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语言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2、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用生动、连贯的语言续编故事内容;
3、培养幼儿机智灵活,遇事能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1、教师做狐狸的模仿动作,请幼儿猜一猜:这是谁?是一只怎样的动物?
2、提问:乌鸦是一只怎样的动物?它有什么缺点?
二、学习故事:(边看多媒体故事边提问)
1、欣赏第一、第二段故事后,提问:
狐狸看见了一片肉会怎样?会打什么坏主意呢?
2、欣赏第三段故事后提问:
(1)狐狸是怎么骗乌鸦的?(请模仿狐狸的语气回答)
(2)听了狐狸的赞扬,乌鸦会怎样呢?
3、欣赏第四段故事后,提问:
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呢?
三、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师:你们知道乌鸦为什么会上当?狐狸又为什么能骗到肉?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寓意。
四、续编故事:
鼓励幼儿从多种角度续编故事
(1)讲道理或求情
(2)想办法再骗回来
(3)采用战斗的方法夺回来。
活动反思: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生动活泼的寓言故事。两个小动物各自有各自鲜明的个性。通过他们两个动物之间的三次对话,揭示了一个不能轻信别人的好话的道理。如何让孩子们理解这三次对话,从而把握寓意呢?首先,我自己认真理解这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了解到幼儿喜欢看动画片这一兴趣特点,把整个故事制成了集声像动画于一体的课件,师幼在讲授、问答、讨论中加强互动和联系的活动方法。然后,根据该教学活动的目标来进行本次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太多,幼儿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活动的目标并未真正达成。
大班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二研)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2、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3、培养幼儿机智灵活,遇事能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一对邻居,是谁呢?看!
(出示乌鸦、狐狸的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狐狸是一只怎样的动物?那么乌鸦又是一只怎样的'动物呢?和狐狸比,是更狡猾呢?
二、分段欣赏故事
1、欣赏第一、第二段故事后,提问:
那小朋友们也来学一学乌鸦找到肉高兴的样子好吗?小朋友,你们猜一猜,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它在想什么呢?”他会怎么做呢?
2、欣赏第三段故事后,提问:
狐狸是怎么说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狐狸吧!小朋友们,狐狸第三次是怎么说的啊?我们来比比看谁说得最好?
3、讲述第四段故事后,提问:
小朋友们,为什么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小朋友们都知道乌鸦的声音并不好听,那为什么狐狸说他的声音好听,还想听它唱歌,是真的想听它唱歌吗?
三、引导幼儿畅想故事的结局
鸦听了狐狸的奉诚话,心里一得意,刚一张嘴唱歌,嘴里的肉就掉下来了,结果会怎么样呢?
四、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寓意。
五、续编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活动导入时,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出示狐狸的图片,很快调动了幼儿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我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幼儿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中,使幼儿充满了学习的乐趣,他们不由得跟着我一起说起来、演起来。在形象的表演中使幼儿受到启发和教育,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在本次教学活动讨论环节中,我很自然的从知识目标过渡到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幼儿大胆发言,气氛热烈。但是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特别是在讲述故事寓意时,教师教代的不明确,教师应先组织好语言。
大班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三研)
活动目标:
4、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5、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6、培养幼儿机智灵活,遇事能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一对邻居,是谁呢?看!
(出示乌鸦、狐狸的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狐狸是一只怎样的动物?
那么乌鸦又是一只怎样的动物呢?和狐狸比,是更狡猾呢?
二、分段欣赏故事
1、欣赏第一段故事
师:乌鸦为什么这么开心?
狐狸看见乌鸦嘴里的肉,馋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它心里会想些什么呢?那它会怎么做呢?
2、欣赏第二段故事。
狐狸是怎么做的?它对乌鸦说了什么?
狐狸骗了几次都没成功,它会放弃吗?它会想什么更好听的话来骗乌鸦呢?
3、欣赏最后一段故事
狐狸这次骗到肉没有?它是怎么做的?
三、猜测故事结尾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心里一得意,唱起歌来,嘴里的肉掉了下来,结果会怎么样?
