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读后感【必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乌塔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乌塔读后感1
最近我读完了《乌塔》这篇文章,小小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14岁的女孩叫乌塔,她独自周游欧洲等许多国家,并且旅游费都自我挣来的,她的独立与能干都深深震撼了我。
文章主要写了:“我”去罗马游玩时,在宾馆中偶遇一位奇特的.女孩。经过一个夜晚的交谈,“我”明白那个女孩的名字叫乌塔,还明白了14岁的她正在独游欧州。她还向“我”诉说旅行费都是自我辛辛苦苦挣来的,也在家里读了有关这些国家的书。
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十分想自我独自在家里写作业,但妈妈死活不一样意,在我的再三的恳求下,妈妈最终让步了,但还嘱咐我时刻紧记得:一个人在家不能开门。
那天我在家里写作业,突然发现奶奶一向在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她就跟哪儿。虽然很烦,但还是摆脱不了这只“宠物”-——“跟屁虫”。看来妈妈还是不信任我,居里夫人说过:“路要靠自我去走,才能越走越宽。”我已经长大了,完全有这种本事,只要放开你们那溺爱的双手让我去体验,我才能长大!
亲爱爸爸妈妈,仅有让我勇敢地去体验、应对困难,我才能尽情成长!
放开溺爱的双手吧!
乌塔读后感2
我慢慢地读完《乌塔》,课文中乌塔那么热情,开朗,自立能力强的好品质深深地感动了我。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历欧洲的故事。
当我读到“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当然。”她很自然的回答道。
乌塔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是多么的强啊!再看看我,都上小学四年级了,还因为别人说:“一般鬼都是在晚上吃小孩。”而不敢单独睡觉,都这么大了还和爸爸妈妈一起睡。
说起来真是惭愧呀!
我从“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看出乌塔是多么的注重实践,可我呢?整天在家里看书,
看了一本又一本的,仿佛我的世界里只有看书,虽然看了这么多的书,可到头来却没能用学习来的.东西去生活中好好实践一番,都快变成书呆子了。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我觉得这是一个多么有计划性的小女孩,她每到一处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
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还给家了寄张明信片。
哪像我,星期五晚上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星期天晚上“加班”。
我慢慢的读完了乌塔,也一点点的经受着一场心灵的洗礼。
乌塔读后感3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一个十四岁小女孩能够有勇气独自游欧洲,并且旅费也是自挣的。这种本事深深的感动了我。这是怎样一种勇气,怎样一种自豪?
是啊,像乌塔这么大的孩子独自旅游爸爸妈妈都不让她独自一人外出,乌塔为什么能出去旅游呢?那是因为乌塔的独立啊!在生活中妈妈总是惯着我,渴了送牛奶,饿了递面包,所有事情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才有了依靠、不独立的坏习惯。乌塔的'独立和不依靠我们有吗?有,只是被依靠的土地深深覆盖了。
记得二年级,我十分渴望自我回家,妈妈担心我,怎样也不肯,我又哭又闹,妈妈没办法了,只好让我一个人走。当我独自一人自我走在马路上,一道道风景映入眼帘,小草探出小脑袋,花朵绽开了笑脸,小鸟在叽叽叫着,都预兆今日将是完美的一天,旁人见了都说我是个勇敢的孩子,使我心里不禁飘飘然起来一种自豪感。这时我突然听见一个人打电话声音十分耳熟,我转头一看,是妈妈!我立刻感到万分羞愧,看来妈妈还不相信我,我已经长大了,有这种本事。
花盆里栽不出鲜花,鸟笼里飞不出雄鹰。爸爸妈妈请您们放手吧,让我们像一只小鸟在天空里自由飞翔吧!
乌塔读后感4
读过《乌塔》这篇课文后,我获益匪浅。从这当中,我认为乌塔是个独立的小孩,她以便提前准备此次旅游,自身提前准备了三年的時间呀,在这里三年里,她将会勤奋地学习英语,做一个计划表,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间都订完要做什么了,并且去旅行必须的钱财都不依靠爸爸妈妈。再从我的具体情况看,我认为我和她类似,还记得那一次,父母很晚回家了,我一个人在家里待着无趣无比,并且家中又乱七八糟的`,因此一个好点子就从脑海中里闪出:把家中清扫整洁给父母一个意外惊喜。因此我也举起扫帚一丝不苟地刚开始打扫,我先扫最脏较难扫的餐厅厨房,走入餐厅厨房,我一下子愣住了,尽收眼底的是:青菜叶稻米都掉在地面上,桌子上撒满了水……我一点一点地扫,扫到小米粒,如何扫都扫不太好,将会由于稻米都粘再地面上了吧!没法,只能一点一点地捡了,跟废弃物作战了好长时间才获胜,然后……做了家务活后,父母也恰好回家,她们看到了这一干净整洁整洁的家,感觉十分出现意外也十分高兴,母亲抱住我,赶忙夸我:“闺女,太棒了!真能干!”我的心里也甜滋滋的。念完这篇课文,我认为大家也应当迅速行动,把念头付诸实践,做好自己的小主人。
乌塔读后感5
学了《乌塔》这篇与众不一样的课文,我被乌塔的勇气深深地震撼了。
课文讲述了一个14岁的叫乌塔的女孩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在途中遇到了本文作者,与她之间发生的故事。
一个才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让我对她十分敬佩,也觉得乌塔异常勇敢,不怕困难。欧洲大到难以形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游完的`。一路上走走停停,那得花多长时间呀,况且还没有家人陪伴,是独自一人!乌塔也太独立了吧!
