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昆虫记》有感汇总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昆虫记》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昆虫记》有感1
矿蜂,是一种细长形的蜜蜂,它们大的比黄蜂还大,小的比苍蝇还小。
矿蜂的`腹底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如果遇到敌人,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移动,以保护自己。
读《昆虫记》有感2
今天,老师让我们去找一些科普文章,并写好读后感,我立即想到了《昆虫记》,这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
作者通过自已几十年的时间来观察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和特征:蝉在炎炎夏日为我们带来了高昂的歌声,可人们似乎并不十分喜欢它。法布尔抛开世人对蝉的看法,开始对蝉的研究。很快,他知道蝉在地下要生活四年才能钻出地面,而在温暖的阳光下、在茂盛的树上却只能生活五个星期,然后就要死去,所以它当然要尽情歌唱了。还有绿蝇,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绿头苍蝇 ,这是令人们讨厌的虫子,它看起来肮脏而且恶心,可是通过作者的亲身观察,发现这些绿蝇专吃各种动物的尸体还有垃圾等,它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有益于人类 。蟋蟀善于建造巢穴、蝎子靠自已威力无比的毒针战胜凶恶的敌人......
看完这本书后,我不由得感叹昆虫世界的.奇妙,更是赞叹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如此细致入微。让我们对这些昆虫有了深刻的了解。以前,我很讨厌这些小虫子,总觉得是它们弄脏了我们的周围环境,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昆虫虽小,可有的还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应该要好好地爱护它们。这不仅是一本科普读物又是一部文字优美的文学经典。总而言之,《昆虫记》这部书给了我无数的乐趣与启发,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他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读《昆虫记》有感3
最近我又一次拜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领略了昆虫的神秘世界,跟随法布尔的脚步观察了昆虫有趣的生活习性,学习他倾其一生,以无比的热情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它是怎样一部经典著作呢?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科学巨著。全书主要讲了昆虫的捕食、繁殖等行为。作者用其幽默的语言和独特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呈现了昆虫世界中生机盎然的景象。本书逻辑缜密,语言幽默,描写十分写实、生动、打动人心。是中学生不可或缺的科普巨著。
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萤火虫,它靠体内的氧化物质来发光,在夜间的草丛中飞舞,炫耀自己发光的漂亮尾部,真像是借了一盏小灯笼。但同时,它也是个残暴的、冷血的杀手、捕食者,它专门抓弱小可怜,行动缓慢的'蜗牛来饱餐一顿,它有专门捕食蜗牛的麻醉针、麻醉剂,还有可以融化蜗牛的毒素——体液。当我读到萤火虫抓住一只蜗牛时,它会用尖锐的口器给蜗牛注射一种麻醉剂将蜗牛就变成了肉粥时,我不禁感叹萤火虫竟然有如此多的智慧,可爱的萤火虫竟然是一个食肉主义者,而且手段狠毒辣,不仅仅有萤火虫,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在漫漫的夏夜中,法布尔仅凭昏暗的烛光,就能观察的这么细致。可见法布尔具有洞察秋毫的犀利眼神和追求自然科学的精神,他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去观察和研究,甚至是歌颂那微不足道的昆虫。当我读到了可怜的鸣蝉、勤劳的蜜蜂、可怕的狼蛛、长毒刺的黄蜂等等时,仿佛自己也是一名在旁边观察的生物学家了。然而,我难以想象法布尔在细心的观察中克服了多少困难?
法布尔在我心中,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他用长达三十年的观察来研究昆虫并做记录,凭借的不仅仅是他的兴趣,更是他有着超人的毅力和耐力,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
读《昆虫记》有感4
刚开始看《昆虫记》的时候,我认为昆虫并没有什么有趣的,十分乏味,这本书又能写出什么?竟然还这么出名。我抱着不肯相信的态度看起了这本书,结果却令我刮目相看,书中用形象生动的语句将不同的昆虫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情不自禁地看下去,想了解更多昆虫的小秘密。
《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对昆虫十分着迷,一生都在研究昆虫,他把昆虫当成自己的好友,废寝忘食地观察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用活泼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在书中展现给人们一个丰富多彩,诗情画意的昆虫世界。
“谁不认识这美丽的蝴蝶?它是欧洲最大的蝴蝶,穿着栗色天鹅绒外衣,系着白色皮毛领带”。瞧,这样优美的.描写怎能不让人爱上这大孔雀蝴蝶呢!
