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时间:2024-09-24 08:01: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的姿势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

  学习了《最后的姿势》,我热泪盈眶。

  课文主人公是谭千秋老师。XX年5月12日那一天,他在教室里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他讲课绘声绘色,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他们哪里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听谭老师讲课了。“轰隆隆”地震发生了,谭老师急组织学生们先跑出去,而他自己,却为保护没有来得及跑出去的几个学生而被砸死……

  难道谭老师自己跑不出去吗?不!老师离门是最近的。想象一下,你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跑出去,一群学生们死;二是一群学生跑出去,自己死。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谭老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据我所知,他有个小女儿,难道他忍心抛弃可爱的'小女儿吗?不!舍不得,但他为了更多可爱的学生,舍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可见谭老师对学生的爱心。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是啊,谭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2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美。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见一篇感人的文章〈〈最后的姿势〉〉。讲的.是一位谭千秋老师,在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的,是为他人着想的,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谭老师正讲得精彩,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都摇晃起来,地震,谭老师意识到不妙,没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讯速冲出教室,向操场跑去。楼房摇晃的越来越厉害了,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但是,那短短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水泥板重重地砸在谭老师身体上。

  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人都震撼了。他的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谭老师,虽然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但是他在我心中却很伟大,地震时,不是自己逃跑,而是保护其他同学,他用自己51岁的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感。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3

  一支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寄托万世文明。就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一位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所有的学生上了一节珍贵的课,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无私。

  在5月12日房屋坍塌的一瞬间,闪现了这样一个镜头:一位老师将困在教室里的四个学生立即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位老师就是谭千秋。

  当我读到: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时,已是热泪盈眶,深深感动之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记得四年级时,512大地震过后,老师发动大家为灾区的人民捐款,当时我一点也不积极,最后还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才不舍的捐了三元钱,比起谭老师,我是这么渺小,谭老师可以无悔的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别人,而我却连区区几元钱也舍不得,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才明白当时我是多么自私。

  我突然间被谭老师这种无形的爱带动了,树立了一个新的理想当一名塑造灵魂的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无私的人。用一份份质朴的爱把一个个灵魂塑造。做一个像谭千秋那样的老师,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

  谭老师的这一堂课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他的最后这一堂课,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又增添了几分神彩。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4

  《最后的姿势》这本书中,描写了一位普通的人民,他叫谭千秋。在2008年的地震中,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5月12日的一天,谭千秋早早地起床,带着小女儿去散步,然后去上课。

  天空阴沉沉的。谭老师正在给们讲“人生的价值”。忽然,楼房开始摇晃起来,地震来了!谭老师赶紧把学生送出教室,可是,还有四位来不及出去了,谭老师将他们拉到课桌下,把自己的双手撑在课桌上,护住了四位同学。地动山摇,水泥板重重地砸了下来,楼房塌陷了。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搬去谭老师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他张开双臂,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四个学生都还活着。救援人员、老师、学生都被谭老师的伟大举动感动了!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他是一位,他的.无微不至;他是一名老师,他的师爱伟大无私。

  当灾难来临时,他没有只顾自身的安全,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了保护学生的职责。他那张开的双臂,是恪尽职守的双臂。我们会牢记那永恒的瞬间,牢记他那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5

  最近,我读了老师给我们介绍的《最后的姿势》一文,这是我看过的最令我感动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谭千秋老师在上课时,地震发生了,有四位同学逃不出去,谭老师奋不顾身地扑在他们的身上,保护着他们。地震停止后,同学们得救了,可谭老师被倒塌的砖瓦夺走了宝贵的'生命。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被谭老师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感到十分惭愧。因为我有时候太小气,不借笔给别人,还与同学闹起了别扭,就是因为这点小事啊!可是,谭千秋老师在危险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四位学生。一想到这,我就决心向谭老师学习,学习他那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想着想着,我仿佛听见谭老师对我说:“李依昕,希望你以后改掉你的坏毛病,多为他人着想。”(善于联想,可以充实文章的内容)

  一个朴素的老师,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来表述,谭老师,您在我们眼中是最伟大的!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6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一课,我思绪万千。

  事情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谭老师。他在地震发生时,只为学生着想,却没有为自己和女儿想过。在他眼中,“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这些他都做到了,但却因此失去了生命。这也许正如司马迁所说:“人总是要死的,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

  地震时,他选择了救护学生,却忘记了自己和女儿,这是他的大公无私。

  地震时,他选择了死死护住学生,即使后脑勺被砸得深凹下去……这是他的舍己为人。

  地震时,他告诉学生,什么都不要拿,这是他的临危不惧。

  地震时,他选择飞身扑到学生身上,即使他知道这样做会死,这是他的.勇于献身。

  谭老师,您是在太伟大了!您的才华,您的做法,您的舍生忘死……您的一切一切都值得我们敬佩。我们赞颂您: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7

  读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又一次捧起这篇课文,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形象已铭刻在我心中。

  这篇课文主要讲:谭老师像平常一样早早的起来,赶到学校。可就在这个平常的一天将发生不平凡的事。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忽然,楼房摇晃了起来,谭老师赶忙指挥同学们冲出教室。可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冲出去?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读到这儿,我想,谭老师肯定会自己逃生,不管这几位同学。可我猜错了,谭老师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出的举动,他张开双臂,竟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第二天,当人们发现他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获救的学生感激他,老师们赞颂他。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老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谭千秋,一位平凡的老师,但他“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最后姿势,让我十分震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高大形象,已树立在我的心中。这姿势,就是人生的价值,这老师,就是我心中的偶像!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8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我深有感触。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为拯救四位同学的生命而英勇牺牲。

