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时间:2025-02-17 09:11: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必备14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必备14篇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一名法国教授和他的仆人,以及一名捕鲸手在一艘潜艇中在海底航行的经历。这三个人本来是在"林肯"号战舰上去捕捉当时传得沸沸扬扬的"海怪"的。在遇上"海怪"时,战舰攻击了"海怪","海怪"毫无损伤,反而向战舰撞去。教授和捕鲸手失去平衡掉下了船,教授的仆人为了保护教授,也跳下了船。之后,他们游到"海怪"背上,才发现这是一艘潜艇。他们进入了潜艇,知道这艘潜艇的名字叫"鹦鹉螺"号。于是,他们开始在海下漫长的旅行。在航行途中,他们见到了许多海底奇特的景象,还和巨型章鱼、鲨鱼搏斗过。但是一直在海底毕竟是乏味的,捕鲸手特别想逃出这艘潜艇。于是,在一天晚上,他们夺取了船上的小艇,一起逃向了陆地。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鹦鹉螺"号的船员和巨型章鱼搏斗的情景。他们刚刚脱离了冰层的束缚后不久,又遇上了巨型章鱼的袭击。船上所有人都下海和章鱼展开肉搏。他们拿着斧头,向章鱼砍去。当时海水都被章鱼的血水染红了。其中还有一名艇员被章鱼卷走,牺牲了。船长想去救他,却被章鱼喷出的的墨汁迷糊了眼睛,等到能看清楚东西时,章鱼已经逃之夭夭了。虽然他们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却牺牲了一名船员。本来一向冷酷的船长也流下了眼泪。从中可以看出船员们的团结,以及船长对船员的关心。

  书中的船长是一个平时冷酷,而内心世界又复杂的人。他崇尚民主,反对压迫。有一次在海底,他把自己的一箱箱金条扔出船,让当地的游泳好手来运上去,去救济穷人。还有一次,他看到一个采珠人被鲨鱼袭击,马上让全体船员都下船去救那个采珠人。他对一些与自己祖国有仇的`人类非常厌恶。他有次被一艘船攻击,那艘船仿佛是侵略他的祖国的国家的船,他就驾驶"鹦鹉螺"号向那艘船冲去,用船的冲角把那艘船撞成了两截。作者而且书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神态描写可以让读者很明确地了解到这些人物的性格。上面几点都表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

  我认为,此书最优秀的一笔就是对于潜艇结构的描写。这部书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在这方面描写上非常科学,人们在合适的条件下,甚至可以根据其中的描写造出一艘潜艇。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海底两万里》最伟大的一点就是给后人提供了很多造潜艇的参考资料。《海底两万里》不仅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还是一部优秀的科学著作。这是科幻小说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2

  作者: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

  内容摘要: 主要讲述鹦鹉螺号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遣了亚伯拉罕·林肯号对“海怪”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结果,追逐怪物的战舰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凶猛袭击。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一个捕鲸手尼德·兰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被尼摩船长囚禁在这艘潜艇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并发现那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最后,他们因不堪海底世界过于沉闷的生活,又设法逃走,重回陆地。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 《海底两万里》路线图2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使读者身临其境,表明他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精彩片段 :片段1:不过希望在人心中总是根深蒂固的!并且我们又是两个人。最后,我还要肯定一点──这看来像是不可能的──即使我要打破我心中的一切幻想,即使我要“绝望”,现在也办不到!战舰跟那鲸鱼冲撞的时间是在夜间十一点钟左右。所以到太阳升起,我们还得游泳八个小时。我们替换着游,游八小时必然可以做到。海面相当平静,我们还不至于过度疲劳。有时,我的眼睛想看透深沉的黑暗,但什么也看不见,只有那由于我

  们游泳动作激起的浪花透出一点闪光来。在我手下破碎的明亮的水波,点缀在镜子般闪闪的水而上,就好像一块块青灰色的金属片。

  片段2: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不停地分类。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布置成一片花地;再镶上结了天蓝丝绦领子的红花石疣,散在沙间像星宿一般的海星,满是小虫的海盘车,这一切真像水中仙女手绣的精美花边。朵朵的花彩因我们走路时所引起的.最轻微的波动而摆动起来。把成千成万散布在地上的软体动物的美丽品种,环纹海扇,海槌鱼,当那贝──真正会跳跃的贝,洼形贝,朱红胄,像天使翅膀一般的袖形贝,叶纹贝,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无穷无尽的海洋生物,践踏在我的脚底下,我心中实在难受,实在惋惜。但是我们不得不走,我们继续前进,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管状水母,它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一连串的飘在水中。还有月形水母,它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红的伞,套了天蓝色框子,给我们遮住了阳光。在黑暗中,更有发亮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磷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3

