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学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环境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小学进行环境教育,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基础性和启蒙性的,使学生对环境有个初步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环保实践,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基本情况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对所开设的课程有一些了解,但不够深入。五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良好,能够从各方面对本学科知识进行补充和充实,但个别学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此认识不深,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
环境教育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五年级学生在以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可尝试自己独立面对社会与自然,去关注、调查、探究、思考、总结,做出自己的判断。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以"环境教育"为主题,引导学生更加熟悉自己的生活,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提高学生的整体的素质。
三、工作目标:
1、新时代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人类的发展,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环保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的简单知识,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3、使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增强,成为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源动力。
4、要改变"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途径进行"的认识。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保教育。
5、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安全教育。
四、教学任务和重点难点:
1、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专题教材,专门开设环境教育课;
3、利用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交流、评估、布置与辅导,同时提供榜样,树立典型,期末评比"环保小卫士"。
五、工作措施:
1、注重知识渗透,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2、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3、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生活,重视环保实践教育。
4、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
5、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指导学生制作"保护环境、美化村庄宣传卡等活动。使学生懂得社区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使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努力挖掘教材中可渗透环保教育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利用学科教学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6、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途径,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把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作为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教育的最佳途径。组织的活动:
六、工作安排:教学时间按十六周计算
第十课:扮靓我们的校园
第十一课:天上的雨水干净吗
第十二课:菏泽牡丹花中的奥秘
第十三课: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十四课:当青蛙成为人们的美餐
第十五课:黄河为什么会断流
第十六课:博山开元溶洞探秘
环境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环境保护对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保护和改善环境,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奋斗,不懈努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20xx年,学校将继续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校园”的总目标之一和创建“绿色学校”的要求,组织开展全校性的环保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不断提高环保知识水平,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此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二、环境教育目标
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环保事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增长环保知识,掌握环保基本方法,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
以创建国家绿色学校为抓手,努力建设生态校园,为最终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中心工作
(一)努力争创绿色学校
继续绿化校园,使校园绿化覆盖率高标准超省标。整体优化校园环境,利用宣传阵地(橱窗、黑板报等)宣传环保知识,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创文明办公室,师生共创“绿色学校”。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师资队伍
1、为了使学校的环境教育落到实处,要调整和充实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要构成我校环境教育的组织机构,全方位、立体式地推进环境教育。
2、强化师资队伍。要想使孩子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具有较高环境教育素质的老师是关键。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A、加强对教师的环保培训,在教学业务培训的同时结合环保培训。
B、请进来。请环保局领导、环保组织来校辅导。
C、创造机会,组织校领导和教师参加环保专题培训班。
D、订阅环境报、杂志和书籍供教师学习。
E、定期交流环保信息。
(三)抓好四个结合,加强环境教育
A、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环境教育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诸多学科都涉及到环境教育内容,所以要求相关科目教师积极渗透环境教育,具体要落实到教学计划、教案中,并进行环境教育教案的常规检查和好课评比,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地结合、渗透、拓宽、深化,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B、与环保纪念日相结合。积极利用环保纪念日及时对学生环保教育,“3.12”开展植树节活动,上街开展护绿活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无烟日等要上街做好宣传工作,发放环保宣传品,开好主题活动。
C、与行为习惯相结合。要求学生爱绿护绿,不乱扔乱抛杂物,不在墙上桌上乱涂乱画乱刻;学校和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学习活动环境,如教室、班级环保区、自行车车棚等,以整齐干净为标准,评比打分,作为班级常规管理,使每一个学生在爱环境的每个具体行为上检查自己“做好事”,“不做坏事”,在公共场合,如街道、医院、公园等不随地叶痰,不抛任何杂物,不损坏一草一木。
D、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学校环境教育只有与课程相结合,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学校将以绿色环保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以凸现学校文化特色。
(四)以“生态校园”建设校园
我校是一所老校,在重新调整、规划、建设的同时,学校要始终围绕建设“生态校园”的办学目标,创造“人化”自然,学校占地面积3029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0005平方米,绿化面积占学校总面积的33%,生均绿化面积达11.14平方米。校园清新静谧,四季飘香。学校要根据自身财力,经济地制订"让每一块墙壁说话,每一棵树木寓意,每一个景点启智"的环保教育总原则,发动师生挂植物铭牌,树环保警句,建生态校园。在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中,规范道德与自然交往行为。
四、每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环保教育工作计划及有关活动方案。
2、各班黑板报要有环保内容。
3、用好环保教材
4、学校大队部、团委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认真实践《中小学生环保行为规范》。
5、各中队组织学倡议书,明确环保身边小事内容。
三月份:
1、广泛开展为环保做好身边小事活动。
2、用好环境教育渗透参考材料。
3、3.12植树护绿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种好一棵树、栽好一盆花。
4、“3.22”世界水日宣传教育活动。
5、环保小卫士上街开展护绿活动,并开展清除白色污染活动。
6、要求各科教师在教育中进行环保渗透,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7、开展环保征文活动。
四月份:
1、组织学生进行“人与自然”社会实践活动
2、纪念“4.22”地球日活动。
3、“4.20——4.26的爱鸟周活动。
4、学校环保小卫士评选。
环境教学计划3
我上了一节网上教学的研究课,以运用信息技术贯彻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为出发点,具体要求: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2、读写结合。下面就是我对这次研究课的实践探索和教后体会。
一、实践探索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以培养信息时代的读写能力为出发点。
2、以探究和协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利用、筛选、加工信息的能力。
3、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归宿。
本课教学环节是:
1、把先前下载的桂林山水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品读欣赏,描述漓江:
⑴、根据自学提示学习第二段,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点击该词语,就会出现相应的词义文本框。
⑵、再读,找特点。
⑶、漓江水有哪些特点?
