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营销读后感

时间:2024-08-17 15:05: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细节营销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细节营销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细节营销读后感

细节营销读后感1

  学习累心,但开卷受益。尤其用心琢磨,把书本的知识吃透,变成自己脑中的实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更是累心累脑的事情。然而处在当今竞争环境的大时代背景下,信息暴炸,创新不断,知识更新迅速,学习已成为人生的首要任务终生的问题,否则不进则退。因此现代人要想活好不易!活的累心累脑亦属常事!

  学习是为做事,做好事更需用心。近日翻阅《细节营销》一书,觉得较为实用,浅显易懂,体现了细节营销的主旨。问题是学者能否学以致用,用心实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变通制胜,激发起内心的营销灵感,释放出自己内心天生的市场营销才华。这是书中未得细道而希望的所在。

  书中首节提出市场营销是什么?他给出的市场营销的定义和内涵,我细品玩味后是认同的,即:(1)是著名的4个P和4个C问题,4个P是生产商的视角:涉及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等要素;4个C是反映客户的视角,考虑客户需求、成本、宣传、方便等要素;(前者英文是P开头,后者英文是C开头,故4P、4C)(2)市场营销是一种经营理念;(3)市场营销是一门科学。这三点我认为涵盖了市场营销学的内容概要,因此真正懂得市场营销学不易,而要做好市场营销更不易!当今社会“怪论”层出不穷,一些“怪论”亦不无道理,从一定层面和角度说明了一些表象的实质,但不能反映事物全面现象和本质,只有多角度全面透视,方能把握本质和规律,说透一个问题。如以上定义的三个方面,我解读为:一视角问题,在当今市场什么多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首先要学会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服务,其次对细分市场消费客户的定位需求,而不是从企业或经销商自身角度考虑,否则,市场客户有何理由要消费你的产品。第二,应有正确的经营理念,才能提供真正性价比合理的产品或服务。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为根本,是不可能产生物廉价美、性价比合理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营销胡乱忽悠,只能蒙骗一时,而不能常此以往。第三,营销是一门学问,说明要做好营销,并非人人可为,难芋充数就行,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懂一些公关学,心理学,学会一些市场管理学的.知识,还应具备用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不断强化培训充实非常重要。同时让我感到营销是一门多边通用学科,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学好营销学,无论是从商从政,还是其他行业,皆为一门实用学问,就拿不沾边的从政来说,招商引资就不能离开营销学,要做好公仆,赢得草根信服尊重,能换位思考,以人为本,放下身架,做一不倒翁,营销学也是有用的。

  作为从事管理工作,我尤其对书中营销数学一节感兴趣,这是一般营销书中未涉及或谈的很少的内容,具有简明实用性,愿介绍如下几则营销数学方式,与有兴趣者一起分享。

  一、盈亏平衡点计算: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毛利率

  或:(毛利率×销售收入)—固定成本=0,即毛利水平和固定成本相抵等于0时,为盈亏平衡点,当大于0时,为盈利额,当小于0时为亏损额。

  使用该公式时,先应了解什么是固定成本,毛利率的概念和界定。固定成本是相对于变动成本而言的,就是不随产销量大小而变化的固定费用成本。固定成本一般包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三项当期费用成本。毛利率简易言之,是销售收入—产品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举例说明:

  如某企业固定成本占40%(其中销售费用25%,其它15%)生产变动产品成本50%,毛利10%,固定成本为1000元,那么,企业盈亏平衡点是多少呢?

  套用公式1000÷10%=10000元,销售盈亏平衡点收入应达到10000元。如大于10000元,则为盈利,小于则为亏损额。

  商贸企业更简单些,其进销差率,即毛利率水平,除固定成本外,不存在产品变动成本,假设进销差率(毛利水平)25%,月固定费用5000元,其盈亏平衡营业收入为20xx0元(5000÷25%)。

  二、市场营销杠杆底线计算公式:

  市场营销杠杆底线=1÷毛利率。

  假如毛利率为25%即1÷25%=4,4就是市场营销杠杆底线,这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市场营销费用花一元钱,都必须确保带来4倍的销售收入,才能保证平衡不亏损。因此,市场营销杠杆底线,是营销投资决策的试金石。在市场投入决策中,不论是广告费用、促销费率,还是市场营销人员增加,而造成费用开支等,都可以用市场营销杠杆底线计算出数字,加以检验试算平衡。市场营销经理们和业务人员可以考虑对市场多投入,但前提是费用支出数,应按计算公式的倍数来确保至少能够带来的销售收入,如小于就是负亏数,这是一件不容易的决策,比降低费用成本,提高营销效率要困难的多。因此应慎重投入,对是否带来预期的效果进行测算评估。

  三、帮助调价决策的市场营销计算公式

  新(调价后)销售收入底线=原有销售毛利率÷新(调价后)销售毛利率占原有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或:新(调价后)销售收入底线=(原有毛利率÷新(调价后)销售毛利率)×原有销售收入。

  如何理解使用公式,帮助调价决策,其效果会怎么样,举例说明:假设某企业原毛利率为25%,平均提价5%后,毛利率为30%,因调价销售收入下降10%。销售效益是升还是降?

