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04 09:18:0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汇总七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说课稿汇总七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夜书所见》。现在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几方面阐明我的教学思路。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古诗。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根据我对教材、课标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两个生字 萧、梧,会写两个生字 促、深,读准一个多音字 挑。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也就是要抓住重难点,这课的重难点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理念是先导,基于以上目标我说说这堂课的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现代古诗教学注重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品诗赏画的新理念,发挥学生的想

  象能力,联系儿童的生活体验,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渗透对比阅读,体会诗中有诗,激发读诗的热情。找准拓展点,延伸点,利用逆向思维在所见和所不见中深切体会思乡情。

  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是的授之鱼,不如授之渔。

  说教法、学法:

  诵读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对比法:

  渗透对比阅读的理念,利用人物对照、意境对照,激发孩子读诗的热情。

  想象法:

  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利用想象拓展、延伸,逆向思维促进思乡情的体会。

  直观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品诗赏画,促进思乡情的体会。

  对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预设的:

  一 、课前活动,接近文本

  大量背诵学过的古诗。提醒古诗的节奏与感情可以适时夸张。 这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及联系以前的古诗激起学古诗的热情.

  二、引题,走入文本,准确地朗读古诗

  A 出示诗题,读题,说题目的意思。(要求读得整齐,响亮)

  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古代用书解释为写)作者写了什么内容?

  B 出示诗歌,自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多读几遍。

  C 谁愿意来露一手,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大家评议;字音读准了吗?再读,注意找出多音字“挑”,请同学标上拼音,把字带到诗句里读。 还有两个生字朋友:促 深 注意平、翘舌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这是渗透《课标》第二学段目标中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D 指名三读古诗,全班齐读古诗。

  这是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通古诗。

  三、 深入文本,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A 诗人夜晚所看见了什么?(快速找出来)

  梧叶 灯 儿童捉蟋蟀

  B 你从哪句看出儿童在捉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 你怎么知道促织是蟋蟀?因为诗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项注释,借助注释知道的。对,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帮手。现在开始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学习古诗。

  这是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文的大意的习惯。

  C 作者是怎么看到儿童的?(因为看到了灯)原来是孩子在捉蟋蟀。你们捉过蟋蟀吗?捉蟋蟀有趣吗?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儿童的快乐,有趣。表情朗读诗句,(这一环节是渗透《课标》中提到的在读中积极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体验。)听你们一读勾起了老师的童心,老师也读一读好吗?提个条件:闭上小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好象看到了什么?(儿童捉蟋蟀)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里既起到了范读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体现了师生平等,师生互动。还起到了品诗赏画的效果。

  D 捉蟋蟀这么好玩,那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秋天)适当表扬:同学们有一双慧眼,那我们再找一找秋天的影子。读出秋天的句子,你们见过梧叶吗?(出示实物)秋天的梧叶变黄了变干了。

  E 出示课件,秋风吹落梧叶,让我们感觉到秋天的寒意,冷。我们一起捧起书读出秋天的冷和寒意。

  这里利用语言,实物和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起读书的热情。

  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牵动了一个人的情怀(诗人),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动客情),

  客的意思课件 客:客人,客商,旅客,漂泊在外的人。这个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诗人叶绍翁(讲小故事,简介作者)。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会牵动诗人想起什么?(亲人,家乡)就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就在诗人想家的时候,看到儿童捉蟋蟀会想到什么?(儿时的伙伴在哪,家乡也有儿童在捉蟋蟀,小孩生活的多么快乐啊,无忧无滤,可我孤单一人)思乡之情就更浓了,更深了。我们来把浓浓思乡情深深的读一读。此时此刻,我也想把浓浓的思乡情读出来!读完后,同学们,不由自主的鼓掌,请同学评议我读得好在哪里,再请同学读出诗人的浓浓的思乡情。 这就是以见衬不见,诗中有诗,渗透对比阅读的理念,把抽象的思乡之情与温暖的家庭生活拉近,增加层次感。还让学生评议老师,真正体现民主、平等。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这我是让学生自己读书,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找汗》。我准备按照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环节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找汗》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共九个自然段。故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小花猫分别向老牛、黄狗、小猪询问自己身体出汗的部位的过程,从中介绍了牛、马、狗、猪、猫这五种动物排汗的不同特点。课文浅显易懂,富于儿童情趣,易于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了解动物的兴趣。教学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处读课文,学习字词,第二课时了解课文内容。今天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针对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意识和习惯。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不同动物的排汗方式。

