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暑期实践报告模板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暑期实践报告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暑期实践报告模板1
一.实践目的
作为一名即将大三升大四的学生,我现在迫切的需要的是社会经验,实践经验,最好是跟所学专业也有相关的联系。有的时候不踏入社会就永远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的,光从书本看到的社会那是别人严重的社会而不是自身对它的理解。因此大学生暑期实践让我更好的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并且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过渡。大学生暑期实践让我更好的从幼稚或者不成熟走向成熟,让我更好的懂得社会,人与人的交际关系,相处方式。也是大学生正视社会和正视自身,走出自我,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工作的第一步,而且很多时候通过实践,尤其在不同的职业中的实践才会真正找到自身感兴趣并适合自身的行业,也是完成从空想到现实转变的第一步。
二.实践内容
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我的主要负责的是小学生暑期作业辅导。在面试之前,我觉得这是一份不算难的工作,尤其是第一天面试的时候我试教了大半天,觉得小孩子们都很听话。不过渐渐的我发现自身还是想得太简单了。之后,孩子们的一些小毛病就都出来了。其中有一个小孩子,我不得不承认脑子其实很聪明,可就是不怎么愿意去写作业。或者打扰别人写作业,或者自身玩自身的东西,一趁老师不注意就玩。但我又不能时时刻刻都盯好了他一个人,因此有的时候就不得不严肃起来,可不是太管得住,他甚至说我生气的时候感觉再笑。后来我发现,他最怕的是他妈妈,因此有的时候把他妈妈说出来吓吓他还是管用的。还有一个孩子写作业写的特别慢,很喜欢开小差,也不怎么打扰别人,但就是喜欢发呆。针对这种情况,我能做的也就是时不时提醒他一下。
每天的工作差不多也是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练习,帮他们弄清不懂的地方,发现薄弱的地方。我发现那几个二年级的孩子对于单位换算,种树问题,爬楼梯问题,锯木头问题比较疑惑,因此针对他们这些薄弱的地方出一些相关练习来帮他们巩固一下二年级的知识。有的时候做英语练习,要看完相关年级的课本之后,再参考一些课后练习来出题目,尽量不要超出范围。记得有一次,我觉得他们的英语练习太简单,然后想出一些有点难度的题目。为了怕他们不会,因此我特地把二年级的英语词汇整理好了复印给他们,然后关照他们回家看,说我下个礼拜要给他们做的练习就是这个里面的。不得不承认,小孩子就是小孩子,还是玩心重,结果来的时候都跟我说没看,不过我还是坚持给他们做了。结果发现他们写单词的部分实在是不怎么好,一方面是他们回去没看,另一方面是我自身出的'太难了点,一二年级的英语还是重视说的方面,关于笔头的他们还没怎么重视。因此之后我尽量出简单的,穿插一些稍微难点的,我发现老是出太难的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
有的时候我会承诺孩子们表现的好就给奖励,这的确是鼓舞孩子的一个好方法,但也不能常用,孩子们听了有奖励就会好好表现,而且比较听话。我说下次你们要还这种表现就继续有,要是达不到这样,就没有咯!
三.实践结果
一个月之后,我就离开了这个培训机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二年级的男孩子,之前也提过他,他之前写作业的效率真的很差,正确率也很低,几个同年级的孩子老喜欢拿他有一次的测验成绩说。我去了之后就比较关注他,一个月之后,他写作业的速度也上来了。后来我才发现他并不是说写作业慢,而是老师给他的关注太少了。一个月之后他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正确率跟速度都提上来,我真的很满意了。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孩子们真的很单纯,有什么说什么,活的有的时候让大人都很羡慕,他们很容易满足,有点吃的,或者表扬几句就够他们乐半天的,他们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这些大人—---知足常乐。
社会永远不会是一个样,它就像一本参不透的书,总有让人懵懂的地方,计划有的时候赶不上变化,因此它是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人与人交际第一印象真的是很重要的,不能像对待同学或陌生人那样,或者自身处事的一套去应付工作上的人或事。
关于暑期实践报告模板2
实习地点:xx报社
实习时间:xx年XX月4日——xx年XX月28日
实习内容:本人于xx年暑假在xx报新闻部热线组,跟随记者xx实习。所发稿件多为消息,刊登于《xx》《xx》《xx》等版面。
实习报告:
作为一个新闻系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学到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次能得到在媒体实习的机会,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我非常珍惜。通过近两个月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有人说大一的学生不知道自身不会什么;大二的学生知道自身不会什么;大三的学生不知道自身会什么;大四的学生知道自身会什么。于我来说,实习就是这样一个契机,让我明白了自身“不会什么”,于是才有了弥补的可能。
在报社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人际关系。采编大厅里坐着的有领导,有记者,有编辑,有见习记者,还有同我一样的实习生。来报社的第一天就一个感觉:实习生比记者多。几乎每个记者都带有实习生,有的记者甚至带了两三个之多,因此首先要取得的就是老师的信任。这些记者本没有带实习生的义务,我们这些半吊子水平的实习生也确实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因此让他们相信我们是诚心诚意来学习的,我们能给报社帮上一些忙是很重要的。时间久了,我们和记者的关系都是亦师亦友的。大家都喜欢勤快的人,有些琐碎的小事是每个实习生都必须经历的。每天早上我们都会帮老师做些清洁工作,给老师们倒水、拿报纸,眼高手低的大学生是不为人所喜的`,只有给记者们留下好映像,他们才会逐渐信任你,出去采访的时候也会尽量带着你。其次,和实习生们的相处也是很重要的,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疏离,彼此是同伴又是竞争对手,但毕竟是同龄人,交流起来也比较投机,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实习的地方,彼此就好像是对方的镜子,不多久,十几个人竟都成了朋友,这算是本次实习的额外收获吧。