(同一种意思有不同的说法,请你们用不同语言表达出来,写在留言板上)
3、上网,表现美:
欣赏漓江美景和美文,找出喜欢的画面,通过重组、再造想象、来描绘一番。
4、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电子文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5、质疑自学,描绘山色:
⑴、提出自学要求,指导自学。
⑵、学生上网自学。
⑶、交流:
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
根据山色和山文,进行重组和想象,描绘桂林山色。
6、上网领略祖国风景名胜美景和美文,用自己语言描绘自己喜欢的一处风景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电子文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二、几点启示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同时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转变,真正落实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地位。同时我也得到了几点启示:
1、网上教学促使教师的角色有了转变:
信息时代,教师在课堂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垄断者,学生自己在课外,在网络获得的知识十分丰富,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要求。因此如本课例中所体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前台走到后台,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物质条件、必要的学习资源及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课中为学生提供网络教室;制作一个存有有关桂林方方面面内容,包括文本,音频、视频,静画等多种形式的电子资料库,供学生查阅;传授学生制作电子文本的方法。为上课创设必备的条件。
尽管学生有多种学习选择的权利,但离不开的教师的组织规划。课前,我从整体出发策划教学环节,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先检索阅读,协作完成电子文稿;在分组汇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评议。信息化技术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了广泛交流协作的机会。通过这种协作交流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2、在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运用计算机阅读的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阅读能力是学生形成诸多能力的基础能力,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资源优势,使学生的学习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以前那一成不变的教材,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种美文名著,精彩句章,尽收眼底。而且使教学活动由课堂扩展到课外的家庭,使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扩展阅读,在这篇课文中学生阅读了大量描写桂林山和水的文章,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知识的积累。这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局限性,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借网络环境,加强写作体验: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些都是进行写作的良好素材。而许多学生一碰到写作文就叹苦经:作文难——写不好、写不出、不知道写什么。面对单一的教材,统一的要求,思维受到限制,内容千篇一律,无真情实感,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写作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对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比较贫乏,语言的组织与表达存在一定的困难,缺乏语言的积累,缺乏对信息的搜集、组织与处理的能力。在表达的方式与表现形式上,比较单一。这就是传统作文教学所造成的。而网络下作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开放学习环境。并通过建立一个交互性网络平台,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
我们通过互联网收集各种描写桂林山水和祖国美景的文章,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使更多的文章聚集于一处,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与本次写作相关的信息。学生可以自主地查阅与欣赏不同的文章,进行想象、重组、创造,他们写作与表达的欲望也就得到了激发,在这种主体性的支持下,学生的写作就更生动而又具有真情实感。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述与写作,学会了在富有创意的表达而不拘泥于模仿。用自己独特的表述手法来描述自己的.真实经历与感受,从而写出不同风格的文章。从而达到读写一体化。
4、网上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的学习能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网络化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课特点,提出读写一体化要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接着学生开始自由选择主题,自主阅读资料库里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在小组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协作完成电子文稿。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成功必须是相互合作的道路。
现代科学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唯有相互合作才能构造出整体和谐的力量。在电子文稿的制作及介绍、展示过程中,小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各不相同,有的擅长文字处理,有的热衷于版面设计等等,只有小组成员通力协作才能完成一个代表本组水平的电子文稿。利用互联网进行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在更加灵活、开放的课堂环境里进行更加复杂、高效的读、写活动,成为更加智能化的人机一体化的阅读──写作方式。同时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也渗透了德育方面的内容,有效地实现了语文的推进素质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结合。
三、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由于网络教学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极为浓厚、讨论的热情极为高涨,此时老师较难控制好课堂的秩序。
2、由于网上交流、写作都需学生利用键盘、鼠标输入等方法协作完成。学生平时接触还不多,所以较费时。
【环境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环境教育的教学计划05-29
环境教育教学计划10-31
环境的日记12-10
环境实习报告08-23
环境小学作文12-16
爱护环境教案07-25
环境小学作文09-30
环境教育的教案05-26
我们与环境教案10-30
《环境的保护》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