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7-12 09:17:3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2》专题三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乙酸》

  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体会几个方面谈一谈关于《乙酸》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从教材整体来看,乙酸既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并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类化合物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等内容,对有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物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利于沟通。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新大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酸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通过酯化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比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知道乙酸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感悟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通过对探究性试验的设计,学生能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⑴重点: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⑵难点:酯化反应实验及注意事项的探究

  突破策略:创设情境,学生分组实验,老师点拨,通过实验分析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规律,采用“指导发现问题和问题解决相结合”教学模式。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一节课,但想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就要做些调整,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即:(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和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为此,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设计这节课。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能力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但学生学习侧重于结论,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这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以实验为基础,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实物、模型、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情景线 知识线 活动线

  1

  教学准备:

  (1)让实验室买来酒糟,在二十一天前分给各个小组,然后用水泡上密封,让学生等待奇迹的发生; (2)在两天前让学生调查身边与醋有关的资料、图片或事物等等。 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个环节——引出课题

  首先学生展示搜集来的宝贝,并观看“制作糖醋鱼的视频”,引出课题:今天的课题就与这种调料醋有关,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不同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今天的主角就是乙酸。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个环节——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活动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观察试剂瓶中的乙酸,自己描述出乙酸的部分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老师补充乙酸的熔沸点。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不仅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而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乙酸中的羟基与乙醇中羟基的不同,先探究乙酸的酸性,再分析其结构。通过“巧除水垢的漫画”创设情境,并结合糖醋鱼酸甜可口的味道提出问题:体现了乙酸的什么性质?

  活动二:乙酸的酸性。

  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验证乙酸酸性

  药品:镁带、锌粒、铜片、NaOH溶液 、食盐、 纯碱粉末、鸡蛋、 乙酸溶液、酚酞、石蕊。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药品选择药品设计实验,学生动手设计实验,自己得出结论。 板书学生设计方案并进行点评

  最后由学生写出醋除水垢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设问:鸡蛋能不能验证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设计成家庭小实验,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延续到课堂以外。

  2

  活动三:认识乙酸的结构

  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让学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并讨论以下问题: 1、乙酸有什么官能团?学生可能会答出有羟基。

  2、醇羟基不显酸性,为什么乙酸的羟基有酸性呢?羟基所连的基团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思考,乙酸的羟基连在碳氧双键,受碳氧双键的影响所以产生了酸性,碳氧双键和羟基一起就构成新的官能团羧基。通过直观形象的分子模型,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并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角度,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为了加深学生对羧基的认识,老师介绍中国汉字的造字规律,提出乙酸是含氧酸,氧的一半和酸字的一半便组成了羧字,这样便于学生记忆羧基。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合作讨论,学生自主地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酸性,获取科学探究的方法,尤其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物质结构”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个环节——酯化反应

  以气味为切入口提出问题:

  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厨师烧糖醋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 是因为料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反应生成一种有香味的物质乙酸乙酯,这个反应叫酯化反应(出示反应方程式)。

  按照课本实验71页活动与探究,给出酯化反应实验步骤及装置图,进而提出问题: (1) 为什么要加浓硫酸?

  (2) 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

  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按照课本实验进行酯化反应实验,对不同的组进行条件控制做对

  比实验

  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在实验前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实验前的温馨提示:

  1.注意试剂的添加顺序2

  2.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为什么 3.每组控制加热时间为2分钟。

  实验后的提示:

  1.实验完毕后先振荡接收试管,然后向试管中插入红色的油画棒一会儿并取出。 2.请l、2大组的同学注意观察接收试管中的现象。 3.请3、4大组的同学用尺子量出上层液体的厚度。

  完成实验完毕后的现象收集,填写实验报告

  3

  预计实验现象

  l 大组接收试管溶液无色且无分层现象。 2大组接收试管溶液有分层现象。 3大组上层液体厚度约为1cm。 4大组上层液体厚度约为2cm 进而提出以下问题: (1)1、2实验现象主要不同点是什么?找出其原因。 (2) 3、4实验现象主要不同点是什么?找出其原因。 同时提供资料卡让学生讨论,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通过问题(1)的讨论得出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通过问题(2)的讨论得出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溶解度,中和乙酸及溶解乙醇。