  (3)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搜集其他动物排汗的资料或趣事,课上交流。

  (2)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3)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了解动物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将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不同动物的排汗方式作为重点,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创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启发形象思维,使用激励性语言,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2、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协作互学的精神,提高自主意识,注重语文的交际化。

  3、范读引路。

  教师准确、有感情的的范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的教具有:电脑课件、头饰、图片等。

  三、说学法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我注意引导学生采用的学法是:

  1、自主探究法。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自己研究,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探索中获得成功与快乐。

  2、朗读感悟。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动物说话时的不同心情,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读出不同的语气,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做到既能学习语言,了解知识,又能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理解实践

  在学生感悟理解课文之后,通过学生表演实践,将文本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四、说教程

  根据小学生感知—体悟—理解—发展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这样安排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视听结合,整体感知。3.师生互动,品读感知。4.生生互动,合作学习。5.朗读表演,内化升华。6.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设计的巧妙合理,往往一开始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集中注意力,产生一种探胜求知的欲望,主动展开思维,积极创造性地听讲、质疑、答问。针对低年级学生喜爱卡通图片的特点,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我引入话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他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同时课件出示小猫图片说:“我们大家来和小花猫打个招呼吧!”此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纷纷和小花猫打招呼。教师适时引导:你们真是懂礼貌的孩子,谁来告诉老师小花猫来做什么?因为有第一课时的铺垫,孩子们很快说出“找汗”。此时,教师适时板书:26 找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 找汗 ,看了课题,你们想探讨什么问题?此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小花猫为什么找汗?它向谁找汗?怎样找汗?找到了吗……等问题。教师相机板书:?(这样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质量不同的问题,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于是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电脑课件演示,教师配音朗读。

  学生带着问题感知课文,通过多媒体软件,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听后设问:你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了吗?此时,学生的思维如开闸的洪水,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理解的内容,这时会提出几种小动物排汗的方式。教师趁机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这里,通过学生的感悟了解,把握了文章的重点。)接着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充满感情地说:“同学们刚才听得非常认真,知道了这么多知识,谁来评价一下,刚才老师读得怎样?(这样,教师角色发生转换,学生会积极评议老师哪读得好,哪儿不足。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转向高潮。)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师适时说:“同学们给了老师这么高的评价,那么,你们愿意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儿童具有爱表现的天性,这样一问,会激发他们感情朗读的浓厚兴趣。从而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生生互动,品读感悟。

  波利亚提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首先,我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语气。(这里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发挥其个性化潜能让学生充分感悟、体验。)接着教师提问:小花猫为什么找汗?你是怎样知道的?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会很准确地说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因为……所以……此时引导学生体会小花猫的语气,学生会说出小花猫此时应是奇怪的语气。教师问:谁再给大家读一读?学生读后要及时表扬:“你读得比老是还好呢!你愿意领谁读一读?”这里及时表扬学生,树立他的自信心,他会更出色地表现自己,领其他学生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又问:小花猫有了疑问,他是怎么做的?学生读课文会说:“小花猫去请教老牛、小马、黄狗、小猪。”此时课件出示小花猫和老牛图,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看图后会说:“小花猫在问老牛。”师:小花猫会怎样问老牛呢?此时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40课《设置动画效果》。

  首先说说教材

  《设置动画效果》是学习PowerPoint这一单元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静态的演示文稿,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课设置动画效果的学习,可以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演示作品,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创作提供较为完整的知识构架,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及结合教材的分析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自定义动画”的相关操作;

  2.学会幻灯片切换方法:

  3.了解插入声音等多媒体的功能。

  4.能制作有动画效果的幻灯片。

  本课主要围绕自定义动画和幻灯片的切换展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动画效果的制作。

  具体说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良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所以一上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播放两副内容一样但是一副是设置了动画效果的动态PPT,一副是静态的PPT,两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副呢?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设置动画效果”的学习尝试中。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通过各个击破的学习,使学生在“自学—尝试”的实践中温故知新。

  第一步:我通过提出“想让你们的PPT也由静变动,更生动活泼吸引人吗?”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明白设置动画效果可以使幻灯片生动活泼的道理。

  第二步:请学生根据教科书自学“自定义动画”,然后来做“小老师”,学生示范老师详细讲解步骤,学生印象更深刻。又抛出问题:可以调整播放次序吗?