  《海底两万里》是由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

  故事发生在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被人们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船只不断受到它的撞击,到处人心惶惶。阿龙纳斯作为自然学者接受了美国远征队的邀请,带着自己忠实的仆人—康塞尔,参加了追捕神秘怪物的行动。途中他们在追捕中不幸落水,爬到怪物背上才幸免遇难。他们这才发现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奇特的潜水艇。

  潜水艇的船长尼摩先生是个自称“跟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的神秘人物。他邀请阿龙纳斯等三人一起参加海底旅行。“鹦鹉螺”号潜水艇载着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一路上看到许多海生动植物和绚丽的海底奇观。同时他们也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动、冰山围困、章鱼袭击等许多危险。在挪威沿海,阿龙纳斯等三人冒着生命危险借助小艇逃离了“鹦鹉螺”号,结束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并把自己知道的秘密公之于众。

  全书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扣人心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的仍是“可怕的章鱼”这一章。

  故事是这样的:康塞尔、尼德·兰和阿龙纳斯,自然而然地谈到了这一带海里的'一种巨大动物。那是一种身躯巨大的章鱼,据说他可以把船只拖到海底下去。尼德·兰还不相信有这一种动物。不过后来他们却透过玻璃窗真真实实的看见了那种怪物。忽然“鹦鹉螺”号的轮叶没有搅动海水,停住了。尼莫船长说:“有一条枪乌贼的下颚骨撞进轮叶中了,船不能动弹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它们肉搏,用斧子砍!”大家跟着尼莫船长,准备出击。尼莫船长跳在章鱼身上,一斧子把它一只触须砍了下来,船员们各自挥动斧头,乱砍乱杀。虽然八只触须有七只都被砍下来了,但剩下的一只把捉到的一个船员卷起来在空中胡乱挥动。忽然,章鱼从它肚子里面喷出一道分泌出来的黑色液体,趁他们都看不清东西的时候逃跑了。最终,怪物打败了,大家也安全了,但那位不幸的同胞却永远也回不来了!为此,尼莫船长的眼睛里滚出了许多泪珠。

  最后,我觉的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只要你想到了,经过努力,就能成功。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比如:我之前数学不太好,但通过我整整一个学期的努力,竟然变成了光荣的免试生,这遥不可及的事情竟然变成了事实;我刚学自行车的时候总是骑不好,简直像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摇摇晃晃,总是骑不稳,仿佛动不动就要掉下来。后来经过了我的努力练习,我现在已经骑得挺好了,连小伙伴们也连声称赞……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在我看来,什么事情只要去努力尝试了,一切就有可能!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4

  神秘的海洋,美丽的珊瑚,种类繁多的鱼群,漫步海底平原,在海底森林中打猎,欣赏椰子大小的稀有珍珠,与鲸鱼和章鱼群搏斗……这样的情景,恐怕只有在《海底两万里》中才能看到吧。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生动地叙述了生物学教授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的神奇经历:他受邀参与在海上追捕一只神秘海怪的活动,不料船遭怪物撞击,中途落水,被怪物——“鹦鹉螺号”潜水艇就走。教授和他的同伴随“鹦鹉螺号”在海洋中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庞贝古城。最后,在一次北冰洋大风暴中逃离了“鹦鹉螺号”。全书故事生动曲折,情节紧张,险象环生,一次次激起我强烈的求知与探索的欲望。

  书中介绍了多种海洋和生物的知识。知识渊博的尼摩船长发现了海洋的循环规律,解释了海洋中盐与原生水虫的作用;介绍了多种海洋生物;解释了红海是红色的原因:称为“三棱藻”的'细小植物所产生的朱红色的黏状物质使海水变红;尤其是对潜水艇的构造与运动原理的叙述令人深深感叹科学与想象的力量。

  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是一个伟大的设想者。他在无线电发明之前就已设想到电视,在莱特兄弟造出飞机半个世纪前已经设想出了直升飞机!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他的自传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的伟大设想,西蒙.莱克就不一定能想到去设计这样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可见,想象的作用是多么重要,想象的力量是多么神奇!科学的发展进步怎能离开想象?

  纵观科技发展的历史,有多少科技成果的发明之前没有伟大的想象?如果没有古时候关于月宫嫦娥的想象,怎会有现在神舟飞船的辉煌成就?如果没有对光明的向往,怎会有电灯的发明?如果牛顿在被苹果砸了后,没有作出地球中有一种力量会使苹果下落的猜想,怎会有万有引力的发现?想象是科技发展的阶梯,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做出伟大的发现!

