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时间:2024-11-16 13:04: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精选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精选15篇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本书,但是在这里我要推荐给大家必看的是被称为19世纪科幻小说“之父”的法国作家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此书带领读者领略了大海的旖旎风光,见识了神奇的海洋生物,同时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探索之旅。在众多人物之中,我超级喜欢尼摩艇长,因为他知识渊博,待人善良,也是他那热爱海洋的心深深打动了我。“内德.兰德大约40岁,身材魁梧,身高六尺以上,体格健壮,神情严肃,不易与人交往,话不投机,他便立即变脸,凶巴巴的,谁若是惹了他便怒火中烧,暴跳如雷。他的相貌很引人注意,尤其是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让他的脸庞尤显生动”。这是一段关于人物描写的片段,文中把人物写得生动、栩栩如生,能给人一种强烈的`画面感,使我回味无穷,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喜欢这样的描写。书里有很多人让人产生联想的地方。比如第一章里有一个东西它在水里移动速度非常快,而且可以撞破好几寸厚的铁板,这让我想象出了许多东西,可没想到的是那竟然是一个潜水艇!不要忘记这本书写作于19世纪中期,像潜水艇、计算机,人造卫星等等还是没有被发明出来的,可是作者却已经把它幻想了出来。这也是我喜欢它的理由。这本书的环境描写也非常细致,衬托出了当时的情景,不但场景生动,还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凡尔纳的小说启发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方向去幻想”。这是俄国的奥尔斯基对本书的评价,我很认同他的观点,也很欣赏这本书。作者以极为丰富的知识和惊人的想象力“预言”了这些现代化发明创造!太了不起啦!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2

  对于《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们应该关注的,到底是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是科幻在现实中的反映?

  不得不说,无论是在情节还是人物塑造上,《海底两万里》都极为成功的。野人围攻、冰山封路、斗巨章鱼……情节无不吸引人心。尼摩的沉着冷静,阿龙纳斯的博古通今,康塞尔的老实本分,尼德·兰的性情火爆,人物无不恰倒好处淋漓尽致。

  但是,这一切都不是凡尔纳所要描述的重点。只关注于这两点,就会被书中看似不可理解的神秘迷惑,就会忽略掉迷离科幻后最重要的现实价值。

  因为诸多政治原因,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海底两万里》与凡尔纳的初稿相去甚远。凡尔纳的写作的初衷,是想借尼摩船长表达对当时残酷的殖民统治的愤恨,和对在压迫之下的人民的同情。这显然与当时的政治局面不相容。所以,出版商与凡尔纳多次协商,凡尔纳因此把原稿一改再改,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海底两万里》,才有了尼摩船长身世的神秘,才有了被诺第留斯号击沉的.战舰的国籍不明。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海底两万里》的真正主旨。

  征服与扩张,是殖民统治的目的。而尼摩船长之所以“逃”向海洋,也许就是因为他对充斥着人类贪婪的陆地的一种绝望。在海洋中,尼摩船长有取之不尽的钱财,但这对他来说毫无用处。他无法亲自为反殖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就把巨额财产无偿捐赠给反殖民事业。也许那艘被诺第留斯号击沉的战舰,曾是侵略者中的一员,尼摩船长对它才会有如此的怒火。在托雷斯海峡,当阿龙纳斯习惯性的把当地土著人叫做“野蛮人”时,尼摩船长就问他这样叫的原因。虽然知道那只是一个习惯性的称呼,但尼摩船长的疑问无疑体现了他对人权的重视和对殖民现实深深的厌恶。

  不要以为科幻小说只有幻想,透过科幻的迷雾直击其背后的现实,才能明白凡尔纳心底的沉重。这无论是对于凡尔纳来说,还是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都极为重要。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3

  如果说知识是浩瀚无穷的大海,那么书就是那乘风破浪的一叶孤舟;如果说知识是辽阔无边的太空,那么书就是耀眼夺目的一颗新星。如果说……古往今来 ,许多好书令人如痴如醉,其中最吸引我的当属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了。