他称蟋蟀为歌唱家,他用几百字来描写蟋蟀的翅膀,他提着灯在黑夜里极有耐心地等待着蟋蟀的光临,期待他们的音乐会。他知道蟋蟀们在唱什么歌,他知道蟋蟀们在建造什么东西。法布尔就是这样穿行于昆虫世界,他是连接昆虫与人类的桥梁。
或许有人对法布尔痴迷于昆虫的行为感到不解,可是对于法布尔来说,昆虫是他的全部,他用一生为世界献上了这本既是科学又是文学的名著。
昆虫跟人类同处一个地球,它们也有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它们的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昆虫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无穷的。让我们一起阅读《昆虫记》,了解昆虫,像法布尔一样,去和昆虫交朋友。
读《昆虫记》有感5
有一本书在昆虫学界和文学界都有很深的影响力,它描述了昆虫世界的形形色色,并以文字的方式带领我们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它就是《昆虫记》,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虫趣”吧。
书的开头就讲述作者是如何迈入昆虫世界的,讲述了他从小到大的对于昆虫的喜爱和对于昆虫学的贡献。往后,作者先后介绍了蝉.泥水匠蜂.螳螂.萤.两种稀奇的蚱蜢.蟋蟀.娇小的赤条蜂.寄生虫.条纹蜘蛛.蛛网的建筑和蜘蛛的几何学。
这本书的作者法布尔是一个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他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对待一切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昆虫学上创造出这样的丰功伟绩。法布尔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充满智慧的头脑和一颗对万物怀有好奇的心,创造出了一个属于昆虫的天地,他自己一个人,独自在那里工作着,天天以昆虫为伴,活得既孤独,又快乐,这种快乐,并不是一般的`获得物质的快乐,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虽不能像他那样伟大——为事业奉献出生命的很多时间,但我们可以像他一样,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看世界,去发现世界,去改造世界。让世人们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受益,仍世界因我而精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只要我们去用心观察,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的,让我们不要光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心灵去感受它们,去保护它们,去热爱它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吧!
读《昆虫记》有感6
如果说一个人耗费一生来研究某件事情,已经是一个奇迹了,但如果因此而写出厚厚的书籍,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了!“十一”国庆长假,贺老师让我们看《昆虫记》,使我有幸遇到了一个奇迹创造者——法布尔。
《昆虫记》讲述了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着他所喜欢的每一类昆虫,并记录了许多平时发现不了的奥秘,如蝉其实没有知觉,黄蜂腹部有条含毒刺的沟,孔雀蛾不会吃东西……。昆虫世界真的'包罗万象,令人称奇!
在许多篇昆虫记中,我最喜欢的是“小鬼”恩布沙。恩布沙是一种细长、摇摆不停的昆虫,非常怕冷,对于生活要求很低,一只苍蝇就可让它吃好几天了,这种适应自然的精神真值得我学习。它还有个特性,就是一旦被囚禁,就会用后爪握住铁丝倒挂着,直到死亡才落下来。自由对一只昆虫这么重要,想起以前我囚禁过昆虫,我内心不由得低下了头。
另外,我还喜欢滚球球的蜣螂,虽然球很脏,可它是大自然的清道夫;知道了萤火虫儿食肉,是个冷面杀手;了解了螳螂的翅膀,公的是用来飞翔的,而母螳螂的翅膀只是用来恐吓敌人的……
法布尔在研究昆虫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又有谁知道他的研究过程经常会遇到麻烦,有时绞尽脑子也寸步难行,比如有些带毒针的昆虫不能用手抓,缺少工具就不行;蝉的发声器官要解剖才能知道,而法布尔又没有手术台刀。我想起我平时常常遇到一点麻烦就放弃了,而其实这些麻烦相比法布尔简直根本不值得一提,想想有些惭愧!