  提问:酯化反应生成的水分子里的氧原子是由醇提供还是羧酸提供?学生结合教材讨论研究,教师利用多媒体模拟酯化反应中键的断裂方式,使学生明确酯化反应的机理。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通过实验,体验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问题讨论中,大胆发表见解,更好地培养学生敢想,善思,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四个环节——生活小帮手无“醋”不在

  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生活质量,更广泛的了解乙酸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师展示乙酸的其他用途,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身边处处有化学,化学很有用,最后设计食醋妙用大家谈:生活小帮手无“醋”不在。师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食醋的妙用:食醋不仅可以洗去水垢;还可以除去饰品上的铁锈;擦皮鞋时在鞋油里加几滴醋,皮鞋会更光亮;洗毛衣时加几滴醋,毛衣会焕然一新;用醋漱口可以防感冒,吃黄豆泡醋可以降血压;醋饮料还可以美容养颜,更是让我们青春永驻。

  最后,结合图片讲述醋的来历:传说在古代,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觉得酿酒后的酒糟扔掉很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这就是最早的食醋,并结合汉字的造字规律解释“廿一日的酉时---醋”。

  揭示二十一天前的秘密,把课的气氛提向高潮,下面大家来品尝一下自己做的醋吧!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两个练习。

  随堂巩固

  1.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乙酸和水能任意比例混溶 B.乙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醋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 D.乙酸能与乙醇发生反应

  4

  2.关于乙酸的酯化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反应 B.属于取代反应

  C.酸去氢, 醇去羟基

  D.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五、板书设计(见PPT)

  六、设计体会: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突出化学实验功能,帮助学生树立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 。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在设计课时,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是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2页的例3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和“表内乘法(二)”中的解决问题相对应。这个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已由离散量扩展到连续量,由实物个数扩展到了取自于量的数量,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是除法现实模型的拓展,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需要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想一想”是继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数量、单价、总价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与此数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2、将处罚扩展到连续量中去,深化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五、教学准备

  各种相关的课件。

  【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找问题”“找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表内乘法的知识复习,引出新课,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寻找相关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整个教学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构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文文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文文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文文吗?

  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文文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文文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三、巩固练习

  1、一根28米长的绳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几段? 28÷7=4(段)

  问题:(1)读题;

  (2)你知道了什么?

  (3)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解答正确吗?

  小结:因为每7米分成一段,要求28米长的绳子可以分成几段,也就是求28里面有几个7,28里面有4个7,所以可以分成4段。

  2、(1)学校买来36本课外书。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 36÷6=6(本)

  (2)学校买来36本课外书。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人? 36÷4=9(人)

  小结:把36本课外书平均分给6人,求每人几本就是把36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36本书,按照每人4本一份来分,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4。所以这两道题都用除法来解答。

  3、皮球8元、文具盒5元、茶杯9元、手帕6元

  (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5×6=30(元)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6÷9=4(个)

  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43页练习九第4、44页9题。

  本节课板书主要呈现解决问题的步骤,重点突出。本板书能给学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说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求:56里面有几个8。

  56÷8=7(个)

  检验:7×8=56(元)

  【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有意识的将知识置身于同学们熟悉的、喜爱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中挖掘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才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的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都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并根据学生的活动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气氛轻松、有序、和谐。在教学中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新、勇于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本节课,我教态自然大方,课堂处理灵活自然,并且能够做到放手。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第一、在设计提问的问题时,问题再准确些,能够让学生更清楚老师问的是什么。第二、在课堂练习的环节中,运用了让学生上前板演的形式。由于学生年龄较低,书写缓慢,所以浪费了些时间。所以,采取投影订正的形式会更好。第三、检验解答是否正确的方法处理再细致些。学生检验是否正确有些困难,教师应在引导后及时进行总结,说明检验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检验方法的认识。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这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战争与和平情境的对比,让学生认识战争对人与自然的破坏性,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呃情感。。全诗共五个小节,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和平的美好。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四、说教法,学法

