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案《小心夹手》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全教案《小心夹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1
一、教案背景分析
幼儿园小班是34岁儿童的集中教育阶段,由于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认知水平尚未完全发育,对危险的认知和防范能力也较差,故在幼儿园安全教育中需特别引起重视。夹手是小儿园幼儿最常遇到的安全事故之一,由于其轻微的外伤,家长和教师有时候会忽视这类事件的危险性,进而影响幼儿对危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本教案旨在通过小班教师的指导,让孩子们了解夹手的危险性,学会预防夹手的方法,提高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二、教育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夹手的危险性,认识到不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会造成危险。
2、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增加对危险事物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育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
1、活动一:夹手的危险性介绍
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夹手的危险性,告诉他们夹手容易造成疼痛、损伤,引起感染等后果,引导幼儿对夹手的危险性有一定的认识。
2、活动二:正确使用工具的示范及练习
教师为幼儿示范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如使用剪刀、铅笔等。并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练习正确的`使用方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讨论错误使用工具可能导致的危险情况。
3、活动三:游戏环节小心夹手
教师准备一些易夹手的物品,如夹子、折纸等,然后让幼儿进行游戏,要求他们小心操作,避免夹手。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总结游戏中的安全经验,让他们认识到正确使用工具的重要性。
4、活动四:安全知识学习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传授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如遇到夹手时应该怎么办,如何呼救等。引导幼儿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对危险的警惕性。
5、活动五:亲子活动家庭安全教育
教师可以将本次活动推广到家庭中,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夹手的危险性,共同学习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可以通过绘本、游戏等形式,让家长与孩子互动,共同提高安全意识。
四、教育策略及评估方法
1、教育策略:
(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全面提高他们对夹手事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向幼儿展示夹手事故的后果,引起他们的思考和警惕。
(3)交互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趣性。
2、评估方法:
(1)观察评估: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工具、是否注意安全等方面,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门、窗、抽屉等容易夹手的地方。
2、知道在开、关门,推、拉抽屉时要小心,防止夹伤手指。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或视频。
2、幼儿准备自己的小手模型。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小手被夹伤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关注。
2、观察讨论: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容易夹手的地方,如门、窗、抽屉等,并讨论如何避免夹手。
3、实践体验: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模型进行实践操作,体验小心夹手的重要性。
4、游戏巩固: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小心夹手的意识,如“开门关门”游戏、“抽屉推拉”游戏等。
5、安全小结:教师总结活动内容,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夹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提醒幼儿小心夹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2、环境创设:在教室里贴上小心夹手的标志,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五、活动评价
1、能否认识到生活中容易夹手的地方。
2、是否知道在开、关门,推、拉抽屉时要小心。
3、是否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3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知道小朋友的手是很重要的,不能用手乱摸、乱够。
2.能够知道小朋友的手应该如何保护。
3.能够知道小朋友在使用电器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手。
4.能够知道小朋友在玩耍时,如何避免手部受伤。
二、教学内容:
1.《小心夹手》的故事。
2.手的保护知识。
3.电器使用中手的保护知识。
4.玩耍时手的保护知识。
三、教学方法:
1.故事教学法。
2.讲解分析法。
3.演示教学法。
4.情景再现法。
四、教学过程:
1.通过故事《小心夹手》来引入手部保护知识。在讲述故事时,要用语言生动、情感表达,引起小朋友的共鸣和思考。
小朋友,你知道我们手的重要性吗?手是我们身体上最灵巧、最灵活的器官,它能抓、能捏、能托、能拉,也能写出漂亮的字。我们的手好像一个小天使,总是无时无刻为我们服务。可是,如果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手,就会发生意外。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小心夹手》。
故事开始了,讲述一个小明和他的朋友一起去公园玩。在乘坐旋转木马时,小明用他的手去够住旋转木马的扶手。没想到,一不小心他的手就被夹住了,非常痛苦。结果,小明的手伤得很严重。这就是他没有好好保护自己的手,夹到了。
2.通过情景再现教学法,让孩子亲身体验手的受伤情况,引导他们认识到手部保护的重要性。
老师拿来一个小玩具,让孩子们把手放在玩具中间,模拟手被夹住的情况,感受一下手受到的压力和疼痛感。然后,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手的构造和功能,告诉他们手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好好保护。
3.讲解分析法。通过讲解手的保护知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手的保护。
孩子们知道,除了在旋转木马上容易夹到手,用电器时也可能会受伤。老师向孩子们介绍电器中的手的保护知识,比如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电器,插头拔电器时应该拔插头的插头,用电器时不要潮湿的手等。
4.演示教学法。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手的保护活动。