  套用公式得25%÷30%=83。33%,这说明企业平均提价5%后,其销售收入只需达到原有销售收入的83。3%,企业就能保持原有利润水平,而事实上比原有销售收入只降了10%,实际完成了90%,还多6。7%(90%—83。3%)这意味着比原来利润增加了,何以见得,可以验证。假设原销售收入100000元。

  原有利润:100000×25%=25000元

  新利润(100000×90%)×30%=27000元

  这新增20xx元利润,就是实际完成90%,多6。7%(90%—83。3%)销售收入比率所带来的利润。

  如调降5%的价格,销售收入底线占原有销售收入百分比,应增加多少呢?仍以上例说明,新销售毛利率即为20%。

  套用公式得25%÷20%=125%,说明调降5%后,销售收入应比原有销售收入增加25%,达到125%,才能保持原有利润水平。增加25%销售收入,实际应完成销售收入125000元,这是不容易的!在实际工作中,调降价格现象似乎没有,但因加大促销比率,也是同样的效果,或因产品原辅料涨价,同样挤占销售毛利水平,需要提高销售收入,才能保持企业获利水平。

  四、单位产品价格变动销售数量底线计算公式

  新销售数量底线占原有销售数量的百分比=原有单位产品毛利÷新(变动)单位产品毛利。

  或:新的销售数量底线=(原有单位产品毛利÷新(变动)单位产品毛利)×原有销售数量。

  该计算方法,对单个产品调价决策,或促销决策,效果销量对此情况更为实用和具说服力。举例说明:

  假设原某产品单价100元,毛利25元,调价后单价120,毛利45元,该产品能承受多少销量下降比率,能保持原获利水平。

  套用公式得25÷45=55。6%,即调价后,新销量只要达到原销量的55。6%就可保原获利水平了。或者说可承受44。4%的原销量下降。

  如反之调降20元,调降变动后的毛利为5元,或增加20元促销费用(在实际工作,增加促销费用是常有的)则:25÷5=500%,说明销量比原有增加5倍,达到500%,才有原获利水平。如不做对比计算结果,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非常令人惊呀的上升倍数。因此,降价是最昂贵的市场营销策略,过大的市场促销投入同样如此,维持高售价,降低市场促销费用和市场投入成本,是营销决策的重要工作,是市场营销部门重要事情。获利水平比市场份额更加重要,这些都是确保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问题。

细节营销读后感2

  学习累了,但开卷受益。尤其是用心思考,把书本的知识理解透彻,变成自己脑海中的实用知识,学以致用,是一件累人的事情。然而,在当今竞争环境的背景下,信息爆炸、不断创新、知识更新迅速,学习已经成为人生首要任务的终身问题,否则不进则退。所以现代人要活得好不容易!活得累也是常事!

  学习是为了做事,做好事需要更加用心。最近看了《细节营销》这本书,觉得比较实用,容易理解,体现了细节营销的主要目的。问题是学者能否学以致用,认真练习,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灵活取胜,激发内心的营销灵感,释放内心天生的营销天赋。这是书中没有细节的希望。

  书第一节提出的营销是什么?我同意他对营销的定义和内涵,即:(1)4个P和4个C问题,4个P是制造商的视角:涉及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等要素;4个C反映客户的视角,考虑客户需求、成本、宣传、方便等因素;(前者是P,后者是C,故4P、4C)(2)营销是一种经营理念;(3)营销是一门科学。我认为这三点涵盖了市场营销的内容总结,所以真正了解市场营销并不容易,做好市场营销也不容易!我认为这三点涵盖了市场营销的内容总结,所以真正了解市场营销并不容易,做好市场营销也不容易!当今社会,“怪论”层出不穷,一些“怪论”也不乏道理。它们从一定的层面和角度解释了一些外观的本质,但不能反映事物的全面现象和本质。只有从多个角度全面看待,才能把握本质和规律,彻底解释一个问题。如上述三个方面的定义,我解释为:一个视角,在当今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首先要学会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服务,然后细分市场消费者的定位需求,而不是从企业或经销商自己的角度,否则,市场客户有什么理由消费你的产品。二是要有正确的经营理念,才能提供真正性价比合理的产品或服务。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作为基础,就不可能产生廉价、美观、性价比合理的产品或服务。市场营销只能欺骗一段时间,不能经常这样做。第三,营销是一门学问,说明做好营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了解一些公关、心理学,学习一些市场管理知识,也要有用心和努力的精神。因此,不断加强培训充实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让我觉得营销是一门多边通用学科。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学好营销是一门实践性的学问,无论是从商从政还是其他行业。以无关紧要的政治为例,招商引资离不开营销。要做好公仆,赢得草根信服和尊重,换位思考,以人为本,放下架子,做一个不倒翁,营销也是有用的。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对书中的营销数学特别感兴趣。这是一般营销书中没有涉及或讨论的很少的内容。它简洁实用。我想介绍以下营销数学方法,并与感兴趣的人分享。