  读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手段,在教学中我采用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配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在读的同时我将读—想—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读读、想想、说说、读读。另外对比是本首诗的一大特点,因此我在教学初始就先让学生通过对比迅速入情,在品读诗歌时也紧紧抓住对比,让学生先感受大自然的美,再看到战争带来的恶,最后发出质问,激发憎恨战争的情感。

  五、说教学流程

  一、揭题,入情

  1、揭题,齐读《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拎出“享受春天”回顾描写春天的词语,感受春天的美好。

  3、在这迷人的春光里你最想做什么?理解“享受”

  过渡:我们在享受春天了,可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血多人,他们的生活里没有春天。

  4、再读课题(带着期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一小节的内容。

  3、指名概括第一小节内容,指导概括方法。

  4、学法迁移,概括2—5小节内容。

  5、快速地把这首诗分为两部分。

  三、品读诗歌,感悟诗情

  1、学习第4小节

  (1)指名读第4小节,说说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2)说说“这究竟是为什么”感受战争的“恶”。

  (3)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朗读第4小节。

  2、学法小节:读—想(战争前后的样子)—说—读

  3、学法迁移,小组合作学习1——3小节

  (1)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小组合作读1——3小节,边读边想,这些地方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子,再说一说你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4、小结:战争无处不在。

  5、男女生合作读1——4小节

  四、情感升华

  1、欣赏视频《tell me why》

  2、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

  3、配乐朗读

  4、小结:诗人祈盼的仅仅是一张课桌,一间教室,这样的祈盼过分吗?可是战争却使得这小小的愿望都无法实现,所以我们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过渡:虽然我们的力量还不足以制止战争,但是我们可以像诗人那样,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语言表达我们的希望和祈盼。

  5、小练笔

  6、回归课题:春天——和平

说课稿 篇4

  《一切都在运动中》选自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对整个运动单元起到了统领的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A、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B、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

  理解“参照物”,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说学情

  学生对运动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甚至运动或静止会与学生的前概念存在着冲突,以前一直认为是静止的东西,现在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也会变成运动的或者一直认为运动的物体由于参照物的不同也可能变成静止。

  三、说教学过程。

  这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一谈话导入。在课前让学生先读一读刻舟求见的故事,上课伊始提问学生你觉得那个楚国人能找到自己丢在水里的剑吗?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那个楚国人因为不懂运动常识所以做出这么可笑的事,激励学生学好今天的知识。二认识参照物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先是让学生自学26页上的两幅图,找出并写出图片中运动的物体,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知道它在运动的。接着全班交流,接下来揭示参照物的概念,最后再回到图中找参照物。在这一环节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三是探究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中的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第二个作用是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在探究第一个作用时,首先我质疑为什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接着和学生一起分析书上的两幅图进而得出第一个作用。第二个作用是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的。

  四是认识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影响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参照物不同,结论也不同,首先让学生用滑板车代替行驶的汽车做模拟实验分析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人动不动,然后分析书上的三幅图。进而得出结论。

  五是演练环节设计了一道题。是让学生巩固练习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状态。

  六总结。设计了一道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让学生反思今天的学习。最后点出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一切都在运动中。完善课题。指出下节课还需继续探究。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设计。希望各位老师针对我的设计和讲授提出你的宝贵意见。我将不胜感激。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忆江南》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教学初衷: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瑰宝。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有四十首古诗需要学生学习、掌握,新大纲也提出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不得少于二十篇。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同时我力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即:

  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

  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依据单元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多的学习经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说教法和学法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一首古诗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我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本首词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学习目标,学情等,着眼学生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

  语文教材中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玩味其中因此我课前安排学生欣赏《忆江南》歌曲,并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板块: 读出词中美景

  ﹝一﹞读通词句 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 ,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词”这种体裁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连贯,读流利。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得障碍,关键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反复的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4、教师指导读好“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句子中间的停顿。

  小学语文的古诗,语言十分简洁、精美,这也是古诗最大的特点之一。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以及古诗语言的精炼美,凝练美。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最能表现语言美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体悟、情感升华的基础,这一环节很重要,需要时间长,老师要巡视指导、点拨,不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二﹞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

