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读后感

时间:2024-05-19 11:46: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怦然心动》读后感实用(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怦然心动》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怦然心动》读后感实用(15篇)

《怦然心动》读后感1

  年前大扫除时,看到满屋的东西,心里不由得有些焦虑,瞧,面积不大的书桌,有堆积如山的书本、备忘录以及小摆设;矮小的梳妆台,填满了横七竖八的护肤品,就是衣柜里挂满的服饰也不乏一副“盛况空前”的凌乱局面。整理成了一件头疼大事。

  读完《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化解了我在整理过程中滋生的繁琐和厌恶心理。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是由日本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撰写的,20xx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标题就像一个闪闪发光的魔法,让读者耳目一新:它既是一部整理书,同时也是一本心灵疗愈书。作者从纵向横,贯穿始终,从精神层面到整理方法用亲切而幽默的语言传授“整理并不困难的理念”。书中介绍“一旦整理,就不会变乱”的方法,引导读者按心动的标准去选择物品,遵循先扔后收的步骤,根据物品类别,进行一次性或短期性的整理,指导读者通过整理从中找回人生决断力,享受怦然心动的幸福。

  确实,生活需要整理的地方无处不在,哪怕是触眼可见的物品,抑或触摸不了的心灵都需要一套整理程序。整理看似轻而易举,而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简单。譬如书架里的书,每本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都很喜欢,都难以取舍。可是有限的空间,让很多新书找不到“立锥之地”。譬如衣柜里的衣服,很多搁置一旁已多时,早消失了当年购买时悸动的心,总会想以后可能某一个地方或某个场合能派上用场;譬如厨房里的调味品,老想放着不碍事,方便食用,久而久之却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甚至有些超过保质保鲜期,成了有害人体健康的食品……近藤麻理惠郑重指出:如果老是抱着这种纠缠不清的想法,整理永远不会成功。必须强迫自己树立“如果现在用不着,将来永远也不会需要的理念”。

  细想也是,年轻时曾经买了不少青春书籍,书香墨香的确伴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可如今又还能有多少翻阅的激情?读完《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突然才明白:以前收拾整理没有达到效果,甚至是失败告终,那是因为还不懂得整理,不舍得放弃,以一种含糊不清的态度堆积生活的累赘。采纳书中的建议,决定不再以“怀念”的`名义让它们蒙上越来越厚的尘埃。在感谢它们曾经陪伴我度过如歌岁月的同时,最后带着感恩的心情把它们从书架上移除出去。当然,并没有把它们变成废品,而是将它赠给需要的人群,让书的价值继续扩展延伸,实现物尽其用。通过这种“先破后立”的方法的确能够快速整理收拾,将空间彻底瘦身,享受整洁舒适,宽敞明亮、井然有序的全新体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人的内心也好似一座大房子,四面八方飞来的“种子”在心窝生根发芽。也许是“花团锦簇”,也许是“杂草丛生”,都需要不定时地进行除杂、梳理。要清晰地认识到生活不断衍生五味杂陈的故事,如果一味追求完美,盲目追求面面俱到,那也许会将生活推向一个极端。静心细想哪些是自己应做的事,明确什么是心动的、喜欢的、需要收藏的,什么是自己不需要的、该摒弃的,以轻松的心态昂首前行,喜迎生活。

《怦然心动》读后感2

  此书的作者是日本近藤麻理惠,是一本谈整理的书。

  谈的是整理,但是带有的.是魔法。

  读完这套书,简直是汇聚了正能量,让人不由自主地,动力十足地整理房间,整理自己的生活。

  关于整理,做过家务的都知道,家里乱糟糟主要是东西太多了。所以呢,要“丢弃”,而且当然不能全部丢掉,选择的标准就是物品是否能让你“怦然心动”。书中提到如果一件衣服比如穿了很多年的T恤,留着也不会再穿,需要丢弃。又比如,一件过时了的裙子,但是很喜欢,不丢弃,可以当作家居服来穿,甚至再为裙子配个淡妆,虽然是在家里穿,愉悦自己,何乐而不为。

  书里还详细记述了怎么样开始整理,首先面对乱糟糟的房子,想象一下自己需要什么理想生活。然后着手,第一根据能否让你怦然心动的法则决定物品的去留;第二为每一个留下的物品选择一个固定位置;第三,坚持让物品回到固定位置。

  动手整理吧!并且请记得出门前花几分钟物品归位,回家打开门必定会有一个美好心情!

