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5-01-17 11:43: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4篇[合集]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4篇[合集]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如果别人问起我对《傅雷家书》的看法,我总是会打趣说,如果我爸爸是傅雷,我一定会发疯的!因为他实在是太啰嗦了!

  的确,翻开每一封信,我们都能看到傅雷对傅聪长篇大论的说教。可是仔细一想,这不正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竭尽毕生所学之力、之能的爱吗?

  整个暑假,我和我的爸爸发生了不少冲突,我觉得他开始变得不可理喻、无法沟通。但如果仔细想一想其中的缘由,恐怕没有一个人会站在我这一边吧。爸爸总是希望我的学习能更上一层楼,所以几乎每天都跟我说要好好学习,不要荒废时间,我却总是嫌他烦,争端由此开始。

  但转念一想,如果他不是我爸爸,跟我没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他还会管我是否优秀吗?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因为父亲不如母亲细腻、会表达。父亲只会用实际行动显示他的爱。我的爸爸是,傅聪的爸爸也是。纵观这几十封信,虽然并没有多少字是直接表达父亲对儿子的爱的,但傅雷的每个提醒、每个关照都是一份爱,一份伟大的父爱。傅雷对傅聪的爱是那样沉默、坚毅。他把这份爱融到了对儿子的循循善诱和殷切期望之中。

  我们总是没有真正体会过父母的心情,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但我们却不明白。大多数的父母不会表达,不会像傅雷那样给儿子有见地的`意见。但父母为我们竭尽全力是不容否认的。而傅聪了解,他不仅是傅雷的儿子,受到傅雷的教育,也是傅雷的知音,与他共同探讨学术上的问题。

  虽然我们很少能与父母做到想傅雷父子那样的知音,但我们应该做到像傅聪那样了解傅雷的苦心。我们是否忽视了这些呢?我们真正的体会过父母的心情吗?

  当我真正沉下心想到这些时,不免为之动容。在人世间,也只有父母的爱是一定的、真正无私而伟大的。然而我们见过太多歌颂母爱的赞文,听过太多赞美母爱的歌曲,也读了太多太多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而《傅雷家书》以这几十封信中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悉心教导体现了这位父亲、也是天下的父亲对儿女竭尽全力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2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能够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欢乐又惆怅。"

  雷先生这段文字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教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我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我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读完本书,我联想到了当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只顾严厉地教育孩子甚至是经常训斥孩子,却忽略了同孩子培养的良好关系,他们不理解同孩子成为朋友的`重要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是他们没有正确看待教育子女的问题,往往在走着极端:一些家长盲目效仿傅雷的“棍棒出孝子”,错误地认为只要令子女畏惧他们就会懂事、成才,可是结果呢?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比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仅有自我真正成为子女的榜样,子女才会顺着父母预期的轨迹前进。当然,也不乏一些家长成功地学习了傅雷的教子方法,成功地教育了子女。傅雷成为了亲自教育的典范。

  父爱,给予你的感动却永远值得回味。

傅雷家书读后感3

  父爱与母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阅读《傅雷家书》后,我对父爱和母爱有了新的理解。

  一位译著宏富的翻译家,为人坦荡,禀性刚毅,对儿子傅聪可谓苦心孤诣。无比真挚的家常话,流露出浓浓的父爱,没有半点虚伪,也用不着装腔作势,感情是那么纯真、质朴。这位学贯中西的父亲同每位父亲一样,对孩子疼爱有加。但在这基础上,还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乃至健康等全方位的教育。纵观全中国,能做到这层境界的,未知能有几人。

  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人生道路的细节和常见问题,都像良师益友般给予指导。傅雷与孩子之间除了骨肉相连的父子,还是人生和艺术方面的知音、亲密无间的朋友。

  每个人生来都有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之爱。当我读到这封家书,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一种父母之爱。在书中我不光看到了严格戒子又对其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成长。他用音乐译著与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在这位游子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教诲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境和艰险。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过自己的祖国,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万里外所给予儿子的殷切教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对于这个家庭都不是问题。

  翻读全书,有反复叮咛、有温馨提示、有如朋友间的谈心……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翻动每一页,心中都如泛起涟漪。

  看着现在自己的父母,想到将来要为人父母,那种责任与光辉,自己能背负吗?《傅雷家书》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家风,更是家人之间羁绊的缩影。

傅雷家书读后感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古代书信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就曾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写了数百封家书,从而摘编成了今天的这本《傅雷家书》。

  这本书主要摘编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开始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所写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爱,是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

  在书中有段文字让我印象深刻,“说你的`信都是闪闪发光的,耀眼生辉的。当然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艳丽,青春的生命,才华,自然写出来的有那么大吸引力了。我和妈妈常说,这是你一生之中的黄金时代,希望你能好好享受、体验,给你一辈子做个最精彩的回忆。”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在一档节目中,一位女明星曾述说这她眼中青春的含义:如果不趁年轻去做一些想做的事,等到十年后,二十年后,你就没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因为当你长大后,会被生活中的琐事限制,只有趁青春,才能品味不同的生活。这让我深有感触。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看到傅雷先生既是严父,又是慈父,在儿子的艺术追求中十分严格,但对远离故乡的儿子却又有几分关爱。在书中有许许多多傅雷先生对儿子关爱的语句,同时也有着傅雷从自己身上所明白的道理,将这些传授给了儿子。这好比我们是一张白纸,而人生是一支画笔,而父母就是已经完成的画,我们从他们身上获得灵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画面。

  从这本书中,我也领悟到了许多道理“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在做任何事时,做人是第一位,正所谓“学艺先学人”,同样向我们述说这个道理。

  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傅雷先生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授予他不同的道理,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天下父母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我们要到长大后才会明白什么叫“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感恩却可以随时开始。如果有什么想说的话给父母,却又不敢与父母交流,那就写几封家书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阅读感悟10-30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1-19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11-25

傅雷家书读后感07-17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0-19

傅雷家书读后感【经典】07-20

傅雷的家书的读后感09-15

傅雷家书读后感06-26

[经典]《傅雷家书》读后感09-19

【经典】《傅雷家书》读后感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