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幸福超越完美》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幸福超越完美》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幸福超越完美》有感1
从4月份到现在,我陆陆续续读了20多本哲学宗教、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大部分书本里面都提及到一个观点:痛苦无法避免。比如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作者就说:“人生苦难重重”。这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事实,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总会给你带去不适感。
痛苦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我想是因为很多人目前依然沉浸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正见:佛陀的证悟》一书在第二章“情绪和痛苦”中说到:”追本溯源,导致痛苦的是人的情绪。事实上,情绪即是痛苦”。而“痛苦”的实际含义是指“一种广泛的而复杂的人类感受,意指会让人经验性地感到不舒服、不快乐等负面情绪的任何事物”。我在这里,给“痛苦”赋予的含义是比如愤怒、不开心等常见的负面情绪,就算是微弱的不舒服感觉,也可以归结为痛苦,只是程度较轻。
当遇到困难或者不幸等能够引起我们负面情绪的所有事情时,我们往往第一时间就失去了“真正的自我”,感觉上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被一个“另外的自我”夺去了控制权。比如,当我们愤怒时,我们不由自主抓紧拳头,双眼圆睁,而理智早已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之所以有这些消极的`反应,是因为遇到这类事情,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抗拒。但是我们却没有认识到其实我们在抗拒,甚至我们心甘情愿失去“真正的自我”,不去思考,成为情绪的奴隶。
结合从那些哲学家、心理学家们那里获知的经验与心得,结合我自己的感受。我的体会是,要改变这一点,两个字:接受。接受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读《幸福超越完美》有感2
在《幸福超越完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一个心理学属语:同一性法则。说的是每件事就是它们自己的本身,不管一个人或者是全世界都希望他成为什么样子。
关于这一点,这里有一段有趣的对白。林肯有一次问亚里斯多德:“如果你把尾巴比作一条腿的话,那一只狗有几条腿?”根据同一性法则,你说亚里斯多德该怎样回答?对,依旧是四条。“四条。”亚里斯多德不假思索地回答, “因为你把尾巴称作腿,它也不是一条腿。”
同一性法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定律,我们虽然不奢望成为哲学家,但同一性法则这个定律的含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受用的,即没有认识到或者拒绝承认一件事物本来的样子,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一种情绪就是一种情绪,一只猫就是一只猫,一个数字就是一个数字……如果你把卡车当作鲜花,会有交通危险的;如果你把毒药当做美食,同样会付出生命代价的。
我上高中文科班的女儿,数学是她毋庸置疑的短板,这一点和我像极了。每次试卷下来,貌似情感细腻、做事稳妥的女儿总是在计算题上失一大些分,有些可能是真弄不懂题意的失分,但数字从上行抄到下行,就会出现小数点遗漏或数字抄错的现象。很简单的加减乘除也经常犯迷糊把搞错。我安慰自己,女儿只是和我一样对数字不敏感。因为除了数学,孩子其它科目都蛮优秀的。
有次,我去接女儿,见面她就说:“妈妈,我说了你可别批评我昂,这次计算题又扣了二三十分。我分明很细心啊!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等低级的错误呢……”她一股脑儿把我想教育她的话都说出来了。我,那情那境,我只有无话可说的份,因为这个问题是伴随着我和女儿的共同困惑。
现在看来,大概这里面存在着一些我们对错误原因认知上的偏颇吧?我一直在思索,但一直找不到失分的本质。同一性法则,应该是诠释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读了。潜伏在马虎背后的应该是另一种原因所在,只是现在我和女儿以及她的老师还没有找到突破此障碍的路径。真希望谁能指点迷津,在人生的关键时候帮帮我的孩子,帮帮像我孩子一样的这些在迷途中挣扎的学子。
