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时间:2024-09-19 07:00: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读后感1

  暑假期间,我读了《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这本书,读完以后,感觉收获很大,这本书上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下面联系自己以前的班主任工作来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打开这本书的引言部分:今天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班主任?书上明确地告诉我们,在今天,学生需要的是有真爱心,有亲和力的班主任。因为我们都知道,爱学生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最主要的期望是在情感方面,是希望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师生情感。对教师而言,是否把对学生的爱注入到教育工作之中,是衡量教育成效的试金石。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然而,《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告诉我:班主任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把对学生的爱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我们爱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爱的方式。我们不能以爱为理由,让学生背负沉重的负担;不能以爱为筹码,让学生感觉到天平的失衡;不能以爱为条件,让学生陷入功利的误区。

  正如李镇西所说:“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真正的爱是爱所有的学生,爱身边所有的人。”所以让我们真诚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21世纪,学生需要有亲和力的班主任,一谈到亲和力,一直以为自己很有亲和力。现在才明白我那只是表象的亲和力,真正的亲和力,是和学生有着共同语言,容易走进学生的世界。这种有亲和力的教师也被称为时尚教师。所谓时尚,不是看你是否年轻,而是看你是否有一颗年轻的心,是否能够与时代融合在一起。时尚不是看你是否追得上潮流,而是看你对潮流能否接受,是否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状态,是一种接受新生事物的学习精神。时尚是一种美的感受,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希望自己的老师是最美的,而这种美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来自内心。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了解他们,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接近你,从而就会更加喜欢你。

  这本书的第二章:班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各种案例,向我们生动地介绍了,在遇到一些突发问题时应该怎样处理。下面,我就围绕第四节中民主管理——把学生推向前台来谈谈。

  在班主任扮演的诸多角色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便是学生行为、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者。班主任要成功地扮演好这个角色,就要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合理把握班主任权威的度,不能滥用权威;二是发扬教学民主,适当放权。这里有一则案例《班长人选谁决定》。主要讲的是:在一次班委改选中,要求学生推荐新班长。班里有一半人推荐徐蕾,一半人推荐李飞。于是这位老师就让两位学生都写了发言稿,并准备看了他们的文章后再做决定。课间有两位班委找到了老师,要求老师让他们投票选举。这位老师想来想去决定投票选举。事后,有学生在周记本上写了一段话:“就在我们都以为老师要决定班长人选的时候,老班却让我们再投票选举。我很感动,因为这是老班对我们的信任,我认真比较了两位候选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们需要负责的班长将这个集体带好,共同发展。我们的老班真不错。”

  通过这个案例,让我想到了我们班上次班委改选的事情。那次改选,我也是让学生进行了民主选举,在选劳动委时,我们班学生没有选原来的劳动委,原因是那位劳动委做事很认真负责,有些学生不喜欢他,觉得他管的太多了,太严格了。而我却跟他们的想法相反,于是,我就自作主张,一手包办,还是让那位学生继续当劳动委。事后,也有学生跟我谈了这件事,他们认为老师这样做很不公平,没有发挥他们的民主权利。现在,联系这个案例来看,自己当时做的是有点不对,并没有从民主、平等的观点来处理这个问题。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这样,学生在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时才更有积极性。

  这本书中给我们介绍了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的很多事情,我也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总之,读完了这本书,我想这对我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肯定会有一定的帮助的。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读后感2

  我的班主任工作虽然很努力,我和学生也很亲近,也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班主任工作的整体性和规划性很弱,总是遇到什么解决什么,并不能做到未雨绸缪。难道这就是别人常说的:边学边做?经过一年的锻炼,我深刻体会到:在向生活学习的同时,也要向书本学习,才能总结出自己真正的经验。我总是埋怨时间少,没有空看书。这次趁着暑假,一口气买了许多的关于教学教育的书,真希望可以一口气吃成胖子,练就一身真本领。面对这么多书,最后我真正静下心来反复研读了一本《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一书。此书共有四章,分别论述了:怎样走近学生;怎样进行班级建设;怎样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怎样提高自身的素养。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句句精彩的论述,让我手不释卷,细心品读,受益匪浅。

  比如说:我有碰到学生意外受伤的情况。当时,我的反应时一脸的无措,想到的'第一反应是求助。自己的临时处理能力显得“孱弱”。虽然最后事情也得到圆满的解决,让我增添了许多事后经验。但我不禁要问我自己:为什么不能有事前经验呢?事前经验哪里来呢?在我阅读了《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如果花一点时间,每天看一些教育方面的书,那么就能有事前经验,那么自己处理意外状况的时候虽不能做到得心应手但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书中也提到了许多理论方面的知识。我以前的观点总是认为:这些讲大道理的东西,是虚的。实际措施总是是在实践中反复琢磨才能出来的。殊不知,这些我所谓为的大道理,就是我的前前辈辈在实践中琢磨出来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怎样进行班级建设,怎样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真是我最想学习的。

