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27 09:17: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范文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范文7篇

说课稿 篇1

  《梅岭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它的格律是和谐的,意境是清新的。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这么多年来,《梅岭三章》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可见这一课在诗歌教学这一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领会诗歌所抒发的豪壮的情怀

  2.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和音乐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初一的学生,他们对诗歌还停留在一个识记的阶段,那么怎样通过分析教材让学生从识记水平逐步上升到赏析这一水平,真正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根据这些情况,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掌握诗的思想内容及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和音乐性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赏析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上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教学,以学生朗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检查、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我把这堂课分为:导入新课、把握语脉、品味语句、拓展思维、提高能力五大版块。

  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首先用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单介绍他的生平,让同学们初步了解陈毅这位“元帅诗人”。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2.接着学习小序,让学生了解这组诗的写作背景。根据小序提出问题:小序交代了那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二、把握语脉

  1.听三首诗的范读录音。

  听的时候,提示学生听清重音与语调,听完后让学生自己朗读。

  2.学生朗读全诗,回答下面二个问题。

  ①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分别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②三首诗之间是什么关系?“断头”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后再明确答案。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三首诗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三、品味语句

  下面我主要谈一下我如准备何突破本文难点,我的设想是:提出问题,给学生搭个知识平台,引学生思维上路,分三步来化解本课难点:通过几组词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分析诗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生动性;通过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1、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并学会、体味这些词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针对第一章设计了这个问题: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如果换用括号的字好不好?为什么?

  此去泉台招旧部(集、收、率)

  旌旗十万斩阎罗(打、杀、伐)

  通过“招”、“斩”与括号内的字的比较,学生就会认识到一些字、词的恰当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针对第二、三章设计了第二组问题

  a.“此头须向国门悬”,一个“须”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捷报飞来当纸钱”的“飞”字换成“传”“飘”“交”字行不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c.“投身革命”改为“参加革命”可不可以?为什么?

  通过这几个题目的练习,第一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2.为了攻破第二个难点,品味诗的语言的生动性,我设计了下面这个问题

  这三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通过这个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诗中修辞手法的使用,给诗赋予了生命力,使诗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了。

  3.为了使学生能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我以第一首诗为例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的韵律,从而体会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通过以上几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变被动为主动地吸取知识,使我们这堂课的重点难点的化解“水到渠成”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四、拓展思维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并培养他们的比较阅读能力,我设计了下面的比较阅读训练。

  下面三首诗的诗意与《梅岭三章》有相似之处,请比较它们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

  a.李清照《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b.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裴为菲《自由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五、提高能力

  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加强诵读,准备参加本班的诗歌朗诵比赛。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8—69页例11和“想想做做”第1—6题。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求加法中的未知加数》这一内容,安排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单设一个课时进行教学。这时学生已初步建立10以内数的数感,对10以内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填未知加数这一内容,从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说,与10以内的减法一样,属于同等难度的;但是,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看,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这一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巩固10的分与合知识以及有关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同时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

  2、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只有7岁左右,天真活泼,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够识别物体的特点,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赋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认识、探究、学习并运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联系具体的情境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能够说出算式的意义。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观察思考的能力以及逆向思考的能力。

  (2)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探索求未知数方法的过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

  (3)通过从实物图抽象填未知加数算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数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难点:理解填未知加数的方法。

  5、教学准备

  (1)搜索“填写未知加数”的相关知识及课例设计,以供参考。

  (2)搜索制作所需要的图片和文字内容,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用于课堂教学。

  二、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1)教法选择: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情景演示法、小组研讨法、

  (2)学法选择: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中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遵循赞科夫“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我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通过情境的设置,分组演示,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观察、操作、交流,并及时地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并学以致用。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由于求未知加数渗透了方程思想,计算时的思考方法与前面学习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不完全一样,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首先让学生有兴趣学。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未知数的含义,探索未知加数的方法。依据上面的分析,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游戏引入

  第一层次: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提问:小朋友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让学生感受让没有目的或是要求的猜是无法进行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层次: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学生边说边进行板书。(结合学生的猜的几种可能,最后提出: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其中一张是8,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第三层次:再猜:如果两张合起来是9,其中一张是6,另一张是几?如果其中一张是4,合起来是10,另一张是几?

