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5-25 18:36: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集合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集合8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

  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哗”,理解39个新词;联系上下文说出“操纵自如、沉寂、静寂、笼罩”等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第4题理解疑难句子的意思。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数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由于本课是第七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首篇课文,要着重训练学生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所以我把“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作为教学本课的重点。

  《威尼斯的小艇》介绍了威尼斯这个水城独特的交通状况和异国的风土人情,这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而课文最后几句话又描写了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很难理解。故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

  二、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讲读课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所以我采用了“学——议——练”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练”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激发求知欲

  一上课,揭示课题,齐读后问:本文是写“威尼斯”还是“小艇”?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接着介绍了威尼斯的情景,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定向自学,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让学生认真听老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找出一个多音字,并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教师出示自学题:

  (1)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记住字形,利用字典理解其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小艇、操纵自如、簇拥、哗笑、沉寂、静寂、矗立、笼罩。

  (3)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关于小艇的哪几个内容?

  在完成教学目标1时,我认为,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应一步步在课堂上进行为好,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查阅工具书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通过第一次定向自学,学生已扫除了阅读课文的障碍,这时有必要初步了解文章的完整形象,为深入理解课文提供条件。

  接着进行第二次定向自学,小黑板出示自学问题:

  (1)默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思考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什么,并划出有关词句。

  (2)默读课文,结合“学习提示”思考课文是分几个方面写威尼斯的小艇?并给课文划分段落。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读的效果,只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1/3。阅读课文前必须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能帮助学生纳入正确的学习轨道。这就是设计这几个问题的意图所在。

  “按课文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是本单元本课的训练重点,在完成问题时要进行分段方法的训练。我采用了讨论方式,让学生自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等形式,使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落实。

  (三)学习课文,质疑问难

  阅读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对“学习提示”的学习与对课文的学习多次紧密地结合起来,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理解课文,训练新的分段方法的效率。

  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接着让学生把中心句与本单元学习提示中“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然后说说为什么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板书:交通工具)这样使学生既有了对事物的整体概念,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根据问题,逐层理解课文。

  1.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自学第二自然段,用“____”划出描写小艇外形的词。用“~~~”划出比喻句,并思考把什么比作什么;提出本段中不懂的问题,尽量四人讨论解决。第二自然段采用了三个比喻句,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所以我把比喻句作为本段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说话训练。同时,结合插图及板画,进行看图说话,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

  2.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又如何呢?用此句导入第3自然段的学习。反复朗读本段后,让学生说说如果自己坐在这种船舱里看书、观光,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至此,再齐读二、三自然段,总结、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3.船夫是怎样驾驶小艇的?用这一问题将学生引入下一段的学习。这里,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在自学前先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议议、想想”的方法自学课文。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课文第四部分着重讲了“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这部分分两个自然段来描写,于是我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段为什么要分两个自然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然后,采用引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再作小结过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学习:这一自然段写了威尼斯的男女老少白天生活、工作离不开小艇。那么,夜里呢?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我用小黑板出示了两个思考题: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威尼斯城从哪一种场面到哪一种场面的变化?②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然后根据这两个问题进行自学之后展开讨论:

  a.写出了从热闹到静寂的情景。静寂表现在哪里?是什么原因迫使威尼斯沉沉入睡了?

  b.假如小艇不停,威尼斯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这样变繁为简,化难为易,一步一步,环环紧扣,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重点。

  学习了全文之后,再次要求学生联系“学习提示”深入朗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问题。通过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本课的学习方法:

  (1)状物的文章常用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分段的步骤是:先理解课文描述了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接着按几个方面将自然段进行归并,给课文分段;最后看看每部分是怎样记叙事物的某一方面。从内容与语言形式结合上加深理解。总结是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巩固。

  五、说板书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再加上孩子们对威尼斯这个水城独特的交通状况及风土人情比较陌生的实际情况,我边分析课文边直观形象的板书,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威尼斯的小艇的特点及重要性。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先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北大荒的情况并不了解,无论是对北大荒过去的开垦,还是如今的繁华都了解甚少。教学前可让学生查找交流有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特点,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通过充分地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凭借课文语言、图片等体会美、感悟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情感,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体会北大荒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字里行间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俗话说,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师出示课件)