师:你们知道乌鸦为什么会上当?狐狸又为什么能骗到肉?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寓意。
四、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五、续编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总结前两次的经验,这次的活动准备的更加充分。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突破幼儿学习的难点。孩子的学习欲望较高,都愿意边听故事边看动画片,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之中。同时我还通过让幼儿学说动物对话,学做动作来理解故事寓意,孩子们都能主动去学说对白,学做动作。但是教师小结寓意这一活动最好放在欣赏完动画之后,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与小结。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老师出示的字卡和头饰,能够完整的讲述故事。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性思维。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丑小鸭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把握丑下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品味童话语言艺术的魅力。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是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2、揣摩关键句,理解故事的深层内涵,体味故事中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活动准备
1、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丑小鸭的特征和习性。
3、准备字卡、录音机、各种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聆听音乐,律动,做手指操《一座小桥》导入新课。
二、基本环节:
1、通过出示头饰及数字“2”的讲解方法,让孩子们认识小鸭子,引出活动。
2、幼儿看老师出示的头饰和字卡,同听老师讲述本故事。
3、在听故事后熟认字卡上的生字,跟老师熟读课文。
4、让幼儿们用表演的方式来加深对故事的了解。
5、分组练习表演,让幼儿到讲台前给大家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做些补充和鼓励表扬。
三、 结束环节:
通过律动〈数鸭子〉来结束本活动。
四、延伸环节:
1、续编故事《丑小鸭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2、小朋友们,请把你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回家讲给你的家人们听。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激发了幼儿对他人的同情、关爱之情,懂得了要爱护小动物。
小百科:《丑小鸭》说明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并为这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坚强的面对。同时“丑小鸭”也比喻不被关注的小孩子或年轻人,有时也指刚刚出现、不为人注意的事物。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1、能大胆参与讲述故事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三种角色实现飞天理想的不同态度和行为,领悟坚持才会成功的道理。
活动准备
挂图、幼儿活动材料P9—11页《青蛙飞行员》和第7—8页《发明飞机以前》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喜欢?
2、你想过自己也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吗?
二、飞行难,失败就放弃
1、小动物们都在想办法飞上天,他们碰到困难了吗?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阅读挂图,激发阅读兴趣,讨论阅读方法
2、老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她长出了一对像蝴蝶一样的大翅膀,……飞了起来”)
3、小狗和小猫把气球拴在木箱上飞,可是飞不起来。小狗去想另外的办法了吗?成功了吗?
这次失败以后,小狗又去想办发了吗?(没有)
4、小猫敢再去试一试吗?她是怎么做的.?
(小猫不敢试了,她只是躺着睡大觉,在梦里飞起来)
三、不怕难,坚持才会成功
1、小狗小猫都不敢再去试着飞上天了,还有没有小动物会去试呢?
2、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当青蛙说……”结束)
3、青蛙打算造飞机时,别的小动物怎么对他?(讥笑)青蛙是怎么说的?
4、青蛙在园子里造飞机,动物们怎么说他?(说他愚蠢)
5、青蛙成功了吗?这时候,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
(他成功了……大伙儿一起想办法,不怕造不成)
6、青蛙成功了吗?小动物又是怎么样的,还说了些什么?
7、这三个小动物你最欣赏谁?说说你的理由。
8、结合挂图,讲述故事。
四、编故事
1、如果你是小狗、小猫你会怎么做?
2、重新编一个故事(把幼儿的想法编进去)
五、了解人类的飞行历史
1、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梦想着飞行了,他们想了一些什么方法呢?
