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1 21:38: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说课稿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4.使学生体验与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掌握1—5各数的写法。

  突破方法:利用课件展示,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掌握1-5各数的写法。

  本节课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本含义。

  突破方法:通过情景演示,使学生掌握1-5的基本含义。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新课开始,电脑出示课本第14、15的彩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学习1—5各数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观察教学主题图时,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只小狗,那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此时,板书1.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此时分别板书2、3、4、5.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课堂小结

  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小结。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学会了吗?请几位学生回答,老师再做小结。

  (六)作业

  课本16页的做一做、小练习册13页的写一写。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分米、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二)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

  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三)让趣味练习,促知识巩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

  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设计理念:】

  一、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去梳理知识点。

  复习过程中,老师不是一味地向学生出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机械地回答,而是给学生提供了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的内容及要求自己去整理,可同位合作,也可小组间交流,也可自己独立完成,通过比一比,赛一赛,说一说,议一议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让知识植入学生的脑海之中。如复习比和比例的区别,师出示表格,基本上涵盖了比和比例相关的知识点,学生掌握此表中的内容,对本单元的知识也就了然于心了。同时表格的形式,也使繁碎的内容变得整齐,有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

  二、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相连,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此部分知识大多数问题都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出其影子,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的过程,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重要性,在学生了解生活,运用数学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89—9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活动吗?今天我们一起举行一个比赛活动,你们愿意参加吗?

  二、展开活动,自主复习

  1、师:今天的活动我们有个主题,出示:比和比例。为了在这次活动中玩出水平,赛出成绩,我们各小组都进行了认真的复习,在提问和被提问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们有信心夺取冠军吗?

  2、请各小组自我介绍。

  3、师:希望各小组成员正如你们组的名字一样能赛出水平、赛出成绩、赛出风格。

  4、老师宣布:比赛现在开始。多媒体出示比赛规则,请一位同学宣读。

  第一回合的比赛:

  A、回收各小组的问题,再由各小组长抽签决定要回答的题目。

  B 、小组讨论5分钟。

  C、各组轮流答题。答对得5分,答错可以给本组其它成员一次补答的机会,如果补答正确可得5分,如果答错则由其它小组的成员补答,答对得5分。

  5、学生活动开始。

  (1)小组长抽签。

  (2)小组讨论交流,做好答题的准备。(5分钟的准备时间)

  (3)开始答题。

  A、抽到"比和比例的意义"的小组先作答,其他小组成员当裁判。

  师用课件出示问题:

  比和比例的意义

  请答题:

  1、说说比和比例的意义,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2、举例说明: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3、举例说明: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题时,请一位同学充当记分员,每答对一道题就把笑脸帖到该小组的小旗上面,老师边板书,答题完毕由这位同学宣布成绩。)

  B、抽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小组接着作答。

  师用课件出示问题: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请答题:

  1、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请举例说明。

  3、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C、抽到"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小组接着作答。

  师用课件出示问题:

  恭喜,你们组抽到的研究主题是: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和化简比

  请答题:

  1、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最简单的整数比?

  3、举例说明: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第二回合的比赛:

  做题决定胜负,做对者为本小组得10分。,做错的不加分。

  1.求比值

  0.24:0.6 6:2/3

  2.化简比

  1.25:2.5 4/5:3/5

  3、解比例

  X:3/4=12:1/8

  6、教师小结:今天的比赛第* *小组团结协作,发挥出色,比其他小组略胜一筹,荣获冠军,老师为你们祝贺!但老师觉得另外三组不甘示弱,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同样值得老师喝彩!你们这样的讨论和竞争,让老师和你们大家一起对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认识更有条理,印象也更深刻了。

  【设计意图:适当的总结和鼓励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了较好的评价,学生从教师赏识的话语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就感,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迎接更大的学习挑战。】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数学问题,你们能用你们刚才复习的知识来解决它们吗?