  2、(板书课题):昨天我们已经读过这一课了,现在,大家能否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北大荒。

  3、大家用了一些词语来赞美北大荒,可作者呢?用了一句话来赞美北大荒。

  4、(师出示课件)生齐读。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大家再思考一下,文中从哪些方面着手描写北大荒的美。

  生答,师相机板书:景美 天空 小河 原野

  2、这三个地方各有特点,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生答,师随机板书: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热闹非凡

  3、三个地方,各有千秋,我相信大家也肯定有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好好地把这三个自然段读一读,再把这三个地方比一比,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地方?并且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令你喜欢?边读还可以边和同桌进行交流。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倾听交流。

  学习 天空 美

  1、谁来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并告诉大家为什么?

  2、什么叫一碧如洗?天空像洗过一样的干净,想看看吗?

  3、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看好老师要变魔术啦,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什么?(出示课件)(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想一想除了这些,傍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

  4、这样的天空你感觉怎么样?是啊!这哪里是天空,简直像是什么?

  、师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6、(师将“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擦去)

  让你来写,你怎么写?

  7、这么美丽的景色,谁还想再读?

  学习 小河 美

  1、还有谁来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2、(出示课件)是呀!小河是多么的清澈,多么的平静啊!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3、看,小河的清澈和安静,把谁给吸引来了?(出示课件)如果说,那静静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谧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4、小鱼的出现,使小河不单调,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

  、指导背诵。不看书,你能把这段话填出来吗?指名填,一起填。(见课件)

  学习 原野 美

  1、还有谁愿意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2、师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见课件),学生自由读。

  3、轻轻读读这段话,你能找到一句可以管这一段的话吗?(你觉得那一句话最重要?)

  生读书。

  4、好,看来大家都找得很准。“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里?我们好好读读书,看谁的耳朵灵,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

  学生读书。

  、读到声音了吗?

  6、大家可真会读书啊!书上没写出来的声音你们都能读出来,真了不起!

  7、让我们一起好好读一读,读出原野上热闹非凡的景象!

  学习 第五自然段

  1、其实,北大荒除了一个美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再把文中的第自然段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自由读第自然段。

  2、师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见课件),讨论。

  提出北大仓的名称,更名《北大仓的秋天》。

  师相机板书:物丰 大豆摇铃千里金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

  (以上的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

  3、因土质肥沃盛产粮食而闻名世界的“北大仓”,如今正因大量水土流失变得沟壑纵横。有关专家称,如果任其流失,再过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北大仓”有可能退化成名副其实的“北大荒”。所以,我们要加强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总结

  北大荒,不仅景色美,更重要的是为祖国奉献了那么的宝物,所以作者最后强调:——

  (师出示课件)齐读。

  让我们配上音乐有感情的来朗读全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小练笔:

  一到下课,校园里就热闹起来了。

  板书: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大豆摇铃千里金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希望小学数学教师李英,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面积》。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第91、92页的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会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

  下面,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

  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2个完全重合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学习自觉性较强的特点,采用演示讲解、指导操作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设计了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我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导入新课

  课前,我采用提问的方式: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面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S=ah)。接着指名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

  二、揭示课题

  我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运用直接引入课题。先以课

  件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问:它的一半是是多少?(10平方米),你能画出它的一半吗?是什么图形?(生:梯形或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平方米,如果任意一个三角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问:“这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让学生互相讨论,说出三个问题。

  (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3)怎样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巧妙地让学生自己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把目标变成自身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由“要我学数学”变成“我要学数学”。

  三、推导公式 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要求学生们拿出准备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画出三角形的高线,并用字母把底和高标出来,然后拼一拼,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它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通过小组合作,指名组长上来汇报、演示并说说你们组的发现。 为了加深印象,我再用课件演示: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其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