  班级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班主任要与学生一起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精神家园,让学生在这个家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一个好的班级集体应该是一个“家”,在这个“家”里,大家互相依存,互相关爱,密切合作,愉快生活。怎样进行班级建设包括怎样建设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怎样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怎样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怎样实施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怎样形成班级教育合力,怎样建立发展性的评价机制。作为班主任,我们在组织活动时,是不是

  应该首先考虑孩子心灵的需求,让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热忱与兴趣,使活动的教育功效最大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的教育就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班主任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和谐、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陶冶学生的心灵。班主任是班级教育中的主要角色,但建设好班级不能仅靠班主任一人。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多种方式,与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身为班主任,就要打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与最优点来提高教育效果。

  怎样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包括怎样指导学生学会健体,怎样启迪学生学会学习,怎样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怎样教诲学生学会审美,怎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和保证。知道学生学会健体,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合作。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人的一生都在做人,到底怎样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又包含哪些实实在在的内容呢?书中都有详细的讲述和点评。学会审美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近距离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是班主任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我们是有心人,就能从孩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把出他们心灵跳动的脉搏,从而及时、准确、有效地指导孩子进行心理调节,优化他们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总之,我还是认为开卷有益,书中有许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都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俗话也说: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长青,希望自己可以把书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读后感3

  班主任工作真是个五味盒,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历程,其中包含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知晓。班主任工作事务繁多,面对的问题也很多,所以经常会听到老师诉苦,班主任真的难当。每天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谈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非常幸运的是,这学期读了一本《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一书,它不但理论性强,实际例子也举得特别好。我很认真仔细的读了这本书。应该说我不喜欢读理论性特别强的书籍,会让我感到枯燥乏味,但我特别喜欢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书籍。看这本书时,书中每个老师所写的案例我大都把它搬到自己身上去做对比,看到了我身上很多不足之处,其实也是周围很多老师的共性问题。

  有人说:思想是行动的帆,思想是生命的舵。这本书在每一章节的开始,都要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热忱与兴趣,使活动的'教育功效最大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有教育的契机,处处有教育的资源,身为班主任,我们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到底应该如何创新,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呢”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引领,更是启迪,一时想不透彻没关系,随后便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再加上鲜活生动的教育实例,让你茅塞顿开。养小鸡体验生命成长的不易,跳圈圈体验合作的快乐……一个个闪耀着灵光的教育故事,无不充满智慧。它是心与心的交流,它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思考,就能有创新激流的奔涌,就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进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学生心中不可磨灭的领路人。

  更令我眼前一亮的是,本书每一章起始都有一句提纲挈领的精辟话语,“自由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基础,心灵有了自由,想象力就会张开翅膀,创造力就会灵动多彩”“虽然,与众不同并不都是创新,但是,创新一定是与众不同的”“100次耳提面命的灌输,比不上1次亲历亲为的体验”……这精辟的话语是这本书的眼睛,耐读而有哲理,发人深省。正是这样朴素而精粹的思想,让全书流光溢彩,魅力无穷。

  本周我重点读了第一章,学到了很多了解学生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学生的介绍了解学生。这个介绍可以让学生填写简历,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当然也可以请同桌介绍。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行为来了解学生;在和学生的交流谈话中掌握学生的思想;在日常活动开展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在家访中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等等。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的心灵。”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还有如下感悟:

  首先,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弱点。

  有的孩子喜欢画画,但音乐不好;有的孩子喜欢数学,但英语不好;有的孩子擅长言语,但书写不好;有的孩子喜欢看书,但不喜欢运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当然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即使是孪生兄弟,气质基本相同,但性格也会有微妙的差异,当然兴趣爱好也会迥然不同。学生有差异,我们老师不可能培育出一样尺度的学生。因此教师的职责是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使学生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缺点得到最好的弥补,使学生将来有最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内心感受。现在我班里的孩子出生在20xx年左右,都是新世纪的孩子,生活相对而言比较富裕,而且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周围有六个人疼爱,从小生活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中,很少经历过挫折,因而在面对困难或问题时,情绪经常不太稳定,会出现超乎寻常的或者极端的愤怒、悲观、绝望,而且遇到一点刺激就会歇斯底里,做出让人无法接受的举动。我们只有真正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知道学生究竟在想些什么,学生可能会做些什么。也只有了解了学生,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以后的日子我要坚持每天读书,丰厚我的理论基础,提升我的实践能力,让我也能有自己的创新点,让我的学生能够自信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读后感】相关文章: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05-18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05-28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06-10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03-20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12篇09-29

今天与明天高中作文11-13

今天的日记(精选20篇)04-25

今天我主厨小学作文10-16

钢铁是怎样炼成读后感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