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识教育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赏识教育》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赏识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赏识教育》读后感1
好书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冽,沁人心脾。近来为了自己孩子和学生读了周弘的赏识教育,感受颇深。
何谓赏识?从周弘老师的书中我悟懂了:赏识就是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因为当今的孩子是高自尊、高智慧,平时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多竖大拇指、少批评、少指责,即所谓“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我们应学会细心琢磨孩子,善意引导孩子,用心赏识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便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案的翅膀。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教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学生“青春于蓝而胜于蓝”。如果能让自己的学生有更美好的前程,我会不遗余力的努力,因为学生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赏识学生就是让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认为从以下方面注意:
(一)赏识并不是无故表扬,而是有一定的艺术性。当孩子取得成绩或受到挫折失败后,要用肯定鼓励的语言进行赏识;当孩子犯错时,批评性的语言要有艺术性,既要帮助孩子找到不足,又要尽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二)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赏识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要宽容、和善、有耐心,时刻不望去赏识孩子,给予孩子希望。
(三)常识要与随机教育相结合,这样可使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成人的鼓励下继续努力,当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并随机进行教育。
(四)赏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人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教师要努力捕捉孩子身上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并给予必要的表扬和鼓励。
有人说快乐是一瓶香水,把它喷到别人身上,自己也会沾到一点。那么赏识何尝不是如此呢?赏识就是爱,要赏识孩子,就要去爱孩子,去相信孩子。
《赏识教育》读后感2
一个普通的工人变成一个家庭教育专家,一个失聪的孩子成长成一名优秀的人才——听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理念,或许说理念还不如说是一个个鲜活、普通的例子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赏识的力量和魔力。
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调皮孩子,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去批评几句,但是效果往往是短暂的,短暂的效果过后,孩子的天性又犯了,恢复到原状!
平时我也经常改变引导方法,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往往收到了意外的惊喜,而且效果会持续很长时间,赏识幼儿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充满自信,用最得意的最欣慰的目光,关注着幼儿从无到有的微弱的提高,也就是这种赏识,才使每个幼儿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战胜因难的各种技能。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他 浅显精辟的概括,道出了我们平日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心理误区,以及给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不轻易地赏识、肯定自己的孩子。我们平时听到最多的话是在自己孩子面前夸奖别的孩子优秀,而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亮点,这是作为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否定了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也就扼杀了他原本的斗志和自信,更不用说内在潜质的开发和培养,久而久之,孩子也真的在这种影响下“不行”了。
我们何不对自己,也对我们的孩子充满信心,只要我们努力,一切将是无所不能的!用敏锐智慧的双眼,多发现他们的特质,适时适度的'给予赞赏和鼓励,即便他们并不是那么完美,也会在被认可赏识的氛围里,信心十足,大步向前,走向辉煌!
为了给孩子营造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我们一起学会,并且善于使用我们的“法宝”!学习周弘老师那样真正的爱心、耐心、恒心。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学生,我们不要以挑剔的眼光去找他们的问题。正视孩子的实际情况,学会赏识孩子,帮助他们知道自己在不断进步,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让我们惊喜地发现:他们真不赖!