  凡尔纳想象的潜水艇、飞机、坦克、导弹都陆续被发明,可目前世界上尚未有一艘像“鹦鹉螺号”那样先进的潜水艇能任意畅游在大洋深处,探索海洋奥秘。如今,中国的“蛟龙号”已突破了7000米大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相信,中国的潜水艇将越来越出色,总有一天,能像“鹦鹉螺号”那样带领我们潜入大海的更深处,探索海洋奥秘。

  科学离不开想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想象的翅膀,我们应趁着年少之时,多观察探究,了解科学知识,在科技的领域翱翔!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5

  十一岁生日那天,爸爸送了我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精装版的《海底两万里》我第一次拥有了一本课外阅读书,还是一本由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我真的是爱不释手,我已经完整的看了不下十遍了,现在重温一次,合上书,心里不由得肃然起敬,对鹦鹉螺号潜艇上的每一位成员都肃然起敬。

  故事的开头是大家在海上发现了一只“怪兽”,只能看到黑的发亮的背脊,预估出它的体积极其的庞大,被人们虚构成是一直独角鲸海怪,人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着恐惧跟好奇,所以大家都惧怕这只身长几百米的“怪兽”,为了航海安全,大家组织了一艘强有力的战舰对这只未知的怪兽进行捕杀,结果在海上搜寻的很久都没有发现“怪兽”的一丝痕迹,人们都快要放弃返航回程的时候,“怪兽”出现了,最后从追捕“怪兽”变成了反被“怪兽”追捕,捕鲸手尼德·兰锋利的叉子竟刺不进一分,就被弹开,在追斗过程中阿龙纳斯教授、他的'仆人康塞尔和捕鲸叉手尼德·兰三人落在了海里,被所谓的“怪兽”救了起来。才发现这分明就是一艘巨大的潜艇,它就是这本书的主角,鹦鹉螺号!

  鹦鹉螺号制造技术的十分的先进,可以说的现代工业的杰作,它利用海浪发电,潜艇上的一切动力、光源、热量,这艘舰艇在海洋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它都能直接向海洋索取,这么伟大的一件旷世神作,而它却只属于一个人——船长尼摩,他自称没有国籍,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他跟陆地,整个人类世界没有一点关系,海洋就是他的家,为了守护住鹦鹉螺号的秘密,船长是不可能放他们走的,就这样他们开始了奇妙的海底探险旅游。

  在陆地上难的一见的海底植物,各色珍惜的鱼类,百年难得一见的中华鲟,身长巨大的乌龟,银色的电鳗,动作缓慢的海马……

  使人应接不暇。而仆人康赛尔特别喜欢分类,每一个海底生物他都能准确的分类。这些海底生物,植物也会被鹦鹉螺号上厨艺高超的厨师做成一道道美味,整个海底旅行从太平洋出发途径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最后再到北冰洋,一行人这段时候看到了这辈子都无曾见到的奇观,广阔的海底森林、锋利的珊瑚灌木丛、巨大的海底冰山、海底古城……

  但是也经历了许多生死惊险,潜艇搁浅、与鲨鱼群的生死搏斗、被冰山困住等等惊险奇遇,当然尼摩的船员们也有所死伤,当时那个船员死的时候,我哭了好久。旅途最后又跟开篇呼应,跟一艘战舰打了起来,鹦鹉螺号的冲角最后奠定了这局战斗的胜利,最后鹦鹉螺号陷入大漩涡,这次鹦鹉螺号没能逃出来,教授三人趁机逃出了潜艇。故事结束。

  这本书能让你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海底世界,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充满未知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我的梦想就是想尼摩船长那样拥有一艘鹦鹉螺号!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就是尼摩船长,他的心情我好像都能理解。我想一直沉浸在这个海洋的世界里,自由自在。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科幻小说,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读一读,定不会让你后悔。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6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们进步的阶梯”,上个学期在老师的建议下我看完了一部名作《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让我学到了许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书中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尤纳斯随“鹦鹉螺号”潜水艇艇长尼摩及两位同伴一起周游海底的故事。书中的主人翁是一位博物学家,在寻找一只巨大的“海怪”的过程中无意的登上了一艘叫鹦鹉螺号的,不为人知的潜艇,就此打开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鹦鹉螺号是尼摩船长在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它的船身十分坚固,在海里的行驶速度也异常的快。还可以利用海洋发电。博物学家阿尤纳斯被邀请一起进行海洋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途中经过了许多地方。如: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太平洋、南极等等。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大战章鱼的情节。本来他们的船行驶得很顺利,可是突然遭到一大批章鱼的袭击,都把推进器弄坏了,船航行不了了。于是他们穿上潜水服来到舱外。章鱼的大触手十分恐怖,又软又滑,而且十分的灵活,一张一缩的。而且它们巨大无比,力气也十分的大。船员们、尼摩船长、阿尤纳斯还有他的仆人康赛尔,都在和章鱼们肉搏着。尽管人们胜利了,不过还是有一位年轻的船员在斗争中失去了性命。在死之前,作者也知道了原来那位牺牲的船员也是法国人,他知道了原来还有同胞在船上。在战斗过后阿尤纳斯也亲眼看到了那些牺牲船员的海底墓地。

