸣》、《葛生》、《蒹葭》、《采薇》……《竹竿》比起前者并不是更负盛名,恰恰相反,它可以说并不是很有名声,广为人知的篇章。它的词句也不算最优美的,事实上在《诗经》内的大部分诗句也都偏向质朴清雅。可我依然选择《竹竿》里的一个短句“淇水在右”来作为新摘录本的题目。

  《竹竿》大致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卫国女子出嫁远离故乡,她回忆起家乡的河流,少女时出游的情景,但现在已远离了这些回忆,只能驾车出游,以解思乡之愁了。因而我觉得这首诗很动人。那卫国女子怀念故乡,也是在怀念着故人,少年时玩耍嬉戏的快乐回忆啊,她悲叹着,许是在叹时光吧?

  我发觉,世人的年华,也终像那条淇水。沿着河畔欢快地跑过去,就再无回来的路可寻了。我们的“成长”,也是如此,总会遗失什么宝物,很久很久以后才惊悟没有好好地挥别。可是没事的啊,请你看那“淇水在右”。故乡的河流,一直在你身旁同行。

  至于为什么是“淇水在右”,而不是同篇的“淇水滺滺”,这是因为我的小私心啦。我的故乡在南方的城,而我是南方的人。“水以北为左,南为右。”淇水是向着南方而流的。仅管我知道淇水离南城并不近,也只是位置靠南面而已,并不是真的流到南城来,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古代,南方是蛮荒之地,而现在我只愿傍故乡南城而居。

  淇水在右,是寄托着我无数想象和美梦,感悟和思绪的诗篇呢,所以我私自决定把它作为我的摘录本的名字。还但愿原作者不要介意。

【观看《诗经》有感】相关文章:

读诗经有感01-01

读诗经有感18篇03-02

《诗经》读后感10-13

《诗经》读后感11-17

诗经读后感09-03

诗经的经典读后感02-21

《诗经》诗歌读后感10-30

【热门】诗经读后感03-17

观看兵马俑有感05-18

诗经读后感15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