  第三环节:自主探索,协作研究

  我充分利用发现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自学—尝试”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进而尝试解决问题。

  我引导学生认识“自定义动画”命令,要求进行自主探索,协作研究,看看这个命令能不能解决调整播放次序的难题。然后,请同学上台演示解决难题的方法,并具体说明解决的步骤,进行表扬和奖励

  最后我在学生演示回答之后进行总结,自定义动画命令可以快速简单的设置动画,

  第四环节:共同研究,丰富作品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幻灯片的切换”教师讲解与学生示范相结合,师生共同研究,注意力相对集中。

  第五环节:综合练习,呈现作品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信息技术的学习重在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性应用。在学生创作的同时,我用电子教室进行转播;创作完毕后,组织小组先进行展示,推荐出好的作品在大屏幕上展示,让学生说说设计思路和简要介绍图片资料。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的同时,充分体验到了创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快乐。

  上完这节课,我在思考一个问题:

  以上设计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二、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真切的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课所在的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所选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四、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的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我采用利用cai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课外文本拓展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说学情】

  学生对盲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我将在课前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行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说教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采用勾画、批注、交流、朗读、书写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说教学准备】

  cai课件包括《千手观音》的舞蹈片段、课文图片、海伦·凯勒的照片及音乐磁带。

  【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我让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断,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看了后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只停留在对节目的赞美,我适时提醒学生这是一群残疾人表演的,从而引入课文:“一群残疾人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真是一个奇迹。有个盲女孩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随即板书课题。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 播放大家熟悉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生动、鲜活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首先提出问题:“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板书:“创造奇迹“。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并在书旁标注自己的感受。再在四人小组内讨论,接着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用课件相机出示语句,帮助理解。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句子,如 :

  句子一:“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个奇迹?”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她是一个盲女孩,却能在花丛中走的很流畅。引导学生抓住“流畅”一词,让学生感受一个盲童能够流畅的在花丛中穿梭说明她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指导学生读出这种热爱之情。

  句子二:“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用课件出示另一句子“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让学生比较朗读,说说哪句更好,在比较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感受安静创造的奇迹,同时读出作者惊讶。

  句子三:“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先让学生说一说对“竟然”的理解,“竟然”可以换成什么词?用“竟然”来说一句话。通过这个过程既对学生进行的词句的训练,又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奇迹。接着我说:“现在大家都是安静,请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边听老师的朗读边想象做动作,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安排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安静当时的感受,使学生与安静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解到正是因为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才是她抓住了这美好的瞬间。

  句子四:“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提出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这一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再次深入安静的内心,去体会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这个版块的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老师要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以引导,所以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把握的难度也相对大些,因为学生交流的答案不是按照教师预设的进行,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享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通过音乐的渲染,使学生沉浸在安静的体验中,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接着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的相片,教师随机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从这些事例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或感受?请随着音乐,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所思所悟。”教师巡视,发现好的感悟向全班推荐。最后总结(屏幕打出语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引导学生齐读这句话。

  本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运用、音乐的渲染和课外人物的介绍,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残疾人也不例外。当最后出示引领全文的这句话时,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难点。同时通过写所思所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读、写很好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四、积累语言,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和背诵下来。

  2、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计办小报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

  【说板书】

  17、触摸春天

  安静──创造奇迹──热爱生活

  板书的设计突出教学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冬天到了,人们总是裹着厚厚的棉衣,出门时还要戴上手套,系上围巾,穿上棉鞋。脸和手还会干裂。这些现象不无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人们衣着的变化让幼儿产生好奇。

  《纲要》指出中班幼儿能够主动关心周围环境,并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观察他们,了解冬天是干燥、寒冷的季节。

  为了顺应幼儿兴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我认为通过《天冷别冻着》可以让幼儿了解冬天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来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获得认知的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和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三个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冬天是干燥、寒冷的季节。

  2)、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一些御寒保暖的方法。

  3)、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活动的重点、难点:

  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

  重点是:幼儿能说出几种御寒保暖的方法,

  难点是:让幼儿理解运动是冬天取暖的一种好方法 。

  我通过利用直观的物品,以及启发性提问,使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地了解冬天御寒保暖的方法,使活动的重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四、说教具、学具: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天冷了,怎样使自己不受冻”的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

  1)、帽子、围巾、手套、热水袋以及护手霜。

  2)、天冷别冻着的挂图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肢体表现法等,使幼儿知道天冷了不让自己受冻和保护自己。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掌握活动的教学内容,可组织幼儿去户外运动。(跳绳、拍球、滚铁环、跑步等)