周弘老师,可以说是我们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老师,他告诉我们:赏识孩子,就是成功的教育。
《赏识教育》读后感3
闲暇在贺老爸老妈领着儿子在动物园玩时,老爸看着外孙提醒我说,孩子得赏识,不能打骂,给孩子树立信心,你们小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
不久翻出好久之前一的一本书《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模式,但已经过时了。看这本书的出版年代,初版是20xx年,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正是对教育重新开始重视的时候,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导致了中国普遍的家长制风格,而这本书却提出对孩子要捧而不是压,鼓励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喜欢上学习,由兴趣引发成绩的不断提高,尽量地博览群书,开阔自己的眼界。多看书,就能多了解情况,掌握更多的信息,了解最新的教育动向,不会鼠目寸光,眼光只放在自家孩子身上。正面、反面的都了解一下,孰优孰劣,比一比就知道,或者说各有千秋,那么我就取精弃粕。每个孩子都是个体,没有一种教育方法适合所有的孩子,在不断的摸索中,提炼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这才是目的。紧跟潮流,才能跟自己的孩子有共同语言。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动向,首先你得跟孩子交流,孩子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而要交流,那么首先你们得有共同语言。所以做家长的也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紧跟时代的潮流,看看最近在流行什么,俗话说,一年一个代沟,等代沟真形成了,要消除就比较难了。小孩子中间潮流动向很快的,不要说你家孩子在热议僵尸和巴拉巴拉小魔仙,你不但不知道这些东西为何物,还要跟他讲什么猫和老鼠这种小儿科的(当然在一代人心中这是经典,但在另一代人心中却未必如此),他对你说的我看兴趣不会很大。或者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一下问题,玩一玩他玩的'游戏,或者你就会理解那些你认为“幼稚到极点”的游戏,也有它吸引人的地方的。你理解了孩子理解的东西,那么你们就有了共同语言了,你说的话在他身上才能有起效果的作用了。
《赏识教育》读后感4
读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一文后,感受颇深。
赏识教育就是要发掘儿童的才能,关注儿童的优势和长处,充分肯定并不断加强。把小的优点逐步放大加强,逐渐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唤醒的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作为我们家长,在这个方面说说容易,但是要真正做到的确很难,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错误,屡教不改的缺点时,是不是应该先冷静下来,把它们看作是未来优点和希望的起始点,相信他们,期待他们,你种下的希望会是满山最绚丽的那一朵。让我们学会赏识,学会赞美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呐喊助威者,希望所有的孩子在赏识中快乐成长,希望所有的孩子在赏识的过程中走向成功!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不好的孩子需要欣赏,欣赏识他们越来越好;不是说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让坏孩子越来越糟。
所以,请大家时刻牢记“赏识”二字吧!让孩子的.生命状态舒展,因为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使父母成为教育者,使孩子发扬光大,发挥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父母和孩子和谐相处,成为朋友,共同成长;赏识教育是一种让孩子快乐,让家长每天赞美的教育!
牢牢记住赏识教育的原则吧!
相信孩子-学会崇拜,学会骄傲
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学会征求意见
了解孩子-学会感恩,学会陪伴
启发孩子们-学会探索,学会分享
孩子的宽容: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提醒孩子-学会批评和分享
《赏识教育》读后感5
周弘的《赏识教育》这是一本很简单的书,人人都可以看懂的书。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真正学会赏识孩子,首先要学会赏识自己。
老师要学会爱自己,学会喜欢自己。自爱是快乐的发源地,就象活水的源头,藏在内心深处。许多老师不会自爱,他们爱自己身上的优点,恨自己身上的缺点,自爱不仅要喜欢自己的优点,而且要正视自己的缺点,这样生命才能成熟。我们让学生明白无条件爱自己,自己没有理由不爱自己的时候,学生的生命就被唤醒,好孩子就出现了。
大人有时不会爱孩子,因为他们不知道在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有两个孩子,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在欣赏中,好孩子被唤醒,在抱怨中,就觉得自己就是坏孩子,只能缓慢而痛苦地爬行。尤其现在的教育有些拔苗助长,其悲剧就在否认差异,不承认失败。真正的好农民不会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家长不会让最差的孩子自卑。
好孩子与坏孩子就在一线之间,那就是“行”。所有的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孩子现在的缺点都可以成为未来的`优点,也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我们在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既成功又快乐。寻找教育的规律,因为哪个时候,快乐最重要,对错不重要。孩子在欣赏的目光中,欢乐轻松的环境中得成长。然而现在是快乐不重要,对错重要。于是,有的人失态,孩子生活在责备和恐惧中,在抱怨教育中,孩子只能缓慢爬行。
教育所有的奥秘在于让孩子有安全感。孩子多动、脾气暴躁是因为“心不安”引起的。人不安心不静,静人生慧,宁静致远。
翘起大拇指是一个有效不方法。“大拇指”暗示行,有激励的作用。行的活力在于能够满足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赏识”,对孩子指指戳戳,横加指责,两种手势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心态。
失败是每个孩子必须遇到的人生课题,而对于孩子如何面对失败反映了大人的心态,越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孩子就越不怕失败;越是苛刻的成长环境,孩子就越害怕失败。
因此,我们赏识孩子最重要的是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好比是一盏灯能照亮孩子的一生,能让孩子感觉到心安。特别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他们怕的不是训斥打骂,需要的更多是信任和赏识。
【《赏识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赏识教育读后感06-12
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01-16
《赏识你的学生》的读书心得05-23
教育读后感04-11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11-24
《爱的教育》读后感悟12-23
爱的教育读后感12-04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12-09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