  另外令我对尼摩船长感到敬佩的一个情节是,当他们到达南极的时候,听说南极是一条过不去的沟壑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因此退缩,仍然继续前行。当后来船身被冰河卡住的`时候,尼摩船长十分冷静的指挥大家拿着铁锹去开路。由于氧气的不足,他们几乎虚脱。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口氧气,而是把生存下去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不过还好,在最后一丝希望下,他们终于打通了道路,离开了南极。其实在真实的人生里,面对大大小小的挑战,每一个人都必须单打独斗。如果我们永不放弃奋斗,就能主宰自我。放弃,是一个念头;而永不放弃,则是一种信念。

  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作者凡尔纳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描写了许多美丽的海洋生物,作者在冥冥之中告诫人类要保护动物。要爱护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

  看完这一本书,我想到了一个充盈丰富的世界,一片浩瀚无边的海洋,尼摩带着我们一起探索海底的奇妙,尼摩船长有着无可伦比的才华与学识,他教会了我遇到困难要沉着冷静。同时船员们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也教会了我要学会勇敢的坚持梦想,一步步爬到终点。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7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了“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

  1866年,在海中出现了一个有着庞大体积和超快速度的怪物。由于怀疑它是一头独角鲸,所以美国为此派出了一支追踪船队。

  他们在空荡荡的大海漫无目标的寻找了三个多月,但毫无独角鲸的踪影。正当他们要回去的时候,终于发现了目标。一番搏斗后,才发现其实它是一艘潜艇。

  这艘潜艇名叫“鹦鹉螺”号,它的主人是尼摩船长。尼摩船长是一位决心终身从事航海生活的古怪人物。他打算从日本海出发,航行海底世界一周。于是,教授等三人随同船长开始了对海底世界的游览。

  “鹦鹉螺”号首先潜入太平洋,随后又进入了印度洋。而“鹦鹉螺”号,通过波斯湾和红海时,又驶向地中海,转眼间它便穿过苏伊士运河并经过被尼摩船长命名为“阿拉伯隧道”的海中峡谷进入地中海,驶出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

  随后又在南极海中死里逃生。教授等三个人再也不愿在“鹦鹉螺”号上待下去了,他们利用了一个有力的机会登上了一只小艇,可小艇却被一股大漩涡吞噬了……

  当他们清醒过来时,发现已经得到了当地渔民的救助,平安的到达了挪威北部的一个海岸上。

  可“鹦鹉螺”号后来下落如何呢?尼摩船长究竟是什么人呢?这一切都将是一个谜了。

  我不仅从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的心也随之忐忑不安,而且这本书的语句都非常优美,有形容美丽景色的,也有形容绝望心情的,让我收获很多!

  是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了“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1866年,在海中出现了一个有着庞大体积和超快速度的怪物。由于怀疑它是一头独角鲸,所以美国为此派出了一支追踪船队。

  他们在空荡荡的大海漫无目标的寻找了三个多月,但毫无独角鲸的踪影。正当他们要回去的时候,终于发现了目标。一番搏斗后,才发现其实它是一艘潜艇。

  这艘潜艇名叫“鹦鹉螺”号,它的主人是尼摩船长。尼摩船长是一位决心终身从事航海生活的古怪人物。他打算从日本海出发,航行海底世界一周。于是,教授等三人随同船长开始了对海底世界的游览。

  “鹦鹉螺”号首先潜入太平洋,随后又进入了印度洋。而“鹦鹉螺”号,通过波斯湾和红海时,又驶向地中海,转眼间它便穿过苏伊士运河并经过被尼摩船长命名为“阿拉伯隧道”的'海中峡谷进入地中海,驶出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

  随后又在南极海中死里逃生。教授等三个人再也不愿在“鹦鹉螺”号上待下去了,他们利用了一个有力的机会登上了一只小艇,可小艇却被一股大漩涡吞噬了……

  当他们清醒过来时,发现已经得到了当地渔民的救助,平安的到达了挪威北部的一个海岸上。

  可“鹦鹉螺”号后来下落如何呢?尼摩船长究竟是什么人呢?这一切都将是一个谜了。

  我不仅从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的心也随之忐忑不安,而且这本书的语句都非常优美,有形容美丽景色的,也有形容绝望心情的,让我收获很多!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8

  《海底两万里》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写了阿龙纳斯教授和仆人康塞尔以及捕鲸手尼德·兰在“鹦鹉螺号”上的另一部分经历。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他们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海洋生物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像尼摩船长遇事冷静,阿龙纳斯教授乐于探索,康塞尔的忠实,尼德的勇敢都是我们该学习的。这的确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一次精神上的盛宴。