  1、如果A×3=B×5,那么A∶B=( )∶( )

  如果a:4= 3:12,那么a=( )2、讲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

  有一对夫妇种了几亩庄稼,看着日渐成熟的庄稼他们很欣慰。可是他们发现庄稼生病了,他们诊断之后到商店去买农药。他们不识字,销售员告诉他们农药稀释按1:500来调试。他们回家后赶紧干起来,喷洒完农药后才放心,可没有几天他们发现庄稼都死光了,农药不仅把病菌杀死了,也把庄稼杀死了。那可是一年的收入呀!由于销售员的无知,赔偿夫妇15000元。

  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触动?

  【设计意图:在课的结尾安排这样的练习,让这节课从"趣"开始,以"趣"结束,让每一个同学都沉浸在数学学习的快乐中,也进一步体会到比和比例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不可分。】

  四、总结

  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说课稿 篇4

  1、说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书本99-101页、例1和例2)包括:同分数分数的加法,同分数分数的减法

  2、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只有分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说教法: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有趣、有效、有益。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主动驾驭教材,巧妙地就地取材,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籍此展开教学。课堂里有认知的冲突、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思维状态自然活跃。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充分体现教师以动态的、开放的、宽容的眼光来看待教学。

  4、说学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5、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师:上几节课的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你能说一个分数吗?

  让学生举例,并让学生说一说他举例的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2、师:陈老师刚才在来你们学校的路上看到一辆汽车的标志(师出示宝马车的标志),

  改成你能在这个标志里找到分数吗?(生1:蓝色部分是这个标志的2/4。生2:空白部分也是这个标志的2/4。)

  3、师:陈老师在吃巧克力时又吃出了分数,你猜猜老师吃出了什么分数?(出示巧克力)

  (生1:陈老师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1/6。生2:吃了3份就是这块巧克力的3/6,吃4份的话就是它的4/6。生3:全吃完就是这块巧克力的6/6……。)

  二、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1、看到黑板上的2/6和3/6你还想到了什么?(2/6比3/6小,分母相同……)

  2、师: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几个同学吃的巧克力提个数学问题呢?

  3、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你怎么来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说法呢?(证明自己的方法)

  4、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让大家都来接受你的说法,好吗?(比如可以画,可以折、可以写、甚至可以组织语言来说)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汇报并说说想法

  生1:我们小组认为应该是5/6比如巧克力先吃掉2份,就是它的2/6,又吃掉了3份,就是3/6,合起来是5份,所以是5/6。

  生2:我是折纸的。

  (出示折好的纸:)2/6是2块,3/6是3块,一共是5块,所以是2/6+3/6=5/6

  师:2块是几个1/6。

  生:2个,3块是3个1/6。

  师:合起来是多少?

  生:5个1/6是5/6。

  师:有没有画图的呢?

  生:我画的是长方形的图。(实物投影展示)

  6、另外的你们会算吗?比如1/6+3/6(5/6)

  说说你的想法(1个1/6加上3个1/6就是4个1/6,也就是4/6)

  引导学生小结到算理上:2个1/6加3个1/6是5个1/6,就是5/6

  7、说的真好!你可以从黑板上自己找两个分数相加看,也可以自己写两个分数加一加。

  口头汇报,抓住加起来超过6/6的,比如1/6+6/6=7/6,让学生讲讲为什么不是1/7,讲讲道理。

  三、同分母分数减法探究

  1、那谁来计算4/6-3/6,谁来说明一下方法。

  同样的道理,4个1/6-2个1/6就是2个1/6就是2/6

  2、你能从黑板上挑些分数写一些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3、汇报展示一下

  你是怎么计算的,(分母相同,分子相减就可以了)

  4、一个块巧克力,老师吃了1/4,还剩多少?

  师:一块巧克力我们用什么数字表示?(用1表示)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

  师:试着计算

  生:1-1/4=4/4-1/4=3/4

  把1看成4/4,4个1/4减去1/4等于3个1/4,是3/4

  小结:计算用1减几分之几时,我们把1看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计算

  四、解决问题

  1、计算

  1/4+2/42/8+5/86/8+3/83/5-1/5=7/9-5/9=1-7/9=2/3-2/3=

  五、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生表示没有问题)你们没问题,我提个问题:1/2+1/4、1/2-1/4,你们能解决吗?