  【设计意图:通过猜数字这个环节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10以内的加法,还可以通过这个“猜”字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状态,已达到高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目的,同时“另一张是几”,与本节课未知数一词的教学埋下伏笔,让未知数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

  (二)探究新知

  先出示一个空盒,让学生观察,提问:观察到了什么?(让学生的思维的数字聚集到“10”上面)。

  再在空盒里面动画放8个苹果,提问:谁能说说你现在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盒子里已经有8个苹果了,再放几个就是10个了)

  追问:盒子,一共可以放几个苹果(板书10),你们知道老师还要放几个吗?(根据学生的不知识,从而引出我们把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

  未知数的表示。用小括号,先请学生书空(台上演示大大的小括号),师范写,此时板书有:8 ( ) 10,师讲解把已经放的和还要放的合起共是10枝,列一个算式:8+( )=10(这一步没有让学生列,因学生并不会念8+几=10,多数会说成8+2=10,此处要学生掌握8+( )=10的读法),师范读,学生读。

  提问:再放几个苹果呢?你知道吗?那么( )中该填几呀,你是怎么想的呢?让学生同桌间互相交流想法,再汇报(学生会有多种方法,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并有意识让学生联系已学知识,从图形的直观到数的组成,初步跳出图形,同数的组成和加减法的方法来思考。)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能够明显的意识到和以前的方法不一样,是一个逆向思维,其实也渗透了我们的代数思想,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反复的感受情境图,从图中抽象出8+( )=10的算式,计算时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计算方法,从而达到运用旧知的迁移来学习新知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有5个水壶,再放几个就是8个?)你们会写出这一题的算式?算的时候要怎么想呢?(5和几合起来是8)

  还有三题你们会用这个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吗?学生自己完成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几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如9+( )=10,可理解为9添上几就是10,或9与几合起来是1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图上已经画好几个□?还要再画几个呢?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此环节中学生的思路有很多,有先算出来再画的,有边画边算的,提倡方法多样性,特别是先算后画的,让学生逐渐脱离实物,把直观感知提升为数的抽象思维。)

  3.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观察题目,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时,注意提醒学生算一算,看一看所填的数是否符合要求,渗透验算的思想。

  4.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2+( )=10 ( )+3=7 ( )+9=10 4+( )=9

  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交流进一步强调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5.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先引导学生联系场景图思考:地上原来有10个萝卜,小兔拔去1个,地上还有几个?拔去3个,地上还有几个?……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时,选择2—3个格子让学生说一说填格子时是怎么想的?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组算式,引导得出:当得数不变时,相加的两个数一个变大,另一个数就变小(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把一个数溱天10的方法)。

  6.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先出示第1、2列的题目,学生进行比较后提问:每组里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第二题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得出:比较算式与数的大小时,先要算出算式的得数。

  最后一排你们能用刚刚的方法进行比较吗?

  【设计意图:本题的练习是在学生已有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进行的,练习时,先出现第1、2列,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类推到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间游戏

  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设计意图:游戏教学是低年级小朋友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安排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能力提升

  你会填这样的( )吗?

  3+( )﹤9 4+( )=6 ( )+6 ﹥ 8

  10﹣( )= 7 ( )+5﹤10 2+( )﹥6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由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求加法的未知数已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题将学生的思维从等式引向不等式,从加法引向减法,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呀?你有什么收获?