《怦然心动》读后感3

  《怦然心动》是一本进述青春成长的情感的书。这是一部从男女主角的视角去写的书,让人深刻体验到青春少年们的内心世界成长的变化。

  《怦然心动》讲述了一对小孩,一棵树,两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描写青春期男孩和女孩成长一波三折的故事,让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情感问题,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解决少年青春时期出现的各种问题,书中从生活小事着手,以小见大,是一部非常有趣好看的书。

  书中讲到梧桐树要砍掉时,朱莉是赖在树上不肯下来,父亲并没有责骂怪她,而是劝说并鼓励她,不失威严而慈爱的语气令人心动。知道女儿因为失去梧桐树而伤心,父亲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梧桐树以及小镇上难忘的欢乐时光,让女儿明白美是可以永恒的。在梧桐树上看到的大自然的美,暗示人们站的高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即使爬树流过汗,受过伤,到达树顶看到的风景也是最美的,鼓励我们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不能退缩,要努力前行,坚持就是胜利。

  看完这本书,书中甜蜜和青涩的情感,让我回忆过往,想起年轻时的自己,青少年时期当身边有怦然心动的男孩时,产生朦胧情感往往只是因为帅气的外表或说话的风趣方式吸引了我注意。随着时间的流逝,年纪的增长,你会发现帅气的外表会被生活的现实所打败,当时的爱情观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当现在的小孩遇到同样问题时,我们以过来人的身份与他们讲道理,分析问题时,孩子们会不耐烦,不理睬,又会有几人听进心里,有时还会生气说:“你不懂我们”。这时他们所依仗的就是年少轻狂,什么都不怕,什么也不懂。

  遇到孩子早恋问题时,不能打骂与阻挠,也不能不管不问,要像朱莉的父亲那样引导她,并告诉她凡事不可以只看表面,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就像一幅画是由各个部分简单的相加组合而成,要观其全貌。领悟父亲一番话后,朱莉认真重新审视了男主,发现以前只看到了男孩的.闪光点,并没有发现男孩看不起贫穷,嘲笑残疾人的缺点。后来男主在外公的教育中,发现了父亲自私和虚伪的行为后,做出了自己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做错事,做错事不可怕,但要有反省自己的勇气,要做一个勇于承担错误有担当的人。

  当我将思绪从故事中拉回现实时,会发现不光情感,生活中对待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记住,如果你将事情分为一个一个的碎片去看,你将永远看不到事情的全貌,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要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怦然心动》读后感4

  最近拜读了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被吸引主要还是因为书名。整理与人生居然会发生直接的联系,让我一下子对这本书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全书非常浅显易懂,就如同她在整本书中想要我们明白的道理:丢弃与归位。

  麻里惠认为,整理的终极奥义不是各种新奇意想不到的收纳方法,而是丢弃。初读真的想摔书,这感觉就好像你感冒后千辛万苦去看病,然后医生告诉你多喝热水是一样的。

  但是细细想来,却也有些道理。空间就那么大,用再高明的整理收纳办法,也没有办法把东西从有变无,只能折了又折,卷了又卷,塞到更小的收纳盒空间里。直到收纳的密度足够大,直到你彻底忘了这东西的存在。那么与其这样,不如从一开始,就抱着感谢的心将他们丢弃,物品应该是有生命的,不用的,被遗忘的物品,其实就像丢掉生命的小人儿,僵硬地躺在那里,不如从一开始,就让他们去到更有价值的地方去。

  麻里惠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我们放弃对物品占有的欲望。

  有些时候,占有真的是一种欲望。购买的时候,只是被这种占有的`欲望冲昏了头脑而已。麻里惠第二个告诫我们的,便是归位。归位很简单,给每一个物品定义一个位置,就好像给每个物品安一个家,确认好他们的邻居,然后使用过后,就将这些物品归位,养成习惯后,生活会从不断的弄乱与不断的整理中解脱出来。

  也许,这也是麻里惠想要告诉我们的人生魔法。

  也许整理东西的时候,就是我们对过去杂乱生活的一种告别仪式。这场告别大秀只有充分的具备仪式感,才能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无论我们是想向过去的人生告别,投入新生活,还是想对过去进行整理,彻底清空与追忆,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意义的方式。

  须臾几十年的人生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物品的陪伴和验证。寻找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和谐共存点非常重要。

  你不需要通过拥有物品而向别人证明什么,遇到美好事物,驻足观赏然后互道珍重,别离也是一种美学。

  来,和我一起实践近藤麻里惠的整理魔法。从衣物开始整理,再到书籍,再到paper,再到杂物,最后再到纪念品。将自己的生活重新整理一番,也许,新的开始就会发生,也许,生命会有更多的平和体验。

《怦然心动》读后感5

  我是一名剑客,我最后的日子希望在这漫山的油菜花中饮酒度过。

  回想往昔,自从华山顶一站成名之后,我纵横江湖三十余年,杀尽了与江湖上的敌寇,

  赢遍了各大门派的英雄豪杰。自十年前天山论剑,在和独孤九剑大战三百回合,以一招的优势取胜之后,从此再无敌手。

  从最初逍遥派的一名小生,到后面门派的大弟子,逍遥派掌门,江湖武林盟主,地位一路攀升,势不可挡。

  然而之后,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加上再没有对手可以与我一战,于是武功剑法渐渐荒废。