  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也就是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得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关于其它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发现呢?接着(指名生演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分别说出其发现。 小结:通过刚才的三种不同图形的操作我们发现:无论什么三角形(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有相同的方法用底×高÷2来计算,这是计算所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齐读。

  讲: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用字母应怎样表示:S=ah÷2,这就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点明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能忘记除以2,让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完善。

  四、实际应用

  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课件出示一道同课本例题相仿的尝试题:一条红领巾的底是100厘米,高是3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答,我进行巡堂检查,了解信息反馈,去发现所估计出现的两种情况:(1)100×32÷2=1600平方厘米;(2)100×32=3200平方厘米,然

  后集体订正:100×32÷2=1600平方厘米并按反馈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和讲解,强调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要忘记除以2,否则会计算了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五、巩固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我合理地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第1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2平方厘米,求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第2题: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这是课本92页做一做的题目,属单一性练习,用于巩固新知识。

  这2道题是课本92页做一做的题目,它们都属于综合性练习,既复习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关系,又进一步巩固三角形面积计算。

  第3题:(课件出示)计算下图中标志牌的面积。怎样列式? (2.5×4.8÷2)同意吗?请问大家为什么没用4分米呢?(因为没给出它所对应的底是多少)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你明白了什么?(生答:底和高必须是相应的我们才可以相乘计算它的面积)。

  六、课堂总结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教法

  《微笑》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以诗歌体裁的形式讲述了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个表情——微笑的价值之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呼唤。备课时,从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出发,我在制定目标和确立教法学法包括设计教学环节时,考虑最多的是这样几个问题:怎样把简短的诗文教出内涵,不让学生乏味?怎样在40分钟时间里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怎样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静下心很久,还是决定抓住语文四功:听、说、读、写。并确定了三大环节——自读整体感受微笑、想象微笑画面并体验微笑价值、书写微笑感悟激发微笑情感。在教法上,主要采用谈话交流、阅读指导、质疑探究、情境再现法、示范创作等方法,学法上注重教给学生批注学文法、多角度阅读法、情感朗读法、读文联想法、格言创作法、句式补充法等。这些方法也许并不是专业的语文教学法术语,但是我一直很喜欢用这些手段,就冠以这些名称吧。

  二、说目标。

  我分别是从字词、朗读积累和德育三个角度来确立了本课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教学的目标。重点是抓住核心句理解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教学难点是能谈自己经历过的“微笑”,能结合自己的感受,模仿诗人来创作一小节诗或者自创赞美微笑的格言。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着确立的三大目标和重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三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自读整体感受。借助课前的互动环节,帮助学生把这首外国诗歌和自己的生活与思考联系在一起,激发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更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个目标不容易实现:首先是听,就要求学生学会听并思考,发表看法;教师要快速整合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表述、文章的内涵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其次看品,默读、批注谈感悟、感情朗读等等的形式都必须为进一步理解微笑内涵这个目标服务,稍微把握不好就会两极分化,要么过于繁琐,要么就是研读不透。为此,我准备了3个探究性话题,这6个问题各有侧重,关于词语对比的:“几秒与终生”,关于比喻的妥帖与否的;怎样理解“一个忘记微笑的人”。总之要根据学生课堂的反映信手拈来,也就是既要预案,更要把握机会临场生成。最终达到促使全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第二个环节是读微笑作用的诗句体验微笑的价值。基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理念,当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觉得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谈话的欲望,发展学生的语言,达到了语文工具性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双重功效。

  第三个环节编创微笑小诗格言激发微笑情感。当学生的知识和情感都积淀到一个高度,我设计了让他们编创小诗或格言,让学生跳出文本,结合生活感受和语言积累来提升情感,也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本人创作的同题小诗在这里只是一个导向作用,既可以准备在学生冷堂时救急,也可以在学生充分表情达意后锦上添花,让学生也有创作的欲望。

  四、说教学准备和教具。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快乐的小公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十六单元“快乐”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课文说的是 小公鸡整天没事做,心里很苦恼。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成了一只快乐的小公鸡。故事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本篇故事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十分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学生通过学课文,可以领悟到快乐的含义,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准确认读文中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小故事。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懂得学会为别人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准确认读文中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编故事。

