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时间:2024-11-06 14:26: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字塔原理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1

  这两天读了金字塔原理。

  书中给于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思路,有些是我们也平时能想到的,它只是归纳了一下,系统地按必须的思路书面形式,写出来了而已。但是,确实给予了我不少启迪。

  书中写道,写/说序言的思路是,背景、冲突、疑问、答疑。我们平时学英语的时候,会经常听到老师,让我们学英语的思路是,注意but,however等等。我想这个观点是跟书中的观点是相通的。

  思考问题要从空间、时光、重要性方面思考。逻辑顺序是归纳、演绎的顺序。打开餐巾纸上写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大同小意。只是水平方向描述得多,垂直方向上分析得少。这样会让人感觉简单一些。

  解决问题要透过逻辑树来解决问题。我看我公司Kadir或其他人,也是主张这一观点的.,一下子,尽量把事情弄得思考全面。这样的话,收集信息的环节,他是不乐意做的人。也就是领导的思路。我觉得迷惑,所有的领导应大部分时光花在这些总结或归纳性的工作吗?我得跟着他们来,毕竟他们的经验比我多。

  还有问题的切入点,目的1和目的2的差异,作什么?是否得做?怎样做最好?有没有备选或改善方案?......是非问题找处最佳方案......我想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试试。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2

  当我们领悟到本书核心内容后,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和实践,比方:

  1.当员工向部门负责人做工作总结或成果汇报,或开工程进展会议的时候,先点明工作成果或阶段目标效果,此为金字塔第一级的核心论点,再往下阐述第二级的多个论据,如果我们的汇报时间或会议时间有限时,领导此时已经知晓结果和主要论据事项,可不必往下延伸;当我们汇报或会议时间比拟充足时,可再进行第三级阐述、解释及支持第二级的内容,由此延伸,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沟通效率。

  2.当部门负责人需要达成一个团队目标时,且知道具体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此时目标结果即金字塔第一级,可将支撑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罗列到第二级,再将支撑完成第二级必要条件的措施罗列到第三级,再将第三级具体事务性工作分配给相关团队成员,当成员完成相应工作后,即可按金字塔架构收集整理各层级到达的阶段目标,最终支撑起位于金字塔第一级的总体团队目标。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3

  这两天读了金字塔原理。书中给于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思路,有些是我们也平时能想到的,它只是归纳了一下,系统地按一定的思路书面形式,写出来了而已。但是,确实给予了我不少启迪。

  书中写道,写/说序言的思路是,背景、冲突、疑问、答疑。我们平时学英语的时候,会经常听到老师,让我们学英语的.思路是,注意but,however等等。我想这个观点是跟书中的观点是相通的。

  思考问题要从空间、时间、重要性方面考虑。逻辑顺序是归纳、演绎的顺序。打开餐巾纸上写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大同小意。只是水平方向描述得多,垂直方向上分析得少。这样会让人感觉轻松一些。

  解决问题要通过逻辑树来解决问题。我看我公司Kadir或其他人,也是主张这一观点的,一下子,尽量把事情弄得考虑全面。这样的话,收集信息的环节,他是不乐意做的人。也就是领导的思路。我觉得迷惑,所有的领导应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些总结或归纳性的工作吗?我得跟着他们来,毕竟他们的经验比我多。

  还有问题的切入点,目的1和目的2的差异,作什么?是否得做?怎么做最好?有没有备选或改进方案?。是非问题找处最佳方案。我想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试试。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4

  如果你为了有逻辑地写出科技论文的话,那么建议你在模型,算法和结论都完备就要动笔了之前看这篇文章,因为如果看得早,很可能看不下去,因为它不易读,不易读的原因有三:

  1、术语较多,用商业咨询案例作解释专业性略高,不如小说有趣;

  2、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读起来有点别愣;

  3、作者絮叨;

  文章的叙说方式分纵向和横向。纵向的写法就是先写结论,然后写支撑结论的或步骤或原因;横向写法用在这些或步骤或原因的写作中,即这部分内容中包含的思想必须属于统一逻辑范畴,要原因都原因,要步骤都步骤,而且而且要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另外序言部分按照背景—冲突—问题—方案来写,为读者抛出问题。正文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章节名称之后,这一章第一小节之前,要承上启下,说明上下层之间的相关性。

  时间短,大致浏览了一遍,很多内容并没有理解。有时间花两三天好好看一看。

  不得不说很多写作的经验在小学老师就有交过,比如总分,总分总,承上启下,异曲同工~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5