另外,我想说的是,关于同一性法则,对于一个实物,我们很容易遵守同一性法则,尊重事实,比如电脑不是电视机。但一旦涉及到情绪,就是很难扯得清的事情了。
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主张:父母的角色应该是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面前成为一面镜子,把孩子的情绪如实地反馈给他们,让他们看见自己的情绪。以此教给他们了解情绪的真相,不加扭曲,不必分析和解释。做到这,并不难,我们只需要这样说:“我看得出来,你为这件事真的很难过。”或者“我想,你大概真的十分难过。”这样的话已足以帮助你的孩子驱散他们的难过和愤怒了。泰勒教育自己孩子大卫这个案例,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因为帽子大而使性子,摔帽子,大声嚷嚷,拒绝去学。
泰勒说:“儿子,这让你很难过,对吗?你喜欢的帽子居然不合适。”
“是的。”儿子说。
“你本来是想戴这顶帽子去幼儿园的,现在它居然太大,真是够人心烦的。”
“是的,我今天真的很想带它出门。”
然后,几乎一瞬间,儿子的状况一下变了。笑容出现在脸上。他说:“爸爸,我像恐龙一样走路,就不会掉了。”
泰勒庆幸,自己没有讲一大堆道理试图说服孩子,没有说:“你看,你有帽子戴就行了,还挑什么呢,我们小时候上学哪来的帽子戴啊,有衣服穿就算庆幸了。”泰勒也没有说:“你身在福中不是福了昂,看看灾区的孩子,知足吧儿子。”泰勒更没有说:“要学会感恩,妈妈为给你买这顶帽子也是转了好半条街了。”泰勒回忆说,这些完全可以放到孩子情绪缓和了再说。
是呀,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绪时,他们不会听从任何人的话,他们无法接受任何劝告、安慰和建设性的批评建议。他们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唯有当听者充满同情与理解地接受了他们的情绪,这些情绪才会真的降低强度和伤害性。这对孩子是有效的,对大人也如此。
对此,我感同身受。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的主管上司对我的要求可以说是达到了苛刻挑刺的地步,向来随性的我长期受之束缚,实在憋屈难耐。一次,学校的老教师似乎看出了什么端倪,和我畅谈中,我诉说了我的困境。老教师很快地和我的`感受达成了一致,说:“不对,那他做的不对,事情不是那样做的。”我的委屈好像立马削减了大半,哎呦呵,能得到同事的认同,尤其是老教师的认同,看来真的不是我的错了。继而老教师话锋一转:“在一块儿干工作吗,都互相担待点,都是为了工作,没有什么可以记在心上的。”我忽地想:“是呀,是呀,尽管是苛刻又有几何呢?制度对于从来守时守纪,积极工作的人仅仅也是一张废纸而已。至于规定的多与少,与咱又有何干呢?”瞬间,心中释然,天空似乎也高远了很多。每每想起这件事,尤其是读了“同一性法则”之后,打内心深处深深地感恩那位老教师,是她,在我的工作之初、人生的转折处,引领了我心灵的成长。尤其是她说话的方式方法能够让一个愤世嫉俗的叛逆的我接受,现在想来真的难得。感恩、感谢!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孩子成为他本来要长成的样子。成全别人,解放自己,让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愈发地和谐自然吧。
《幸福超越完美》,掩卷搁笔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真的是这样的:幸福是一种能力!世上原没有至善至美境况,有的只是我们的感知幸福的能力。
读《幸福超越完美》有感3
对于父母和教育家来说,一个重大的挑战在于为孩子们设定高期望值的同时,还必须允许和鼓励孩子们探索、冒风险、犯错误和失败。
这本书的作者泰勒博士正是接触了数以千计压力巨大的学生、父母和职场人士后,他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生活不仅是要幸福的,而且是要完美的——而这正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
在本书中,泰勒博士通过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全新科学原理:揭示了完美主义的成因和心理机制;分享了完美主义对个人成功与幸福的'危害与破坏;提出了消除和替代完美主义的健康理念——最优主义;教给我们如何看待失败和成功的最佳方式,如何克服完美主义、重构幸福圆满人生将我们带离“追求完美”这个不可能实现的梦幻;
提供了“暂停”和“冥想”等练习,帮助你重新思考:在你的生命中,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令人信服地向我们证明:放弃完美主义吧!我们其实不必 “完美”,就可以拥有圆满富足的“幸福”人生!