  《海底两万里》当这五个大字映在我眼前时,我忍不住浮想联翩。水怪、美人鱼、土著种种和海 洋有关的事,从我脑子里划过。急忙打开书,一个长达2万里的'奇妙旅程开始了。

  “鹦鹉螺”号潜艇出发了。我随主人公在海里漫游,种种奇异冒险交织在我眼前。躲土著、凿冰川、猎野兽、游火山。又随小舟一起逃出鹦鹉螺,奔向了自由。合上书,我回味无穷。思绪好像仍在浩瀚无边的海洋中翻飞。我一会儿看到鲨鱼,一会儿看到蓝鲸。和采贝人握握手,和红海合个影。亚特兰蒂斯似乎又在眼前重现,一座水下的万园之园任我畅游。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红海、北冰洋……我一会儿划船,一会儿潜水在海底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旅行。海量地理知识涌进脑海,海洋向我敞开了它的大门。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就是:船长智斗鲨鱼了。这边尼摩船长英姿飒爽。那边海底狂鲨张牙舞爪。鱼叉与牙齿抨击出强烈的火花。只见船长正摩拳擦掌,种种精湛的技巧展露无遗。几十年的经验化为武器,鲨鱼也争龇牙咧嘴,杀戮的本性暴露无遗。一时间海底血肉横飞,澎湃的海浪雷起了战鼓。只几个回合,鲨鱼就抱头鼠窜,简直是一部动作大片。还看什么《大白鲨》,一本 《海底两万里》就够了。

  直到现在,我的思绪仍在海洋中漫游。一个个镜头在我的眼前回放。《海底两万里》真不愧被誉为科幻经典。它作为科幻作品,对人类的影响确实超过了人类想象的极限。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

  书籍犹如我们的精神粮食,能让我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书籍犹如我们的伙伴,陪伴我们一生。在这个暑假里,我拜读了“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著名作品——《海底两万里》,并且这本书也与《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神秘岛》两本书并称为“凡尔纳三部曲”。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名叫阿龙纳斯的法国生物学家带着仆人康塞尔和鱼叉大王尼德·兰去调查“海怪”,却不小心掉入了海里。在被尼摩船长救上鹦鹉螺号后才知道,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所谓会发光、会攻击船的海怪,只不过是鹦鹉螺号的外形像一只巨大的海怪罢了。

  在这之后,尼摩船长与他们定了几条规定,然后便带着他们开启了海底两万里的历程: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还有地中海,进入大西洋,这一路他们看到了许多罕见的海底生物和一些只能在水中看到的奇异景象。在这段时间,他们还战胜了巨型章鱼、取走了鲸鱼的奶、在海底森林里打猎;经历了搁浅、土著人的围攻、同鲨鱼搏斗等许多险情。而在最后他们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三人不辞而别,并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全都公开于世。

  从他们一路以来的表现,可以看出,阿龙纳斯是个知识渊博、博古通今的生物学家;康赛尔则是一个沉着、随和、诚实、懂得分类知识的一位普通的仆人;尼·德兰的捕鱼技术高超,但他是个野性十足、性情火爆的汉子;而尼摩船长性格阴郁,可他知识渊博。作者儒勒。凡尔纳能把这些人物的个性写得都这么形象,说明了他的写作水平很是高超,也让这本书更加生动、吸引人。

  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到海底世界原来是如此丰富多彩,从中可以知道海洋里的动植物是需要保护,不能随意滥杀。同时这部科幻小说也激发了我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兴趣,也让我认识了海底世界的一些动植物以及一些遗址,弄的我都想亲自去看一看这海底的美景和动物了。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5

  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四年级下学期必读书目《海底两万里》。

  这本书是一本神奇而有趣的科幻小说,它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经典杰作,凡尔纳也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书中凡尔纳用笔墨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他是一位知识渊博,博古通今的'巴黎博物教授;孔塞伊,阿罗纳克斯先生最忠诚的仆人,也是一个分类狂,总是认认真真地、一本正经地分类海洋物质;内德·兰德,一位优秀、勇敢的捕鲸手,野性十足,脾气暴躁。“鹦鹉螺号”里被监禁且与世孤立的生活,使他无法忍受,所以他经常密谋出逃计划,当然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孔塞伊最后也不可能重回大陆了;尼摩船长,海洋的“隐者”,他对海洋的热爱之情,以及内心所藏着的炽热的民族之心,让他人性的光辉不断闪烁。

  书中开头就讲述了接二连三的“撞礁”事件,于是“林肯号”被派出侦察这件稀奇的事况,但是它也遇到了袭击,阿罗纳克斯先生、孔塞伊和内德·兰德就这样掉到了“暗礁”上。当他们苏醒之后,才知所谓的“暗礁”是一艘潜艇。他们别于选择,跟着尼摩船长一起周游大世界(大海洋),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海底旅游,他们遇上土著民、在南极冒险、勇斗鲨鱼、肉搏章鱼、海底复仇……

