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课稿

时间:2021-05-21 10:25: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论语》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论语》十则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六篇课文,它选自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这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十则,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学习本文,是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熟悉和了解。而学好本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利于以后文言文的学习。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

  2、初步学习运用“加字法、换字法”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

  3、能当堂背诵课文,积累成语警句。

  4、联系实际,体会思想,端正态度,改进方法,提高修养。(难点)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情况,我设计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教学千法读为本”,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为此我将学生读的训练分为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内容,读出韵味;读出感悟,读出智慧。

  2、点拨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为此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批注笔功能,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文中关键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教会学生一些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课文。

  3、合作探究法。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围绕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用学生的互问互答,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开放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提出质疑,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有新发现。

  三、说学法

  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1、朗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含义,加深理解。

  2、整体感悟法。虽然每一则之间内容缺乏联系,然而就其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内容又可归纳为学习和修身两部分,整体感悟内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认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

  3、讨论、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探究面越是深广,就越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潜能,有利于学习的深入;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围绕某个问题探究,解决,在积极采育中使自己的话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到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充实,内涵深厚,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二个课时进行教学,为便于说课,我从整体上陈述这两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大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2、从资源库拖拉出孔子像图片。你们了解他吗?出示幻灯片,指名读。(或是从资源库中拖拽出孔子的视频介绍进行播放)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十则。

  二、分层诵读,理解感悟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这是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你们知道要如何才能学好文言文吗?

  朗读是解读课文的第一把钥匙。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哪么朗读课文应注意哪些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今天我给大家的朗读提出这样几个具体的要求。(出示)

  1、指名读课文前五则,指名评价(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谁能比他读的更好?指名读后五则)

  2、引导读出节奏。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两种读法:一个是按意义节奏读,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是按音节节奏读,也就是按古时摇头晃脑地读,我给大家摇一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同学们按音节节奏找一找感觉。生纷纷摇头晃脑地读。(播放背景音乐)

  (二)再读课文(读懂内容,读出韵味)

  1、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必须建立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必须先疏通文意,再找韵味,请同学们说说,理解文言文一般有哪些方法?

  2、出示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出示)

  3、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尝试理解文意)

  4、指名翻译,(注意关键词意思和深刻含义。)教师利用白板进行圈点批注。

  5、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不懂或疑难吗?

  6、疏通了文意,我们对十则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们就来有韵味的读读吧!

  (三)三读课文(读出感悟,读出智慧)

  没想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声情并茂,这么韵味十足,我已陶醉多时了。通过刚才的读,我们的眼前也仿佛栩栩如生地站立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微笑着,睿智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对同学们的赞叹与欣赏。

  1、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又快又多。

  2、指名背诵,追问: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则?读着你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了一份智慧,获取了一些思想营养呢?请任选一则,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你的启迪。

  (教师在此基础上,明确这七则分别是讲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为人品行的)

  三、当堂积累,拓展延伸

  1、精妙的语言,总能流传千古,这十则中哪些作为成语被保留了下来?找出来积累到笔记本上。

  2、补充积累《论语》经典名句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在这堂课上,我们是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与2500多年前的孔子作了一番面对面的交流,真是不亦乐乎。

  课外了解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与他做次“亲密接触”,来一次思想的远游。

【《论语》说课稿】相关文章:

1.《论语》教案

2.论语阅读答案

3.《论语》读后感

4.论语读后感

5.《论语》《孟子》阅读答案

6.《论语》教案15篇

7.论语的读后感

8.《论语》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