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黄土高原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土高原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土高原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xxxxx中的XXX,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第一课时。我认为,根据新课程理念,说课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一是教材分析,二是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第三是设计思路,第四是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识别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表形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能说说治理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区域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重点、难点的确立:
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能力,探究知识的热情高涨。思维深度、发散思维、需要加深的情况下,确定了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本课的重点。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很难把握,确立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和相关视频资料,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我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三、设计思路
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的重要特征,并学习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1、教法设计
本节课中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
2、学法设计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结构: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2、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展示关于黄土高原的图片,提出问题,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导入新课。
黄土铺就的高原
【新课教学】
1.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引导学生读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在地图上找到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成因的介绍是通过一段动画来进行的,通过看动画的方式解答问题,比老师直接的讲述来的更直观,更有趣。
“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及成因”这段内容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更是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段内容的教学做一个铺垫。“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段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是本节课最主要的一部分,在时间安排上也是最多的。在教学时,将课程内容的顺序做了一些调整,以便让教学过程更为流畅。对于重点、难点的处理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一系列逐步深入的提问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形成这样的地形特点呢?(水土流失)”“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呢?”“水土流失会带来哪些危害?”
2、对于难点问题“造成这个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交流来得出结论,让他们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探讨新的问题,将知识有机的融合起来;老师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3、黄土高原的治理,则是创设情境问题:“如果你是一位专家,你会提出哪些治理措施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现实、发挥想象,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引入许多课外的知识,同时也营造一个宽松、互动的教学氛围。
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伤痕累累的黄土高原,但是它也有让我们为之骄傲的地方,它被称为“乌金高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板书设计】:
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一、黄土铺就的高原
1.地理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成因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1.生物措施2.工程措施3.农业措施
对于作业的布置,我觉得初中生,本身的课业负担就很重,地理课没有必要给学生加重负担,当堂课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我没有给学生留作业。
这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请老师多指教,谢谢。
黄土高原说课稿2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内容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学好本节能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依次介绍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景观、黄土的来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在课时安排上,本节课是此节内容的第二课时,内容上主要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个性普遍突出,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他们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因此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已有的知识结构看,学生前面第一节、第二节已经学习过东北地区,对区域地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都有一定了解,但还不够系统,因此,还需注重对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整理、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并概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2.知道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和读图分析,锻炼和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学习,养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2.水土保持的措施。
难点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采用多媒体导入方法进行导入,通过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造成黄土高原支离破碎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制造学生思维的困顿状态,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多媒体能够给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通过给学生展示图片,能够直接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此,我主要采取资料分析的方法进行。
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黄河没每年流入下游的泥沙含量材料并播放视频,并让让学生结合教材图6.32,思考、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角度去思考,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植被、土壤,人为因素包括毁林开荒、采矿、开垦放牧等方面)。之后学生经过思考后发言,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做适当的点拨总结,让学生明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①地形方面:黄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地面破碎。
②土质方面: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③降水方面: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④植被方面:植被被严重破坏,大多数地区地表裸露。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开矿、毁林开荒)
①毁坏植被,陡坡耕种
②过度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
③各项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利用土地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展示,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有数据参考;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水土流失有直观感性上的认识,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为因素考虑,发展了学生的'地理思维。
经过上述过程的学习,学生对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了总的概括,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会设置一个探究活动,探究为什么降水、土质和植被会引发水土流失。
我会让学生结合教材P29图6.34的活动,顺势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水土流失和地表植被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②讨论不同土质、不同坡度、不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让学生以地理学习小组的形式来组织答案,每个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整理,最后派代表发言,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情况作适当的总结点拨。让学生明白: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沙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陡坡更容易水土流失,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
2.水土流失的危害
通过对前面视频的观看和原因的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已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有一定理解,所以我会结合教材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导学生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首先结合图6.3,让学生说说水土流失对聚落与耕地的影响;其次结合教材活动,阅读图文资料,谈谈水土流失的危害还有哪些?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谈谈你的看法?最后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除此之外,水土流失还破坏了生态环境;使水土养分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而冲刷下来的泥土淤积在下游河道抬升河道,使得河流更易发生决堤和洪涝灾害,沙尘暴、气候异常。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3.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的水土确实很难保持,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摸索出了许多成功经验。
这里我会通过课前搜集资料的形式,以地理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收集黄土高原人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水土保持措施。