  在书中,我不仅认识到了一个个勇敢、机智的人,也见识到了世界各大洋独特、迷人的海底风景。

  《海底两万里》让我从平淡的语句里,采到了无数的甜蜜!用甜蜜换取了美好的读书时光,在美好的读书中丰富了我的积累,相信这对我的写作也非常有帮助,你们说呢?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

  今年的春天,我看完了《海底两万里》。《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发生在1866年的一件闹得满城风雨的怪事。当时不少航行船只都在海上发现了一个大“海怪”,并有船只遭到了他的袭击。在公众的呼吁下,出于对航船安全的考虑,美国派遣了一艘战舰对“海怪”进行追逐。阿龙纳斯教授接受了邀请,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结果,追逐“海怪”的战舰反被“海怪”追逐,并遭到’海怪”的猛烈袭击。

  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两位同伴不幸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跟随“海怪”周游四海,在海底航行了两万里,探索海底秘密,经历了种种艰辛和风险,最后,他们因不堪海底世界过于沉闷的生活,设法逃走,返回了陆地。

  整个故事剧情连贯,而且对于航海知识的'描写通俗易懂,像我这个对于航海毫无兴趣的人也可以读得津津有味。

  《海底两万里》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

  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而且这本书不仅仅让我们在文字中领略到各种世界海洋无限美好的风景,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科学进步带给社会的进步,但是在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的环境又是不是得到了改善呢?

  书中只是就海洋方面展开了令人深思的问题,例如告诫人们要保护海洋珍稀动物。可其实在许多方面,环境保护依旧是一直困扰我们的话题,也希望我们可以做到人人保护环境,不要让高科技成为环境的“杀手”。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

  阿龙纳斯与康塞尔、尼德·兰因意外被大怪物“独角鲸”(其实是人造的巧妙无比的机械“鹦鹉螺号”)的船长尼摩所救,由此展开了一段途经太平洋、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的长达两万里的瑰丽之行。

  不管是阿龙纳斯的善解人意、尼德·兰的勇猛异常,还是康塞尔的记忆超寻、尼摩船长的神秘莫测,都不能遮盖住这绮丽多姿的海下奇观所散发的光芒。成千上万的海底物种在海水的庇护下自由地繁衍生长。它们拥有着无边无际的宝藏,愿意与任何生物共享。尼摩船长说:“大海是自由的。”在这自由的国度里,鱼儿们能有理由不安居乐业吗?

  珍珠被一层又一层的珍珠液裹住,年复一年安静地长大;珊瑚虫在祖先留下的骨骼上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出奇形怪状的枝节……大海的深处是永远静谧的,时间留下的痕迹都显得弥足珍贵。

  尼摩船长率领着他的.惊世之作离世索居,裹挟着和平的梦想决定生活在海洋中。一万二千册图书和“鹦鹉螺号”成了他精神和肉体上的依托。大海则以它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他。大海供给给他吃食、衣物、床铺,让他和全体船员们都能富足地生活。在作者的想象中,大海就是母亲的化身,也难怪会有人写下这歌词:“大海啊,故乡……”他为我们展现的是真正的大海,那大海仅有极少数人才能看到。它比摄像师拍的还要美丽,因为它深沉有生命的跃动;它比大桥下的潮水还要清澈,因为它波澜不惊,“在水深到必须程度后,温度一向坚持在4℃。”

  这些都是尼摩船长热爱它的原因吧?尼摩船长可真是一个与大海相像的男子啊!他虽然时有大风大浪,但有超越时间变迁的宁静。世界上所有伟大的知识都如河流汇入海洋般缓缓流入他的内心,他强壮的身躯拥有着伟大的力量,那颗热爱和平的心又与海的宽厚仁慈那般相仿。

  大海在我心上澎湃。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8

  初看《海底两万里》这个书名,我便对这本书的内容好奇不已。如今看完这本书后,更是觉得回味无穷。

  书中的阿罗纳克斯教授是一个正直仁慈,学识丰富,热爱科学考察的人;龚塞伊是阿罗纳克斯教授的仆人,他对教授忠心耿耿,还是个分类学高手;奈德·兰德是一个捕鲸手,虽然身手灵活,有勇有谋,但是脾气暴躁,不易交往……在书中的诸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则是尼摩艇长。