她使我想起了我自我,平时爸爸妈妈总是护着我。如果我饿了,爸爸立刻下楼买食物;如果我渴了,妈妈会立马盛满一碗开水,直到吹凉了才给我端来,生怕我被开水烫着。我猜想同学们也是与我差不多的情景。所以,我们渐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
一天,爸爸妈妈出去有事,留下我一个人待在家里。临走时,妈妈对我千叮咛万嘱咐:“在家里得认真写作业,不能分心;写累了的话就休息会儿,看会儿电视;电视不能看太久,太久了对眼睛会有伤害;有人敲门千万别开……”总之,妈妈说了一大通,唠叨得我都烦了,不就是出去一会儿吗?又不是再也不能见面了。我有些羞愧,这些小事都要大人们瞎操心。乌塔却完全不一样,她完全能够自理。
亲爱的爸爸妈妈,要明白,只要放开溺爱的双手,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请让我在属于我自我的那一片蓝天自由翱翔吧!
乌塔读后感6
《乌塔》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小女孩乌塔为了独自游历欧洲,竟为之准备了三年之久,并且在游历的过程中体现出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如果不是亲口读到和了解到,我绝不会相信。她毕竟才十几岁呀!读完这个故事,我才明白了这是千真万确的。
其实,我们也要向乌塔学习。在中国,我们孩子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帮助爸妈扫扫地这些基本家务都做不到,更别提一个人游欧洲了!
坦诚讲,我认为,其实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小就娇惯孩子,让孩子“吃饱喝足,衣食无忧”。可是,这样又有什么用呢?孩子长大,翅膀硬了,总有一天要飞翔的。但是,他们却因缺乏对生活的`历练,过多地对父母的依赖,只能在现实社会中挣扎着、呼喊着,但都只是徒劳!相反,只要根据孩子的成长过程培养孩子的自理和独立能力,孩子就会飞得更高、更远!
很多家长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不让他受到一点伤害。所以,我想说一句,“路,总要自己走的;独立,就是一盏灯,指引着你前进”。
乌塔读后感7
《乌塔》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很深得印象。乌塔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趁着放暑假的时候游历的整个欧洲。他并不害怕危险,为了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去计划和规划。每到一地便先查询那里警察局的电话,以便遇到困难时能够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邮递明信片,让家里人知道自己的处境,从这里,我看出了乌塔行为上的独立和思想上的独立。
最近,我看了一本20xx年第24期的《读者》,上面有一篇题为“看看德国的富家子”的文章使我感动。主人公马可的父亲家产上亿,他却从不伸手要一分钱,他独自打工求学,他自信,坚强,不向困难低头,不因为家庭富裕就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上一些挫折和苦难,我们现在奋力的读书,就是为了去克服它们,使你不要在生活中走弯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行万里路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周密的计划,还需要独立性。而这些我一样都不具备,假如我们都像乌塔一样,那么一切困难都休想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乌塔读后感8
最近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乌塔》。里面讲了一个14岁的外国小姑娘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在旅游之前,小姑娘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才开始欧洲之旅,一路上小乌塔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她没有退缩,用她的机智勇敢一一解决困难。我被乌塔那善良、大胆、细心的品质所折服。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的心里掀起了巨浪。同时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中国孩子就不可以独立自主呢?难道所谓的“安全”就是对我们全部的关爱吗?我们是一群渴望去窗外自由飞翔的小鸟。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溺爱是把我们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知怎样才能把我们保护的更好。每次想帮家里做点儿事,总是被妈妈拒绝,结果变成了不爱劳动,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
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件事儿:一个学生,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我们大家都知道上大学要离开妈妈,还要自己住宿舍的,可是这个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铺被子不会铺,衣服脏了不会洗,扣子掉了不会缝,所以,他在学校总被别人笑话,后来被迫离开了学校。你们看,一个人是多么需要有生活经验呀!如果我们什么事都不会做,那你就不会有美好的人生。那些把孩子紧锁着的家长们,快打开“溺爱之门”让孩子们拥有一片自己的蓝天吧!让我们从笼子里飞出来,让我们自己去偿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吧!让我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再有生活的烦恼吧!