  于是,才有了上个月昆仑派的血鬼来泰山贡献今年门派的保护费,趁我不防备用血影毒针偷袭我,竟然一针就重伤我的肺腑,毒气攻心。

  而今,身患不治之毒,才发现所谓的权利,地位,美女,金钱,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吸引人。记得那时候刚进入逍遥派的时候,每天有一个

  馒头吃便是那么的开心,那么的充足。而当上武林盟主之后,每天吃着山珍海味才发现原来并想象中的那么迷人,那么可口。

  看着伴随自己三十余年的干将,如今它那剑柄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而从剑影中映射里的我竟是如此这般苟延残喘的老态。活到现在,

  才发现原来是镜花水月中的`一个幻象。

  望着天上自由飞翔的苍鹰,我想起了最初成为一名剑客的初衷:仗剑天涯,对酒当歌。

  趁着人生中最后的一点时光,我还想再去看看逍遥峰底那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带着浊酒,背着干将。

  哒哒的马蹄声是那么的醉人,我想我已经找到了一生所爱。

《怦然心动》读后感6

  去同事家玩儿的时候,偶然看见他家有一本《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虽然之前就已经听说这本书很有名,但是却还一直没有翻开看过。于是抓住这个好机会,迅速浏览了一些主要章节。

  之前对这本书的预想一直停留在"术"上,以为无非就是教我们该舍弃哪些物品,如何归纳分类,从而让自己的家清清爽爽。

  而看过之后才明白,最重要的其实是一种心态的改变。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整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舍弃不掉一些旧物,一句"也许将来还有用"就成为不肯放手的理由,即使他们明白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作者认为这种现象深层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对未来的不安",他们以为有些旧物在手里,也许将来的不确定性就会小一些,将来的资源就会多一些。其实这些旧物并不是在功能上真的有用,而更多的是在心理上提供了一种安全感。

  不愿舍弃旧物的`原因之二是"对过去的执着",同理,这些旧物(此处并非指纪念品)寄托着主人对过去一些事情的念念不忘,因而即使物品功能不在,仍不舍得丢弃。

  对无用旧物舍弃的犹豫不决反映了精神上的不够勇敢,信念的不够坚定,所以不妨通过整理,来面对这一问题,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勇敢的对过去说再见,充满信心的面对未来。

  另外,整理的精髓在于,让人生做减法,更加专注。过多的物品会分散我们的精力,影响我们对"最怦然心动的事情"的投入。比较极端的正面例子是扎克伯格和乔布斯,在服装方面常年是同一款式而不必花费很多的精力,他们专注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我们普通人可能不需要如此极端,但想一想,家里东西如果很多,不得不考虑存放、过期、过气、搭配等等问题,自然是要消耗一定额外的精力。

  与其在放弃时纠结,不如在选择时就进行过滤。尽量确定"怦然心动"再选择买回家,那些在选择时就没有走进心里的物品,终究以后也不大会升级成"喜爱"的,反而还有可能成为一种负担。所以从源头上就开始做"减法",慢慢养成习惯后,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怦然心动》读后感7

  《怦然心动》是美国作家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小说,它还有同名的电影版《怦然心动》,英文原著叫《Flipped》。我先是看了它的电影版,非常为剧中朱莉和布莱斯之间的感情而感动,然后找了它的中文译本来看,依然很感动,最后把它的英文原著也看了,更加原汁原味,还有了不少小感触。

  《怦然心动》讲述的是布莱斯全家搬到小镇,邻家女孩朱莉前来帮忙。她对他一见钟情,心愿是获得他的吻。两人是同班同学,她一直想方设法接近他,但是他避之不及。到了八年级时他希望通过追求校花雪莉使朱莉知难而退。朱莉却依然没有放弃,寻找各种途径接近布莱斯。然而令她伤心的是当她站在可以拥有观望风景绝佳视角的梧桐树上,祈求布莱斯与他一起保护这棵大树不被砍掉时,布莱斯却没有回应。后来她又发现布莱斯偷偷丢掉她送来的鸡蛋、嘲笑她家杂草丛生的庭院,她开始审视布莱斯到底是不是自己心里真正喜欢和想要的人。在与父亲、叔叔以及布莱斯外公等人的多次经历中,朱莉内心不断成长,对事物、对爱情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此时她对布莱斯的感情也渐渐变淡。直到她慢慢疏远布莱斯时,布莱斯却开始在乎朱莉。他从报纸上看到关于朱莉的报道,在学校展览会上看到朱莉的`项目一举夺魁,从外公那里慢慢了解朱莉的性格与家庭,竟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她。几经内心的纠葛,他最终敢于正视自己这份懵懂的爱,向朱莉坦诚自己的错误并在朱莉家的庭院里为她种下一棵梧桐树。

  对于这个青春期中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清新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女主角朱莉,我觉得她很勇敢洒脱。面对爱情,她勇敢地去追求喜欢的男孩,而且她的爱情并不是盲目的,她会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对方。面对生活,她是享受和热爱的,她会为了失去的梧桐树哭泣,也会为了破壳而出的新生命而欢喜,用不同的视角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面对家庭,她是很有责任感和喜欢的,虽然她的家庭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家庭成员也会有各自的缺点,但是她没有怨愤,而是爱着每一个家人,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这句话让我知道虽然世间上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际遇,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不必勉强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早晚会出现在自己面前。