  在《海底两万里》的第二部分的后半部分,主要讲了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同伴在“鹦鹉螺号”上度过的最后一段时期,包括了他们一行人到达了南极,看到了那块大陆上的动物,并且还在那上面插上了代表尼摩船长的旗帜——一个黑色背景上衬托着一个金黄色的“N”字,后来,他们在离开南极的过程中,受到了冰山的撞击,并且在行驶了一段路途后,发现前方道路被冰雪堵死,于是他们就往回开,但是后来他们与后面堵上的冰山撞上了,被困冰中,“鹦鹉螺号”的四周,上面下面,都是不可通过的冰墙,而且缺少空气。于是他们开始凿冰墙,从下部的薄弱冰层凿,但四周的冰墙已经开始了冰冻作用,于是尼摩船长开始喷开水以升温,为凿冰工作争取了时间。最后,下部冰层还有一米厚的时候,“鹦鹉螺号”用重量把它压碎了,并且以惊人的每小时四十海里的速度前行,再用那巨大的冲角沿对角线的方向冲开冰层,获取了新鲜的空气。后来,他们又沿南美洲部分海岸走经过墨西哥湾,抵达欧洲。这时,尼德·兰计划着逃跑,却意外的遇上了章鱼,他们于是不得不与章鱼战斗,而且损失了一个同伴。后来,一天晚上,阿龙纳斯教授和尼德·兰及康塞尔逃跑,在即将放开小艇时,遇到了北冰洋大风暴,却因螺丝钉松下导致小艇抛出,最后脱险。

  到小说结尾,尼摩船长所做的一番事:攻击其他国家的战船并击毁。又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人琢磨不透。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9

  摘下禁锢了我的脑袋的耳机,CF的枪声还在耳边回荡,这还是我吗?一整个假期,只是抱着电脑,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望着桌上叠得厚厚的方便面包装盒,脑海迅速地回想起在学校的日子,那个我,绝不是如此。丢掉所谓的“颓废”,我伸手推开窗。

  那本蓝色封面的《海底两万里》映入眼帘,那样澄澈的颜色,是天空的湛蓝,是海水的澎湃,心头不禁感慨万分,阿龙纳斯受尼摩船长邀请与之共游海底世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鹦鹉螺号”中的每个人都义愤填膺,即使是船搁浅遇到当地土着人的攻击,在印度洋的珠场遇到鲨鱼,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极度缺氧在大西洋被章鱼所困扰,也丝毫不曾失去过对探求海底世界的欲望,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那个海底两万里的世界牵绊着他们,不断追求、不断进取,也终完成了梦。

  推开窗,窗外的'世界定是精彩无比的,鸟儿挥舞着翅膀不断翱翔,向着阳光、向着蓝天。记得刘洋吗?中国第一个女宇航员,新入航校第一次跑万米的时候,她非常非常痛苦。因为有一种上不来气的感觉,她说“我当时一直鼓励自己,我说再跑一圈,再跑一圈再跑一百米、一百米,就用一百米、一百米鼓励自己不断跑下来的。”

  “每一次飞行升空,每一次返航着陆,都是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涅盘。”无数次地进取,她不断向前,有过汗水、也有过泪水,其中定是夹杂着那为梦想不停歇的苦滋味。她的付出与得到是成正比的。不断追求、不断进取,那一天、那一秒,她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太空,完成了梦想。

  推开窗,天高任我飞,我看到,那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一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没有放弃,不断追求、不断进取,才成就了今天的梦。

  早已记不得何时,曾有人在我耳边呢喃“没有谁是天生就该成功的,胜利的曙光根本无法照亮耀懦弱者的角落”。时过境迁,那些记忆已然模糊,只记得,那时,没有理科天分的我屡次考试失利,是个名副其实的失败者。一张张低分试卷并没有让我越挫越勇,心情陷入了低谷。也正是那本蓝色封面的书为我的心房开了一扇窗。

  是的,推开窗,刺眼的阳光使我的太阳穴开始胀痛,却是一丝淡淡的喜悦涌上心头,宛若雨后初晴的大地般美好。

  合上蓝色封面的梦,那份无法言喻的心情就像踏在冲浪板上,起伏跌宕。一次次遇险,一次次打败命运,所阐述的难道仅仅只是一个故事?不,我该明白,没有谁是天生就该成功的,只是几次失利罢了;我该相信,相信最初那个,也是未来道路上那个一直不懈努力的自己;我该奋进,勇敢地向窗外的天飞去。推开窗,定有属于我的一片天!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0

  小时候,我就读过《海底两万里》的缩略版,当时读完不禁对海洋产生了向往之情,我想,海洋的魅力,真的有这么大吗?海底真的那么美丽吗?长大以后再读完整版,更是有一种超越向往之情的归属感。

  儒勒·凡尔纳的书我看过很多,他的想象力总是让人惊叹不已,他笔下的世界天马行空,却又让人感觉那么真实。

  书中讲述了“我”和康塞尔、内德。兰德偶然进入鹦鹉螺号,然后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海底之旅的故事。