  总评:本节课设计有两大特点:

  (1)游戏活动,激发兴趣。复习导入中的猜数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填未知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以此为生长点,顺利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教学例题时,通过展示相关情境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从直观的基础上猜想出正确的答案,最后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括号里填数。这样设计,把直观感知和问题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主动构建知识。

  (2)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本课内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看,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课初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学习。然后在探究算法的过程,教者采用直观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方式进行学习,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探索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

  大家晚上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弧度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弧度制》 这节内容是选自北师大出版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了角度制的有关知识,通过本节弧度制的学习,我们很容易找出与角对应的实数,而且在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有了更为简单的形式。另外弧度制为今后学习三角函数带来很大方便。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弧度制”在三角函数这一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角的度量单位“度” 并且上节课学了任意角的概念,已掌握了一些基本单位转换方法,并能体会不同的单位制能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3、教学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素质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组织教学,因此,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1)理解1弧度角的定义;

  (2)弧度制的定义及角度与弧度的换算.

  (3)掌握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公式并能熟练进行角度与弧度的换算.

  2)能力目标: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能推导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角度制、弧度制都是度量角的制度,二者虽然单位不同,但是却互相联系的、辨证统一的,从而进一步加强对辨证统一思想的理解.

  4、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抽象的正弦函数性质缺乏感性认识。因此: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弧度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教学难点:弧度制的概念及其与角度的关系.

  针对以上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我更加注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动画演示、视频、图像等信息技术的手段,向学生展示难以用语言或一般教具阐述的结论。从而帮助学生把握重点、攻克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角度制定义, 加之教材内容 编排上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因此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 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人以便于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讨论、演练”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2)分层教学法: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参照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因素,将学生大致分成四层,并将四层学生编入六个学习小组,据此设置课堂提问、课间练习、课后作业,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积极性。

  (3)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层层递进的设置一些问题逐渐的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之中进而获取问题的答案具体到本节课中可体现为三次提出问题学生三次探究解决三个问题这样一个流程。

  三、学法指导: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天赋,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我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立足点是从“学会”达到“会学”进而提高到“乐学”。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引导学生在探讨中观察、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第二,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课有所得”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学得懂、学有用、愿意学,让课堂活跃起来,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1、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

  ③ 角的范围是什么?如何分类的?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度量长度可以用米、尺、码等不同的单位制,度量重量可以用 千克、斤、磅等不同的单位制,角的度量是否也能用不同的单位制呢?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并直接引出课题。

  2、探究问题

  1)引导学生从弧度定义出发归纳出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公式。

  2)进一步巩固弧度定义,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弧度制的理解。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强化自我意识,促进由学会到会学转化,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讲解例题 让学生跟随老师规范书写格式,加强算法训练。让学生掌握换算过程并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弧度制换算为角度制比较简单,注意书写规范,一些特殊角的弧度数应加强记忆.巩固公式,加强计算。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总结,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课堂练习

  以检验学生对弧度制概念的理解和在弧度制下扇形面积和弧长公式的具体应用,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解答,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

  5、课堂小结:

  学生跟随老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本节课用到的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结论等进行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整体的认识

  6、课后作业:

  必做题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公式的应用。选做题是留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

  目前我校的教学设备是电子白板电子白板与课件可以兼容就是说可以在白板上进行批注即使是这样我也计划将课件、白板和原始的黑板结合大一块使用这样效果会更好。

  六、教学效果的预测

  学生在探究1中可能会出现问题⑴习惯于灌输式教学的学生能否质疑1弧度角定义的合理性⑵发现这个问题后能否解决, 因此教师在此方面应做充分准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恳请您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促使我不断进步!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较长,以优美的语句描写,通过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渎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

  2、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上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演,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要点,感受语言文字美,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透过重点句段的品味,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希望能亲眼见到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

  现在,让我带领你们去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吧!

  二、 自主、合作、探究、感悟

  1、 接上级通知,分别成立研究西沙群岛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的四所研究所,并聘请所长,举行授旗仪式,宣布所的成立。各所长带回老师交给的研究任务,组内合作学习。

  2、 提出研究要求:注意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研究任务,听从所长指挥,研究中如有需要可派所长到老师这来咨询。

  3、 研究完了,现在咱们就开一个研究成果展示会,各所派代表上台来汇报。

  4、水文研究所(海水)汇报:用优美的朗读和五彩的粉笔表现海水的美丽。

  老师范读描写海水的自然段,谁有信心比老师读得更好!