  尼摩艇长是一个身带神秘色彩的人,从他的名字便可以看出这点。他学识渊博,能够设计、建造出一艘坚不可摧,功能全面的鹦鹉螺号;他性格古怪,时而温和,时而冷酷;他有情有义,面对即将死去的同伴流下了大滴的眼泪;他善良,在采珠人面临危险时挺身而出,还将一袋珍珠送给了采珠人……

  尼摩艇长曾说过“我是心向被压迫国家的人民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永远的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的一边!”由此可见,尼摩艇长虽然嘴上说与人类断绝关系,但是他仍然人性未泯。也体现出了尼摩艇长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的思想。

  如果你问我,在这场海底探险历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他们与大章鱼的肉搏战。那是长八米的大章鱼,有着像剪刀般的牙齿和三颗心脏。在搏斗的过程中,一名艇员被章鱼的触角缠住,在空中甩来甩去。在危险之际,他竟然用法语大声求救,可惜还是没能被解救出来……这场肉搏战持续了一刻钟,最后以章鱼的战败结束。我不得不佩服尼摩艇长和艇员们的勇敢,以及对不幸的那位艇员感到深深的惋惜。

  然而在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也在告诫人们在看见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从而危害人类自身的行为。同时还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不要滥杀滥捕。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身边做起,不乱丢乱扔,宣传保护动物,不食用野生动物……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动物,保护海洋,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唯一的家——地球。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9

  寒假里,我读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它是法国的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被称为科幻小说的鼻祖。书中有四个重要人物,带着我穿梭海底,欣赏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

  阿洛纳斯教授是个生物学家,是巴黎自然博物馆的教授,被美国海军邀请去除掉一个海洋怪物,这个怪物就是尼莫船长造的潜水艇----鹦鹉螺号。阿洛纳斯教授跟着尼莫船长环游了海底世界,他有一颗好奇的心。鲁莽的尼师傅却总想着逃跑,被称为鱼叉王;阿洛纳斯教授的助手是忠诚的老实人,他对教授忠心不二,教授到哪儿老实人就跟到哪儿。

  鹦鹉螺号的尼莫船长本来是位王子,因为妻子和女儿被敌人杀害后,十分悲痛,带着伙伴们离开了祖国,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海底生活,他聪明、善良、镇定、坚强、知识渊博、不爱说话。对海底的地理十分地熟悉。他有一颗爱心,乐意助人,帮助了受伤的采珠人,并送给采珠人一袋珍珠。我喜欢这个善良而又聪明的人。

  我跟着他们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去了火山喷发口、西班牙维哥港、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著名的珍珠产地锡兰岛的`采珠场等等,看到了企鹅蛋、无双鸟、珍珠贝、不用见阳光就能生长的植物、可怕的大章鱼、长须鲸及大头鲸等等。真是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当他们遇到章鱼时,我特别替他们担心,他们相互帮助,一起努力,化险为夷!尼莫船长和尼师傅面对危险时的冷静、勇敢让我佩服不已;当他们被困在南极的冰墙里,需要凿穿冰墙,氧气不够时,他们呼吸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继续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即使每个人累得疲惫不堪、气喘吁吁,也没有一个人放弃。通过努力,他们终于逃脱了死神的阴影。我要学习他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

  在平静的大海上有时会波涛汹涌,给渺小的海水一阵触动。在汹涌的大海上有时会风平浪静,给过往的船只留下期许。

  有一位教授叫阿龙纳斯,他善良,有同情心,包容。也是一位有智慧的人。他的仆人,也是他的伙伴——康塞尔,两人有救命之恩,康塞尔幼时是弃婴,经过时光的推迟,两人的.感情固如铁。阿龙纳斯在一次出海时掉入海中,忠诚的康塞尔从船上跳下来守护着主人,经过几次事变后,他俩和尼德.兰被一位潜水艇长抓住,这个船长有着他的私人潜艇,他讨厌陆地上的生活,他就总和他的艇在大海里遨游,饿了,就上某些小岛上找食物,当时的小岛还都是野蛮人、土人。经过了一阵时间船长和几个人成了好朋友,从此很乐观,在小岛上探险,教授和康塞尔用知识找出食物和道路,而船长却不慌,因为他的经验多,说明了在常识的基础上才能认真找出学出知识.在海底探险时,教授和船长独行,二人一路琳琅满目,看到了珍稀珊瑚,遇到鲨鱼时船长用常识和冷静带着教授躲开,说明冷静是处理复杂棘手事物的发端。