  六、说教学程序

  1、出示保暖物品帽子、围巾、手套、热水袋等物品产生悬念,引出课题《天冷别冻着》。

  2、说说冬天的天气是怎样的,师幼共同回忆冬天的气候对自己的影响,如,天冷了,要穿很多的衣服,脸、手容易干燥、开裂等。

  3、讨论:天冷了,老师没有戴手套也没有穿棉鞋,手和脚都很冷请小朋友来帮老师想办法好吗?教师边做肢体动作幼儿说。(搓手。跺跺脚),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搓手,跺脚的动作,让每个幼儿捂热水袋,并说出亲身体验的感受。

  4、教师提问天冷了,怎样使自己暖和起来?怎样运动身体?怎样保护好皮肤?幼儿做答

  5、出示挂图让幼儿一起归纳方法。(冬天外出时,搓搓手、跑跑步、活动一下身体,这样能促进血液循环,身体就会变得暖和,出门要多穿衣服,戴手套、帽子、系围巾穿棉鞋这样可以保暖,用热水袋。捂冰冷的手和脚很舒服,洗脸洗手后擦点香,可以防止皮肤干燥开裂。使用取暖器或空调,让房间温度升高就不会冷了。)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保暖物品带来的不足,帮助幼儿理解运动是冬天取暖的最好办法。

  6、教师带领幼儿做运动操,活动结束。

  7、活动延伸:洗手、洗脸、擦香、准备就餐。课后反思:本活动在选材方面适合时令特征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容易理解。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和肢体表现法。同时融汇了常识、健康和体育科目的知识。

  幼儿通过看看——做做——想想——说说的教学环节,来体验冬天御寒保暖的种种方法,总的来说整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让幼儿搓手、捂热水袋、做操体现了师幼互动,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也是这次活动的亮点,我把挂图放在活动末尾让幼儿来看图总结,比以往放在开始部分枯燥无味地讲解更为巧妙,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来全面的了解活动的内容。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说课稿 篇6

  一、课程理念

  按照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品社课程的基本特点应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品德与社会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人过有道德、有尊严、有品位的生活。因此,教师在设计品德课程时,应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挖掘教材的优势,弥补教材的缺点,填补教材的空白,跳出教材看教材,从教材的影子中去寻找学生生活的真实存在,以探究式、活动式学习方式为主,努力让课堂成为真实的课堂、生活的课堂、生本的课堂、活动的课堂和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课堂。

  结合品德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如下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其应有的民主权利在集体生活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被侵犯。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他们还没有形成自觉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懂得自己所应享有的民主权利,不懂得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因此,参与、体验,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属于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权利和义务》第一个活动主题《我们是集体的主人》中的第二个话题。这个单元是公民教育课,旨在把权利和义务分别融在民主与法制两方面的教育活动之中。《我们是集体的主人》,旨在从学校集体生活开始,帮助学生理解民主的意义,理解民主生活中的权利和意义。

  针对本班学生学情,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别是: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崇尚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初步形成现代民主意识,热爱集体,学会对集体负责,建立完整的集体主人翁意识。

  能力目标:积极参与学校集体的民主活动,在活动中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探寻参与民主活动、维护民主权利的方法。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集体生活中的意义,知道自己在学校集体生活中的民主权利,知道权利和责任是同时存在的。

  2、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在学校集体生活中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学校集体的民主活动,在活动中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3、教学难点

  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集体生活中的意义,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探寻参与民主活动、维护民主权利的方法,知道权利和责任是同时存在的。

  为了有效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四、教法学法

  1、讨论交流: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交流,制定一套民主的选举程序,帮助学生建立民主与主人意识,理解公平、公正、平等在集体中的意义。

  2、自主探究:通过自主学习丁文和王滨的故事,使学生懂得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提名候选人。

  3、实践体验:通过候选人提名、推荐、投票等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在集体中公平、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建立集体意识。

  五、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准备设计以下四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考虑到我和这个班的同学认识才近一个月,结合本教学内容的特点,开课伊始,我准备设计这样一个导入语:“同学们,本学期快一个月了,你们喜欢刘老师上品德课吗?为了更好上好我们班上的品德课,刘老师想选2名小助手,协助刘老师,你们说,如何选呢?”我想,同学们自然是各抒己见,我会相机点拨,让学生初步明白公平、公正等基本原则,并适时予以小结,如,“老师觉得同学们都是班里的小主人,完全可以自己做主选出自己的干部”,从而揭示课题。