《怦然心动》读后感8

  在现在这个时代,许多人醉心沉迷于最新的成功学、理财经验以及股票浮动,期望早日能达到人生巅峰,赚取足够的金钱变得财务自由,过上“理想中的生活”。

  然而近藤麻理惠提出的整理魔法,令人不得不怦然心动。

  一个人的居住环境能体现居住人的个性。

  当我们在整理物品时,不仅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效率,还可以收拾自己的心情,改换自己的心态,从而在面对自己觉得困难的事能想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让我们更从容的面对未来的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些东西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

  外在的浮躁和纷繁一直影响着我们,那么多因素限制着我们,我们往往以为自己身受束缚,不能实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不能做自己理想中的事,让我们感到沮丧迷茫,却忘记真正理想的生活需要行动来实现的这个事实。于是我们去争取,去得到更多物质上的东西,然而物质并不能实际填满我们心中的欲望。

  整理,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却很难。

  那么整理物品需要多少时间呢?

  有的人需要几天,有的人却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总之因人而异。

  就拿我来说吧,几个月前家里人让我整理自己的房间,我一口就答应下来,然而当我看着乱糟糟的房间就没了那个心情,我哪是整理的命啊,让我坐在电脑前打字还差不多,于是就把这件事搁置现在,直到今天看到这本书,被里面的文字着实感动,里面整理能让自己遇到人生中更多的美好这样的说法令我心动,于是今天我试着花十几分钟整理了早已被灰尘布满的书桌,然后拿起一本书品着一杯茶慢慢的看起来,发觉环境变得干净之后,书看起来也越来越有意思了,我还挺轻松的就做出了几道在前几天的我看起来比较高深的题目,是整理给我带来的好运呢!

  看到我把书桌整理得焕然一新,我妈也不甘示弱,把我们居住的'楼道里的走廊扫了个干净,我问她为什么要打扫走廊?邻居都不扫的。她回答说:“毕竟是自己居住的地方,每天都要经过,打扫完之后感觉自己也开心多了,头脑也清爽多了。”我看了看得意的她,看了看一尘不染的走廊,忽然明白了什么,回到自己房间,把其它地方也开始整理干净了。

  这本书令我明白的道理:

  整理,就是整理清顿所有的人、事、物。

  整理可以提高我们的“决断力”“选择力”和“行动力”,让我们对自己更有信心。

  整理能整顿我们的心情,整理除了整顿人事物,还有我们的时间和梦想。

  在整理仪式开始之前,我们可以尽情的想象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然后在理想的状态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行动。

  哪怕只是添置一件小型的家具,我们也需要不断寻找自己最中意的款式,或者换成自己喜欢的风格,并不断进行保养,为了自己内心对于“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欲望。

  给自己的整理一个截止日期,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不再给拖延找理由。

  来,让我们动起手来,整理出理想的生活!

《怦然心动》读后感9

  一本谈整理的书,却又不止是学到整理物品,对人生的观念也有了新的感悟。

  逛豆瓣的时候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买书的时候便顺带买了一套。原本以为应该是教怎么收拾房间,折叠衣物,或是收纳之类的。在打开书本的那一刻,这些想法全都被否定了,这是一本很值得推荐能让你人生怦然心动的魔法书。

  文章教会我们只留下能令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丢弃所有不心动的东西,每天被心爱的物品包围,感受满满的.正能量。开始整理之前,首先要想想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希望房间是怎么样的,然后根据心里想的样子一次性、短期内完善整理工作。

  不能按场所整理,要按物品类别整理。按照衣服、书籍、文件、小物件、纪念品这样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顺序一定不能错。在整理某一类别的物品时要将房间中所有这类的物品都放在一起开始整理,整理所必备的作业只有两项,一项是“丢弃物品”,另一项是“设定收纳场所”。必须先完成丢弃工作才能开始收纳,丢弃是以理想的生活为准则,这件物品是否能让自己怦然心动。判断是否是怦然心动,要将物品放在面前,用手拿起物品,接近自己是身体,放在靠近心的地方,感受是否它会让你欣喜。丢掉那些长期没使用不让你心动的东西,整个空间都开阔了。

  仅仅是丢弃还是不够的,还要收纳在特定的场所,根据需要将某类型物品放在同一地方,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一个不漏的一一设定它们的位置,在每次使用之后都能回归原位,这样家里就能一直保持整理完的状态。收纳采用简化至极致为止,一定依据同一物品在一个地方的原则,不堆叠,所有东西尽量竖着收纳,包括衣物。收纳四原则:折叠、直立、集中、四方形摆放。对待“钱包大人”和“bra女王”要使其享受“VIP待遇”。收纳就是要思考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打造物品的家。

  证整理完房间之后,才发现心中真正的渴望,孕育出人生的自信。丢弃杂物帮助我们找回人生决断力,留下的东西帮助我们更幸福。在心动的物品围绕下,幸福人生就此展开。这本书讲的整理,不仅指的物品,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生活中的琐事,我们的人生!整理之后留下最欣喜的那部分,被喜欢的物品和人围绕着,每天都怦然心动。

  真正的人生始于整理之后!