  6、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1/62/63/64/65/66/6

  2/6+3/6=4/6-2/6=

  1-1/4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太阳的颜色》是一篇知识性童话。讲的是小白兔很想知道太阳的颜色,于是,它就去问小鸟、蜜蜂、小青蛙,可这些小伙伴的答案都不同,它们说的都是自己喜欢的颜色。小白兔最后还是没有弄明白“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以一个未解决的问题结尾,更加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内容浅显易懂,二、三、四自然段表达方式非常相似。教材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问“为什么”的特征,教材本身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究的兴趣。

  [说目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的、问、叶、又、花、红、们”7个字,会认“色、兔、想、知、道、绿、朵、黄”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知道植物的颜色与太阳有关,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小蜜蜂和小青蛙说的话。

  2、读中体会小白兔一路询问的感受。

  2、读中感悟植物的颜色与太阳有关,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说教学设计]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特点,和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流程做如下设计:

  一、轻松简洁导入新课。

  老师在复习完生字之后,便问学生:爱动脑筋的小白兔很想知道什么呀?随即齐读课题。简洁明了地直接扑入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因为前一课学生已经接触过课文,此处不必再过多拖拉。由于学生都能回答出来,进入正题之前,学生心理上能有小小的快乐感,这和本节课快乐的内容正好吻合。

  二、扣住穿线关键人物,以朗读促理解

  第2、3、4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体会这几段意思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步骤:

  1. 通读这几段,找准三个小动物的回答

  2. 细读小动物的回答,弄清小动物为什么这样说。小白兔每次听了小动物回答后的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扣住两点:一是小动物说都是自己喜爱的事物的颜色。设计了提问“小鸟为什么认为太阳是绿色的呀?”“小蜜蜂为什么告诉小兔子花朵的颜色呢?”“小青蛙为什么说出的是稻穗的颜色呢?”二是小白兔每次都对得到的答案仍在疑惑,老师引导学生注意小白兔的反应,设计问题是:“小白兔听了小鸟的(小青蛙的)话,它心里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吗?它“想了想”,它想什么呢?”

  小白兔是疑问的提出者,寻找答案的探询着,从始至终都让学生关注小白兔的心理活动,让学生自然而然也做一次科学的探寻之旅,体验探究科学的乐趣。

  设计中特别注意了朗读。师和生、生和生角色扮演朗读,个别读,自由读,每次都带着疑问或感情朗读课文,感悟和体会。

  三、 设计说话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课程最后,设计了一个小仿说: 太阳是 ,照在 。稍微有点小难度,发展学生语言和想象力。

  四、 写字训练

  对低段孩子进行写字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启发学生记忆生字,观察教师书写。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推荐好杂志

  此举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道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2 Part A Let’s talk的A部分第二课时,主要学习Let’s talk的对话.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外貌描述表达及相关句型基础上进行的对话教学。通过学习John与妈妈之间的对话,理解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并能加以运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听、说、认读本课时主要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

  (2) 对话中出现的“photo”等单词,学生能听懂并理解其意思。

  (3) 会朗读对话。

  2、能力目标:

  (1) 能描述朋友的外貌特征.

  (2) 使用时能正确使用“He /She is ……He/She has……”, 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教育要学生珍惜友谊,并热于助人。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He /She is ……He/She has……的运用

  五、说学生

  学生在本单元已分别学习了“He /She is ……He/She has……”,还不扎实,需进一步强化。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单词卡、人物头饰、多媒体、投影仪、奖励用的小贴画,自制人物奖励卡。

  七、说教法、学法

  为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模仿力和表现欲旺盛等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以活动,合作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游戏感悟等多法并用的方式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八、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新课导入的关键。《 what’s your name?》这首歌曲突出了主题,以可爱的卡通画面给学生带来新鲜、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兴奋起来,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因此,在热身的时候这样的导入既吸引住学生进入对话主题,同时还渲染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