  1、引导学生弄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3)男女生合作读。在理解内容阶段,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读,合作读、对比读仔细品味,才能让学生的现代生活、情感、理念与古代人的生活、情感、理念相融合,并得以升华,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体验产生共鸣,进而获得美的享受。

  2、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的意思。

  3、读着“江南好”三个字,引导学生去回忆以往学过的关于写江南的诗句。

  4、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体悟景中深情

  1、引导学生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并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最后,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此时教师出示资料,学生在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相信一定能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体会。诗人忆的不仅是江南景,还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复几次的感情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在理解了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齐诵本诗。

  第四板块 课外拓展赏词

  推荐学生在课外读一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另两首诗,增强学生的课外积累。

  五、说预期效果

  学生是灵动活泼的,教师教学流程预设也许不太充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90%以上的学生能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整个课堂自主和谐,书声琅琅。

说课稿 篇6

  《太阳》是小学语文第一册(北师大版)第10单元的第2首儿歌。依据教材和一年级儿童学习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本课的第一课时,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巧用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针对本课中描写:大海上,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山村里,太阳是雄鸡叫出来的。森林里,太阳是鸟儿唱出来的。儿童的意识理念中会产生天上有好几个太阳的想法。课前,老师使用多媒体制作后羿射日的画面,在背景的衬托下绘声绘色地讲述《后羿射日》的故事,进而自然引入今天要学的儿歌题目就叫:太阳。学生在故事中知道了现在天上为什么只有一个太阳。精彩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老师乘兴提出问题:“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喜欢太阳,因为太阳给人们带来光明。”有的说:“我不喜欢太阳,因为太阳太热,夏天常常会流汗。”《后羿射日》的故事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高涨,也为下面识字巩固“帮后羿摘太阳”游戏做铺垫。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境生情,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多媒体在自主探究中发挥着优势。课件制作丰富多彩,这是本堂课的一大特色。《太阳》这首儿歌短短6行就描绘了人们从不同观察点看到的日出美,表达人们对太阳的喜爱、赞美之情。如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儿歌的美丽情景,吸引儿童喜欢学习这首儿歌呢?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一起和他们熟悉的丁丁、冬冬看日出的课件,解决这一疑难。课中,(课件)聆听着美妙的钢琴声,学生来到大海边看到太阳慢慢儿升起、跳出海面;来到草原看到太阳悄悄地从草丛里冒出,光芒四射;来到山村里看到雄鸡一叫天就明;来到森林里鸟儿的欢歌声唱醒了太阳;最后看到太阳照出了美丽的世界。伴随着一幅幅奇妙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背景,老师的范读入于学生耳,印于学生脑。一系列的日出情境从视听等角度将文字与现实生活接轨,把学生放回到一幅幅动人的生活画面,抽象的文字变得鲜活可爱。学生在体验日出的美丽意境,整体感知儿歌内容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习的情感、兴趣,自觉地参与到愉快的学习中去。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破识字教学重、难点。

  厦门地区的学生受方言、地域的影响,平翘舌音往往被忽视。针对这一难点,我在学读儿歌中设计了:

  1、学生仔细听老师读儿歌,注意哪些字要翘舌。引导学生真正把思维、感觉器官运动起来,主动寻找儿歌中的翘舌字。

  2、学生把翘舌的字找出来,老师相机点击成红色,视觉上引起学生的注意。

  3、学生齐读翘舌的字并读准。

  4、把字放回到儿歌中,再读儿歌。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疑难,自得自悟。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能借助拼音进行生字学习,并在文中找出本课的生字、画上圈。课中生字教学我设计如下:

  1、师问:儿歌中哪些生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学生找出儿歌中的生字,师相机点击课件,相应的生字变为红色,引起注意。字娃娃调皮地从儿歌中的字跳下排成两列。