《怦然心动》读后感10

  第一次知道麻理惠,是因为网络上都在疯传,说这应该是男人最想娶回家的老婆范本。然后后面有关于她的详细介绍,当然,还有很多关于她整理了房子之后的前后对比照片。

  那个时候,我正处于断舍离的初始阶段,开始会经常性的扔一些衣服,尤其是一些自己没有穿的旧衣服。其实迈出那一步真的很不容易,因为童年的时候,过着物质很匮乏的生活,所以长大以后,只会拼命的想拥有,丢弃任何一样自己曾经拥有的东西,都觉得是一种痛苦。

  到后来买《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来看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将断舍离进行得差不多了。家里能扔的,不能扔的,只要我觉得不再让我觉得特别需要的东西,我都会扔扔扔。,有的时候也曾经因为扔东西而后面有需要找不到的时候后悔过,不过都只是暂时的。因为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时候,我其实是不再需要那些东西的。

  这本书分成五章来写的,刚开始第一章,就写了我们在收纳的时候,都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总感觉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其实这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了,那个时候经常喜欢整理家里面的抽屉,但是总感觉很多东西明明扔了的,可是后来为什么又出现在抽屉里,或者明明自己是将东西整理得很规范的,可是为什么没过几天又乱了?而且以前也总觉得,我一天整理一点,然后很快就会将家整理完,但是实际上却是,当你整理完了以后,发现之前整理的东西又乱了,然后就陷入一个死循环去了。

  在第二章里面,麻理惠老师就开始介绍整理的最高境界:扔!其实以前刚开始看到介绍她的关于整理的文章时,看着那些对比照片,我就很好奇,她到底是将东西给收纳到了哪里。直到后来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她的关于整理的精髓:扔扔扔!!我才恍然大悟。其实有很多的时候,我们整理不好的最终原因是因为东西太多了,而且有很多东西都是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么麻理惠老师就告诉我们:扔,只留下能够让你怦然心动的。

  第三章就介绍了当你在整理家里面的时候,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整理,先整理衣服,因为那是大件,是最容易让你丢丢丢,也最容易让你有成就感的地方。最后整理的是纪念品以及照片。因为那些是最难取舍的,毕竟有很多的回忆。这点我比较赞同,我现在家里面都有一些明知道不应该留,但是还是舍不得扔的东西,包括我家的书籍,一直也舍不得做断舍离。但是又在不断的买买买,所以我估计到最后,等我家书堆不下的时候,我就会断舍离了。

《怦然心动》读后感11

  上个月读完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以下简称《魔法》。

  近藤麻理惠小姐一直都在思考、尝试如何整理,并总结出了关于整理的书籍。只因她从小就有这方面的兴趣和很强的执行力,这一点本身就让人很佩服了,应了中国那句古话:行行出状元。再小再不起眼的事情,做精了也可以成为大师。

  我边读书边实践边思考,将以下几点想法先记录下来:

  1、丢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生活心态

  不管是物品,还是思想,都只留下“心动的”和有用的,而删除没必要的。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会很向往偶然间看到的电视剧里简洁干净的处所——东西简单,但都是时尚,实用,人性化,让人喜欢的物件。

  对于向来提倡节俭的民族,确实很难丢弃那些“说不定有用”,或者“可惜”的东西。也因为这样,这一点更加难能可贵,不仅是要求我们习惯的转变,更要求反转我们的定式思维。如果目之所及都是心爱之物,使用的东西都是自己喜爱的,势必对我们的心情,心态都会有好的影响。

  2、整理屋子,也是在整理自己的.内心

  不知为什么每次整理屋子,收拾东西的时候,如果是自己一个人静下来,就像在同时也整理了自己的想法一样,整个人都会变得安静,理智,有条理。《魔法》说,整理物品时,可以与他们沟通,感谢他们把自己照顾的那么好。这一点暂时没太做到,但是整理时安静的思考让我自己意识到自己可能忽略掉的想法,也能得出一些自己尚未得出的结论答案。

  3、回家就把包包里的东西拿出来各归其位

  除了很多收纳技巧之外,《魔法》提出,要在回家时把包包里的东西全拿出来,并且各归其位。当然,首先我们必须为这些小东西准备好他们应该存放的固定位置。

  实践中确实感受到好处:钥匙钱包之类的必要物件不会再在出门前到处找,也更加不会忘带;唇膏之类的小东西用的时候找得到,不用的时候也只放在固定的地方,不会再遗忘,而且,换包也简单方便。