这次实习中,最重要的是积累了实际工作的经验。理论说起来谁都会,但真正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做起来并非想象中那简单。就拿采访来说,我们都知道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要明确采访的目的和重点,记者要具备必要的知识,要了解采访对象,要使采访的起点高,节省时间。但这些都是课本上的知识,实际情况是,很多时候,尤其对于都市报,我们面对的都是突发事件,没有时间先去了解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临时“具备”相关知识,即便是赶往采访的路上匆忙定下的采访目的和重点,多数情况下也会在记者置身于事发现场时发生改变,也会因采访对象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而改变。另外,采访时遇到自身不了解的领域对记者来说是非常头痛的,因为不了解,采访就不可能深入,在采访对象侃侃而谈的时候,记者就会疲于应付,导致报道流于表面。因此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时刻处于采访状态中,随时增多自身的知识储备,把每一次采访都当作是学习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这些新手欠缺的就是经验,只有接触的多了,我们的视野才能得以开拓,这对以后的工作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带我的赵老师经常对我说,最大限度地让记者接受进而倾诉,才能算是好记者,在这方面我欠缺的很多。有一次采访需要了解当事人居委会方面的情况,赵老师让我单独电话采访,可是我问来问去问了一堆空话,没用,而且还让居委会的人觉得很委屈,因为当时听信居民的一面之词,潜意识里认为居委会什么工作都没做,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我的语气让居委会的人感到不舒服,但事实上居委会做了很多,这次采访很不愉快,后来赵老师重新打了个电话,先把我这个烂摊子收拾了,之后问到了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次失败的采访让我认识到,兼听则明,不可相信一面之词,有时候弱势的一方并不是有理的一方,我们所遭遇的事实很少有绝对错的一方和完全对的一方,切莫让感情影响判断。采访的时候要把握好交谈的气氛,记者的身份很敏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对方觉得记者的到来能给他一个澄清事实的机会,而不是来怀疑诘问追究责任的。记者还要注意问话要从具体情况问起,要从细节下手,问得简单明白,一个太过笼统的问题会让被访者觉得无从开口。此外还要及时组织问题引导谈话,问出自身真正需要的东西,切莫让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
观察的能力是一个新闻记者最基本的素质,它是记者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以及把第二.三手材料变成第一手材料的主要手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观察会成为记者采访的唯一手段。有时候愈是细节的愈是特别的,很多报道都是因细节儿出彩,很多采访也是因细节而真实,能让记者判断采访对象言论的真伪。
采访的最后一步是核实,在xx报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历过的每一次采访都要在采访结束后向相关单位或个人核实,报纸上的一小块文字,看起来简单,但这四五百字要求记者亲身赶往现场,去采访、写稿、求证,无法核实的宁可抛弃不用,也不能冒着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去刊发,事实上每一篇文章在交到编辑手中时,编辑都要再一次审查。
至于新闻稿的写作,赵老师一再提醒我要有现场感,受众是通过记者的眼睛去感知新闻现场的,让受众感到记者在现场,才能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也许是由于热线部大部分的稿件都发在《xx》《xx》和《xx》等板块,我们的采访尤其注意时效性和时间性,赵老师到达新闻现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表,记下记者到现场的时间。我们都知道新闻的五个“w”,当初上课的时候背得那叫一个滚瓜烂熟,平时也要求自身时刻记着,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却犯过这种乌龙错误,例如好不容易采访结束,忘记问当事人的姓名,例如兴冲冲从事发现场赶回来然后发现忘记记下事发地点在哪里,例如终于写完了一篇稿子忘记了向相关单位核实……犯了不少错误,受了不少打击,心情难免低落,不过我相信人是在挫折中成长的,这些打击便是活生生的教材,我还没有参加工作,有了这些经历,也许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有时候一些不怎么难的采访,老师会让我自身去,每次出去她都会叮嘱我要注意安全,这几乎是她每天必对我说的话。这可不是一句客道话。有时候为了新闻的真实性,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采用“暗访”的手段。XX月8日我们刊登了一篇报道——《青蛙还在卖市场管理办说“没权管”》,因为当时采访的时候,我们冒充要买青蛙的,赵老师用自身都手机给卖青蛙的打了个订购电话,稿子发出来后,那一整天,青蛙贩子就一直电话骚扰赵老师,让人不胜其烦。后来,在报社坐着的时候,偶尔会接到一些询问某某记者手机号的电话,刚开始我不怎么在意,就去帮他问该记者的电话,但记者老师们提醒我们对于这类电话要警惕,采编大厅的电话大部分都曾公布到报纸上,很多被负面报道过的人和单位可能想通过报社电话询问记者手机,这中间有什么企图就难说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要继续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当不辜负报社记者老师几十天来对我的帮助,做一个合格的记者,让自身成为群众看社会的眼睛,不愧于“铁肩担道义”这几个字的重量。
【暑期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暑期实践报告12-20
暑期培训实践报告01-11
暑期实践报告模板04-17
暑期实践报告范文10-27
暑期实践报告15篇11-24
暑期实践报告(15篇)12-22
暑期实践报告14篇06-24
关于暑期实践报告范文09-06
高中生暑期实践报告11-14
暑期实践报告(合集15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