《昆虫记》结束语讲到“阅读经典真正能让孩子的心静下来,使孩子一生都有一股温暖向上的力量相伴;阅读经由能让孩子体悟什么是美,什么是爱,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气,什么是信念……”,我咀嚼着这些话,久久的!
读《昆虫记》有感7
读完《昆虫记》后,轻轻合上书,细细回味着书中的描写,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波澜。
《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生活习性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在法布尔的笔下,这些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虫也表现出它们独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门人充当着大门板和守门人的角色,同类来了就让开,异类来了就赶跑它;迷宫蛛的网像一个迷宫,昆虫掉进去就“走”不出来了;蝈蝈儿看起来好像是食素的,其实它们是一群“伪素食者”……
这些小生灵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活灵活现,像人一样有了灵性,会唱歌,会跳舞,有欢喜,有悲哀。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几句描写遂蜂“守门人”的话还记忆犹新:“也许三个月以前,那时它还很年轻的时候,它曾经为了自己和后代们在这里单枪匹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一直到现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没有停下劳动,它还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卫着这个家。它已经不能再做母亲了,可是它依然能够为家人守卫大门,抵挡不速之客。”看完这几句话以后,我被遂蜂“守门人”那对家里人深沉的母爱所震撼了。
在它年轻的时候,它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卫这个家。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的许多母亲不也是如此吗?她们为了自己的儿女而操碎了心,在儿女长大后虽然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帮忙的了,可是心中却仍然装满了沉甸甸的`母爱,想要再做点什么。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透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返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我再将书中的内容与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一对比,才发现,原来昆虫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何我以前就没发现这一点,而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却发现了?后来我才知道,法布尔将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虫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发现了昆虫的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因为《昆虫记》在科学和文学上都很有地位,因此被称为“昆虫的史诗”。为何法布尔能够坚持一生都致力于昆虫研究呢?因为它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
《昆虫记》让我了解了昆虫,更让我了解了生命;《昆虫记》虽然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却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
读《昆虫记》有感8
我读了一本书——《昆虫记》,它是由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毕生的心血完成的。这是一本专门描写昆虫的书籍,里面写了各种昆虫的习性,并且描写得十分详细。
比如,大孔雀蝶为了求爱可以献出生命;蜜蜂和红蚂蚁那超强的记忆力使它们成为不会迷失的精灵;以及甲虫被重重的摔到地上后动弹不得,被人们认为是为了骗过我们的技巧,实则是因为它们就会这样,像人们痛了会哭一样;还有毛虫那毒素并不是毛上有毒,而是因为它们的排泄物有毒,使得一些毛虫身上有毒。那么为什么蚕不会有毒呢?原来,它们像人们一样,有爱干净的,也有不爱干净的,而像松毛虫,就弄得屋里全是排泄物,并不停地转悠,便染上了毒素。
初读这本书我感到十分的乏味,但直到我读完这本书后,回过头来回味时,又感受到了这本书的乐趣,同时对这位了不起的作者感到无限的敬佩。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法布尔的很多优点,例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我在作者简介中得知到——法布尔为了完成这部巨作总共花了28年的时间,当我知道这点后,不禁地感到惭愧起来——因为我总是在做一件事情时半途而废,很少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好而这位法国的昆虫学家却花了28年的时间去创作这本书。而我呢?可能还达不到他的万分之一吧,我以后一定要向他学习。
除此之外,还让我懂得了:要是想成功一定得要付出,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他为了这本书付出了巨大的财力,精力,人力,他总是为了研究一种昆虫而花费两三年的时间,因为时间不等人,过了今年的这个昆虫活跃的期限后,只有等到下一年了,而且为了得到大量昆虫,他总是给那些孩子们钱来换取昆虫,因此,他在28年内也花了不少的钱。所以,我得知:要想成功,绝非那么容易,一定要付出,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读一本书往往会让你懂得很多,我还要读更多的书籍,让知识与感悟来武装我的大脑!