  换个角度来想,生活也需要一些固定的习惯。比如早上运动,晚上阅读之类的,养成了固定习惯,生活就有规律可循,而且可以自然而然的坚持下去,使得自己的点滴积累长成果实。

《怦然心动》读后感12

  这个寒假,我又重新读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并尝试在微信群里跟伙伴们分享怦然心动的整理收纳这个理念。

  可以说让我意识到读书真的有用的,就是这本书,我们往往会听到一些很感人的理念,可是做不到,不好去践行,而这本书不只是介绍整理收纳的理念,而且给了我们很好的行动方案。

  这本书的作者近藤麻理惠,并不是一位专业的作家,她的职业是到客户的家里去,指导他们整理自己的物品,她是一位整理收纳咨询师。她受到客户的启发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写成一本书,帮助更多的人。这本书就是《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是一一年在日本出版,一二年就有了中文的版本,这本书在美国上市之后,连续77周排行热销书的榜首,并因此在20xx年被美国的《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那一年这个女孩才25岁。

  书中的整体理念完全不同于,我们通常认为的常识性的一些认识。比如说,我们都认为整理这件事情就是会反弹!即使你费了再大的力气完成了整理,没有三两天就又乱成一团。比如说,你认为整理这件事情就是要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轮流整理,一个柜子一个柜子,一个抽屉一个抽屉的轮流整理。其实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她的这本书被翻译成42国的文字,影响了全球各个地方的人们的整理方法是什么呢?

  是按照物品的类别去整理,比如说按照衣服、书籍、文件、小物品、纪念品这样的顺序去整理。比如说整理只有两步:一、先完成丢掉这个动作。二、设定留下的每一个物品的固定位置。在这两步之中,最重要的就是顺序,彻底完成了第一步再开始第二步,不要在丢弃物品的过程中考虑收纳的`事情。而丢弃物品的原则是选择让自己心动的物品,其它的毫不犹豫统统丢弃!

  在收纳的时候,首先要划分出每个人的收纳空间,采取集中一点收纳法,就是每个人的物品,集中收纳在一处。每个人都绝对需要一个只属于自己的领地,当一个人意识到这里完全属于他自己的时候,就能够担负起整理养护和打扫的责任。在物品收纳的时候,提倡直立摆放,就像是一本书,书籍朝上直立摆放在那里。不管是衣服还是小物品,像是尺子、装订书钉的盒子,橡皮,都可以直立摆放在小盒子里,甚至笔记本电脑也可以直立摆放在书籍的旁边。

  完成衣柜整理的伙伴反馈,就是知道了什么是足够,我们需要的其实并不多。以前面对满满当当的衣柜,却总觉得没有可穿的衣服,在丢弃了大量的衣服之后,衣柜里只留下让自己心动的衣服,衣柜变得轻松整齐了,打开衣柜觉得很心动,有一种富足感,觉得自己需要的都已经拥有了。

  在选择物品和收纳物品的时候都是只有一个标准,自己心动吗?现在的你心动吗?不执着于过去也不恐惧未来,放下对物品的执念,关注当下的自己。

《怦然心动》读后感13

  上次看了《让每一天都怦然心动整理魔法》后,昨天进行了实践,整理的过程很开心,整理的结果也很满意。内心很强大地对自己说:快点再看看,有没有整理电脑和大脑的好办法。

  所以,原本每周看整理方面的书,昨天一次性全部看完了,并在网上搜了很多相关的推文,甚至还看了app上的软件。

  突然,有三个问题冒出来:为什么要整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因为我不想再总是找东西,我想成为一个干净,干练的自己呀!

  于是,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2》、《极简主义生活》、《超级整理术》,以及我从网上还有生活中获取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最好多用同步软件,手机和电脑同步,这样避免重复文件。

  虽说61之后才用印象笔记,但是感觉越来越喜欢这个软件了,可以同步管理很多信息。也正是因为喜欢,也会尝试着去摸索更多的使用,昨天还设置了分组管理。

  下一步,去发现更多这样的软件,实现云端同步。

  2。忌新建文件夹,将所有的文档归大类。

  桌面只保留二个文件,进行中,未开始;