  他们去海底漫步,去火山中参观,去看珍珠,去往南极,甚至大战章鱼,这一切在当时来讲,实在是不可si议,可作者却把这一切写成了真的一般,让人无法质疑。这就是这部科幻小说的精妙之处。

  文中的阿罗纳克斯是一名博物馆博物史教授,他拥有超于常人的智慧与冷静,是三人之中的领导者,面对发生的`一切,他总是那么镇定。平常,他总是待在房间撰写回忆录,将在鹦鹉螺号上的见闻记录下来。

  康塞尔是阿罗纳克斯忠诚的仆人,当然,他也是一个分类狂人,每每遇到一种动物或植物,他总是在心中默默地分类。在面对抉择时,他总是选择站在主人这一边,无论生死,他总是选择牺牲自己,保护主人。他这种看淡生死,誓死效忠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在生活中,却往往难寻这种坚持信念,忠诚于信仰的人,人们总是以金钱利益为重,却忘了人性为何!

  内德·兰德是一名捕鲸手,对捕鲸的狂热已让他丧失了理智,他天性向往自由,开朗,大大咧咧,没有阿罗纳克斯和塞康尔的沉着与细致,在鹦鹉螺号上的生活对他来说就像囚禁一样,但是他爱冒险,拥有着天生的勇敢与耐心,最后终于带着阿罗纳克斯与塞康尔逃了出来。

  奈莫船长是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曾经是一名战士,因为亲人被杀,所以他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秘密建造了鹦鹉螺号,进入了海洋,一切资源都向海洋索取,与他人不再有任何联系。他痛恨那些只追求利益的人,为了保住鹦鹉螺号的秘密不惜困住阿罗纳克斯一行人,但是他的内心是善良的,每当有船员因为灾难死去,他总是十分痛苦,并把他们葬到了海底公墓。也许,在他心中,那些船员早已成为了他的亲人。海底经常会有许多沉船,沉船上的财宝数不胜数,奈莫船长没有把它们据为己有,而是将这些财富分给穷人,让他们不再吃不饱,穿不暖。有一次,奈莫船长带着人一起去珍珠场采珠,发现有一个人采珠遭到了鲨鱼的攻击,他不顾危险拼死相救,最后在内德。兰德的帮助下,终于杀死了鲨鱼,救回了采珠人,在临走前还送了采珠人一袋珍珠。这些行为,无不表现了奈莫船长舍己为人、乐善好施、真诚待人的高尚品德。

  《海底两万里》情节的古怪离奇,把充满奇妙色彩的海底世界描写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让读者如痴如醉,同时,本书虽是一部探险小说,但其对人性的剖析却也入木三分,文中的奈莫船长,更是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让读者看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也沉重地谴责了当时殖民主义战争及其罪恶。

  愿世界还海洋一份宁静,愿海洋赠予世界一份美好,永远!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1

  如今,世界各处都流传着关于海怪的谣言,无论听起来是不现实还是十分逼真,目前为止,似乎并未出现威胁人类生存的海怪确凿证据。而海底两万里的开头,就由一段似是似非的海怪袭击轮船事件,引发了主人公阿龙纳斯的生活变化。

  他接受了一同去寻找海怪的邀请,他和忠心朴实的仆人康塞尔一同踏上了旅途。在船上,他们认识了鱼叉手尼德兰,他豪迈急躁的性格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丝毫没有那怪物的踪影。

  仿佛是命运的.捉弄,就在林肯号准备返回的最后一天,海怪现身了。它对船只的攻击使得三人传奇般的进入到海怪当中,这时他们才知道,这怪物其实是一艘坚固的潜水船。

  自此,三人开始了一段他们之前怎样也想不到的旅途,这当中,海底打猎,多列斯海峡,巴布亚岛的土人,坐礁搁浅,珊瑚墓地,苏伊士海底地道,桑多林岛,克里特的潜水人,维哥湾,亚特兰蒂斯,冰山,南极,被困冰层,血战章鱼,大西洋暖流的风暴,复仇号,以及撞沉战舰的可怕场面,都令人称奇和赞叹,同时,这艘潜水船的船长尼摩,更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

  由于战争,他厌恶人类和陆地,建成诺第留斯号,与船员从此航行海中,永不回归大陆,他坚定的信念和思维深深震撼了我们;在印度参观采珠场,不幸的采珠人遇到饥饿的鲛鱼,尼摩船长毅然勇敢与鲛鱼搏斗,救下采珠人,此时他善良的一面展现在眼前;可他同时又令人不解,难道仅仅是因为战争失去亲人,他就开船撞向一艘战舰,让当中的船员不再有生的希望?也许他经历过的,造就了他这样一个独特的人吧。