读《昆虫记》有感9
耗尽毕生精力,专门为昆虫写出一部鸿篇巨著,怎能不是个奇迹?法布尔正是那创造奇迹的人。《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还是一部科学百科全书,书中那些生动有趣的昆虫怎能不讨人喜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法布尔的笔下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这全都基于法布尔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这是他孜孜不倦的去探索发现。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做事自始至终都是一颗热爱的心,这样的人怎么不会成功呢?这样的人又怎能不让人敬佩呢?
翻开《昆虫记》,我看见了昆虫活动的身影。仿佛也看到了法布尔勤劳的背影,在野地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百折不挠的圣甲虫。,忠诚的米诺多蒂菲,细致入微的舍腰蜂……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的揭露全是法布尔坚持不懈的硕果。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人没有自己所热爱的事物或目标,整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这样的人无疑是最好的反面教材。而那些有着自己所热爱的事物和目标并不断坚持的人。都可以给自己的人生长卷一个满意的答复。
坚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法布尔也用他的'《昆虫记》向我们证明,坚持并不像口头上说的那么简单,他是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做事始终有头无尾的我一直是最真实的我,“坚持”这两个字在我的字典里几乎是见不到的,而在生活中却处处能体现出“坚持可贵”,这样的事,由此让我懊悔不已,为什么我总是半途而废呢?坚持真的很重要,许多伟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坚持,给黑夜带来光明的爱迪生尝试了上千次才发明出白炽灯;淡泊名利,不断追求科学与真理的居里夫人,经历了多次失败,但最终发现了镭;用创新改变世界的乔布斯不管命运的坎坷,创造了苹果……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如果说《昆虫记》是“昆虫的史诗”,那一点也不假,因为法布尔的文章都是严谨观察的结果,融入了他对科学探索的热爱与探索过程中的不懈坚持,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与尊重,这正是《昆虫记》,成为昆虫学巨著的原因,这里面的每一个场景,都是法布尔用心血凝聚而成的。由此可见,热爱与坚持是成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而我们不应该像法布尔学习这样的精神吗?
读《昆虫记》有感10
昆虫记——一部世界文学史上遐迩闻名的昆虫史诗,在这本书里,法布尔将带领我们探索奇幻美妙的昆虫世界,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感受世界的美妙。
在法布尔的笔下,许多昆虫们并布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渺小,它们拥有自己的世界,有看上去体格弱小,艳丽动人的萤火虫,却是个有着独特的捕食方法的食肉动物,先将其麻醉,然后再慢慢享用;渺小的甲虫为了吃到美味的菌类食物,会不辞辛苦地搬家,寻找新家,这种聪明的甲虫有着自己独特的办法,人类至今也无法知晓其中的奥秘;小小的金步甲不仅是消灭毛虫的能手,更是一只凶猛残忍的杀手,甚至有同类相残的习性,让人触目惊心。
不仅有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昆虫,还能令读者从昆虫的身上感受到温暖,感受到正能量。
天牛的样子十分奇特,就像一些蠕动的小线条,其力大如牛,又善于在天空中飞翔,天牛自始至终都在挖掘着通道,因为它知道自己的`将来会变成虫,所以要为它将来细长的触角,修长的足和无法折叠的甲壳寻找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它不知疲倦地为将来的飞走做好一切准备。它辛勤的劳作着,无怨无悔,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还有斑纹蜂,斑纹蜂最讨厌蚊子,那些可恶的小蚊子经常蒙骗斑纹蜂母亲,使斑纹蜂的母亲无家可归,只能悲伤地离开自己的巢穴,最后,无家可归的它们一天天地衰老下去,最后,就彻底消失了。
这不是一本毫无感情的科普书籍,而是一本倾注了作者的情感和人文关怀的书籍。法布尔可以对斑纹蜂给与深深的同情,谴责蚊子的无耻;也可以由衷地感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还可以向读者传递顽强的生命力和积极乐观的正能量,让人感动的同时,也能振奋人心。
我由衷地推荐这本昆虫记,它能让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知生命可贵,感受时间冷暖,做一个博学但有温暖的人。
读《昆虫记》有感11
塔蓝图拉毒蛛正在捕猎,他要美美的吃上一顿大餐,虎纹园蛛正在和高手决战,要把他的血吸个精光。秋季的晚上,蟋蟀在树上鸣叫,七月的天气里,所有的昆虫都在到处找饮料喝,只有蝉很轻巧的`用它的吸管嘴就喝到了。
黄蜂正在外面到处捕猎,可是他们老是撞上玻璃,早上,那些让人感觉恶心的松毛虫,排成队,慢慢的绕圈子。
《昆虫记》这本书,让我们获得了这些昆虫的习性、昆虫怎样吃东西、昆虫怎样捕猎以及这些昆虫是怎样才能活下去?
