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俄狄浦斯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篇1
鲁迅先生说,“悲剧摧毁了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给人们看”;古语有云,“不知者无罪”。坚持这两种观点阅读索福克勒斯悲剧《俄狄浦斯王》,对俄狄浦斯有一个肤浅而矛盾的解释:一方面,他是一个有勇气挑战命运的强者;另一方面,他是无辜受害者的弱者。然而,真正仔细研究索福克勒斯的意图会产生另一种解释:“无知”正因为如此,悲剧恰恰是将要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呈现给人看。
俄狄浦斯给出了斯芬克斯之谜,因为他回答了斯芬克斯之谜“人”答案一度解救了狄拜城邦;然而,由于未能明确“自己”人生经历,因为一时血性杀死了出生的父亲,又不加辨识地轻易嫁给了自己的母亲,所以最后,特拜城被推向了“麦穗枯萎”、“牛得瘟疫”、“妇人流产”这种生命的绝望状态,可见是罪人,罪恶的根源在于他对自己的无知。
那么悲剧中“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它到底在哪里?俄狄浦斯所代表的人类对命运的一般顽强斗争可能并不准确。在我看来,它的价值在于正义的最终胜利和主动承担责任。
不管是不是神的肆意安排,毕竟是俄狄浦斯杀害了父亲和君主,违反了父权和王权,混淆了维持城邦生活的人伦秩序,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重罪。因此,神明将俄狄浦斯置于失去亲人、黯淡眼睛、流放他乡的悲惨境地,并将瘟疫降低到犯罪之城特拜,就像上帝在旧约中降洪灭绝所有被犯罪之血污染的生物一样。可以说,治罪本身就是为了扬善,苦难本身就是“正义”得以彰显。因此,悲剧教会观众认识自己,警告观众远离罪恶,并给人一种快乐和安全感,正如黑格尔所说,悲剧的乐趣来自“永恒正义的胜利”。
更重要的是,更重要的是,“罪大恶极”俄狄浦斯也有英雄的闪光。一旦他了解了真相,他毫不犹豫地刺瞎了眼睛,流放了自己。他说:“是阿波罗实现了这些凶猛的`灾难;但不是别人的手,而是我自己的”(见于退场,约第1330行),明知自己也是命运的玩偶,神明操纵了他作恶的双手,但是对于罪责的惩戒,却是他自己主动施行的。当然,他可以说一句话“我不知道”来自自我开脱,来苟延残喘,来置瘟疫,但他选择了承担。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是真正自由的(这不可避免地让人想起后人康德所谓的“自由意志”),他自由地选择承担责任,用无边的黑暗和漫长的流落赎罪。
今天,在这个科学理性和商业理性压倒神权和命运敬畏的现代社会,人们多次使用它“结果没有预见”或“没有明确其原因”俄狄浦斯式的崇高作为开脱自己错误的借口,更是弥足珍贵。至于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用来解释父母的暴行“力比多”置换掉“原罪”,最后,俄狄浦斯和人类的罪恶免责不是抹去了这场悲剧最有价值的思考吗?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篇2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创作,也是依据神话传说而来,故事本身就有一个悲剧性的开始。
于是我作出如下简单回答。
历史的深处就是现实,个人的深处就是人类。
如何看待千百年来衆人对俄狄浦斯的书写呢?