  (二)夯实基础,温故知新。

  教师要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拔、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才能使课堂氛围充满活力。因此,我在这个环节请同学们回忆歌曲中男孩的名字,巧妙的引出对话中的新句子“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 进行答句的教授。出示一些卡通人物的photos,请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该卡通人物的照片,并和他们交朋友.从学生喜爱的东西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对比的方式,强调his与her,引导学生对照片提问。 当学生得到照片后,教师可以提问“Who has a new friend today?”请交到新朋友的同学对自己的朋友进行简单的描述。这样轻松复习了旧知识,还为学习新课扫平了障碍。

  (三)呈现对话,合作互动。

  由学生在课堂中结识的新朋友,自然过渡到对话中,John的朋友。在对话学习前,提出问题。孩子们带着疑问观看教学光碟后,解决了难题,非常有成就感。在朗读对话时,我先后进行了听音跟读,小老师领读,大组分角色朗读及互评,小组合作学习,表演展示等方式,做到读得充分而不失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方面,让孩子们在师生,生生,小组等不同的合作方式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通过课件出示两张照片,教师介绍照片中是已经失去联系的朋友,将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对照片进行描述,帮老师录制一段寻人启示。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鼓励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五)我们的朋友有很多,有动物,植物,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还有机器人。请同学动手设计一张机器人朋友的画像并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说明,提升学生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学生可任选其一。

  (七)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九、教学总结

  这节课不论是旧知识的巩固,还是新知识的呈现和操练,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游戏和评价方式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编排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安排的,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电功、电功率内容做铺垫。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来的定律,它的逻辑性、理论性都很强,实验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对学生来说都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适时引导、恰当点拨。通过学习欧姆定律,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探究方法,理解这种方法在实验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但他们都是单个的技能操作,没有综合应用。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联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将本节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讲实验探究过程及结论,第二课时讲公式及其简单的计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4、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探究想法

  通过家用可调亮度的台灯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进行交流、讨论,利用手头器材自己设计模拟实验,可以让两个学生上台来做,做完后讲解,得出调光台灯亮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这样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又为后面的实验方法做了铺垫,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二、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

  (一)、利用FLASH和学生刚才的小实验引导得出: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电阻有关。板书课题: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分组讨论,这时学生的想象会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留给学生交流猜想的机会,多肯定,多鼓励,多引导。最后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小组也可以适当补充。引导学生根据猜想完成学案1、2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电路图

  通过幻灯片的提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应选用的实验器材以及器材的连接方式,在此基础上设计电路图。这个实验是一个综合的定量实验,用到的器材也多,除了同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外,还要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老师要实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形成统一的电路图。

  (四)、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让学生探究自己的猜想,因为这是他自己急于想验证的,当然也可以两个实验都去探究。连接电路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但这么多的器材一起连接还是第一次,可以采用多种引导方法,教育学生有序连接,可以先串联再并联。在此基础上完成学案第4题。强调每个探究至少要做3次,这样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教育学生应尊重事实,千万不可不填数据或捏造数据。穿插讲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组物理组副组长何润伟先生在美国的故事,刺激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五)、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

  可以让一组学生写出自己的实验数据,其他组同学检查纠正,剔除坏值,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交流探究成果,及时调控纠正。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互动中得以升华。

  (六)、评估与交流

  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认识到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忆探究实验过程,回答本节课的收获,巩固所学。

  四、课堂练习:旨在进一步巩固控制变量的思想以及归纳出的结论。

  五、课外活动

  上网搜集有关欧姆生平资料,交流感想。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阻R= Ω

  电压U/V 电流I/A

  电压U= V

  电阻R/Ω 电流I/A

  表1 表2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说课稿 篇8

  教学目的:加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为美好人生迈出坚实一步

  设计意图:将教材和学案结合起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得出克服青春期闭锁心里的有效途径,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情景模拟、学以致用——突破难点

  1、分析两封信——苦恼的女儿、烦心的父母让大家思考双方的障碍是什么

  2、案例分析

  小美晚上有重要的事情想和爸爸商量,造成出门时叮嘱爸爸早点回来。晚上6点爸爸准时到家,小美却抱怨爸爸回来得太晚,而爸爸认为他已经回来得够早了。

  1、为什么爸爸认为回来得够早了而小美却嫌爸爸回来得太晚了呢?