  1、盈亏平衡点计算:

  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毛利率

  或:(毛利率销售收入)-固定成本=0,即毛利润水平与固定成本相等于0时,为盈亏平衡点,大于0时为盈利金额,小于0时为亏损金额。

  使用该公式时,首先要了解固定成本、毛利率的概念和定义。固定成本是与变化成本相比的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销量变化的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一般包括三项当期成本:销售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简单来说,毛利率就是销售收入-产品变化成本/销售收入。

  举例说明:

  如果企业固定成本占40%(其中销售成本25%,其他15%),生产变更产品成本为50%,毛利10%,固定成本为1000元,那么企业盈亏平衡点是多少呢?

  套用公式1000÷10%=1万元,销售盈亏平衡点收入应达到1万元。如果超过1万元,则为盈利,小于则为亏损。

  贸易企业更简单,其进销差额,即毛利率水平。除固定成本外,没有产品变更成本。假设进销差额(毛利率水平)为25%,月固定成本为5000元,其盈亏平衡营业收入为20000元(5万元÷25%)。

  二、市场营销杠杆底线计算公式:

  市场营销杠杆底线=1=1÷毛利率。

  假如毛利率为25%即15%÷25%=4,4是营销杠杆的底线,这是什么意思?说明市场营销费用花费1元,必须保证销售收入的4倍,才能保证平衡不亏损。因此,营销杠杆的底线是营销投资决策的试金石。在市场投资决策中,无论是广告费用、促销费率,还是营销人员的增加,以及成本,都可以用市场营销杠杆的底线来计算数字,以测试平衡。市场营销经理和业务人员可以考虑在市场上投入更多,但前提是成本支出的数量应该根据计算公式的倍数来确保至少能带来的销售收入,如小于负损失,这是一个不容易的决定,比降低成本和提高营销效率要困难得多。因此,要慎重投入,对是否带来预期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价。

  三、帮助调价决策的市场营销计算公式

  新(调价后)销售收入底线=原销售毛利率÷新(调价后)销售毛利率占原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或:新(调价后)销售收入底线=(原毛利率)÷新(调价后)销售毛利率)原销售收入。

  如何理解使用公式,帮助调价决策,效果如何?例如,假设企业原毛利率为25%,平均价格上涨5%后,毛利率为30%,因调价销售收入下降10%。销售效率是上升还是下降?

  25%套用公式得到25%的套用公式÷30%=83.33%,说明企业平均涨价5%后,销售收入只需达到原有销售收入的83%。3%,企业可以保持原有的利润水平,但实际上比原有的销售收入低10%,实际完成90%,多6%。7%(90%-83.3%)这意味着比原来的利润增加了。为什么可以验证?假设原来的销售收入是1万元。

  原有利润:1万00025%=25000元

  30%=270000元新利润(1万90%)

  新增20xx元利润,实际完成90%,多6%。7%(90%-83.3%)销售收入比率带来的利润。

  如果价格降低5%,销售收入底线占原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应该增加多少?以上例子表明,新销售毛利率为20%。

  25%套用公式得到25%的套用公式÷20%=125%,说明降低5%后,销售收入应比原销售收入增加25%,达到125%,才能保持原有的利润水平。增加25%的销售收入,实际应完成1.2万元的销售收入,这并不容易!在实际工作中,似乎没有降价现象,但由于提高促销比例,效果相同,或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挤压了销售毛利润水平,需要提高销售收入,以保持企业利润水平。

  四、单位产品价格变动销售数量底线计算公式

  新销量底线占原销量的百分比=原单位产品毛利÷新(变更)单位产品毛利。

  或:新销售数量底线=(原单位产品毛利润)÷新(变更)单位产品毛利)原销售数量。

  这种计算方法,对于单一产品的价格调整决策,或促销决策,效果销售对这种情况更实用和令人信服。例如:

  假设原产品单价100元,毛利25元,价格调整后单价120元,毛利45元,产品能承受多少销售下降率,能保持原利润水平。

  套用公式得25÷45=55.6%,即调价后,新销量只要达到原销量的55%。6%可以保证原有的盈利水平。或者可以承受44。原来的销量下降了4%。

  相反,减少20元,减少变化后毛利为5元,或增加20元促销费用(实际工作中,增加促销费用很常见):25元÷5=500%,说明销量比原来增加5倍,达到500%,才有原来的盈利水平。如果不做对比计算结果,是出乎意料的,是一个非常惊人的上升倍数。因此,降价是最昂贵的营销策略,过度的营销投资也是如此。保持高价格、降低营销成本和营销投资成本是营销决策和营销部门的重要工作。盈利能力比市场份额更重要,这些都是保证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问题。

【细节营销读后感】相关文章: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06-13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06-23

[精选]《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05-22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09-23

《细节决定成败》的读后感09-12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05-21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07-08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荐】08-26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推荐】08-28

(实用)《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