  四、说教法与学法

  低年级学生上课比较积极,但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时间过长,容易疲倦。根据这种情况,本课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五、说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拍手歌》,学生跟着音乐动起来。

  2、你幸福吗?你快乐吗?那么大家开心地笑一笑,我们准备上课了。

  3、同学们,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的还有一只小公鸡,(出示课件)它呀,十分苦恼,因为它整天没有事情做。今天它打算出门去寻找快乐,你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去呀?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快乐的小公鸡》。(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积累生字。

  1、你们想读课文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公鸡想请小朋友去它家去做客,你们想去吗?小公鸡还说只有闯过了它给小朋友们设置的关卡,才能去它家做客。你们做好闯关的准备了吗?(出示词语)

  3、读准确,你就闯过了这一关。

  指名认读。

  (三)、再读课文知大意。

  1、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下面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生自由读文。

  3、出示句子填空,指名回答。

  小公鸡因为( ),心里很( )。它向( )、( )、( )、( )请教,成了一只( )的小公鸡。

  (四)、细读课文,找快乐。

  1、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老师想请同学们再快速地阅读课文第2-4段,边读边想:为了寻找快乐,小公鸡都去了什么地方?(用“”画出)它请教了谁?(用“”圈出)

  2、指名反馈。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让我们来读一读它们的对话吧。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

  出示句子,指名分角色朗读。

  (1) 小公鸡问老牛:“老牛爷爷,怎样才能快乐呢?”

  老牛说:“帮助人们耕种田地,就快乐了。”

  (2) 小公鸡问青蛙:“青蛙哥哥,怎样才能快乐呢?”

  青蛙说:“为庄稼捉害虫,就快乐了。”

  (3) 小公鸡问蜜蜂:“蜜蜂姐姐,怎样才能快乐呢?”

  蜜蜂说:“飞来飞去给花儿传播花粉,就快乐了。”

  4、同学们读得真好。出示句子

  ____问:“_____,______?”

  同学们看这个句子,你能试着填一填吗?学生练习说句子。

  5、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告诉了小公鸡快乐的原因,可是小公鸡听了它们三个的回答,却疑惑了,因为它们三个的回答都不一样,于是它有去问了爸爸,爸爸是怎么告诉它的呢?

  出示小公鸡与爸爸的对话,学生齐读。

  是呀,爸爸告诉小公鸡,虽然它们三个做的事不一样,但它们做事的目的都一样,那就是它们都在____。

  生回答;帮助别人。师板书。

  6、那小公鸡听懂爸爸的话了吗?它后来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读一读第7段。

  学生自由读第7段,指名回答。

  (五)、拓展思维,创编故事。

  同学们,小公鸡帮助人们报时,也得到了快乐。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动物朋友,小朋友们看图猜一猜,它们又是怎样得到快乐的?(出示课件)

  指名说一说。

  (六)、口语表达,分享快乐。

  小朋友们,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那你又做过哪些帮助别人让自己快乐的事呢?如果你从来没有做过,你打算怎样做呢?说一说吧,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指名说一说。

  (七)、小结。

  小朋友们,做好事能使别人开心,自己也会得到快乐,多好呀!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每天都快乐。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公鸡

  老牛 耕田地

  青蛙 捉害虫 帮助别人

  蜜蜂 传花粉 得到快乐

  公鸡 报时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介绍说课的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24课《陶罐和铁罐》,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二、教材解读:

  文本解读:《陶罐和铁罐》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在铁罐无礼的奚落和嘲讽中表现得尤为宽容与克制。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同时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文章特色:从课文的插图、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课文中新词较多,如“奚落、懦弱、轻蔑、相提并论”等,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对话,感悟寓意。此外,对话部分应该是本篇课文的最明显的特色也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通过对铁罐和陶罐神情和语言的描写,把一个骄傲者和一个谦虚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是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和表演的好材料。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会写14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理解“奚落、谦虚、恼怒、懦弱、轻蔑、相提并论、争辩、和睦相处、羞耻、流逝、朴素”等词义。 2.抓住关键词句,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会写14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理解“奚落、谦虚、恼怒、懦弱、轻蔑、相提并论、争辩、和睦相处、羞耻、朴素”等词义。 2.抓住关键词句,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通过多种渠道,搭建语文实践平台,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库存,让学生在运用中发展语言。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演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指谁,老师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2、王老师在今天的这节课上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设了课件"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培养能力 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蜜蜂引路》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组 谭荣