  2、同桌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互相纠音、互助学习。

  3、老师请一名小老师指着字娃娃带领全班再读生字,小老师教得很投入,底下的学生也学得认真。

  4、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又好又快,检查字音并纠正。

  四、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参与学习。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教学中,我设计“帮后羿摘太阳”游戏:看,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十个太阳,照得大地多热呀。草不生,树不长。小朋友们谁来帮后羿把太阳射下来呢?不过,有个要求:每个太阳后面都藏着一个字,如果你能读出后面的字并回答老师提出的小问题,你就帮后羿摘掉太阳。9个太阳后面各藏有今天要学的生字:太、阳、从、跳、出、草、叫、林、鸟。学生在摘太阳,读出太阳后面的字的同时,还要回答老师的问题,例如:“叫”字,小猫怎么叫,小狗怎么叫?早上,雄鸡怎么叫?“跳”字,你能用动作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太”字,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从”字,老师比个动作(老师从桌子上拿了一根粉笔),请你说个句子,句子里要有个“从”字。“鸟”字,动物园里有什么鸟?“出”字,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

  学生做游戏的同时,又进行了语言训练。枯燥的生字变为学生游戏的伙伴。学生在积极、快乐的参与中,调动起自己的眼、耳、口、脑去完成游戏中的各个要求,不仅使他们学得主动,而且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再现情景,读中感悟,体味语言美。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说课稿太阳:语文教学以朗读训练为经,语言训练为纬。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随文学词学句,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味语言美。课中,我把朗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注重读出层次。学生通过自读、同桌互读、全班读、四人小组比动作读等多形式读准字音,读懂课文。在朗读指导上,我还通过再现课件,让学生创设情境读,读出感情来。学生身临其境,领略日出的奇妙,读中感悟,读得津津有味,读出对太阳美的赞歌。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生物多样性》 单元的第五课《相貌各异的我们》,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与策略”、“教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相貌各异的我们》选自教科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生物多样性》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前四课学生研究的是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这节课以生物家族中我们最熟悉的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使学生建立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个体也是多种多样的认识,从而丰富他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在学生的经历中,他们可能有过这样的认识:不同的动植物长相不同,同一种生物也有许多差异。但是这样的认识可能是模糊的,很少有学生去仔细地琢磨或求证过。经过前四课的研究,不同的生物有各种不同的特征,在学生的头脑中已逐步清晰起来,与此同时,对于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也就成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他们会很自然地将这些差异与生物的多样性联系起来,这也就成为本课学生认识发展的生长点。而且,本课的学习以我们人类自己作为研究对象,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刺激和绽放他们的探究热情。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2.认识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3.意识到同学之间相互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镜子。

  2.教师准备:教师相貌性状分析表、学生相貌性状分析表、小组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班级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课件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交流汇报——课外拓展”的主线贯穿,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始至终沉浸在研究的氛围之中。本课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形成“找不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的认识,而是以一个个有意义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孩子们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科学的问题,使他们的证据意识、求真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情景导入

  课一开始,教师出示课前拍摄学生所熟悉的师生照片,有个人、合影等,把照片做成PPT展现出来,提示学生可以边看边叫出同学们的名字。然后提出题问:你是怎么一眼就认出照片上的同学的?(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到是因为他们的外貌各不相同。

  紧接着教师质疑:你们认为能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

  (学生回答时要求他们说明理由。)

  然后提示本课的研究内容我们的相貌并板书,开始本节课的探究历程。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主要围绕四个活动展开。

  活动一:观察我们的不同,明确五个性状的简单分类标准

  1.谈话:(出示两位同学正面及侧面照片)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他们的相貌有什么不同?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发现得最多。学生小组讨论、观察,并做好记录。分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回答:头发、脸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唇、耳垂、下颌、肤色……各不相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相机引导学生找出更多的不同特征。谈话:就相貌,他们表现出这么多的差异,这么多的相貌特征一节课研究不完,然后选取其中的5个特征:前额、眼皮、下颌,耳垂、头发进行研究。并分别出示5个特征的对比图片。

  (学生观察,明确5个特征的简单分类标准:①前额发际简单分为平发际和V发际两大类;②眼皮简单分为有双眼皮和无双眼皮;③头发简单分为直发和卷发;④下颌简单分为下颌中央有沟和下颌中央无沟;⑤耳垂简单分为无耳垂和有耳垂。并找到自己属于哪一类。)