  2、小美该怎样对爸爸说才能避免误会?说明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大家经常碰到的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困难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进而引导大家去解决问题——如何与父母朋友进行沟通,即,总结沟通的技巧主动交流、 认真倾听、 主动道歉 、控制情绪、善于体谅

  3、学以致用

  1.有一天,女儿有事回家迟了,母亲十分恼火:“你就是不守信,只想到自己!”女儿:“我怎么没守信了,我今天有事!”母亲:“有什么事,我不想听你讲。”女儿:“我本来也不想讲。”

  女儿可以这样对母亲说: ________ ________

  2.张华与刘铭打篮球,一不小心把刘铭的眼镜打了下来,摔坏了,刘铭喊到:“喂,小子,你赔我眼镜!” “是你先踩我,我手才碰到你的。”“你想甩赖!”“谁让你先踩我的!”两人闹的不可开交。

  张华与刘鸣可以这样做:________ ___

  (五)课堂小结:青春寄语

  青春是多姿多彩的,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要加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为拥有美好人生迈好坚实的一步。

  四、板书设计

  敞开心扉 学会沟通

  1、 青春闭锁心理

  含义

  原因

  危害

  克服方法

  2、 学会沟通

  如何与父母、朋友沟通?(掌握沟通技巧)

  设计意图:我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纲目清楚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认知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设计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着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比较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基本能达到教学的预设,基本能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足之处在于教学的逻辑上不太严密,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个课题是教师培训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第三章第三节。本节内容旨在使老师们明确新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如何正确设计和实施。所以,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案例的探究、分析,学员们了解教学目标设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目标确定的具体要求。

  2、把握好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这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员们的认知规律,即通过分析、探究,进而得出结论,获得能力。根据学员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

  1、 把握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2、 掌握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我们知道,师训课程面对的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是以贯彻新的课程理念为目的,以为老师们提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全面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特殊课程。尤其是本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定,虽是备好一节课的关键,却往往被忽视,基于这种情况,又鉴于上述之培训目的,我认为实现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实际案例来带动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通过老师们相互合作、探究、发现,进而生成新的教学理念,让老师们认识到教学目标制定的关键地位,并把握好教学内容选择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新课程积极倡导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节课面对的学员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如果照本宣科,会让他们有一种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感觉,所以我以教学案例为纲来安排这节课比较能吸引他们的兴趣,能使老师们主动参与进课堂教学,而且用案例来实际操作,更能达到直观、明晰的效果,也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研究学习目标而著名的美国学者马杰曾指出:教学设计依次应由三个基本问题所组成:首先是(展示课件)

  1、我要去哪里?

  2、我如何去那里?

  3、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达了那里?

  这三句话不难理解,它很形象地概括出了设计一节课的三大过程。不用问,第一句话我要去哪里指的就是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第二句我如何去那里关乎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第三句,则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我们今天将要探究、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展示课题)

  课题: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马杰先生把教学目标比作我要去哪里,这很形象地指出了教学目标的地位。的确,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如果目标不明,会使我们的工作陷入盲目或被动,纲举则目张、但是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教案时,我们往往并不看重教学目标,或照搬教参上的,或照搬优秀教案上的,反正教案上只要有这一项就行,更不注意自己下面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照应了教学目标,从而导致教学目标架空现象,为教学评价带来麻烦,也使教学陷入盲目、无序状态。

  请看下面一则案例(展示课件)

  《咏鹅》

  教学目标:

  1、 简单介绍作者。

  2、记住诗中的12个生字。

  3、理解体会诗中的意境之美。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是《咏鹅》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那么,这个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这些方面?

【有关说课稿九篇】相关文章:

1.有关说课稿3篇

2.有关美术说课稿3篇

3.有关说课稿4篇

4.有关说课稿10篇

5.有关说课稿八篇

6.有关说课稿三篇

7.有关地理说课稿模板五篇

8.有关说课稿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