就像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心灵高尚的智者对话。读完此书,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其实,幸福超越完美。
我们想摆脱完美主义的困扰并不难:首先,我们应正确评价自己,给自我一个客观实在的定位;其次,多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挫折”,多从曲折中看到自己的优势;此外,我们还应多从小事做起,多制定短期的可行性目标,并由此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
读《幸福超越完美》有感4
在《幸福超越完美》这本书中,泰勒把人对完美的追求分成了完美主义和最优主义,我认为可以等同于理想的完美主义与现实完美主义的区别,所谓理想的完美主义就是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和我们的想象所匹配,要求一切都美好且直接要求,而现实的完美主义不完美的条件下们在承认现实是不完美的条件下书中给完美主义者向最优主义者转变提出的建议就像书中给完美主义者向最优主义者转变提出的建议。
我们总是按照社会和他人的期许,无休止地追求完美——找个完美的对象,过着完美的生活,走过完美的人生。然而,泰勒博士的研究表明,苛求完美恰恰是人们寻求幸福最大的障碍!就拿现代教育来说,同几十年前相比,我们现在的孩子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富裕,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惑。”家长的“完美主义”和过高期望,给孩子带来的是无望和无措。举个例子:中国妈妈和美国妈妈观看孩子的篮球赛。10个球,中国孩子投进9个,妈妈抱怨道:“还差1个就全中了,你怎么搞的?”美国孩子只投进1个,但妈妈却笑着对孩子说:“你真棒”。这其实是家长“完美主义”的教育思想在“作祟”,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当孩子发现自己达不到家长的期望时,就会做出一些让父母不可理解的事来,比如现在新闻里屡屡出现学生离家出走事件,他们选择了躲避,有的选择放弃,特别悲观的还会走上不归路。
对于父母和教育家来说,一个重大的`挑战在于为孩子们设定高期望值的同时,还必须允许和鼓励孩子们探索、冒风险、犯错误和失败。这本书的作者泰勒博士正是接触了数以千计压力巨大的学生、父母和职场人士后,他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生活不仅是要幸福的,而且是要完美的——而这正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
在本书中,泰勒博士通过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全新科学原理:揭示了完美主义的成因和心理机制;分享了完美主义对个人成功与幸福的危害与破坏;提出了消除和替代完美主义的健康理念——最优主义;教给我们如何看待失败和成功的最佳方式,如何克服完美主义、重构幸福圆满人生将我们带离“追求完美”这个不可能实现的梦幻;提供了“暂停”和“冥想”等练习,帮助你重新思考:在你的生命中,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令人信服地向我们证明:放弃完美主义吧!我们其实不必“完美”,就可以拥有圆满富足的“幸福”人生!
就像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心灵高尚的智者对话。读完此书,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其实,幸福超越完美。我们想摆脱完美主义的困扰并不难:首先,我们应正确评价自己,给自我一个客观实在的定位;其次,多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挫折”,多从曲折中看到自己的优势;此外,我们还应多从小事做起,多制定短期的可行性目标,并由此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
读《幸福超越完美》有感5
打开《幸福超越完美》这本书,就见“请停止追求完美,现在就开始过一个更幸福的人生!”初见这句话时,心里还真有种颇为不理解的感觉,我就想:为什么一定要停止追求完美,才能开始更幸福的人生呢?拥有了完美之后的幸福岂不是更加圆满和美好吗?
