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时间:2021-04-21 15:18:5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1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遥望洞庭山水翠,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8.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

  同:

  异:

  9.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参考答案:

  8.(3分)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力。(仅答出“辽阔”或“宏伟”也可,1分)

  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 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

  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 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 对即可,2分)

  9.(2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与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每诗1分,计2分)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2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解释下列词语(4分)

  坼 乾坤

  戎马 轩

  1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境况?(2分)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8.分裂 天地 代指战争 窗户

  19.诗人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舟为家,艰难度日。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1、

  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回答问题。

  (1)诗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2)联系诗的后四句,体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由整理,仅供参考:

  2、(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浮两个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2)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3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开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1)这首诗运用烘托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特点: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千古流传,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分)

  参考答案:

  8.(5分)

  (1)(2分)高(高耸、高大、高耸入云等。意近即可)

  (2)(3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雁和山懂得人的心意,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的情境(1分),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1分)。

  (1)诗人登楼后观赏到哪些景物?(3分)

  (2)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

  6.(6分)

  (1)(3分)岳阳城、山川、洞庭湖、大雁、月亮、云(不少于3种)。

  (2)(3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雁子、高山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作者内心激动、喜悦、愉快之情。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4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

  下榻:指留宿处。

  行杯:浮杯,流觞。

  回:回荡,摆动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相关试题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4.人们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诗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5)诗歌没有一句描写楼高,却处处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试作简要分析。(9分)

  (6)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

  (7)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谈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诗人分明也有些醉意了。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5)①首联写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极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之高。②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状态。③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感受。楼高风急,凉风四起,着笔仍然在写楼高。(每个要点3分)

  6.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引有带走的意思,说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情趣盎然。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

  7.整首诗运用对偶、夸张和衬托等手法,写出岳阳楼的宏伟,表达了诗人欢乐和喜悦的心情。

  译文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奔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心头的苦闷;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

  赏析:

  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716年(开元四年)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写作背景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5

  第6课《登岳阳楼》同步练习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坼()

  戎()

  轩()

  涕()

  泗()

  二、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这首诗歌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

  四、就诗中的颔联写几句赏析的话。

  答:

  五、比较阅读《登岳阳楼》,完成下列各题。

  (甲)登岳阳楼

  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①游。三年夜郎客,一柁②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释]①浪荡:放浪游荡。这里是游来荡去的意思。 ②柁:同“舵”,这里代指船。

  (乙)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甲诗中的“浪荡游”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中的“亲朋无一字”中的“字”应解释为___________。

  2.甲诗对“犹嫌未奇绝”中的“奇绝”没有展开描写,而乙诗中却有具体地描写,其诗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xx”有异曲同工之妙。

  4.请分析这两诗的不同写法。

  答:

  5.下面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的“孤舟”句和萧诗的“一柁”句写出了两位诗人乘船在湖上漂泊的生活。

  B.杜诗“凭轩”句和萧诗“看山”句,都抒写了诗人登楼远望、无限感慨之情。

  C.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不以己悲”、关注社稷安危的豪壮之情。

  D.杜诗以咏叹登楼始,以感慨家国多难结,诗风苍凉沉郁;萧诗以浪迹江 湖始,以登楼揽胜结,诗风清新飘逸。

  参考答案

  一、chè

  róng

  xuān

  tì

  sì

  二、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三、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四、这一联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漂浮在湖水中一般。只这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来了,给人意壮美之感。(能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即可)

  五、阅读理解

  1.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书信。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甲诗从登楼前自己感受和游湖所见写起,在最后的结句中才点题登楼;乙诗先写登楼所见,开笔点题,然后由所见之景展开联想,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思。

  5.C(萧诗没有抒发“关注社稷安危的豪壮之情”)。《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6

  古诗文阅读。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指出下面选项中两个句子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属予作文以记之

  B.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C.予观夫巴陵胜状/嗟夫

  D.南极潇湘/此乐何极

  2.指出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朝晖:早上的阳光

  B.备矣:详尽

  C.薄:稀薄

  D.微斯人:没有这种人

  3.拥堵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子一处主要停顿处表示出来。

  ①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②洞 庭 之 东 江 水 西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登岳阳楼》中找出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感情相同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体会“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的内在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②洞庭之东/江水西

  4.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5.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6.“略”。(与“忧国忧民”意思相近即可。)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7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黄庭坚①

  (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②。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③。

  (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黄庭坚(1045-1105),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崇宁元年(1102年),诗人被贬四川多年后遇赦归家途中,行至岳阳楼时写下此诗。②瞿塘峡,四川省奉节附近,滟滪关是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此处水流湍急,航道危险。③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二)诗中“青山”也是指君山,是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洞的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岳阳楼遥遥相对。

  8. 古人评价第一首诗“一‘笑’道出黄山谷人生况味”,简要赏析“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笑”的意蕴。(6分)

  9.第二首诗正面眺望“青山”,分析诗人围绕“青山”,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景象?(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屈原》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8.“笑”的意蕴丰富:①从“投荒”之地归来,被赦“生出”险地,脱离困境的喜悦兴奋之笑;②对往事不堪回首,“鬓毛”已“斑”,人生垂暮的凄然之笑,苦笑;③登高抒怀,远眺家乡,美景无限,心胸阔朗欣慰惬意的笑。(每点2分,共6分)

  9. “绾结湘娥十二鬟”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湖中君山群峰重叠交错的空蒙、美妙之景(3分);后两句虚写(虚实结合),想象人在湖面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2分)

  (三)10.(1)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3)烽火扬州路 一片神鸦社鼓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8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1)结合诗人的经历,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做一简要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5分)

  答案(8分)

  (1)(3分)这时候的李白正值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1分)所以诗歌表达了诗人欢乐和喜悦的心情。(2分)

  (2)(5分)“引”在文中是“带走”的意思,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通过拟人手法,表达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3分)而“别秋江”则只写雁儿离开了秋江,形象不够生动活泼,也不能表现作者的高兴心情。(2分)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9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诗。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7分)

  登岳阳楼 望洞庭

  杜甫 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色,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8.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5分)

  同:

  异:

  9.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答案仅供参考:

  8.(5分)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仅答“辽阔”或“宏伟”也可,2分)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②从语言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3分)

  9.(2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昨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怀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每诗1分,计2分)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登快阁阅读答案

2.《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

3.《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4.《走月亮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5.《儿女》阅读答案

6.《生意》阅读答案

7.《喜人》阅读答案

8.《柳絮》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