我喜欢这本科普读物。我今后一定要多多观察昆虫。
读《昆虫记》有感12
暑假,要求学生读《昆虫记》,我也跟着重新拿起这本书。虽然去年陪女儿读过一遍,但是,再一次打开书,还是被法布尔的描写迷住了。
节选的前两章介绍的是蝉。从这两章中,我了解到,蝉不仅有一副好嗓子,还向饥渴的其它昆虫贡献自己的甜井,它是一位大方无私的奉献者。
据作者观察,蝉的幼虫蛴螬在蜕变成蝉之前就很聪明,它懂得在有水源的地方挖洞,还能利用自己的尿液保证修建的洞不会堵塞,当它被抓进试管做实验时,还知道省着用尿液。读到此处,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轻轻的赞叹:那不起眼的蝉,竟然还有此等智慧!
法布尔对蝉的观察非常细致。你看,他在文中这样描绘:“挖土时,聪明的蛴螬如同矿工,用尿液湿润粉土,使其成为泥浆,再用肥重的身子压上去,把泥浆压进干土缝隙里,如此一来,所有粉土都牢牢的贴在洞壁上,坑道就变得畅通无阻了。”我想象不出法布尔用了多长时间才观察到蛴螬这样来处理洞里的粉土,不过他这种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实在让人心生敬佩。
不仅观察细致,描写也非常的.生动:“一般来说,爬出地洞后,蛴螬就在附近寻找垂下来的树枝,譬如细荆条、百里香丛、禾蒿杆儿、灌木枝杈。找到之后,蛴螬就爬上去,用前爪牢牢地抓住树枝,一动不动。没过多久,蜕变就开始了。外层的皮先从背上裂开,露出里面淡绿色的躯体,再露出上面的头,接着细嘴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翅膀。”
“爬”“寻找”“牢牢地抓住”“”一动不动”,这些词用得准确、生动,再现了蝉爬出洞后寻找到合适的树枝的情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其种种描写,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万物的赞美之情。
在读《昆虫记》的时候,恰巧女儿也得到了一只这样的蛴螬。她如获至宝,找了一个大大的广口塑料瓶子,把它安放进去。里面放了一只长铅笔,为的是让它蜕变时当树枝用,再用一块干净的小毛巾盖住瓶口,然后把毛巾固定住:一方面防止它跑掉,另一方面保证它不被闷死。
第二天起床后,她急忙跑去看,发现它已经蜕了一半的皮了。因为听说只有在黑暗的环境里它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女儿又把它放在较黑的主卧洗手间里。将近中午再看时,发现它的皮已经完全蜕掉了,只是翅膀还没有全部伸展开,身体底下有一滩不知名的乌黑的液体,将它粘在瓶底儿了!