弗洛伊德总结出“俄狄浦斯情结”,并不是一时之间的突发奇想。
在之前的各种文学作品中,作家们已经在文本中复制了一个又一个的“俄狄浦斯王”,最有名的莫过于在《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
荣格在《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中认爲:每一个塬型意向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着同样的路线。它就像心理中的一道深深开凿过的河床,生命之流在这条河床中突然奔涌成一条大江,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在宽阔而清浅的溪流中向前流淌。
因此,哈姆雷特的复仇,也是对父权的反抗和重建。
而俄狄浦斯的出发点,终归是一种命运悲剧,是无可避免又无力抗争的现实。
往上追溯,又可以联想到古希腊神话传说。
宇宙之初,从混沌中出生的神中,有一位地母盖亚,她从自己身上生出天神乌拉诺斯。乌拉诺斯又与盖亚生出六男六女,总名提坦。乌拉诺斯将子女囚于地下,儿子克隆诺斯奋起反抗,夺取父亲政权,并娶妹妹瑞亚爲妻,克隆诺斯听说自己将被一个儿子所推翻,便吞掉所生的子女。但小儿子宙斯被瑞亚藏了起来。宙斯成年后,果然打败克隆诺斯,成爲衆神之王,建立奥林匹斯神系。
而索福克勒斯的创作,也是依据神话传说而来。
其实,作者是集体无意识的代言人,孕育在作者心中的艺术并不是作者自己的作品,它专横地把自己强加给作者,角色完美无缺地从作者笔下涌出,它们好像是完全打扮好了才来到这个世界。而来自无意识中的塬始意向限制、影响和帮助了作者的想象,它使作者的想象沿着人心中某些固定的方向发展,并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因此,“俄狄浦斯”这个形象的发展,不仅可以通过个人表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更加反映出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不断变化的现实。
而这种现实,摒弃了“杀父娶母”的外衣。在现实中,更多地以自我的抗争却无法战胜本我的悲剧来表现。于是,善和恶有时紧紧纠缠在一起,不是理智和逻辑可以分开。
由此,“俄狄浦斯情结”不是人类本性的恶,而是思想的恶。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篇3
就这样昭示神的高高在上,主宰宿命。而我们则活在命运联锁的怪圈里,当我们意识到时业已身在其中,懵懵懂懂的浪费了之前被暗中控制的年少时光。当我们意识到要去反抗,控诉时,面对的只有一片残局。只能困惑的等待,结果的未知。
我想整个世界和人类的进化其实就是一个大的蝴蝶效应:从最原初的a影响b,b反之,到a影响c,b影响c,ab共同影响,c则反之,进而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排列组合相互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在我们小时候是无法反抗这种命运的。就像俄狄浦斯是不能决定其母亲伊奥卡斯特将其双足钉钉抛入山中,被牧羊人收养,并被波吕波斯王抚养等一系列事情的,而成长的过程便是一个要求自我独立的'过程,只不过他的命运过于悲惨,要求独立,反抗命运,反抗神示却反而坠入了连锁的命运怪圈。
神示其实无处不在,在我所处的周围环境的中人们通常是被这样的神示告知的:我们被要求学习人文,自然科学,并被简略的告诉我们之前的不知是否被篡改过,隐瞒过的历史,被放置在被一种主流价值观引领的大环境里(这种主流价值观只是此时代的标准,很可能有悖于之前任何一个和时代的观念。我们在这种怪头换面中嘲笑前代的无知愚蠢,前代的亡灵则唯唯诺诺活在自己的概念中。但不否认即使在时代变革后,美德与否,诟病与否还是被有所保留的沿袭)。
我庆幸自己步入了一个质疑的,趋向独立的人生阶段,开始弥补原来的不自主和愚钝无知。每个人在开始都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可自己现在并未成为那种人,这是我自己的缺失和遗憾。现在要求自己有规律计划的去探求未知,主动意识到自己的匮乏和空缺。不再神示下麻木,俄狄浦斯在被折磨中质疑责备了阿波罗,我也没必要过于顺从了。
有"命运悲剧大师"的索福克勒斯开辟了这个超越伦理之外的著名悲剧命题,悬念层层揭开,构思创意绝对巧妙。故事,情节,叙事强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1、从先知迟迟不道破天机给俄狄浦斯带来的疑惑
2、伊奥卡斯特提出老国王拉伊奥斯得到的神示,抛弃的婴儿,被杀的地点,初步揭开了事情的原委
3、波吕波斯王的报信人传来老国王的死讯,带来神示未应验的短暂的如释重负。
4、再到报信人说俄狄浦斯并不是波吕波斯王亲生和知情的牧羊人的出现,揭开了他弑父娶母并与母亲生下了自己的兄弟的悲剧,最后以王后自杀,俄狄浦斯刺瞎双目为结局。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相关文章: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经典10-12
《狼王》读后感05-15
《狼王梦》 读后感11-25
【精选】狼王梦读后感07-24
《李尔王》读后感03-31
狼王梦读后感【精选】08-21
狼王梦的读后感07-05
狼王梦读后感07-24
《狼王梦》读后感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