  一、基本理念

  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蜜蜂竟然能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本课是课标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传统教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准确认读本课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四、教法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

  1、交流资料,辅垫教学。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蜜蜂和列宁的资料,从而了解相磁的知识。一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对课文相关的内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获的喜悦,把别人不知道的自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这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从而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搜集资料,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2、质疑问难,激趣读文。课标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上课伊始,我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下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也能更有目的去读。长此以往,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他们的思维会随之活越,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

  3、发展语言,提高思维。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加强思维训练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思维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特点,我在学习第二自段时设计了让学生运用"因为…可是…所以…"说说本段意思,让学生准确理解列宁为什么会亲自去找养蜂人,达到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发展,从而积累语言,在学习第三段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引路的,我让学生大胆猜测列宁当时是怎么一边想象,一边仔细观察,最后一步一步找到养蜂人,让语言与思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与提高。

  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5、口语训练,延伸教学。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完课文后,我利用向学生提建议的方法,设计了下次课续编故事的活动,想像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他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怎样进行交谈?这样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学生自由组织语言,准备口语交际练习。这种教学的延伸,目的是想巩固课文内容,让学生广泛了解资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6、板书与贴画,总揽全文。《蜜蜂引路》是以"找"字为线索,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本板书按"找"的顺序贴出"花丛"、"园子"、"小房子",既分清了列宁找养蜂人的三个步骤,又标明了列宁找养蜂人所走的路线,还直观地"再现"了列宁住处和花丛、园子、小房子的方位。有助于学生弄清楚"找"的.经过。"利用"一词,既概括了蜜蜂回蜂房和列宁找养蜂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体现了列宁善于观察、深入思考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难点。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我们所效法。《论语》文简义长,质朴含蓄;语言形象,富含哲理;易于成诵,琅琅上口,是旧时传统教育下蒙童的必读书。近几年来,社会上重新掀起读《论语》、学《论语》的热潮,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编写也顺应了这种形势,在原来十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7-9年级文言文学习的总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时间不长,缺乏古文功底,学习上可能有畏难情绪,但是初一的学生也有他们明显的优势,他们有对初中学习的新鲜感,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展现,竞争意识强烈,而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从朗读训练到理解文章字句的意思到挖掘文章的精神内涵,都应由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互动的形式完成,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使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品位,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以下设想: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

  3.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深入理解孔子将治学和修身结合的思想境界,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

  教学重点::

  1. 能准确流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2、 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思想内涵,理解孔子将治学和修身结合的思想境界。

  二、 说教法:

  设置教法的缘由: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可以分为写景抒怀类、介绍说明类、叙事寓理类、叙事明理类等。作为叙事明理类文章,《〈论语〉十二章》教学适合诵读感悟,以“学”切入。

  教学方法:1、诵读法。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大声的读、气韵畅达的读,读出古味,培养学生古文学习的语感。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在读中理解、领悟。

  2、 自主学习四步教学法: ⑴自译,标疑难 ⑵合作,通文意

  (3)竞答,查重点 (4)总结,理脉络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布置:1、查找论语及孔子的相关资料

  2、试着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尝试读准节奏。

  3、借助工具书自译,标疑难

  课堂教学:

  (一) 导入新课:说成语出处引入:教师出示“言而有信”、“随心所欲”“举一反三”“后生可畏”“文质彬彬”等成语,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出处,从而引出《论语》。

  这样的导语设计,简洁明了,从常见成语入手,引出《论语》,让学生体会到这部文化典籍离我们并不遥远。

  (二) 学生交流资料,介绍孔子和论语的相关知识,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孔子和《论语》的相关介绍,进一步明确相关知识。