看着这只可怜的蝉,浑身淡淡的土黄色,六腿朝天,无力地挣扎着,那样子真让人不忍心!可是在那滩黑色液体里躺着的蝉看了实在让人作呕,于是自以为是揣测它活不了多久。等到晚上我们想起它,准备把它扔掉时,发现它居然还活着。将它从瓶子里倒出来时,它扇动着翅膀,似乎还想飞起来。我们赶紧把它放到楼下的草坪上。但愿它康复,能飞向高枝,再次引吭高歌。
这次观察蝉的过程并不美妙,我无法掩饰对它的嫌恶,与法布尔相比,我发现自己既没有耐心,也缺少爱心。我这以貌取虫的平庸之辈,与大师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啊。
唐朝时,诗人虞世南写过一首诗《蝉》:“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的蝉身居清高挺拔的梧桐树,饮用清晨的露水,叫声清脆响亮、抑扬顿挫。所以,不需要凭借秋风,自能声名远扬。在虞世南心目中,蝉真是生性高洁、清朗俊秀啊!虞世南是贞观二十四勋臣之一,他博学多能、高洁耿介、直言善谏,唐太宗称他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可他偏不以鲲鹏自比,单单以蝉自况,可见他对蝉喜爱之深,做人之老成谨慎也可见一斑。
可是,我却对蝉仍然没有此等好感,中午小憩时,它每每惊扰了我的好梦,我感觉那叫声尖利枯燥,令人生厌。
我无法劝说自己去喜欢现实中的蝉,只好跑到书里,继续沉浸到法布尔的世界里,姑且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境界吧。
读《昆虫记》有感13
《昆虫记》,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平凡的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仅的书。在对一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世界生活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热爱。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参透着人文的关怀: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我十分敬佩法布尔先生,他细致的观察,广博的`知识把我们一次次导向昆虫世界。我对他充满了深深的感恩,是他,让我了解了萤猎食蜗牛,蝉虫的蜕变,舍腰蜂的家,微小,难以发现的被管虫,寄生虫的无奈,蜘蛛的几何学,漂亮的孔雀蛾,找枯露菌的甲虫......
法布尔先生被世人称为“昆虫之父”。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所能给予法布尔先生最好的礼物。法布尔先生写昆虫记不是为了得到荣耀,而是把它苦苦观察得来的,一一具实的讲授给我们。带领我们走进昆虫的家园,去深入了解它们,感受它们带给我们快乐,体会从它们身上得到的道理。让我们明白昆虫也有情感。
它让我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人与自然需要和谐,人与动物需要友谊。只有学会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中的大小生命,人类才会有光明的坦途。所以,还在伤害昆虫的你,还在破坏昆虫家园的你,请立刻停止你的行为吧!
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法布尔先生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不会做解剖和分类,只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连研究者都不忍心伤害,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停止玩弄昆虫的游戏。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认真,真挚的对待它们。
读《昆虫记》有感14
我怀着无比喜悦与敬佩的心情拜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深深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也领略了大自然的奇妙,探索了昆虫界,知道了许多关于昆虫不为人知的事情。
我认识了捕食高手螳螂、爱美的被管虫,有着尖锐毒牙的狼蛛、挖隧道的矿蜂、环境清洁工绿蝇、吃枯露菌的甲虫、捕食苍蝇的捕蝇蜂、方向感极好的蜜蜂、喜好唱歌的蝉……
其中最让我大吃一惊的便是萤火虫了。在田野里,只有雌性萤火虫才会闪烁着亮光,而雄性萤火虫则是有着轻盈的翅膀飞在天空中。萤火虫们虽然外表上弱小无害,其实,它是个食肉动物,是猎取野味的猎人。主要猎物是蜗牛,萤火虫先从嘴里的两颗獠牙向蜗牛注射毒素,再用特殊的消化液把肉汤液化,蜗牛就是这样成了萤火虫的盘中餐。而萤火虫会发光是因为发光带上有层白色涂层,是有一种非常细腻的颗粒构成。然而白色涂层提供了可氧化物质,导管则输进了气流,当可氧化物质与气流相遇便产生了光。
不仅如此,我最欣赏的则是圣甲虫。作为大自然的清洁工,它可以把所有的粪便收集起来为它享用。它们通常一抱接一抱地把收集到的材料层叠起来,制作粪球。圣甲虫既不移动也不转动它,而是依靠带锯齿的长臂的压力捏塑粪球,最终塑造好的是一个个非常标准的圆球,圣甲虫可谓是超高的.塑型艺术家呀!其中,有一只雌性圣甲虫,她还搓过像苹果那样大的粪球,并且还邀请其它的圣甲虫一起共进丰盛的晚餐,多么热情好客啊!