  这本书是培养思维逻辑的起步书:本书生硬的给出了3种最基本的逻辑模式,这只能用来分析最最简单的.事情。对于稍微复杂的系统,比如一个系统内如果包括正反馈、负反馈,单靠这本书提供的逻辑就束手无策了,这就需要在这本书的基础上看一些系统动力学的书比如《第五项修炼》。

  如何用实体实现金字塔结构:我倒是推荐看一些“思维脑图”方面的书,也有一些很好的实体的实现方法:

  一张大的白纸/一块大黑板

  脑图软件(比如mindmanager);

  这本书本身就不是很有逻辑:我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四个部分(写作、思考、解决问题、演示)之间还可以用金字塔原理再进行组织并重新排序,所有这四项活动的基础是思考,解决问题只是思考的一种应用而已。写作和演示都属于沟通,其中写作属于异步沟通,演示属于当面沟通。所以要是我写这本书就会按顺序分为两大部分:独立思考-互动沟通;

  这本书里举的都是商业性的例子,自己不是很感兴趣。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6

  当我们领悟到本书核心内容后,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和实践,比如:

  1.当员工向部门负责人做或成果汇报,或开项目进展会议的时候,先点明工作成果或阶段目标效果,此为金字塔第一级的'核心论点,再往下阐述第二级的多个论据,如果我们的汇报时间或会议时间有限时,领导此时已经知晓结果和主要论据事项,可不必往下延伸;当我们汇报或会议时间比较充足时,可再进行第三级阐述、解释及支持第二级的内容,由此延伸,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沟通效率。

  2.当部门负责人需要达成一个团队目标时,且知道具体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此时目标结果即金字塔第一级,可将支撑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罗列到第二级,再将支撑完成第二级必要条件的罗列到第三级,再将第三级具体事务性工作分配给相关团队成员,当成员完成相应工作后,即可按金字塔架构收集整理各层级达到的阶段目标,最终支撑起位于金字塔第一级的总体团队目标。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7

  这两天读了金字塔原理。书中给于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思路,有些是我们也平时能想到的,它只是归纳了一下,系统地按必须的思路书面形式,写出来了而已。可是,确实给予了我不少启迪。

  书中写道,写说序言的思路是,背景、冲突、疑问、答疑。我们平时学英语的时候,会经常听到教师,让我们学英语的思路是,注意but,however等等。我想这个观点是跟书中的观点是相通的。

  思考问题要从空间、时间、重要性方面研究。逻辑顺序是归纳、演绎的顺序。打开餐巾纸上写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大同小意。只是水平方向描述得多,垂直方向上分析得少。这样会让人感觉简便一些。

  解决问题要经过逻辑树来解决问题。我看我公司Kadir或其他人,也是主张这一观点的',一下子,尽量把事情弄得研究全面。这样的话,收集信息的环节,他是不乐意做的人。也就是领导的思路。我觉得迷惑,所有的领导应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些总结或归纳性的工作吗?我得跟着他们来,毕竟他们的经验比我多。

  还有问题的切入点,目的1和目的2的差异,作什么?是否得做?怎样做最好?有没有备选或改善方案?。是非问题找处最佳方案。我想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试试。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8

  当我们领悟到本书核心内容后,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和实践,比方:

  1.当员工向部门负责人做工作总结或成果汇报,或开工程进展会议的时候,先点明工作成果或阶段目标效果,此为金字塔第一级的核心论点,再往下阐述第二级的多个论据,如果我们的汇报时间或会议时间有限时,领导此时已

  经知晓结果和主要论据事项,可不必往下延伸;当我们汇报或会议时间比拟充足时,可再进行第三级阐述、解释及支持第二级的内容,由此延伸,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沟通效率。

  2.当部门负责人需要达成一个团队目标时,且知道具体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此时目标结果即金字塔第一级,可将支撑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罗列到第二级,再将支撑完成第二级必要条件的措施罗列到第三级,再将第三级具体事务性工作分配给相关团队成员,当成员完成相应工作后,即可按金字塔架构收集整理各层级到达的阶段目标,最终支撑起位于金字塔第一级的总体团队目标。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相关文章: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06-09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02-11

[精品]《金字塔原理》读后感06-28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范文06-15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05-18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15篇03-12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通用15篇)11-15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15篇(优选)06-10

《金字塔》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