  5月12日这天下午,谭老师正在教室了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祖国着想……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楼房摇晃起来,谭千秋老师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到:”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同学们立刻往操场跑去。

  可是,有四位同学没冲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桌子底下,自己在桌子上面,双手撑在上面,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四位学生。

  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了谭老师头身凹下去,还是做着原来的动作,下面的四位学生都还活着,在场人员全都感动了。谭老师护住学生的.姿势被定格为永恒,他的永恒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学完这篇课文,我体会到了,谭老师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取了四位学生的生命,他也许在新了想着:学生的未来很广阔,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绝不可以死去。我们大家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9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最后的姿势中的一位老师,他姓谭名千秋。在一次地震中为了保护四名同学他牺牲了,那时他才51岁。那天,他像入学一样上课,讲的`是"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正当他讲得起劲,忽然整栋楼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大家快跑,什么都不要拿,快!"在那几秒中有四位同学没有来得及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桌子下,他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他们。

  楼房变成了废墟。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找到了谭老师和四位同学,四位同学安然无恙,可谭老师却永远停止了呼吸。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如果有人问我长大了想当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当一名老师,做一个像谭老师一样忠于职守,舍已为人好老师。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0

  我读了这篇课文,让我看到了一个大公无私的老师。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说把课文打开到第6课,我打开课文一看,这么奇怪的课文,《最后的.姿势》是什么啊!

  我一直有一个问题,那个姿势是不是拍照摆的姿势呢?我看见那书上有四个小孩躲在桌子底下,一个大人站在桌旁用手扶在桌上,上空还有一些石头,那是在干什么啊?

  后来我听老师讲,这课时终于听明白了,因为他们那边发生了地震所以趴在桌子上的是一个老师,他在上课时房子要倒了,很多同学冲出去了,可是有四个同学没有冲出去,那个老师是在保护学生,所以才会被石头打死。我读完了这篇课文以后,我深深的看到了那个老师在关键时刻救了四条发条性命让我终身忘不了。

  他谭千秋老师的课文,让我知道了生命的价值,也让我明白了大公无私、舍己救人的品德。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1

  今天我们班学习了一篇名叫“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她让我深有感触,他写的是一位老师,他叫谭千秋他在将一篇叫“人生的`价值”这一课突然教学楼在摇晃,谭老师意识到了,情况不妙就叫同学们快走什么也不要拿,同学们都冲了出去,几秒钟后,有四个同学逃不出去谭老师把他们拉到桌子下面,谭老师双臂张开趴在桌子上一直支撑着,教学楼塌下来了,压住了谭老师,可是他还是在撑着救援人员发现他被感动了,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这成为了谭老师生命中的姿势,从中我感到了谭老师舍己为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崇高品质。文中的谭老师真令人感动,他用自己五十一岁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是的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2

  老师如园丁,她用知识浇灌给我们。老师如红烛,把我们照亮。老师如大树,为我们乘凉

  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最后的姿势》这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在地震中发生的一幕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地震来临的一瞬间,在短暂的几秒钟不可能所有人都跑出去,在最后只有四位同学没有跑出去,谭千秋老师让学生爬到书桌地下,而谭老师双手撑着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同学。而谭老师自己现出了自己51岁的生命。

  文章有一段句子把我深深的打动了: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时,在场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了凹进去,身下护着4位学生,还活着!”这句话生动地刻画了谭老师舍己救人的高大形象。

  让我们铭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汶川地震,铭记谭千秋老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3

  谭千秋一个很平凡的人,平凡得令我们感到陌生。虽说平凡但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使他不再那么平凡。而现在的他的精神已经铭记在了我的心中,他的精神会永传千秋!

  当我读了这篇课文时,我被深深地感到了,当时他的举止是多么的令人震撼啊!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谭老师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而是他的学生。当有四位同学呗困住时,谭老师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他抛弃了亲人和孩子,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学生。可是,在谭老师的眼里,学生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张开双臂,保护学生。虽然是谭老师死前的最后一个动作,但是那个姿势在我的心中是神圣高洁的!虽然谭老师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他恪尽职守,舍已为人的形象将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4

  有这样一位普通的老师,可他却干了这样一件不平凡的事,并为此付出了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他,就是谭千秋老师。

  那是一个可怕的下午,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那时,谭老师正在上课,他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疏散同学们到操场上去,可有四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学生,而他,却被可怕的地震夺取了生命。

  在发生危险的一刹那,普通人只会想着自己逃命。就像“范跑跑”,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他的学生一个都没反应过来,他却已一溜烟窜出去老远,这样只顾自己的`行为,真让人寒心。而谭老师在生死存亡的瞬间,心里装的全是学生,根本顾及不到自己的安全。楼板压下来了,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着,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保护自己的学生。有句话说得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想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会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中。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是对谭老师舍己救人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相关文章:

《最后的姿势》教案105-06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01-11

生命的姿势读后感11-13

《最后的爆米花》阅读答案03-02

《最后一课》读后感01-15

最后一课读后感10-13

最后一课读后感10-19

初中最后时光作文06-11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