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10-22 10:18:08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二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二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二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什么是电功率

  1、将15 W和100 W的电灯分别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100 W转得快说明用电器用消耗的电能快。不能说消耗得电能多。

  (1)电功率(electric power)”用P表示,是表示消耗电能(或电流做功)的快慢

  (2)单位:

  ①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②更大的单位是千瓦(kW),即1 kW=103 W

  2、电功率的大小(或意义):等于用电器1s内消耗的电能。(即它与电能和用电器工作的时间有关)W——消耗电能(或电流做功)

  3、电功率计算(或测量):

  (1)、t——用电器工作的时间

  P——电功率

  (2)、P=UI其中U——电压(V),I——电流(A),P——电功率(W)

  (3)、[补充]

  ①P=I2R;

  ②P=U2/R都可以求出P

  4、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220 V,15 W”指的是电灯的额定工作电压是220 V,额定功率是15 W。

  家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测量要求]:

  (1)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

  (2)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2倍,并观察小灯泡亮度。

  (3)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并观察小灯泡亮度。

  [实验目的]

  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

  根据公式P=UI,测出灯两端电压和通过灯泡电流,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电路和器材]

  设计如右图电路。(要记做图)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接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值;

  2、合上开关,移动滑片P,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发光,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3、移动滑片P,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观察灯泡发光,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4、移动滑片P,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并做记录。

  5。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

  (1)不同电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

  (2)小灯泡的亮度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3)在额定电压下,小灯泡才能正常发光。

  电和热

  1、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铜丝与电阻丝串联,电流相同,相同时间,电阻丝阻值大,发热多。

  2、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通电时间大小的关系:(课本图试验)电流相同,电阻相同,通电时间长,发出热多。

  3、焦耳定律

  (1)、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2)、写成公式Q=I2Rt其中电流I(A),电阻R(Ω),通电时间t(s),热量Q(J)。用电器的电阻一般认为不变。

  (3)、电流通过导体时,消耗的电能(电流所做和功)W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的情况下,有以下公式:

  4、电热的应用和防止

  (1)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加热设备。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的

  (2)常见的电热器有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等。

  (3)电热器优点:

  ①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

  ②热效率高,使用方便。

  ③能方便地调节温度。

  (4)电热的危害:电流过大,烧坏导体;绝缘材料老化,甚至烧坏,引起火灾:但可用电热来驱潮。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电功率和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接入电路的用电器总功率越大,电路中的总电流越大。

  2、保险丝:

  ①材料——铅锑合金;

  ②特点——电阻大、熔点低;

  ③不同粗细的保险丝具有不同的额定电流。电流I大,由Q=I2Rt知,保险丝R较导线的电阻大,发热多,加上熔点低,易烧断。

  3、安全用电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要防止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原来绝缘的物体不绝缘。发生触电事故时,应当赶快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迅速使触电的人脱离电源。发生火灾时,要首先切断电源,绝对不要带电泼水救火。

  《电学综合重点复习》

  一、串联:

  (1)电流:I=I1=I2;

  (2)电压:U=U1+U2

  (3)电阻:R=R1+R2;

  (4)、满足关系:I=U/R;I1=U1/R1;I2=U2/R2

  (5)、分压关系:U1:U2=R1:R2;

  (6)、消耗电能关系W1:W2=R1:R2;(7)消耗电功率关系:P1:P2=R1:R2

  二、并联: (1)电流:I=I1+I2;

  (2)电压:U=U1=U2

  (3)电阻:1/R=1/R1+1/R2;(4)满足关系:I=U/R;I1=U1/R1;I2=U2/R2

  (5)分流关系:I1:I2=1/R1:1/R2;

  (6)消耗电能关系W1:W2=1/R1:1/R2;

  (7消耗电功率关系:P1:P2=1/R1:1/R2

  三、本期计算公式:

  1、欧姆定律:I=U/R;变形公式:R=U/I和U=I·R

  2、电能(或电功):

  3、电功率:P=W/t=UI=I2R=/R

  4、增大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更加粗糙

  (2)增大压力

  5、减小摩擦的方法:

  (1)把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大大减小摩擦

  (2)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变光滑也可以减小摩擦

  6、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7、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8、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

  9、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10、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初中二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07-20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荐)08-27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11-09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11-24

物理知识点总结06-01

物理知识点总结09-29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编15篇12-21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1-14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