  (三)诵读课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于古文学习的重要性。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古文,文字生疏,缺乏语感和停顿断句的常识,所以我在朗读训练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1、 初读---读准字音: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先在小组中朗读,其他成员注意倾听这位同学有无读音上的错误,并进行纠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听读课文的能力,还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并不断加强印象。一轮进行完之后,小组成员选出在组内读得好的同学,来参加班内的朗读展示,如果有错,再在全班范围内纠正。此时,老师再出示几个易错的生字,如:说、愠、省、罔、殆、箪、肱等进一步落实。在此期间,教师应肯定这次小组内朗读的成果,并对读音完全正确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激发孩子们的好胜心和小组合作的信心。

  2、 再读——读出停顿和重音:教师多媒体显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请个别学生朗读,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倾听他有无停顿和重音上的错误,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教师逐条进行订正,并带领大家齐读。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学生将全文朗读节奏掌握。

  3、三读---读出语气语调。学生此时对文句的意思还未掌握,所以读出语气语调还有些难度。这里教师可以化难为简,要求学生想象置身于古代学堂中,眼前有位老者手拿书卷在给学生们上课,老者的神态怎样?语气怎样?和学生交流时又是怎样?然后让学生模仿朗读,教师可以给参加朗读展示的学生配上古乐,让孩子融入到情境中,这样,学生对于语气和语调的掌握就容易多了。

  (四)、疏通文意:合作通文意,竞答查重点。

  我们课本上所选取的这十二章《论语》,篇幅短小,句意简单,而其课文提供了大量重点词语与的解释,课前学生已经进行预习,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解决,老师稍加点播即可,所以我放弃了串讲,利用前边小组学习的初见成效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我采用这样的形式: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中成绩较好的同学为核心,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就做好标记,留待全班交流时解决。其次,学习小组间相互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对大胆质疑的同学或者是作出精彩回答的小组代表进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订正,以求知识的落实。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解决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何乐而不为?

  (五 精读课文,探究思想内涵:

  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文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孔子的思想内涵,是这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 要求学生用“从——---这句中,我读出了孔子————的主张”的句式发言。教师可以先做出示范,例如: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中,我读出了孔子学习后要不断温习的主张。这样的示范,进一步给学生明确了思考的方向,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对学生答案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对于比较成熟的答案,教师要板书到黑板上。当然,对于学生们确实难于理解的章节,教师可以做出讲解。这样,当所有的章节都分析完毕后,板书上清晰的显现出学生们的答案,学生们就可以轻松分析出这十二章《论语》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处事之道。

  2、明确了这十二章论语的分类,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十二章论语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处事之道,那么这(课件上打思考:)三者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吗?

  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预设了他们的答案: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学习态度是先决条件:人要热爱学习,以学习为乐趣,要谦虚向别人学习,珍惜时间等。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学习后要经常的复习,知识才会巩固;学习时要学思结合、取长补短等。做人要有志向,有骨气和坚定的信念,要淡泊名利。拥有这些品质才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明确了这十二章论语虽然各自独立,其实是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就为下面教师给学生讲解孔子的“治学三境界”做好铺垫。

  3、教师讲解“治学的三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等,这是治学基础。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道合者讨论、交流、论辩,使自己的思想进入新境界。第三境界是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人,才能在学问上达到最高境界。在孔子看来,治学和修身的结合为最高境界。圣人如此,我们的同学也是如此!

  通过这两个问题设立和教师的讲解,学生由浅入深的明确了孔子的精神境界,也明白了圣人的思想并不是高深莫测,游离于我们的生活中的,时隔两千多年,仍然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拓展延伸

  除了课本中的章节,你还知道那些《论语》中的句子或者有关孔子的小故事。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

  课堂小结:

  四、作业设计:

  推荐学生朗读于丹的《〈论语〉心得》周国平的《孔子的洒脱》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集合8篇】相关文章:

1.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2.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8篇

3.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合集五篇

4.【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10篇

5.精选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

6.【精选】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

7.关于小学语文的说课稿

8.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