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时间:2024-01-02 15:45: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幸福的勇气》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1

  这本书是《被讨厌的勇气》的续集,上本书强调的是人生课题的分离及自我接纳,信赖他人和贡献感的重要性,本书更多地说了教育中的“赏罚”,人生的“自立”和“爱”。爱的课题,交友课题和工作课题是人生三大课题。爱的勇气就是幸福的勇气。

  课代表:老师,我们在宿舍谈论老师,说到你的时候,觉着你适合做朋友。

  我:我不是来跟你们做朋友的。

  听完她的话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认为我不适合做老师吗?我当然不再怀疑自己做老师的能力,虽然还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

  我也曾遇到同样与书中的青年同样的烦恼——学生不怕我,课堂纪律松散。后来网友的一句留言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网友说:“你是皇上吗?”

  我当然不是。我原来陷在“学生不怕我,就不会听我的,不听我的就不会有好成绩”的逻辑里。我一错在想靠学生的恐惧来提升学习的动力,二错在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了。不听我的话,他自己想学好且方法得当,加上行动,也是能学好的。

  用阿德拉心理学的话说,我是没尊重学生,没把学生放在与我平等的位置上。阿德勒说,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去认可“真实的那个人”,这就是最好的尊重。

  “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在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这一章节里,说了一个阿德勒诊治重度精神病患者的故事。阿德勒把她当成朋友,注意不是像朋友一样,就是朋友,任她拍打自己。一直不开口说话的女生,在心理咨询了30天之后,开始说话。

  所以阿德勒心理学也不赞成赏罚教育。因为那是以操控为目的基于纵向关系的教育,而不是以学生的自立为目的基于平等的横向关系的教育。

  自立就是“脱离自我中心性”。因为爱是两个人的课题,我们通过爱将人生的`主语从“我”到“我们”,从两个人的“我们”到整个共同体的我们。“自立既不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也不是就业方面的问题,而是对待人生的态度,生活方式的问题……今后你也一定会下定决心去爱某个人,那个时候就能告别孩童时代的生活方式,实现真正的自立。因为,我们通过爱他人能渐渐成熟起来。”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关于“爱的课题”的主旨句就是: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

  总而言之,阿德勒心理学是具有建设性和科学性并基于对人的尊重的一种理解人性的心理学。在具体的心理咨询时,进行咨询的人往往谴责可恶的他人或倾诉可怜的自己,但因为“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过去”,所以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以后怎么做”。人际关系是一切不幸和幸福的起源,尊重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入口,也是教育的入口,尊重就是信赖,基于信赖的关系就是交友关系,“真正的信赖是彻彻底底的能动行为”,避免一味地说教。爱是认识课题的最终关口,理解阿德勒思想的重要阶梯。爱是决心,决断和约定。不存在命中注定的人,只有你下定决心去爱的人。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2

  《幸福的勇气》是继《被讨厌的勇气》后,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再一次合著的勇气两部曲的第二部。书中主要讲的是阿德勒个人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大巨头”,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人本心理学的先驱,有“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之称。

  上一部《被讨厌的勇气》告诉我们:要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要学会把自己的人生课题(工作、交友、爱)和他人的人生课题分离开来,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爱上自己,从而获得“做自己”的勇气。而《幸福的勇气》则指导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爱,而获得作为人的真正幸福――贡献感。

  本书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教育中尊重孩子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人的心理通过控诉“可恶的他人”和倾诉“可怜的自己”来获得他人的关注;幸福即贡献感,学会爱他人,从而实现共同体感觉。

  书中提到阿德勒说“人的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如果宇宙中只有“我”一个人存在,那将是一个没有语言也没有道理的世界,不存在竞争也没有嫉妒,但也没有孤独。因为只有存在“疏远我的他人”的时候,人才会感受到孤独,孤独只存在于“关系”之中,社会的诞生也是“苦恼”的诞生。在社会中我们深受冲突、竞争、嫉妒、孤独以及自卑等各种烦恼折磨,如何没有他人,也就没有烦恼,但是,我们根本无法摆脱他人,除非“一个人生活在宇宙中”,所以说“人的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人的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相反,“一切的快乐也源于人际关系”。