  同学们对海水这部分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向我们所提出,共同讨论。

  5、海底探宝队(海底)汇报:你最喜欢这一段中描写什么的句子,为什么?(研究所组员分别有感情读喜欢的句子,并邀请其他组员根据所读内容模仿海底生物的动作。)

  课文中同时用四个“有的”向我们介绍了四种特别的鱼,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句话?

  西沙群岛的鱼真多啊。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是这样吗?是为了形容什么?

  教师画一个海水的图画,请学生上来画上鱼。(画得越多越好)

  问:大家的画画得怎么样?这么一点海水,居然画了这么多鱼呀!奇怪奇怪!

  因为:西沙群岛里的鱼太多太多了!好像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呀!

  6、海滩游乐场(海滩)汇报:向大家讲解有关贝壳和海龟的知识。

  7、海岛观察站(海岛)汇报:鸟是人类的朋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为保护鸟类发出倡议。

  三、.总结激情

  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它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真为祖国拥有这样富饶的宝岛而自豪,你们自豪吗?让我们饱含激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四、作业设计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熟2、3、4自然段。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的第一课时,我将以“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为思路,从课程标准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课程标准分析

  教材中《全球定位系统及其运用》课程标准要求是:全球定位系统组成及原理。

  二、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内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地理科学发展的研究手段和关键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是地理信息技术的三大核心部分,而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全球定位系统的支持。本节课处于本册最后一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区域研究中的方法和手段,尤其是新技术手段在学科内外的运用。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其工作原理。

  ●能简要说明全球定位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能说出全球定位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功能。

  ●能说出GPS接收机的主要种类及其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并上网搜索GPS相关信息,阐述全球定位系统起源与发展。

  ●通过读“GPS组成”示意图,分析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并讨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通过多媒体收集有关资料,列出讨论提纲,探讨我国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神奇功能及广泛应用领域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新时代”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3、重点、难点、依据及突破方法

  根据所教学生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把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设计为:

  重点: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确立依据:只有理解了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才能认识和了解全球定位系统在众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突破方法:通过阅读教材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GPS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难点: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原理

  确立依据: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性强,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说是一难点。

  突破方法:先通过事例介绍三边测量术原理,再通过类比分析法得出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GPS原理。使这一难点问题得以突破。

  三、学情分析

  1、全球定位系统发展迅速,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作为高中生一般对GPS都很感兴趣。

  2、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合作学习习惯。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学生对GPS比较陌生。本节知识理论性很强,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很难融入所学地理内容。

  四、教法学法设计

  1、教学方法

  ①、启发式②、问题探究法、③讨论法

  依据: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对于重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2、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联系实际运用知识。

  依据: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查找资料GPS的组成及运用。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的教学,我将从阅读P95页阅读材料导入新课师生互动探索新知;课堂小结,巩固提高;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这样四个环节进行,时间分配如下:阅读材料导入新课3分钟;师生互动探索新知30分钟;课堂小结、巩固提高5分钟;归纳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下面我将对四个环节一一说明。

  (一)新课导入

  阅读95页阅读材料,从军用到民用—全球定位系统无处不在。

  设问:在日常生活中,你接触过GPS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踊跃发言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初步了解GPS,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本堂课我设置了五个探究活动,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模拟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探究一、】:探究GPS概念

  在伊拉克战争中,曾经有记者问一位飞行员:“你知道去轰炸哪个城市吗?” 飞行员回答:“不知道。”“那你怎么去轰炸呢?” “容易,上级给我一个坐标,我按计算机的指引,投下采用GPS导航的炸弹掉头就走,跟我玩游戏机没哈两样。”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GPS概念。