让我感触最深的要数狼蛛了。每个动物都会有自己的杀手锏,而狼蛛的杀手锏则是它两颗又细又长的毒牙,看起来十分凶猛。可以立马将它的猎物至于死地。狼蛛的腹部长着黑色的绒毛有着褐色的条纹,腿部有一圈圈灰色和白色的斑纹。狼蛛喜欢住在没有作物、干燥朝阳的开阔地上,每天都会进食新鲜的食物。它的杀敌方法就是扑在敌人身上,将毒牙深深的刺入敌人体内,将它彻底杀死后,成为自己的美餐。
《昆虫记》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昆虫世界。带领我们听着昆虫的歌声,追着蝴蝶的翅膀探索昆虫的奥秘。
读《昆虫记》有感15
达尔文是这样评价法布尔:“研究虫子的专家,无与伦比的观察家。”每个小虫子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样貌,充满个性的特点,妙趣横生的生活习性,昆虫记就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这扇不一样的大门。
在《象态橡栗象》中,作者就让人快速的记住了橡栗象的长相。长鼻子就像烟斗,棕红色,细如马鬃,颀长无比,就像头前伸出一支长矛似的。以一个儿童天真的视角,放大了具体细节,颜色和形状的笔比拟让人在脑海刻画出物体的形象。读来倍感兴趣,好像将人放在一个真实的场景中···
再者《大孔雀蝶》中,身体隐约呈黄色,上面稀落着羽毛,末节嵌着一颗颗珍珠。开篇进来便是细节描写,比喻的方法让人一下子抓住了亮点。翅膀上的白色、黑色、鸡冠红,栗色如彩虹般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多种色彩结合的比喻更近一步体现了大孔雀蝶美丽的外貌,短句读来更是朗朗上口,这么美的蝴蝶,妙趣横生的语段,谁不喜欢呢?
光是有有趣的皮囊,好看的外表那够呢,更深入的特点才更能抓住人心,不是吗?
在《金步甲的婚俗》中,金步甲在情爱方面是快捷利索的,没有什么情感可言,繁殖的目的只是生存罢了,这显然与我们生活中的方式不太一样,人在情爱方面并不随便,起码是两个人相互爱慕,繁殖的目的是为了幸福,这样的文章与我们的思维恰好相反,虽残忍,但却抵不住往下探索的脚步,别样的,总能勾起人的兴趣,忍不住的阅读。
又如郎格多克蝎在结婚后,即使被妻子伤害,眼看着自己就要被杀死,也绝不对妻子使用那剧毒的毒蝎针。这可能与我们的思想不同,在潜意识中我们受到伤害,下意识地会反抗或者反击。这就是昆虫的奥秘,有趣的'特点。可能不读不知道,一读却感到诧异,深陷在其中,爱不释手。因为它本来就是有趣的人写的有趣的故事。
越读越会发现自己的疑问逐渐变深,越想知道昆虫的一切。生活习性,平常生活的样子,迫不及待想得到答案。
在《米诺多蒂菲》中,这种昆虫被作者当成一个家庭来叙述,勤劳工作的”爸爸”一生都在为孩子努力,勤俭持家,能手巧匠的”妈妈”一刻都不停歇,就像女强人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每一次作者去观察,都在准备面包,全文就像一个拟人的系统,每一个都是拟人句群,生动形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每一个细节都将人带入进那个工作间,那个时刻,亲身观察着每一个动作。
有趣的文字就像一碗浓汤,从色香味每个方面都是精华,每一次品尝都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升华。
【读《昆虫记》有感】相关文章:
读《昆虫记》有感04-24
读昆虫记有感06-18
读《昆虫记》有感 01-28
读昆虫记有感07-30
(精选)读昆虫记有感05-19
读昆虫记有感优秀06-18
读《昆虫记》有感[荐]09-15
(精华)读《昆虫记》有感11-21
关于读昆虫记有感04-19
【精】读《昆虫记》有感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