首先请不同的小组成员用PPT展示他们的成果,之后不同的小组进行补充汇报,在学生汇报完之后,我会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和补充,最后在学生汇报完之后进行总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个方面去改善。工程措施中可以通过平整土地、缓坡建梯田、在沟道打坝等措施来改善;生物措施如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在各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等拦截;农业技术措施方面可以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小组学习汇报、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程的最后,我将引导学生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然后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最后,为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和搜集材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运用地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会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除黄土高原外,我国哪些地区还存在水土流失的情况,试分析原因并给出相应对策。
七、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难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黄土高原说课稿3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对于本地区,而且对于全国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有着借鉴意义,因此教材选择黄土高原作为北方地区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对八年级上学期和北方地区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如:知道黄土高原大致的位置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同时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阅读使用地图、整合资料、分析归纳等能力。通过黄河的学习认识了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但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本节课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概况、感受黄土风情;小组论证黄土成因;合作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示与文字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中心,分组讨论其成因、危害及对策分析。
2.进一步提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归纳总结、团结协作、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难点】
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五、说教法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地图法、小组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会采取视频导入的方式进行导入。播放一段黄土高原视频,同时让学生思考视频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学生回答后,紧紧围绕黄土高原提出本节课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播放黄土高原的视频,使学生对黄土高原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感知黄土风情,容易抓住学生思维,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能够由这些景观引出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水土流失的'原因
首先我会通过大屏幕播放录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通过以往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高原的特点是边缘陡峭、内部平坦,但黄土高原的地表却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样子。然后提问: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派小组代表回答得出水土流失。我会继续引导学生重点从植被覆盖率、坡度、夏季降水、人口、工农业活动等方面来分析,学生继续思考并分享交流。
然后我会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土壤);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植被);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降水);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活动);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生产活动)。
接下来我会继续提问以上五点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中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土壤、植被、降水这些方面造成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原因,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人为原因。
最后我再次进行总结:同学们从多个方面总结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非常到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我们要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方面去探寻。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分析其他区域环境问题时,要从多方面来思考,这样才能全面地看问题。
【设计意图】一方面能够突出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而且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探讨新的问题,将知识有机融合起来,并且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水土流失的后果
我会首先通过课件展示黄河图片并提问:黄河的泥沙来自哪里?会造成哪些危害?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代表回答问题。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根据这里的气候特点分析黄土高原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然后让他们独立思考并能够回答出是旱涝灾害。紧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读课本29页活动
第3题,并设问:
(1)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2)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3)这样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4)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会怎样?
然后单个提问学生得到答案: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问题用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结合现实、发挥想象,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这个环节,我会请学生看投影上的黄土高原某地水土流失原因的纲要信号图,并挖空文字。紧接着让学生按因果关系分析判断,从PPT投影出的选项中选择恰当的代表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空格处,每个选项限用一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对所学新知识及时进行迁移训练,举一反三,强化了学生知识与技能。
环节四:小结作业
通过巩固提高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之后,我会找学生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还会布置本节课的课后作业:黄土高原地表沟谷纵横,坡地非常多,如果你的家就在斜坡附近,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有效地利用这些坡地既防止水土流失又增加收入?
【设计意图】学生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总结课堂知识,不仅能够对于本节课所学的零散知识点进行整理,而且能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也能够把握自己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课后多思考,锻炼动脑思考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直观、系统。它能够体现我的教学意图、落实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土壤、植被、降水、生产活动
二、水土流失的后果
旱涝灾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黄土高原说课稿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这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重难点、说学生及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大部分对本课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学的指导思想:
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它应该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二)教材简析
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的第二个地理区域,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一节东三省是一个一行政区域为基础划分的综合地理区域,有事教材讲诉的第一个区域,因而要求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区域的地理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而本节介绍的黄土高原则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中许多基本内容都已学过,为了避免教学中的重复,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兴趣,重点应突出其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也是以后继续学习区域必不可少的能力。
本节教材分四个标题,即:文明的摇篮(包括黄土文明和黄土风情)、风吹来的黄土(包括黄土景观和黄土地貌)、严重的水土流失(包括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后果)和水土保持。本节教学我主要选取前三个主题从黄土高原地区的概况、成因、生态环境问题三方面进行了讲解与探究。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4.了解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原因及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课堂活动归纳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难点:
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
三、说学生学法
学生通过对八年级上学期和北方地区的范围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如:知道了黄土高原大致的位置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同时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阅读使用地图、整合资料、分析归纳等能力。通过黄河的学习认识了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但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本节课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概况、感受黄土风情;小组论证黄土成因;合作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观看泥塑和《黄土高坡》的视频提问:创作于哪个地区?
