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俗世奇人读后感五年级通用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俗世奇人读后感五年级通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俗世奇人读后感五年级通用1
《俗世奇人》这本书讲的是清朝末年天津、上海这些大城市中一个小码头上各式各样的“活神仙”的奇人奇事。
这些奇人中,每个人都有一个颇有趣味的绰号,例如死鸟、苏七块、酒婆、背头杨等等,他们虽然都是俗世俗人,却个个身怀绝技有独门绝活,在码头上个个享有盛名,堪称“俗世奇人”。
在这个码头上的人,若想成为生活的强者,必须拥有赖以生存的实力,不然就活不成。一旦成为强者就会有各种空前绝后的人物;这本小说中的人物,不齐就传不成,一奇就会有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且全都是真人真事。每当我回忆小说中的人物时,这些奇人总是会在我脑中回荡,就比如说刷子李,去刷墙时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在墙上发出“啪啪”的声音,可他穿着一身黑,身上却不会沾上一个白点。还比如说泥人张,随手捏出来的泥人就像是把真人给复制过去了一样。这真是印证了书中的一句话“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这些“活神仙”们凭借着自己的绝活在码头上拥有了赖以生存的能力,还获得了别人的尊重。
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了,如果想要成为生活的强者,那么就需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学会一技之长,使自己拥有奇技,去创造奇迹,那我们就会成为下一个“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读后感五年级通用2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俗世奇人》的书,这里面主要讲了很多身怀绝技的手艺人。这本书除了人物个性鲜明,个个都配得上一个“奇”之外,我觉得作者冯骥才高超的写法也着实让我称奇叫好。
这篇文章人物形象生动,个个栩栩如生。《酒婆》一文中,作者非常巧妙地抓住了酒婆的动作来描写,读了文字,即便不告诉你写的是酒婆,但从她的动作、外貌、神态等的刻画中,很明显地确定她就是酒婆。例如,“老板照例把多半碗‘打炮灯’递过去,她搂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边直接落入肚中,好塞酒桶。”读着这句酒婆的动作描写,我真切地感受到酒婆的动作非常熟练,让人很有画面感。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比如在《黄金指》里,“这种指头画,看画画比看画更好看。”这句话既写出了“看家本领”之神奇,又委婉道出他的画本身造诣不高的事实,为后文写另两位更奇的'画家作了铺垫。冯骥才先生还用很多天津的方言,比如“嘛”表示“什么”,用“塞”表示“好像”,用“打”表示“自、从”等。这些俏皮的方言,极具天津地方特色的表达方式与本书口语化的叙述风格相得益彰,显出天津地方文化的特点与魅力,让我感受到独特的天津韵味,忍不住想学几句天津话过过瘾。
俗世奇人读后感五年级通用3
“您别以为我这个人心地不善,只是规矩不能改。”“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是你在骗自己。”这两句掷地有声的话就是出自《俗世奇人》中的'人物,苏七块和刷子李的名句。
这个寒假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有一本书叫《俗世奇人》。这里的人物各有各的风格,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苏七块和刷子李。现在让我来给你们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吧!
先来讲一讲苏七块,他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医生。他下手动作是“干净麻利快”,遇到有人伤筋断骨来找他,他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刻心明眼亮。只见他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得疼,断了的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家自己就能养好了。倘若再过来,那一定就是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看这段故事的时候,我仿佛身临其境,自己就是旁观者,亲眼看到苏七块接骨治病,嘴里忍不住说“这也太厉害了吧!”我暗自下决心,以后我也要当个像苏七块那样的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能看到我治愈的病人,我会很开心,很幸福的。
苏七块的故事讲完了,至于刷子李的故事,咱们下回分解吧!
【俗世奇人读后感五年级】相关文章:
《俗世奇人》的教案09-15
《俗世奇人》教案11-05
《俗世奇人》教案15篇01-22
《俗世奇人》读后感06-14
俗世奇人的读后感12-24
俗世奇人读后感 12-21
《俗世奇人》读后感[经典]08-31
俗世奇人读后感06-12
《俗世奇人》读书心得12-27
《俗世奇人》读后感【荐】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