  电脑内的文档分成三类:正在进行,已经完成,未开始。

  再在每个文件夹里分成三类:工作,学习,生活。

  5月份,为了督促自己听过《枢扭》,我在网盘中新建了一个文件夹【5月目标】,将枢扭放进去,结果昨天终于听完了。

  说明一个问题,只有将当前要做的事分开时,目标清晰时,才能避免其他文件的打扰。

  3。文件命名:日期+标题+关键词

  三重管理,更方便查找。要么记得哪一天做的,要么记得项目名称,要么记得中间着重提到的事情。

  对于我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极具挑战的事情。但是,我想一定会非常有意义。

  4。设定整理日期,并让目标看得见。

  每1天,每1周,每个月,每季度,每半年,每年做整理。

  将每天下班前5分钟定为电脑整理时间;将每周的周日定为整理日;将每个月最后一天定为月度整理日;将每个季度最后一天定为季度整理日……

  接下来的计划是买一个21天整理计划的表格回来,贴墙上,这些都将成为我的战绩。

  5。每天9点前整理好to do list,放空大脑。

  整理to do list有两个目的:放空大脑,如果不写下来,大脑总是会不由自主蹦出这个念头;写下来后,排优先顺序。

  通常我会发现,写下来的事情,完成的可能性会更高。每天将to do list一项项划掉的感觉很赞。

  而释放to do list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分配工作。

  有段时间,我将所有的工作全押自己手上时,感觉压力挺大。可是分给同事之后,我只需要督促结果,就发现了轻松了很多。

  正如李笑来在《通常财富自由之路》上所说,自由并不是金钱自由,而是时间自由。

  最后,想分享一句话:整理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

  从昨天到今天我一直在回味这句话,有了三重理解。

  1。在整理中,发现自己最喜欢,最重要的是什么。

  无论是整理大脑,整理电脑,整理房间,我们都不断的做取舍。在这个取舍过程中,会经常蹦出一句话『如果这个月我只能达成一个目标,我希望是什么?』我渐渐明白,什么是对我最重要的。

  2。在整理中,发现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感悟要感谢近藤麻理惠的.整理魔法,让我明白,整理不是对物品的舍弃,而是要找到你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用更高的视角看自己时,觉得之前一直困扰我的乱的问题,简单了好多。

  3。整理的不仅是手头,更是大脑。

  乱,乱在哪?是习惯?还是思维方式?我发现我的乱,是思维方式。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的电脑只允许存在三个文件夹,会是什么?

  如果三个文件夹又只能分成三个文件夹,又是什么?收集,整理,呈现。

  这个6月,借由整理事物,整理自己!

《怦然心动》读后感14

  从五岁起便开始热爱整理的近藤麻理惠,已经出书四本,其故事已被改编拍成电视连续剧。现在美国日本成立整理协会,被美国Time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100人之一。

  《每天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读后感(八):感受怦然心动的物品,享受理想的生活方式

  我个人非常喜欢整理方面的书籍,主要是因为自己的东西很多,总觉得堆在那里很乱,希望能够用更好地方式将东西整理有序。第一次接触近藤麻理惠的名字,是因为看报道说要拍一部《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SP,当时我有点惊讶,实在是很难想像,一本有关教人整理的书如何可以拍成电视剧。于是,我抱着好奇地眼光看了那部SP。在近藤麻理惠的指导下,很多人的家从杂乱无章到了整洁干净,最重要的是原本狭窄的空间居然变得更加宽敞了。

  关于整理,最近比较流行的是“断离舍”的概念,就是舍弃不想要的,留下自己最需要的。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整理法”理念也与此相似,不过,她更在意的是“怦然心动”的感觉,对待物品要跟对待人一样的,把每一样接触的物品看作是自己的朋友那般,同时,更要抱有感激之情。

  如果说《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注重讲得是整理方法,那么这本《每天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则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日本人在吃饭前会合掌说:“我要开动了”,出门前会说:“我准备出门了”,回家了会说:“我回来了”,这是一种表示礼貌的方式,提前告知对方自己的行动,尊重对方的存在。正因为如此,近藤麻理惠在书中也多次强调,需要对家中的物品说:“感谢你一直以来的陪伴。”当然,一开始说这些话语会很不习惯,觉得很别扭,不过,近藤麻理惠还是鼓励大家说出来,时间长了,说起来就会很自然了。要真心去感受每一样物品,才能对物品迸发出怦然心动的情感。

  而只有怦然心动了,那样物品才是你真正需要的'物品。

  其实,人并不需要很多的物品,只需要真心喜欢的物品,就如书中所写那样:“只要改变生活方式,即使住在现在的家里,也能像住在理想的家里一样。”这取决于你的态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来走进理想的生活方式:一是家中只留下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二是采用折叠收纳法,三是哪怕最微小的物品也要选择自己最中意的款式。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受这种“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呢?我想,应该是立刻。只有马上行动,才能达到效果。

《怦然心动》读后感15

  这是一本很薄很薄的很快就能看完的书。

  也是一本很容易很容易就被归结为没什么营养的书。

  如果能够选择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偏见的读下去,就会发现其中的魔法。

  请用心的整理好再出发,是不可多得的普世哲理。

  偶然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当时拿起来匆匆翻看,一下子被麻理惠的心态吸引。

  开篇中这样写道:

  “然而,在整理的众多效果之中,最令人惊讶的变化就是,它能让你一天比一天更爱自己。”

  “当一个人喜欢上自己以后,心态就会变得从容平和,从而享受愉快的每一天。”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这样更美好呢?

  不要说什么喜欢自己很容易啊,什么难道自己还不喜欢自己吗之类的泛泛之语。

  认真的思考一下然后问自己,每一天,喜欢自己的时间有多长?