  1、基本概念——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 )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问题探究二、】:探究GPS特点

  家住张家界的彭先生晚上睡觉的时候,将小车停在自己家的车库里,可早上打开车库门时发现自己的小车不翼而飞,他立即报了警,警察发现这辆小车正在开往长沙的高速公路上。警察是如何发现失窃的小车的呢?原来,这辆小车上安装了GPS设备。

  警察是如何追上窃贼的?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到GPS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1)全球,全天候工作。

  (2)能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密时间,不受天气的影响。

  (3)定位精度高: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

  (4)功能多,应用广:测量、导航、测速、测时等

  【问题探究三】:探究GPS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的阅读及活动材料,让学生了解GPS的发展及各国的发展现状,突出介绍中国的北斗导航技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问题探究四】:探究GPS的原理

  设计意图:先通过事例介绍三边测量术原理,再通过类比分析法得出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GPS原理。使这一难点问题得以突破。

  【问题探究五】:探究GPS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GPS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材料了解GPS接收机类型及功能,为下节课学习GPS的应用部分做好铺垫。

  六、板书设计、作业巩固、小结

  板书设计: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

  1、全球定位系统概念

  2、特点

  3、组成

  课堂小结:

  为使学生对所讲内容有一个明确完整的概念,强调重点和难点,必须做好课堂总结。本节课采用活动探究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本节课内容。

  通过作业巩固了基础知识,考察了学生归纳理解地理知识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七、教学反思

  以上就是我对《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的说课设计。在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和深刻领会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我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把学生活动和教材知识融为一体,力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这一课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一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说课稿 篇6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内容是《学会拒绝》。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说下教材。《学会拒绝》是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节主题是学会拒绝不良的休闲活动。主要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中的陷阱的主要类别,主要包括吸毒、烟酒和网络。二是学生们怎样拒绝这些陷阱以及如何形成正确健康的娱乐观念和进行休闲活动。本文在课本中处于第一单元,在前一课的《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哪些是健康的休闲活动。那么通过进一步学习哪些是不正确的休闲活动,并且学会拒绝诱惑,巩固前一课内容,学会甄别不良的休闲活动。

  二、说学情:

  而该课程放在六年级来学习,是因为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迈向青春期的前奏,身心开始发育。同时,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接触并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娱乐休闲活动,也具有相当的好奇心,另外对社交也有了一定的需求。但是判断是非能力不足,身边也出现了一些学生因不懂拒绝不良活动而滑入泥潭的案例,所以需要老师去在课堂内外加强引导,使他们明白哪些活动是对他们是不利的,防止误入歧途,以便他们自觉抵制不良的休闲方式,形成健康向上的休闲理念,帮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理念,我设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潜在的陷阱,意识到这些不良活动给我们身心、家庭等带来的危害;

  2、在讲解和展示危害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抵制这些诱惑的实际方法;

  3、通过对不良休闲活动的反面警醒,学生能自觉拒绝诱惑,帮助其形成文明向上、有益身心的休闲观念。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基于上述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不良休闲的危害以及学会拒绝不良休闲活动的实际方法。为此,通过用图片事例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学生能够认识到其危害并学会抵制的方法。难点则在于学生能够判断休闲活动的优劣性,形成自觉抵制不良活动的意识和文明健康的休闲活动的观念。我将利用PPT展示、小组讨论、制作宣传标语等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有初步的正确观念。

  五、说教学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乐于接受、可以接受一些道理的实际特点,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效果,我准备采用图片展示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为达到教学方法的实现,我会提前做好相关图片、视频和事例的资料以及《抵制不良休闲活动,共助学生健康成长》倡议书的教学准备。

  六、说教学过程:

  选定教学法和做好教学准备后,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就进行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通过上节课《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的正面案例,例如一个学生进行健康的娱乐休闲方式而所获的良好的学习、生活效果的图片和案例进行切入,再播放两个因吸毒和网瘾而堕落甚至犯罪的少年事例的视频这样的方式进入新课引入。