  活动二:探究性状编码图

  1.提问:(出示5个特征简单分类标准)就耳垂这一特征,可以分为几类人?(两类,一类是有耳垂,一类是无耳垂。)提问:两个特征呢?三个特征、四个特征、五个特征呢?可以将我们分成多少类?你准备怎么分?学生讨论,研究分类方法。学生汇报。

  2.出示性状编码图,请同学们找到老师的性状编码。提出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找到自己的性状编码吗?进行第三个活动环节: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

  1.出示课件,介绍活动要求:

  (1)个人完成《我的相貌性状分析表》,找到自己的性状编码。

  (2)各小组完成《小组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

  2.分小组汇报《小组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教师利用电子表格统计,生成全班相貌性状统计图。

  3.提问:观察班级性状编码统计图,有什么发现?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符合某一性状编码的人数比较多,有些性状编码栏里仅一人。教师可请性状编码栏里仅一人的同学起立,汇报自己的性状特征,同学们发现他们都是班上的唯一。还有许多性状编码栏里的统计数据为零,这必然引起学生的思考。)

  活动四: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

  1.请某一性状编码人数比较多的同学上台。

  2.提问:这些同学的性状都相同,他们长得像吗?(不像)为什么?

  (他们的脸型不同、性别不同、肤色不同、性格也各不相同……)

  老师小结:虽然他们的5个性状都相同,但随着性状的增加,我们的相貌仍然是千差万别的,你还是你,他还是他。

  3、课件出示并谈话:5个性状就可以将我们分成了32类,6个呢? 7个性状呢?8个呢?(随着性状的增加,大屏幕依次显示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个性状可以将我们分成1048576类,(再出示40个性状)提问:可以分成多少类呢?大家猜一猜!(学生无法计算出。)

  4.停留3秒钟,出示答案:超过1万亿类。

  5.提问:我们之间的性状差异难道仅仅只有40个吗?(远远不止)对,还有很多很多(教师用省略号表示)。

  7.最后提出问题:你认为能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

  (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论,40个性状就可以分成超过一万亿类, 人的性状远远不止40 个,因此找不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8.谈话:子代与亲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板书:变异)正是因为变异,才让我们彼此相貌各异。(在“我们的相貌”后画上箭头,并板书:各异)

  9.谈话:(大屏幕出示身份证、教师证、毕业证等有效证件)因此,我们生活中的有效证件,都是以相貌作为重要标志之一。

  10.最后小结:今天,我们只是初步感受生命的奇妙,关于生命科学,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纵观本课,我做了以下探索。

  1、 调整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课课题是《相貌各异的我们》。从开课到结束,始终没有出现课题,而是将课题变成问题:学生通过PPT欣赏我校的几位“名人”的照片,孩子们一个个轻松叫出彼此的名字,研究活动从问题开始:你是怎么一眼就认出照片上的同学的呢?答案锁定在“相貌”上;能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大家产生两种观点:能和不能。整节课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在进行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事实自行认识到:找不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2.引领学生亲历亲为,让探究贯穿课堂始终。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围绕四个活动展开,整个过程师生都是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灌输,更没有将结果强加给学生,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学到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学科学需要树立求真意识,学会用数据说话。

  3. 注重学科整合

  学生通过设计分类方法,自行探究计算出5个性状可以将我们分成32类,再利用教师提供的标准统一的性状编码图,找到了自己的性状编码,通过组长统计汇报,将观察的范围从小组成员扩大到整个班级,最后由教师将全班同学的性状编码进行整理,现场大屏幕生成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这一探究环节,我用到了Excel、大量的数据整理、文字分析,让科学学科与语数学科知识紧密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本课最后的课外拓展活动,是期望孩子们延续他们的探究热情,把探究活动引向更为广阔的时空。

  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作为教师,更多的应该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探讨研究的方法,养成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生命课堂。

  愿我们的孩子个个个性飞扬!

【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2.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

3.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4.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

5.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

6.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7.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8.自然之道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