  如果说,尼德兰的莽撞让他顿失沉着一面,尼摩船长的多变让人心生疑惑,对他敬而远之,那么,阿龙纳斯的仆人康塞尔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的忠心,坦诚,和他对分类学的热爱,都让他无时无刻不在闪光。

  在阿龙纳斯踏上林肯号之前,他与康塞尔的对话着实令人捧腹,阿龙纳斯的焦急招呼与康塞尔的不骄不躁,他的一遍遍的游移确认与他的忠心耿耿,康赛尔在书中自始至终都保持一个统一思想,他的主人去哪里,他都要跟着。

  确实也是,康塞尔没有亲人也没有家庭需要关照,他同阿龙纳斯一同见证海中奇迹,一同出生入死,这样充满神奇的旅途,何尝不使他乐在其中呢?康塞尔对加拿大人尼德兰的海中生物分类,作者凡尔纳常常用大量笔墨来叙述海中知识,康塞尔正是他的媒介。虽然读起来有些让人失去耐心,也仍让人感受到康塞尔对于分类学的简单纯粹的热爱。如今,这种真挚的热爱一件事的情愫,实在是当代人所稀缺的。

  凡尔纳在当时的年代,写出这样一部充满让人不可思议的技术的小说,应该说正一步步被付诸实践,相信会有那么一天,如果谁感到难过或绝望,就搭乘诺第留斯到海底看一看,瞧一瞧色彩缤纷的鱼和欣赏珊瑚礁,在海底沙滩漫步,尝一尝从未体验过的海中美食,相信他就会忘记烦恼,重新热情的投入到生活中去。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2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其中,我被《海底两万里》中的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

  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想想他们,在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智慧战胜了困难。那我呢?我从小到大都很胆小,而且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战胜它。

  而《海底两万里》给了我一些勇气,我应该学习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

  《海底两万里》虽然只是一本冒险小说,但它却给了我许多的勇气,它让我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不要成为一个胆小怕事的缩头乌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搭上这艘奇妙的潜艇,去看看海底森林、珊瑚王国、神秘的宝藏和沉船吧!还有许多新鲜刺激的事物等着我们去领略。

  来吧,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同走进《海底两万里》的世界。

  每个人都是国王_《海底两万里》读后感_600字

  风从东方而来,徐徐拂过我的脸庞,带来了海的气息。你说,是不是有一艘“鹦鹉螺号”在那片蔚蓝的王国之中自由畅游?

  尼摩船长说:“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如果非要说什么主子的话,那应该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是国王,都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嚣张跋扈、为所欲为。

  在1867年第二届巴黎世博会,凡尔纳第一次见到了潜艇。从此,一本风靡全球的《海底两万里》诞生了。

  尼摩船长可以说是个天才。他连同少数志同道合的同志,制造了“鹦鹉螺号”,驰骋汪洋。

  他彬彬有礼,对待俘虏相当优越。他带着阿龙纳斯教授、康纳斯和尼德进行海底探险,给他们展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对待他们,他像是他们的朋友,一个博学的朋友。

  在采珠场,他帮助可怜的采珠人回到陆地,并赠送给他一大袋珍珠。他帮助长须鲸,与狡诈的抹香鲸搏斗……他的怜悯之心在这些地方表现的淋漓尽致,也让阿龙纳斯教授等人对他改变了看法。

  他对自由万分崇尚,为此,他甚至不愿靠近他所谓的“肮脏的大陆”一步。然而,这自由也只是建立在小集体的利益上,他也有他自私的一面。如在“水中人”一节中,尼摩船长对阿龙纳斯等人说:“你们来到我的.艇上知道了我的秘密,那是我一生的秘密!您以为我会再把你们送回到陆地上去吗?那永不可能!现在我所以要把你们留在这儿,并不是为了你们,实在是为我自己!”

  无论何时何地,自私是永远不被认可的。世博会上,各国文化、科技的交流也都是想借鉴些许外来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自己得到丰富和发展。

  世博会上展现的各种新奇发明,如同尼摩船长,带领着我们去探索各种不同的领域。即使“鹦鹉螺号”潜入1600米的海底,潜艇的钢板和厚玻璃全被压弯了,他也依然选择前进。

  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教授实际上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他们之间的对话都很富有哲理。无论其他人怎样看待尼摩船长,他对自由的向往与他的探索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前进。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3

  暑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世界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这本书语言生动幽默,情节引人入胜,让我爱不释手。

  书中的重要任务有“鹦鹉螺”号的船长尼摩,在我看来,他真是一个怪人。还有教授阿龙纳斯以及他忠实的仆人康塞尔,最后就是与教授他们一起被困在“鹦鹉螺”号上的“鱼叉王”尼德·兰。