家长们请给我们撑起一片独立自己的蓝天,让爱更充实,让爱更完美。
乌塔读后感9
在我的语文书上有一篇叫《乌塔》,它主要讲的是乌塔准备了三年的时间去国外旅游的故事,这说明了乌塔很独立。
她一个人旅游的费用都是她自己挣的,她为了这个旅游准备了三年的时间,如收集各国资料,收集地图。当有作者来到旅店时,乌塔就会主动的打招呼,她与作者交谈聊天,提取经验。也给自己安排合理的时间。
记得有一天,爸爸妈妈让我自己上学,听到这一句话,感觉我的头上有成百上千万吨大石压着。紧张的说:“能不能你们送我啊?”爸爸严厉在说:“不行,这是对你的`一种挑战!”这时我只能硬着头皮出门了,到了公交车站,我背着书包拿着公交卡。一会儿就有一辆公交车来了,里面站满了人,我半天不敢上车,司机叔叔说:“你上不上了,不上我就要开走了。”于是我紧张的上了车,我生怕我坐错车了,于是鼓起了好大的勇气问司机叔叔:“司机叔叔,您这车到实验小学吗?”司机叔叔点点头。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一路都紧张的看着外面,终于看到学校了,舒了口气,急忙下车向学校走去,跟乌塔比我才经历了一个人坐公交车。但是我还是远远不够的。
“宝剑锋出磨砺来,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还要继续向乌塔学习,多磨练自己!
乌塔读后感10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课文《乌塔》。学完以后,感触颇多。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仅有14随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乌塔特别细心,先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的路线和行程。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她自立,不怕苦。中国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不让孩子受一点苦和委屈,而乌塔的父母却觉得:爱孩子,就必须让她遭受一些折磨和锻炼。
读了本文,我思绪万千,我们同样是孩子,却与乌塔有这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我已经是4年级的学生了。每天的日常生活还要爷爷打工赚钱,而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各国,自己来赚钱。我总是跟爷爷奶奶要钱吃吃喝喝。乌塔一个人能能独自出去旅游,而我上学的时候,独自一人过马路还有些惊慌失措。
和乌塔对比,乌塔就像一棵小草,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奋力生长,无论遇到怎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她都能坦然面对,让自己在磨练中成长。
读了这个故事,乌塔的所作所为深深的感染了我。我虽然不能像乌塔那么去跨国旅行,但是,一定要学习乌塔的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请大家相信我!看我的行动吧!
乌塔读后感11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乌塔这位德国女孩另我十分钦佩。
课文主要写了“我”在罗马旅馆认识了德国女孩乌塔。乌塔对“我”说她花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查警察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求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名信片。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从中我感到了乌塔的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家里,我们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都生活在父母的疼爱,甚至溺爱中。把孩子呵护得像“小公主”“小皇帝”似的,使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结果我们事事都依赖父母。父母们每天都把孩子埋在书山题海之中,一心只想着我们学业有成。所以我们每天读书,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所以很多孩子认为是为父母而读书。
有一次,我的姐姐要去旅游,我也想跟着去。但爸爸妈妈却说:“你和姐姐去旅游,父母不在身边,我们不放心啊!万一你迷路了或遇到坏人,那可怎么办呀!”爷爷奶奶也和爸爸妈妈唱同样的调子:“要是你怎么了,那没人帮我捶背,没人逗我笑了,可怎么办啊!”无论我怎么说他们就是不同意。最后我没去成,多可惜呀!
我多想对爸爸妈妈说:“我多么希望能像一只小鹰一样在天空中飞翔,不要像一只风筝一样总是被你们拽在手里!我们要飞翔!”
乌塔读后感12
德国女孩乌塔,她14岁用自己课余时间打工挣钱,环游世界只有只有14岁呀。
如果换个角度想站在她父母的角度,想他们会放心吗?是的,他的父亲于母亲很放心很同意屋塔怎么做,在中国如果哪一个14岁孩子这么做,家长是绝对不同意的他们太过分了爱自己的孩子了,形成了溺爱。难道乌塔的父母不担心吗?他们是很担心乌塔,他很想乌塔,但是他们更想让自己的女儿学会坚强独立爸爸妈妈们我谢谢你们这么爱我,但是这种爱真的会让我们幸福快乐成长吗?
每个家长的爱都是从好的起点出发的,但是好的起点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每一个中国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我们不再是三岁小孩子了,有能去独自战胜困难了,真的.我们真的真的可以了,我们无论如何都会经历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你们就算可以呵护我们长大成人,但是你们呵护不到我们老。
撒手吧!让我们独自面对困难;撒手吧!让我们开辟出新的天地让我们开辟出新的天地;撒手吧!让我们拥有独立的勇气。爸爸妈妈们:我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爱,但是我想告诉你们这样的爱我们不需要,这样的爱我们真的不需要!