老师在教室里放置一些常见的电器,如电风扇、电视机、电熨斗等,带领孩子们观看操作手册,并借助电视机等电器,向孩子们演示电器使用中如何保护手。
孩子们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手,不能随意乱够、乱摸,不能让手过度劳累,避免手臂过度疲劳,保养手部皮肤等等,这些都能让孩子们的手远离伤害。
五、教学资源:
1.《小心夹手》故事
2.电器操作手册
3.常见电器模型
六、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通过故事、情景再现、讲解分析、演示教学和总结等方法,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了手的重要性和保护手的方法。通过讲解电器中手的保护知识和演示电器操作方式,让孩子们能够更安全地使用电器。
我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在情景再现教学中,孩子们有的过于兴奋,有可能会忽视手的保护;在演示教学中,有的孩子在观看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错。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手的保护,同时要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使孩子们更好地接受和吸收相关知识,进一步保证他们生命安全。我还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也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更加安全地生活。这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作业和安全提示等方式实现。
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孩子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避免手的受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注重手的保护,并时常强调手部保护的重要性,进一步让孩子们养成好的`保护习惯。
我认为这次教学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启示,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的手,从而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平安地成长。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这需要教师经常加强和孩子们的互动沟通,在平时的生活中引导他们注意手的保护,让安全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一种自觉习惯。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告诉家长们教学要点和安全提示,让家长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与教师合作,共同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中班安全教育《小心夹手》教案,旨在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引导他们学会保护自己的手,注意安全,从而让他们健康、平安的成长。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学方法和内容也应该有所调整。对于小班的孩子,可以通过简单的动画故事、绘本、艺术手工等方式来引导孩子认知手的保护。对于大班的孩子,则可以增加更为具体的案例故事、电器的安全知识和更高难度的手部保护技能,让孩子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手部保护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育机构和学校也应该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组织更多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安全演习,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家长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安全教育中,为孩子们的健康和成长保驾护航。只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家长、教师、学校联手合作,才能让孩子们更加平安和健康的成长。
我们要铭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观念,不断加强安全教育,让孩子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成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能,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作出贡献。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4
一、教案背景
在学校或家庭中,孩子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类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夹手、撞伤等情况,这些事件可能给孩子们带来伤害。因此,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
二、教案目标
1. 能够理解夹手的危险性,并知道如何避免夹手事故。
2. 具备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够应对夹手事故。
三、教案内容
1. 通过游戏和故事情景演练,向孩子们介绍夹手的危险性。可以使用玩具模型或图片,教给孩子们夹手的常见场景,如门缝、抽屉、自行车车轮等。引导孩子们感受夹手的'疼痛,并告诉他们夹手可能造成的伤害后果,例如指甲损伤、血肿等。
2. 教导孩子们如何避免夹手事故。通过示范和讲解,告诉孩子们正确使用玩具和工具的方法,例如要学会正确关门、打开抽屉,玩具要放在指定的地方等。同时,也教导孩子们避免夹手的正确姿势,如抓握物品时要保持手指的弯曲,不要放置手指在可能夹到的伤害部位。
3. 通过实际操作演练,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可以让孩子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夹手的场景,让他们学会如何迅速自救和向周围人求助。同时,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教学,教授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急救包进行简单处理。
4. 整理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彼此分享。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并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提醒孩子们将学到的知识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一起共同关注安全。
四、教案评估
通过观察孩子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夹手的危险性,掌握夹手事故的预防方法,并具备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此外,也可以进行简单的问答测试,检查孩子们对于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案延伸
1. 可以邀请家长和学校的安全专家参与安全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2. 可以通过制作海报、手抄报等形式,将安全知识进行归纳和展示,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3. 定期组织复习和巩固活动,以确保孩子们能够长期保持对安全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总结:
安全教育教案《小心夹手》从夹手事故的危害性、预防措施、自我保护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教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游戏、故事情景演练等,使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夹手的危险性并掌握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5
活动目标: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将学会如何避免夹手的危险,学会正确的应对和处理夹手的情况,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或道具:夹子、门、抽屉等可以夹手的道具或图片
2、故事书:讲述有关夹手的故事书
3、安全教育卡片:包括如何避免夹手和应对夹手的方法
4、安全教育游戏:例如夹手游戏、安全意识问答游戏等
活动步骤:
1、开场导入: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小心夹手”,并简单介绍夹手的危险和影响。
2、故事时间:老师讲述有关夹手的故事书,引导幼儿了解夹手的情况和危险。
3、安全教育卡片:老师向幼儿展示安全教育卡片,包括如何避免夹手和应对夹手的方法,与幼儿一起讨论和学习。
4、安全教育游戏:老师组织幼儿参与夹手游戏或安全意识问答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夹手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实践操作:老师带领幼儿在实际的环境中,如门、抽屉等道具上演示如何避免夹手,以及应对夹手的方法。
6、总结反思:老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安全知识,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夹手的危险。
活动延伸:
1、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夹手的安全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
2、安全教育宣传:鼓励幼儿向家人和朋友宣传夹手的安全知识,提高周围人的安全意识。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将学会如何避免夹手的危险,学会正确的应对和处理夹手的情况,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幼儿将安全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并记忆“小心门夹手”这一安全知识。
2、能正确使用“小心门夹手”这一安全知识。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记忆“小心门夹手”这一安全知识。
2、能正确使用“小心门夹手”这一安全知识。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能正确使用“小心门夹手”这一安全知识。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图片等教具。
2、《小心门夹手》安全教案范文。
3、学生的安全帽、手套等安全用具。
五、教学过程:
Step1:导入
1、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段视频,引起学生对门夹手事故的注意。
2、引导学生思考:门夹手事故对我们的危害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这种事故的发生?
Step2:呈现
1、展示《小心门夹手》安全教案范文,让学生阅读并理解。
2、解释教案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教案的内容。
Step3:讨论
1、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教案内容,讨论门夹手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2、随机抽取几组学生进行汇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讨论。
Step4:实践
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门夹手事故的发生和救援过程。
2、老师以及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Step5:总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门夹手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2、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以确保他们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的其他场所观察门夹手事故的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鼓励学生向家长、老师和同学宣传门夹手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七、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小心门夹手”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评价,评估他们在模拟门夹手事故中的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八、教学反思:
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7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夹手的危险性,学会避免夹手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准备一个夹子、一个小布袋、一些小玩具和一块布。
2、准备一些图片或绘本,讲述夹手的故事。
3、准备一些小礼物,作为活动奖励。
三、活动过程
1、介绍夹手的危险性:老师向幼儿们展示夹子,并告诉他们夹子的两个夹子口很容易夹到手指,会很疼痛。然后,老师用夹子夹一个小布袋,让幼儿们看到夹子的力量。
2、讲述夹手的故事:老师给幼儿们讲述一些夹手的故事,例如小动物夹到手指后的痛苦和后果。通过故事,让幼儿们了解夹手的危险性。
3、观察夹子的特点:老师让幼儿们观察夹子的结构和特点,告诉他们夹子的夹口是很容易夹到手指的。
4、学习避免夹手的方法: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一些避免夹手的方法,例如不要随便乱动夹子、不要把手指伸进夹子口等。
5、实践操作:老师给幼儿们分发一些小玩具和一块布,让他们用夹子夹起玩具或者布,练习使用夹子的正确方法,避免夹手。
6、活动总结:老师和幼儿们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强调避免夹手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
四、活动评估
观察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夹子,并避免夹手的发生。
五、活动延伸
老师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避免夹手的方法,增强家庭安全意识。同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次提醒幼儿避免夹手的方法,巩固活动所学内容。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8
教案目标:
1. 学生能够识别夹手的危险性。
2. 学生能够学习如何避免夹手。
3. 学生能够认识有关急救措施。
教学材料:
1. 夹子
2. 图片
3. 视频(有关孩子夹手的视频)
引入活动:
1. 引导学生观看一个有关孩子在游戏中夹手的视频。教师说:“你们看,这个小女孩在玩具中夹住了她的手指,她感到很痛苦。那么我们怎么才能避免夹手呢?”