  人从婴儿呱呱垂地,就通过“哭”来操控他人来获得满足、获得安全感,从而获得“被爱的生活方式”。“被爱的生活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它是关于如何集中他人的关注、如何站在“世界的中心”。它是孩童时代生存的战略,而一个人要变得真正的成熟,则要摆脱“被爱的生活方式”,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摆脱自我(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学会自立,学会主动去爱,在爱他人中感受到共同体感觉。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主张一切从自我出发,不管他人如何,作为个体,对于自我,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期待他人的关注;对于他人,学会尊重,学会主动去爱,学会在共同体中合作。

  书的最后:“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但是,‘保持单纯很难。”因为需要不断经受平凡日常的考验。但是,我们拥有的时间有限,所有的人际关系的成立都是以“分别”为前提,现实就是我们为了分别而相遇,我们能做的事只有一件:在所有的相遇与人际关系中,不断地朝着“最佳分别”努力,以便有朝一日分别的时候,可以无憾地说“与这个人相遇,一起度过的日子很对很值得”。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3

  你有没有抱怨过他人对你的伤害、欺骗?

  你有没有抱怨过环境和社会对你的不公?

  你是不是渴望被爱,渴望幸福?

  请读一读勇气两部曲《被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你的这些想法就会有一个大的改变。

  这两本来自日本岸边一郎的书真是棒极了,用最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最深刻的勇气,最深刻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很平实的感觉;

  也许你在挤公交,挤地铁,你感觉你很幸福;

  也许你在送外卖,你也感觉很幸福;

  你就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你依然很幸福。这种幸福与外在的人,事,物是没有太多关系的。

  感觉不幸福?

  不幸福源于比较;

  我们往往会生活在一种矛盾中,渴望更优秀,渴求完美主义,因而无法接纳生活中真实的自己和他人,就感觉不幸福。

  我们往往生活在幻想当中,目标远大,以为登上人生巅峰,有了很多钱,或者有了很好的事业,房子,车子,人生才会幸福。跟现实比较,我们就不幸福。

  我们往往会觉得,有人爱我们就会感觉幸福,没有人爱我们就觉得很失落,不幸福。乞求爱会感觉不幸福。

  真正的幸福?

  《幸福的勇气》这本书,告诉你幸福的前提是自立。

  自立不只是经济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待人生的态度、生活方式的问题。要放弃对他人、对环境的控制。这需要勇气。

  自立的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计过去,不畏将来,不求认可和回报,这需要勇气,还同样需要境界和格局。

  自立的人先要自我接纳。无论自己目前是什么一种状态都要自我接纳。承认我们只是普通人,不从社会序列和他人的认可中去寻求自我价值,而只从自己的所作所为中去寻求自我价值。

  自立的最终目的`在于消除自我,去选择爱的人生。

  去爱的勇气,就是变得幸福的勇气。

  这种爱,是一种‘主动信赖’不管你是否信赖我,我都信赖你,无条件的信赖。

  这种信赖完全来自于自己。你不能信赖自己就不能信赖他人。你不能爱自己,就不能爱别人。

  这种爱,是基于我们是共同体,必须彼此发自内心的尊重、关心,作为社会共同体的相互支撑,全情投入的信赖,不求回报的信赖,而这种爱才是阿德勒幸福的含义。

  我的幸福

  读了这本书,感觉自己不够自立,对他人,对环境还有很多依赖和期待。

  想起来《道德经》中的“大成若缺”“大道无形”“大象无形”“恍兮惚兮”“玄之又玄”很多东西是说不清楚的。

  唯有接纳,主动接纳,与生活和解,才能与幸福在一起。

  唯有慢慢让自己自立,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放弃对他人,对环境的依赖。做个自立的人。

  唯有开发自己心中的无尽宝藏,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唯有深信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把这条真理用在每一个起心动念处。付出爱,给予信赖,为共同体做贡献,并慢慢消除小我……

  我的幸福我做主。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相关文章:

《勇气》教案08-25

《勇气》读后感08-27

勇气的读后感04-16

花的勇气教案11-11

勇气小学作文09-16

《花的勇气》教案03-29

《花的勇气》的教案03-04

《花的勇气》教案02-17

《教学勇气》读后感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