2、老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活动教材p7—8页《发明飞机以前》了解人类探索飞行的历史。
3、现在,我们已经能够飞上天空、登上月球,还把探测器送上火星。
你能说说人们是怎样飞上天空,到月球、火星去的吗?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目标
发展幼儿陈述理由、说明原因的能力。
准备
各种玩具图片。
过程
1.物品分类
请幼儿将混放在一起的各种玩具分类放好,并说明理由。提醒幼儿可以使用“因为……,所以……”句式。一个幼儿说完后,其他幼儿评议,看他分得、说得对不对。
例如:
①小碗、筷子、小勺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吃饭用的。
②因为汽车、轮船、飞机、宇宙飞船都是交通工具,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2.找相关图
请幼儿找出有关系的两张图放在一起,并说明理由,其他幼儿进行评议。
例如:
①因为她是女孩子,所以穿花裙子。
②因为小羊、小白兔都爱吃青草,所以我们把它们摆在一起。
③因为米老鼠、唐老鸭都是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里的“人物”,所以把它们摆在一起。
3.说一件生活中的`事(情景)
请幼儿用“因为……,所以……”,或“……所以……”,说一说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一件事,或一种情景。
例如:
①因为秋天到了,所以有的树叶变黄了。
②因为3月8日是妈妈的节日,所以我要送给妈妈一朵小红花。
③因为抢玩具谁都玩不成了,所以应该轮流玩。
建议
如果幼儿不会用“因为……,所以……”这类词说出完整句,老师要示范,并讲解“因为”是说明事情的原因,“所以”是说明事情的结果。
教师和幼儿可以互相出题,练习此句式。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感受散文诗所表达的意境美。
2、理解散文,并运用动作表现散文诗中形象性的动词:争、睁、扑。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自制《绿色的书》图书(做成树的外形)
2、胸饰,动物图片、树的图片若干。
3、录制的配乐散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平时最喜欢读书了,你喜欢看什么书呢?(幼儿自由交流)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本书,是一本你从没读过的`书,你们看(出示自制图书)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师:到底谁喜欢读这本绿色的书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散文诗《绿色的书》。
2、理解散文诗第一段的内容。
(1)初步欣赏散文第一段。
师:谁来读这本绿色的书了?
小鸟(星星、露珠)是怎么读这本绿色的书的?
(2)再次倾听散文第一段,用动作表现争、睁、扑。
师:小鸟(星星、露珠)是怎么读这本绿色的书的?
(3)表演散文第一段
3.理解散文诗第二段的内容。
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读这本绿色的书呢?我们一起从散文诗中找到答案。
(请幼儿听录音完整地欣赏散文。)师:小鸟、星星、露珠为什么都喜欢读这本绿色的书?
4、完整欣赏散文诗,体验优美的意境。
5、创编:绿色的书
(1)师:现在老师就是一棵树,你觉得谁会来读我呢?它会怎么读呢?
(2)幼儿创编
(3)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创编的书。
6、结束活动。
师:现在我们都是绿色的树了,我们去把它们变成一本本绿色的书,好吗?
指导幼儿边欣赏散文诗边制作绿色的书。
活动延伸:让幼儿在表演区继续表演散文诗。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一个偶尔的机会,在网上看了《带进酒桶的老鼠》故事录像,故事中,当馋嘴的小老鼠掉进酒桶里时,跑来的却是老鼠的死对头小猫,小老鼠怎么办?小花猫会救小老鼠吗?被救后小老鼠会被小花猫吃掉吗?故事中充满矛盾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给人以丰富想象的空间,这使我产生了灵感,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幼儿来说,这不单单是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还是一个极好的语言想象创编活动素材,于是,我设计了这次大班创造性讲述活动,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讲一讲,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讲述能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知道在危险的情况下用智慧战胜困难,做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画面内容创编“救鼠”和“逃生”故事情节。
2、能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讲述,发展语言能力及想象力。
3、体验创造性讲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掉进酒桶的老鼠》录像带、电视、vcd机一台
2、鼠、兔、鸟、狗、羊、鸭、鸡、猴、猫、牛、装有许多酒的酒桶图片各一张,布置在黑板上:酒桶图片在中间,猪、兔、鸟、狗、羊、鸭、鸡、猴、猫、牛图片呈圆形翻贴在酒桶图片外圈。
活动过程实录
一、出示小老鼠图片,激发幼儿观赏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这是一只聪明勇敢的小老鼠,今天让我们听一听、看一看这只小老鼠的故事吧!”(教师用一种神秘的口吻介绍幼儿即将看到的录像)
二、分段播放录像,幼儿欣赏并创编故事。
1、播放录像第一部分:从故事开始到小老鼠掉进酒桶里等着有人来救它。
教师出示事先布置好的黑板,把小老鼠图片放在黑板上的酒桶图片中。教师提问:“小老鼠为什么掉进酒桶里?”“小老鼠在酒桶里怎么样?”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救鼠”情节:“谁会来救小老鼠呢?”“怎样救的?”幼儿每说出一种动物,老师就把相应的图片反过来,用粉笔画线把动物与酒桶连起来。如果黑板上没有幼儿创编的动物,教师就用粉笔画出来,幼儿没有提到的动物老师最后把它反过来,并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教师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
2、播放录像第二部分:从来了一只小花猫到小老鼠同意小花猫救自己上来。
教师:“小花猫和小老鼠是好朋友吗?”“小花猫为什么要救小老鼠?”“小老鼠为什么同意小花猫救自己?”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为下面的创编打下基础。
3、播放录像第三部分:从小花猫把小老鼠救上来到张开嘴巴要吃小老鼠。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逃生”情节:“小老鼠被小花猫吃了吗?”“它是如何逃脱的?”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创编小老鼠“逃生”过程。
4、播放录像第四部分:从小花猫张开嘴巴要吃小老鼠到最后。
教师:“当小花猫要吃小老鼠时,小老鼠说了什么?”“小花猫是怎么做的?”