  在大西洋船长带着他们看到了“亚特兰蒂斯”。之后他们去了南极,而尼德.兰想去捕杀长须鲸被船长制止,所有生灵都需要被保护,不能凭己来肆意屠杀。说明我们要善良、理解。返回途中冰山砸落,散发出一种刺眼的光芒,使人产生错觉。而有经验的尼德.兰没看,因为万事万物都有自然规律,而你看到了“上帝的隐私”(也就是不符合规律的)就要付出代价,在潜水艇溢水缺氧的情况下都希望把生存的机会给他人,说明忠难见真情,他们情谊很深。

  《海底两万里》让我领悟了大海的神秘,对了《海底两万里》是指阿龙纳斯等人在海底的六个月所走的两万里,他们去了四大洋以及红海、地中海等,在海底的十一万公里。我也懂得了亚特兰蒂斯和海底隧道的神秘,也让我懂了人生的千滋百味酸甜苦辣都是一种美。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1

  在读完《海底两万里》后,我觉得它的作者儒勒凡尔纳,他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好处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这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能够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更有美国在冷战期间制造出的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以鹦鹉螺号命名,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这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十分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据自我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我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这个神秘人物的'谜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开。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体。在漫长的旅行中,作者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2

  寒假里,我又重新读了一遍《海底两万里》这本书。

  这本书里面的人物有尼莫船长,他本来是一位备受人民爱戴的王子,因为妻子和女儿被敌人杀害,悲愤之下带领伙伴们离开祖国,他以超群的智慧设计建造鹦鹉螺号潜水艇,过起了隐居在大海里的生活;还有阿洛纳斯教授,是巴黎自然博物馆的教授,接受美国海军部的邀请在海上寻找海怪;还有一个人物是老实人,他是阿洛纳斯教授的`助手,对教授很忠诚;还有一个人物是尼师傅,号称“鱼叉王”,酷爱捕鲸。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起因是一连串的航海事故。阿洛纳斯教授、老实人、尼师傅一起乘坐鹦鹉螺号开始海洋之旅,在旅途中,他们三位认识了鹦鹉螺号的船长尼莫,尼莫告诉他们三位,潜水艇上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里面有世界上所有的古书,还可以抽烟斗,是用海草做成的,很环保,教授特别高兴。鹦鹉螺号上还有观光厅,透过玻璃可以看见深海里的各种生物,尼师傅很喜欢。

  我印象最深刻的描写是,尼莫船长带他们三个一起去深海捕猎,教授被深海的景色惊呆了,清晨的阳光透射在水波中,被分成色彩丰富的光柱,海底的植物、礁石和珊瑚都被光柱包围了,好像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这种景象无法形容。

  文章中精细的描写了海底,那样的大海还真是让人着迷啊!纯净的颜色,各种各样的鱼,虾,还有珊瑚,整个感觉,就好像海容纳了一切。各种各样的物品,在海里,似乎什么都不缺,想尼摩船长所说:“海是包罗万象的……海的气息纯洁而卫生……海是动,还是是爱……它是长存的生命。”

  让我们一起去探游“海底两万里”吧!

  这本书启发了心灵的奇妙感受,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我想把这本书介绍给我的同学们,让他们也仿佛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一下妙不可言的海底世界。这本书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们不妨也来读一读吧。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3

  “我愿乘着鹦鹉螺号,追随着尼摩船长,潜入那神秘大海的深处,继续领略自然的奥妙,得以感悟人生的哲理。”

  ——题记

  《海底两万里》(作者【法国】儒尔·凡尔纳),我刚碰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受到了什么指引一样,莫名的产生了一种急不可待的想去读它的冲动感。在书中,我曾不止一次被作者那灵动的笔写下的那艘承载着尼摩船长灵魂的传奇潜艇带进了那从未听过,见过的大海深处。书中尼摩船长带大家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涡中。整个航程共8万公里,沿途中那壮观的沙丁鱼群、惊心动魄的海底狩猎、奇珠异贝等,形成一条无形的锁链,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牵动了我的思想,甚至控制了我的灵魂。使我就在那令人向往又危机四伏的大海里头,那深海景色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想到这儿,我不禁幻想如果将来自己能够有幸当上潜水艇的船长,驾驶着潜水艇游遍四海、与鱼群共同在大海里穿梭!那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哪!