  恐怕很多人没有什么确切的答案。

  每一天,对于我们这样在高楼大厦间奔波奋斗的人来说,哪里有什么时间去喜欢自己。

  哪里有有什么理由让我们心安理得的去喜欢自己,喜欢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自己?

  放眼望去,都是比较,都是劣势,都是没有完成的目标,都是不如人意。

  焦躁,不耐烦,失眠,没胃口,自卑,厌弃,无处不在。

  我为什么没有得到别人的那些?

  我为什么没有过上别人那样的生活?

  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忍受这样的生活?

  为什么没有人全心全意诚心诚意的对待我?

  找一个能够相融以沫的心灵相通的人一起过人生中的每一天怎么就那么难?

  无数人,都会像我这样一次次的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生活的困苦,就在于,看得到山在那里,却不知道如何可以到山脚下。

  当我们没有能力撬动地球撼动宇宙却有非常想要自己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路在哪里?

  我常常困惑于这样的问题,希望得到一个切实可以执行的路径。

  不是鸡汤,不是空泛的呐喊加油,也不是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还是原地踏步。

  我不能说,从这本书里窥得了万事万物的方法论。

  可是,我要说,我看到了那条通往山脚下的路,一条有着温暖的黄色路灯照耀的窄窄的'路。

  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

  万事万物的奥义,在于其中深刻的内涵,需要顿悟和领会。

  这是修佛修禅的密境,也是对待生活境界的不二法则。

  整理,不仅仅是把家里的家务做好,而是在于,给每一个物品找到合适的位置。

  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浑然天成,仿佛那就是上帝的旨意。

  整理,不是面对当下的环境和所有,理出一个规矩或者条理。

  整理的前提是理想中的状态,是怦然心动的状态。

  整理的目的,是过上理想中想要过的生活。

  所以,整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行动起来的时候,就要依据最终的目标,把周遭三维四维五维空间里的所有都整理好。

  工作,生活,家居空间,每一个人,每一个物件,都处在和谐的位置上。

  要这样才符合整理的奥义,才是改变的开始。

  每一个的家,或者是生活空间,都应当符合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氛围。

  都应该是充电的地方,放松的地方,可以让自己身心愉悦的地方。

  我也知道这样说起来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却有着千难万险。

  比如说,有长辈,有孩子,空间不够大,位置不够好,有不如意的同居人,等等。

  整理,就意味着,以自己为中心,放射的把每一样东西安顿好。

  麻理惠说,试着从每一个物体的角度,去思考,去体会。

  很多人觉得简直不可能,东西都是死的,哪里有感受?

  是的,物品没有感受,但是物品会形成气场,会产生影响。

  就我个人来说,每次觉得前途迷茫,就下意识的开始收拾东西。

  每一次大扫除之后,看到调理和整洁,都会觉得神清气爽。

  就会觉得还有奋斗和往前冲的力量,就会觉得还有很多事可以去做。

  现在明白这只是低级的境界。

  整洁,条理,收纳,整理。

  整理才是最高的境界。

  如果能时刻不忘整理的初心,时刻怀抱整理的意念,整个人都会变得和以前截然不同。

  整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的写下自己的理想生活。

  非常非常具体的理想生活,具体到就像是在看3D电影。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时刻,都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然后就像写代码那样把这个程序世界一点点的一行一行的写出来,搭建出来。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没有冗余,留白。

  恰恰好,刚刚好,不太满,不太空,自成一体。

  麻理惠在书中提出了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要用心去思考,看自己会如何回答。

  第一遍看过去,会觉得受到鼓舞,会觉得似乎马上就要行动起来。

  第二遍再看,就会觉得,在行动之前,最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第三遍,哈,还等什么,赶快行动起来吧,还有什么能比整理自己更让人热血沸腾呢?

  特别赞同麻理惠所说的,请不要成为收纳高手。

  也很欣赏她那种节制的,尊重的,周到的态度。

  最近觉得,自己对待周遭的态度实在是赤裸裸的残暴。

  非常非常非常的惭愧,没有能够发自内心的善待这个世界赐予我的一切。

  断舍离,极简主义,整理魔法,周末田舍生活。

  这些正有人在经历的美好,如果能够有更多的人静心体会,我们生活的氛围就会变得更好。

  我们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好,也就会距离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近。

  我已经开始列清单整理自己涉及到的一切。

  写下这些是为了标记一个开始,或者说,种下种子,等有明显清晰的结果的时候再来看。

  收拾好行囊,整理好自己,怀着一颗恭谨谦卑的心,再出发。

【《怦然心动》读后感】相关文章:

《怦然心动》读后感08-16

《怦然心动》读后感05-16

《怦然心动》读后感15篇03-30

那句话让我怦然心动小学作文09-07

怦然心动观后感12-07

《怦然心动》观后感5篇06-21

《怦然心动》观后感(5篇)06-21

怦然心动观后感9篇06-19

《怦然心动》观后感15篇11-23

怦然心动观后感6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