  《海底两万里》描绘了主人公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它给我们讲述了被人们误以为市海怪的“鹦鹉螺”号潜水艇的神出鬼没,政府派出了舰队去追逐这个神秘海怪,结果受到了“鹦鹉螺”号的攻击,教授等三人被迫逃到了“海怪”里头。与世隔绝的尼摩船长把他们当做俘虏,随后又成为了朋友,但不允许他们离开这艘潜艇。惊险刺激的故事也就开始了。在“鹦鹉螺”号的海底环游旅行中,他们遇到了土著人的追逐、章鱼的袭击,但是他们都一一克服了。最终,“鹦鹉螺”号遇到了大漩涡,于是这艘潜水艇就从此消失了,包括尼摩船长和船员们在内,只有教授他们三人幸免于难,被一个渔夫所救。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惊险而又引人入胜的小说,又是一部关于海洋的百科全书。作者凡尔纳有着丰富的海洋地理知识,在小说的情节之中,很自然地向读者介绍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的海底景观。此外,还介绍了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搏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惊人情景。更重要的是,小说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新奇的幻想和逼真、生动的描写让我有身临其境质感,仿佛在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跟随主人公一起经历各种壮观场景。

  作者把小说中的尼摩船长等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让人难忘。我最喜欢的就是“鹦鹉螺”号的船长尼摩,他的沉着与冷静,尤其值得我学习。每当遇到危险时,他总能想出办法,快速而又正确的解决问题。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也应该不慌张、不放弃,而是沉稳地应对。当然,前提就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正如尼摩船长所拥有的海洋知识和航海经验那样。

  一百多年前,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畅想的场景,很多都已成为现实,也在激励着中国人,向探索海洋宝藏前进。听大人们说,我国“蛟龙探海”工程之“蛟龙”号载人潜水艇已经在20xx年8月1日成功下潜到水下5188米,能在海洋深处探寻海底生物及大量的矿产资源等,威人类管理和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我期盼着,不久的将来,我也能乘坐载人潜水艇,体验海底世界的多姿多彩。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4

  古老的大海是一片灰白而忧郁的原野——布赖恩特。

  这是布莱恩特对大海的描述,海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人们说,海是巨大的宝藏,因为多,更因为大。只是从现在开始,我才知道,哦!大海!原来你如此奥妙!

  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海之魅的领略微乎其微,因为视觉的狭窄,我们对海洋了解太少,他那么神秘,那么神奇,那么不可思议,如果你还是那样固执认为,海洋就是数不胜数的水滴汇成的话,那我真替你感到遗憾。我第一次与海相遇,他的开阔,就让我忘掉了所有的不愉快,但是这一点只是喜,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惊喜在后面。因为他,我好像才认识了海,原来海最美的是在水之深处。

  他其实就是一本书----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这是一部生动神秘的海洋百科总汇,是他用巧手解开了海洋挡在世人面前的帷幕,望见了还有面纱遮掩的神秘,海洋奥秘无穷,至今也是有未解之谜,或许在等“有缘人”吧。

  《海底两万里》是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因偶然机遇登上了尼摩艇长的“鹦鹉螺号”,并开始环游海洋,饱览海洋的无穷奥秘。最后不告而别的传奇故事。

  我是多么羡慕他们,因为在那样一个先进的潜水艇里,畅游世界,将海洋一览无余,即使是所写下的文字也没有亲眼所见的更深刻,恐书中只是一星半点。海的蔚蓝,海的色彩,五光十色全部被笼罩在了透明的蔚蓝之下,梦幻而又真实,朦胧而又确切,哦,海洋你如此美丽!千奇百怪的海底生物,成群结队的小丑鱼,这是热带的海洋;或是庞然大物却仍然一批批一群群的抹香鲸,这是高纬度的海;当那枪乌贼侵袭“鹦鹉螺号”时,我才知道原来章鱼竟然可以有6尺长,有250个吸盘,在靠近南极大陆时,一群抹香鲸袭击长须鲸时,我才明白海洋也存在生物之间为生存的残酷与血腥,庞大的章鱼与之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们别看珊瑚的美丽,当船只遇上暗礁,可就是晦暗了。这就好像晴空万里中的海洋,怡人而又可爱,暴风雨中的海洋就似发了脾气,使人心中一颤。哦,海洋你如此多变。

  人们知晓海的魅力,更是知晓海的利用价值,所以大肆开发,过量的捕捉生物,诸多生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这对人们,对海洋是多么巨大的损失!日久夜长,我们的海还会可爱吗?还会使丰富多彩,拥有无穷奥秘吗?所以,保护海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那一句公益广告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海,是河流交汇处,生灵的家园,我们爱他,更要呵护他,让世人永远都会叹一句:哦,大海!原来你如此的奥秘、可爱!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教案07-01

最新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1-21

《海底两万里》复习资料11-14

学生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10-28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1-14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29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27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1-21

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09-09

《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