  读完整本书后,心满意足的我发自肺腑地赞叹大海,大海是多么的美丽和多么的神秘!也许,大海就是凭借这两点才让我们人类对大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的吧!

  从古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从未停歇,探索海洋的工具也越来越多:从简陋的木船到豪华的游轮,这千百年来,我们人类都不曾停歇对神秘大海的探索。

  但是,以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探测那海平面以下几千米甚至几万米的深海里有着什么,我猜想:可能是几百米的巨大的乌贼,可能是长相奇怪的鱼,也有可能是其它未知的奇特生物,对此,人类是一无所知的。

  这,就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想知道海平面下几万米的黑暗中有着什么,那,就去问大海吧!”

  ——后记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4

  他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如大海一般热情、冷酷、和善、危险……——题记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遇见了你。

  刚刚见到你,你那安静的湛蓝色封面吸引了我,我忍不住要去认识你,了解你,感悟你……你的名字也刻在了我的心里——《海底两万里》。

  一艘英勇的战舰,一位神秘的船长。带我们走进那些属于大海的蓝色奥秘。

  “鹦鹉螺号”航程约两万里,遭遇了潜艇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面对这一次次挑战,尼摩艇长从未想过退缩,他像个伟大的舵手,从容而勇敢地指挥着自己的船员,走出困境,迎来曙光。尼摩艇长的高大形象,除了他的博学之外,还与他时时流露出的善良有关。三个俘虏被擒入鹦鹉螺号,并没有受到严厉的处罚,反而得到了礼遇和照顾;一起作战的船员牺牲,尼摩艇长全力以赴的救助,并留下伤心的眼泪;在采珠场发现鲨鱼进攻采珠人,尼摩艇长不顾危险与鲨鱼进行搏斗,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他是一位勇敢,善良,爱国的.英雄。尼摩艇长之所以能忍受孤独,和本国的志士们一起抛却生死,对抗敌人的舰队,并支援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战争,正是源于内心坚定的爱国心。有了这颗火热的爱国心,便有了昂扬的斗志和奋斗的勇气。阿.托尔斯泰说:“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能给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每个人都离不开自己的祖国。唇亡齿寒,破巢之下,安有完卵?,祖国遭难,儿女们必定受苦;因此,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我想,尼摩艇长的精神品质是比海底的金银珠宝更宝贵的财富。在浩瀚的大海上,任上下经纬,任时间苍茫,那份情怀是超越两万里的永恒……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5

  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天空、大海等一切未知的地方充满想象,海底是不是有怪物?是不是有不计其数的财宝?想要探索这一切的我,翻开了凡尔纳的巨著《海底两万里》。

  这是一本将科学和幻想融为一体的经典之作,主要讲述了“我”、康塞尔和尼德兰因为意外而坐上了尼摩的“鹦鹉螺”号,在海底生活的故事,其对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这一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就是尼摩船长,他似乎很奇怪,时好时“坏”。在“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这段故事中,他救了一个为了生计被迫下海捞珍珠贝的穷苦人民,并无私地送给了他一颗珍珠;而在“大屠杀”这段故事中,他又是那么凶狠残暴。目前来看,不可能用双重人格来解释他的行为,毕竟一个能打造出水下潜艇又几乎完美的人不可能有精神问题,在我看来,他好比似古代的侠盗,仇恨富人、保护穷人。在文中并没有确切写出他这样做的动机,但有千丝万缕的线索,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理解。

  在写人物的同时,《海底两万里》也描绘了栩栩如生的景色,巨大的珊瑚森林、恐怖的大王乌贼……这不都是我们的幻想吗?海底是如此的美丽,现在有些人却不断地往里倾倒垃圾,再这样下去,海底终有一天会堆成垃圾山,这让人是如此地心痛!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基于科学,科学又加想象。虽然作者的经历是假的,但精确的.数据和地理位置给人乱真的感受。尼摩船长用海底的纤维制底,用电能制成威力巨大的子弹,他船上的设施全部都是大海的产物,虽然目前的科技水平达不到那样,但总令人不能不信。

  总之,这是一本优秀的科幻小说,画面描写生动、人物刻画深刻、内容蕴含哲理,令人掩卷之余还有无穷的回味。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教案07-01

最新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1-21

学生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10-28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25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1-13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精选】07-13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经典】07-23

(精选)《海底两万里》读后感07-13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1-01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