“小老鼠逃回洞里又是怎么说的?”教师要求幼儿用故事中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结束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读准"菜、奶、衣、鸟、哝"的发音。
2.运用看图讲述的方法,通过"连环式"地摆放图片学习儿歌的内容。
3.体会儿歌诙谐、风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小图片:板凳、娃娃、小猴、公鸡、豆虫各两张。
2.将图片以"连环"的方式排列在黑板上。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儿歌中的物体、动物、人物。
1.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出示、摆放图片。
2.教师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一一认识图片中的物体。(正确说出儿歌中的物体、动物、人物的名称和他们相应的动作。)
3.让幼儿准确地练习讲述。
二、教师通过"抽"、"摆"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边摆放、抽取相同内容的图片,边朗诵儿歌。
教师:今天这些好朋友在一起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强调操作教具的动作,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动作,自然地感知儿歌连环式的结构。
3.教师在幼儿有节奏地拍手伴奏下,再次朗诵儿歌一遍。
三、多种方式学习朗诵儿歌。
1.师幼之间开展接口朗诵。
2.幼幼间开展对口朗诵。
四、鼓励幼儿通过"给你给他朗诵"的方式再次朗诵儿歌。
教师自然地引导幼儿相互对同伴念儿歌。
小板凳歪歪(儿歌)
小板凳歪歪,里面坐个乖乖;乖乖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梳头,里面坐个小猴;小猴出来穿衣,里面坐个公鸡;
公鸡出来打鸣,里面坐个豆虫;豆虫出来咕哝,咕咕——哝!
活动反思:
《小板凳歪歪》是一首诙谐有趣的绕口令式的儿歌。儿歌的内容生动活泼,虽然有点长,但是每句都有押韵,念起来也很容易上口,很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活动时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我说:“今天又许多好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啦,看看有谁呢?”然后出示图片,第一张是一张小板凳,以前我也碰到过这个问题,在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时”小朋友就说这是“椅子”不会说“板凳”(在我们这个地方很少说“板凳”的),但是这次问下来,李惠媛说这是“板凳”,于是我就接着引导下去。
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学念儿歌,这是儿歌学习活动中重要而又枯燥的一个环节,幼儿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而且儿歌的语言情感可跨性大,这就要求朗诵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以往活动中,我也明显的发现,朗诵的次数多了孩子就没有兴趣,可是不进行集体朗诵孩子无法感受儿歌的语音、语调、语气…… 于是,我通过“抽”、“摆”图片的方式来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觉得这是图片在和自己捉迷藏,帮助孩子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学习儿歌内容。孩子们通过趣味的朗诵,学习和体验着儿歌的趣味,不知不觉中走入到儿歌的美妙境界中。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语言教案大班语言教案09-15
大班语言教案11-01
神奇的语言大班教案12-04
大班语言教案06-23
大班语言礼物教案09-01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10-24
大班语言故事教案12-26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12-02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01-18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