  通过图片和视频这样的直观教学方式,给学生们直接的感受对比,从感性上认识到不同的休闲活动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以拟人化的手法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伐树毁林的危害,说明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云雀飞行的地点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人们伐树毁林,森林变成沙漠。

  第二段(第5—10自然段):写人们伐树毁林,河水泛滥成灾。

  第三段(第11—13自然段):写森林是个巨大的空调器。

  第四段(第14—15自然段):写把沙漠变成绿洲是云雀的心愿。

  本文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寓环保知识于有趣的故事中,语言通俗流畅,富有儿童情趣,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材料。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篇课文在第六单元,本单元以“环保”为主题,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编者将这篇课文作为第三篇课文安排在第六单元里,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前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再通过本课的学习,更深入地感受森林的重要性,认识伐树毁林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3、课时安排

  本课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读生字,划分段落,学习第四段。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一、二、三段。第三课时,练习有条理说说“森林为什么实在太重要了?”并写下来,识记生字,指导写字。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4、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单元重点、本课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内容中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体会人类植树造林的美好心愿,增强环保意识。

  5、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内容是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句话展开的,课文不论是写伐树毁林森林变沙漠,河水泛滥成灾,还是写森林是个大水库,是个巨大的空调器,都是为了突出森林的重要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了解森林的重要性。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理解“森林是大水库,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比较困难,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6、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几篇和环保有关的课文:如《走我们一起植树》、《特殊的丧礼》、《沙漠中的绿洲》等。对于环保知识已了解不少,这是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的有利条件。但由于四年级学生阅历浅,对本文中涉及环保的科学道理较难理解,根据这些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本文是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语言生动有趣,适合朗读。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情境教学法

  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样往往比教师单一的讲解更深刻。

  在本文教学中,我以语言描绘、图画展现、表演体验等不同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课文内容。

  四、说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深入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多层次的对话,才能深刻领悟课文内容。因此,本节课我通过学生用读读、圈圈、议议的方法,以读悟语,以读促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新,设疑激趣

  教学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紧接着,我通过“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不但能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习自觉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精读课文,感受森林的重要性

  1、创设情境,感受伐树毁林的危害

  一开始,我以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同学们,想当环保小专家吗?课文有两个地方写了伐树毁林的危害,老师现在带你们去看看,看看谁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汇报给老师。”接着多媒体展示沙漠和大河景象,学生观看后,我请一位同学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环保小专家,让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板书:(略)

  然后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有关段落(第3和第5自然段),“看到此情此景,小云雀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出来吗?”先让学生练读对话,教师加以点拨,最后引导学生扮一扮,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演读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以上教学环节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伐树毁林的危害,并让他们自由选择伙伴表演,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精读品味,感受大水库、空调器的作用

  这一环节中,我先激发学生:“森林带给人类许多的恩惠,同学们想享受吗?”让学生自由读读有关段落(第10和第13自然段)。并谈谈读后感受,接着引导学生品读,你能把你的喜悦之情读出来吗?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大水库和空调器的神奇作用,我是这样引导的“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和空调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说明吗?”让学生读读、圈圈、议议,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并趁热打铁让学生谈谈森林还有哪些作用,最后引导学生再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上环节中,我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次深入文本和文本反复对话,在反复朗读过程中,领悟到大水库和空调器的神奇,从而对森林升腾起保护之情。这样,自然而然就突破课文重点、难点。

  (三)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什么?

  2、学了这篇课文,今后如果看见有人伐树毁林,你怎么做呢?

  3、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我的板书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

【说课稿范文7篇】相关文章:

1.光影变幻说课稿范文

2.《狼》的说课稿范文

3.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4.【精选】说课稿范文四篇

5.【实用】说课稿范文五篇

6.【精品】说课稿范文五篇

7.《勇敢的小兵》说课稿范文

8.【必备】说课稿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