使学生对黄土高原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感知黄土风情,容易抓住学生思维,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课探究
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即:定位黄土高原、感受黄土风情、探寻黄土成因、领略黄土风貌、探因水土流失、究果水土流失。
环节一、定位黄土高原
(一)自主学习教材22—23页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为什么说黄土高原是“文明的`摇篮”?
3.你知道黄土高原有哪些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教师板画黄土高原轮廓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出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图”
学生指图话高原:鼓励学生到板前讲解黄土高原位置、范围,教师板画、板书落实知识。
学生根据自学情况到讲台前指图讲解或在地形图上动手描一描(如有困难还可在地形图上圈画主要地理事物)。
环节二、感受黄土风情
学生集体交流:
1.为什么说黄土高原是 “文明的摇篮”?
2.说一说你知道的黄土高原上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3.你了解黄土高原哪些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环节三、探究黄土成因
(一)出示黄土成因的几种假说
(二)小组论证“黄土成因”。
(三)观看“黄土高原形成”视频。
环节四、认识黄土地貌
课件展示:几种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通过读图,解释塬、梁、峁、川等地貌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讨论:几种黄土地貌形成的过程?
环节五、探因水土流失
出示:“黄土高原卫星影像图”,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说明黄土高原存在的严重问题是什么?
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学生交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环节六:究果水土流失
学生思考:一旦水土流失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当地的环境、社会、经济会造成什么后果?
再通过观察图片,教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启发明确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小结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总结延伸:怎样才能改善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让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期待下节课去共同治理黄土高原吧!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我采用板画与板书结合。板画黄土高原的轮廓图,填写位置、范围及自然特征等丰富板书。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六、说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较好的地方主要在于合理利用多媒体形式,没有过多的罗列使用,而是有选择性的使用必须的图片、视频等等,这样一来,即在上课时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另外,本节我重在体现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以形象直观的地图演示,动手画图、描图,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与操作能力,也是今后学习地理必要的技能。
当然,本节也有许多不足。主要有两个失误,一是:大屏幕不太清晰、后面几排的学生看得不太清晰,影响教学效果;二是:本节是展示课,是重复课,学生的思维不能完全集中,有时提问的问题学生不能及时思考,影响了课堂的氛围。
黄土高原说课稿5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七个方面来介绍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黄土高原》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学好本节能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的民俗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后果,知道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形图,简要评价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3、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和治理措施。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的重难点
从内容来看,本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所学区域的显著特征,而黄土高原正是由于自然条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最显著特
征。所以,在本课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就是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生对黄土高原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大多是通过图片、影片等资料了解到的,所以在讲解学习本区域所存在的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时,学生的认识可能不那么直观、深刻,所以确定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包括八年级上下两册书)特别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由于八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及思维深度、发散思维等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确定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运用PPT课件并设计相应学案,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采用合作探究式,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实际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法分析:
1、通过资料分析整理,培养学生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问题研究,采用逆向思维的思路,组织学生从已学黄河相关知识及其存在问题,探究其成因,解决治理措施,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模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修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于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基本理念,我校提出地理学科的教学模式是“实事引导型”教学模式:实事情境导入——实事案例探究——规律原理总结——实事实践应用——反馈。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分四个步骤:
(一)实事情境导入
(二)实事案例探究,规律原理总结
【黄土高原说课稿】相关文章:
《黄土高原》教学反思09-26
说课稿06-09
月亮说课稿07-15
《风筝》说课稿10-16
松鼠说课稿10-07
比本领说课稿09-01
《荔枝》说课稿09-26
《所见》说课稿08-22
匆匆说课稿09-12
尊严说课稿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