读过,才知其中的道理。这是一本教授我们如何对幸福做出思考的文本。作者泰勒博士不仅是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的教授,还游历世界各地做关于“积极心理学关照人类幸福”的专业讲学和报告,《幸福超越完美》就是他通过自己从积极心理学所做出的研究所得和在世界各地做讲座积累的资料案例分析,总结呈现给读者的真知灼见。
现实生活中,创建、构筑幸福的方式与方法有很多,可是从我身边的朋友和我自己的身上,我却发现那些真正拥有了幸福的人,并不是所谓的努力了再努力、得到了又得到的人,我发现有绝大多数人都在忙着赶路,而忽视了自己已经拥有的精彩。其实这些精彩可能并不完美,却丝毫也不会影响幸福指数的升高。完美和幸福是两个毫不相关的词语,但是在本书中,我看到了它们的相关性。甚至还惊奇地洞见追求未知的完美理想已然制约了拥有幸福的现实。
人的一生中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对完美追求,但是这种追求被实现的几率却几乎为零,因为随着理想被实现,我们的追求会自然地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这样随之而来的就是又一轮新的.锲而不舍,而忘记了已然被握在手中的曾经翘首期盼的完美。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是完美ne;幸福,
《幸福超越完美》就是尝试给这一问题找到轻松解决的途径的。从接受失败、悦纳情绪、享受成功和直面现实等四个方面就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自我实现等问题做了详尽地阐述,并通过一个一个独具匠心的小练习让我们认清其实要求的越多得到的越少这个道理,并达到最终改变自己。另外还从最佳的教育、最棒的工作、最美的爱情等涉及人类生存的方面对自身存在状况和我们目前已然拥有现实的最优性,并用最优法则来指导工作学习和生活……
相信在读过《幸福超越完美》以后,对于我们究竟应该要幸福还是要完美也就找到了答案。
读《幸福超越完美》有感6
我们的生活有酸甜苦辣咸,我可以品味每一种味道,但我想,如果只可以品出一种味道,就算那个味道是甜,生活还是缺少了很多未知和趣味;如果只有一种味道品不出来,就算那个味道是苦,也会有遗憾和落寞。
终其一生生活在五味陈杂中,有苦有甜,有酸有辣,有咸有淡,是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未知与探索。情绪也和味道一样,开心、愤怒、失败、成功等等,我们都会体验,负面的情绪,正面的情绪,我们都要学会接纳,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完整,我们的精神更加的富有。
生活中我们讨厌失败,甚至会恐惧失败,当失败来临,说实话,肯定是厌恶和不喜欢的,但面对现实,我们不能让这种情绪长期围绕,不然,拖垮我们的'不是失败本身,而是面对失败的情绪。我们适时从失败的情绪中走出来,看看现实,也许现实中会显现出更多选择和启发,我们从中更看清一些事,也会得到成长和进步。
最后,一句“不曾深夜痛哭过,不足以悟人生”,忘未曾深夜痛哭过的人都开心,愿曾经深夜痛哭过的人都悟到、做到……
读《幸福超越完美》有感7
一旦你抗拒某个事实,你的内心必然会产生“另一个自我”。这“另一个自我”,姑且称它为小黑人,而“真正的自我”称之为小白人。小黑人总会在你受到打击,意志最薄弱的时候出现,如果你不慎让它出现了,那它轻而易举就会占据了“你”所有的控制权。打一个比方,小白人想要更好的生活,因此得努力。但是在开始新的一天时,小白人就面临挑战——起床,事实是该是上班努力工作的时候了,但是小白人抗拒这个事实,他就是懒,不想上班,这时候稍一松懈,小黑人出来了,它一出现,马上就跟小白人说:昨晚很晚才睡觉,今天多睡一点也是很正常的诸如此类的话,总之,小黑人会想很多看起来让人深信不疑的理由来说明小白人,这时候再睡一会没什么大不了。小白人通常假装挣扎一下,然后就听从了小黑人的意见,继续呼呼大睡。
小故事讲完了,我们不妨想想,如果我们接受了一个事实,尽管事实一向残酷,小黑人还会出现吗?如果小黑人没有出现,你还是你,真正的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怎样的人。因此,在一个事实面前,那个真正的自己会有怎样的.反应?是积极从容面对,还是从此一蹶不振?相信你已经有了答案。
真正的接受,意味着当情绪的洪流汹涌而至,我们应该顺流而下,而不是逆流而上。如果你任凭“另一个自己”逆流,你受到的伤害只会更深。相反,接受痛苦、接受所有的负面情绪、接受所有残酷的事实,这会让你在被洪水冲走的时候,成为一艘漂浮的船,还能有余暇欣赏两侧的风景。
读《幸福超越完美》有感8
这本书估计是我参加幸福读书会读的最仓促的一本书了,实在太忙,也不知道每天忙个什么,一直说等到放假再好好读一读,但是就在放假前的这将近一个月里是最难捱的日子,作业批改,成绩的录入、学院的创新创业比赛、省里创业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优秀教师评选、孩子学校的报名和选择……还有很多事情都挤到一起了,有时候你说你忙,别人会说你能力不行才会忙碌,真烦够了这句话了,纵然你有三头六臂,能力超强,遇到我这样多的事情恐怕也会吃不消的,所以长话短说,简单总结一下这本书。
本书分三部分:理论、应用和冥想,理论知识里,我明白了完美主义者和最优主义者的区别,,其实完美主义者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让自己成为最优主义者。应用部分,就是说这些理论我们可以应用与教育、工作和爱情三个方面,冥想就是具体的操作措施了,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可操作性。