  活动二:讨论交流,确定程序

  “自己的干部自己选,一般应包括哪些选举的程序呢?”接下来,我准备设计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并用课件呈现讨论的内容:“你觉得,应按什么样的选举程序选出我们的班干部呢?并说说你的理由。”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下到每个小组,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在每个小组基本讨论结束后,我让“全班交流展示”,进一步明确“提名候选人、候选人演讲、确定监票人、投票计票、公布结果”等选举程序。这个活动环节,旨帮助学生建立民主与主人意识,理解公平、公正、平等在集体中的意义。

  活动三:案例分析,体会如何推荐候选人

  了解选举的基本程序后,我想“如何推荐候选人”应该是同学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我准备让学生“自学探究”教材第24页,并通过课件呈现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对如何推荐候选人,一定会有一些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此,我让全班学生交流“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来产生候选人?”设计这个活动,目的是通过提名推荐候选人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集体中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理解民主平等的意义。

  活动四:实践体验,感受选举全过程

  如果说,前面的活动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基本理解民主的重要意义,那么,下面这个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投票的活动体验,进一步帮助学生知道在投票中应以公为重,不能因私废公,做到公平、正确行使投票权,建立集体意识。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打算设计这样五个活动主题:

  一是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自己信赖的候选人,推荐到每一个大组。然后,以大组为单位推荐各一名候选人推荐给全班。

  二是组织候选人进行竞选演说。

  三模拟选举,让学生无记名投票。

  四是统计、公布投票结果。我准备先让学生推荐唱票、计票、监票员,再安排两组学生上台统计投票结果。

  五是现场采访:你把票投给了谁?为什么把票投给他?在采访过程中,注意发现、引导学生体会到对人、对事,我们都有努力做到公平、公正。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对集体负责的人。让学生在接受采访中,进一步理解公平、公正,对集体负责是投票选举的重要标准。

  六是当选者发表感言。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民主选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感受到能为老师选出一个得力助手而快乐!同时,一个优秀的得力助手的产生,这证明了课堂活动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品德课程的板书,应力求简明扼要,一语中的。围绕这个要义,我想重点板书以下三个词:“民主投票、公平公正、对集体负责”,意在突出民主投票选举是重要方法,公平、公正是基本原则,对集体负责、为集体着想,是基本要求。

  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鲸》。

  首先,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

  接下来,我先说教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开头介绍鲸是特大特生的动物,接着以通俗的语言介绍鲸的演变进化过程,说明鲸是哺乳动物,最后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说学情:

  需改进方面:刚升入高段,对自主阅读较为 生疏。

  优势:这类常识性的说明文相对于文艺性说明文来说,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说教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东海龙王要选出海洋里最大的鱼,这吸引了整个海洋生物们的注意。在经过一系列比赛过后,鲸的体重和外形分别排在第几位呢?

  (二)学习第一段

  1.从哪里感受到鲸鱼“大”的?找出描写鲸体形大的句子?

  2.作者如何描写鲸的大的?

  体会:说明方法、语言的准确性

  经过一系列的比赛过后,鲸自信满满地等待颁奖。可是,却被通知被取消了资格。这是为什么呢?

  (三)学习第二、五、七自然段

  此处,之所以将三个不相连的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因为它们都能佐证鲸不属于鱼类。而且,在表达方式的学习上,主要也是“通过说明方法写事物特点”的学习。

  具体的段落的学习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习第三、四、六自然段

  幸亏老龙王及时取消了鲸的资格,不然我们就都上当了。看来我们对这个大家伙还不是很了解。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剩下三个自然段,前后桌交流后,汇报一下你从这三个自然段中知道了鲸的那些生活习性?

  (五)整个教学过程经过第一部分的讲读,

  第二部分的调动,

  第三部分则将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

  形成一个梯次的递进方式,便于学生吸收和消化。

  五、说板书

  板书的设计,左侧是一首涵盖了文章内容的打油诗,右侧是说明方法。这样设计就是便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

  六、作业设计

  本课的作业是:用三种说明方法介绍你见过的一种动物。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便于学生在课上理解后,课下进行巩固和练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热门】说课稿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范文汇总七篇

2.说课稿汇总七篇

3.【热门】说课稿汇总8篇

4.【热门】说课稿汇总6篇

5.【热门】说课稿汇总10篇

6.【精华】说课稿汇总七篇

7.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8.【热门】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