乌塔读后感13
今天看了一篇课文《乌塔》。遇到一个细心自强的小女孩。看了这篇课文,受益匪浅。
本文主要讲:王晓节在罗马遇到了一个独自在欧洲旅行的14岁德国女孩—— Uta。为了准备这次旅行,她花了三年时间做了充分的准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自力更生,细心的小女孩。
当我读到“我花了三年时间和孩子们玩。”说这话的时候,我不禁被Uta的独立感动了。突然意识到:Uta真的'是个细心的小姑娘。旅游的时候她可以自己赚路费。即使她用父母的钱去旅游,她也是一个人去很远的地方旅游,这是我们中国孩子做不到的。和乌塔比起来,我们中国孩子太娇嫩了。因为我们中国孩子在家里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觉得中国的孩子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其他国家的孩子可以自己挣钱而我们不能?"
和Uta比起来,我一想到自己就忍不住感到羞愧。我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我正在悠闲地看电视。我妈让我去超市买东西。我心想:你为什么不去这个漆黑的夜晚?但我无法反驳,只好拿着妈妈给的一大笔钱去超市。然而,当我走到没有几盏灯的孤独的路上时,我害怕得好像要爬上山顶,陷入火海。每当我看到路边的一棵大树像有牙齿和爪子的怪物一样闪闪发光,我就害怕,毛骨悚然,害怕极了.如果我是乌塔,她一定会毫不犹豫,毫无畏惧地去超市。和Uta比起来,我太弱了。
看完《乌塔》,我决定做一个自立、有组织、有计划、独立的小女孩。
乌塔读后感14
独立,造就成长!
一个个优秀的品质,一件件动人的故事,一句句令人惊愕的话语,就如同一滴滴晶莹的`雨点。而那则《乌塔》便是其中最硕大的一颗,在我的心湖溅起了层层波澜。
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你相信吗?你肯定会不相信。但是,《乌塔》一文的女主人公乌塔,一个德国小女孩却趁暑假游历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等多个国家。“我”向她提出了“你一个人吗?”的问题,“当然”她自然地说。一句“当然”,触动了我的心弦:
是啊,“独立”二字在现在已被“遗弃”,家长们对孩子们的要求只是“学习好”,不让他们去独自一人做事,而不知道这样做孩子对父母依赖性会越来越强。看吧,父母一不在,“小皇帝”们就慌里慌张,像无头苍蝇一样;“小太阳”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靠父母;“小公主”们这个要买,那个也要买,不知花了多少钱……以前,我根本一个人不敢坐公交车,吵吵嚷嚷的要爸爸妈妈一起陪着,现在想起来真是羞愧难当。
相比之下,乌塔则像一个小大人一样,事事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其实,我们要想真正成长,不只是身体上的长大,更是心灵上的成熟。然而要想心灵更成熟,首先就要做到一点:独立。只要我们多尝试,多历炼,相信我们也能像乌塔一样真正成长!
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大胆向前,多去体验生活吧。让我们的心中永远烙印一句话:独立,才能造就成长!
乌塔读后感15
我阅读了《乌塔》这篇文章。乌塔是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买票,独自一人游欧洲。她为这次旅行准备了三年,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滴水不漏。一个小学生,几乎不要家长帮忙,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比……
课文中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乌塔与“我”的一番交谈。她的话语无不折射出她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这句话观点鲜明,拥有独特的见解,可见乌塔生活中的独立源于思想上的独立。当“我”告诉乌塔中国孩子可以从电视、儿童图书、游乐园获得乐趣时,乌塔却觉得亲身经历认识的世界才是最美的。这一点让我心服口服,亲自体验才能感受到美。
我们中国像乌塔这么大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什么事情都让父母包办,让孩子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我们独立生活能力上的欠缺,会使我们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适应能力差,容易收到挫折和打击。我们应该摆脱依赖思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我们只有短暂的假期,但在这假期里也报满了兴趣班,根本不能外出旅游,而外国人却有充足的假期去旅行,这是我们改变不了的现实。
但我还是想说:“爸爸妈妈,请你们放开手让我们去锻炼,经历挫折和困难,我们一定能更加独立的!”
【乌塔读后感】相关文章:
《乌塔》教案10-15
乌塔教学反思10-04
《乌塔》教学反思11-05
语文《乌塔》教学反思11-06
从《乌塔》想到……小学作文12-09
《乌塔》读后感10-26
《乌塔》读后感10-10
乌塔的读后感10-12
乌塔读后感10-10
乌塔读后感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