联系自己,我仿佛就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什么事都喜欢追求完美。
生活中工作中一向很认真,有时候甚至包括给别人回短信回微信,这样做的后果就像书中写的`那样有慢性疲劳综合征。比如,在单位的读书俱乐部里,大家都喜欢把自己的读后感或心得发到群里,但是我总是不敢这样做,我会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完美,怕别人笑话等等。怎么能从完美主义者变成最优主义者,书中也给出了答案。再如,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因为十二分的不满意,因为时间关系,仿佛在完成一件例行的任务,并不是出于自己本人的意愿,所以心不甘情不愿,写出来的东西自己不想再看了。
最后给出方法直面现实,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努力让自己幸福超越完美,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未完待续,实在太忙,得去接孩子了,回来安静地坐下来再好好写吧。
读《幸福超越完美》有感9
《幸福超越完美》这本书,通篇系统阐述了中庸的意思,尤其是118页第5章“最佳的教育”提到亚里士多德“美丽中间点”的概念——美德并不是个人品质的极端表现,而是表现不足与表现过度中间的一种品质。比如,“勇气”这一美德意味着表现出来的行为既不是懦弱,也不是莽撞,而是在两者之间找个快乐的中间点。
《幸福超越完美》一书,共分三个大的部分,作者泰勒·本沙哈尔从理论、应用、冥想三部分,来说明如何摆脱对自己有害或者会伤害自己的想法,同时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人生。并不是不需要成功,而是我们可以某种程度上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与不足,因为我们都身为凡人,都不是“神”。
回想下我们在小的时候,是父母要求我们考出好成绩,走入社会之后,是自己对自己愈发严酷——用不现实的目标虐待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人民日报微信曾推荐的《善待你所在的单位》一文,一度刷屏朋友圈,接着,人民日报又推送一篇好文:《你是单位的草,却是家庭的天!请保重身体!》这两篇文章就说明,我们既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单位和单位的工作,同时又要兼顾好自己的家,某种程度上,一定要接受真实自我的不完美与不足。反之亦然。加班,熬夜,我们体会最多的感觉就是“累”!读后感·长期疲劳,会带来许多健康隐患。从疲劳到癌症只需要四步:轻度疲劳→深度疲劳→重要脏器内部变异→诱发癌变。说话有气无力、食欲差、不容易入睡……这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要休息了。“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是陈师道最经典的8句诗之一。这句诗的意思是:落木萧萧,长江无尽的流淌,今天中,我为政务还需更加繁忙。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并积极的去面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
此外,书中提到过度要求完美的现象,也就是完美主义者,在人们中间也很普遍。从心理上也许可以,很多时候身体跟不上这个要求,作者提到年轻时打壁球用世界冠军的方法训练,结果过度训练最后导致自己不得不退出运动生涯。相信在残废和退役之间正常人都会选择后者。作者之后又把这种过度要求自己的习惯搬到了学习上,每次要是考不好就会面临崩溃,直到后来开始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
仅凭以上观点,本书就很值得一读了。
《幸福超越完美》掩卷搁笔时,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一种情绪就是一种情绪,一只猫就是一只猫,一个数字就是一个数字……如果你把卡车当作鲜花,会有交通危险的;如果你把毒药当做美食,同样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其实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真的是这样:幸福是一种能力!世上原本就没有至善至美境况,有的只是我们感知幸福的能力。
我们要争取做个最优主义者,不必完美,就可以拥有我们圆满的人生。
【读《幸福超越完美》有感】相关文章:
读《完美世界》有感07-28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1-10
《超越自卑》读后感12-11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08-08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2-25
超越梦想读后感11-05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05-15
超越自己读后感10-28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