2. 教师拿出一个夹子,问:“你们谁知道这是什么?你们谁曾经被夹住过手指?”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夹子和夹手的危险
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识别会夹手的东西(如门,窗户,抽屉等)。然后,教师指着夹子,说:“这个是夹子,如果不小心碰到,就会夹住手指,这是很痛苦的。”
2. 教师展示夹子并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夹子,不要将夹子靠近自己的.手指。
3. 教师模拟夹住手指示范,让学生感受这种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觉。
活动二:学习如何避免夹手
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避免夹手。例如,关好门窗,不要让手伸进抽屉或箱子等。
2. 教师向学生展示正确的使用厨具方法,并告诉学生在使用这些物品时要特别小心。
3. 让学生模拟如何正确地使用厨具和其他日常用品,以避免夹手。
活动三:急救措施
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基本的急救措施,如用清水冲洗伤口,并贴上止血布等。
2. 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急救箱里的物品。
3. 教师给每个学生播放一个视频,向他们展示有关如何处理夹伤的情况。
评估方法:
1. 带领学生现场演练面临突发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包括应急处理和切实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以此评估学生对上述信息的掌握情况。
2. 老师观察学生对夹伤事故或突发情况的反应、控制措施、急救和应对方法,以此评估学生的应急处理和掌握应对方法的能力。
家庭作业:
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夹手事故的可能性来源。
2. 要求家长在家里对学生进行有关夹手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夹手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9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安全教育,学生能够正确识别门的危险性,避免门夹手事故的发生。
2、帮助学生掌握应对门夹手事故的正确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
1、门夹手事故的发生原因。
2、预防门夹手事故的措施。
3、应对门夹手事故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播放教育影片,并请学生观看视频内容。
2、引导学生讨论视频中的场景,并引导学生总结出门夹手事故的'原因。
二、讲解(20分钟)
1、讲解门夹手事故的发生原因:
(1)学生懒散自觉:大多数门夹手事故都是由于学生不注意自己的行动而造成,当然,这一点也与家长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2)门的设计与安装:如果门的设计与安装不合理,也容易夹伤。
(3)环境原因: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很多学校,门的开、关速度过快、力度过大,或者因为门口狭窄、人流过大等原因,容易造成学生的手夹伤。
2、讲解预防门夹手事故的措施:
(1)学生要自觉养成好习惯,要坚持自我保护意识。
(2)学校要严格按照规定安装门,确保门的安全。
(3)学校要定期检查门的质量并做好维护。
(4)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讲解应对门夹手事故的方法:
(1)如果手夹在门里,首先要保持镇定,不要用力挣扎。
(2)用另一只手或用身体其他部位,轻轻地将门打开。
(3)如果门夹手的地方已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应该马上到医院进行处理。
三、练习(15分钟)
1、请学生进行门的开关操作演练,并且注意手部的位置和身体的姿势。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预防门夹手事故的措施,并进行讨论。
四、总结(10分钟)
1、进行安全知识的复习和总结。
2、整合课程,总结课程重点。
五、作业(5分钟)
请学生在家中进行门的开关操作,注意手部的位置和身体的姿势,并且将注意事项总结到笔记中。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安全教育,学生对门夹手事故的危害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应对门夹手事故的正确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应加强家校联系,向学生的家长宣传门夹手事故的危害,帮助家长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安全知识。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10
一、课程目标
1、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夹手,学习如何避免夹手事故发生。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养成正确的安全习惯。
3、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明白身体上哪些部位特别容易夹伤,如何预防。
二、课程内容
1、开始: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常见的夹手事故图片,让他们看看哪些地方容易被夹伤,引导幼儿说说他们有没有被夹过手,以及怎样避免夹手的经验和方法。
2、活动:
(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夹手案例,并提供一些避免夹手的方法,如使用夹子、保持手部清洁、避免夹人等等。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模拟环境下体验夹手的危险,让他们亲身体验夹手的痛苦,让他们更加懂得如何预防。比如可以让幼儿戴上手套,然后在夹子里面拿东西,让他们明白如果不小心,手指就会被夹住。
(3)让幼儿玩一些针对夹手的小游戏,如数钉子的个数、拼图游戏等等,让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如何避免夹手事故发生的方法。
3、结束: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明白哪些地方特别容易夹伤,以及如何避免夹伤。教师还可以复习提供的一些预防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记住。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让幼儿在模拟的环境下体验夹手的`危险,让他们明白在生活中如何预防夹手事件的发生。
2、游戏教学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吸收知识。
3、研讨教学法: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夹手的预防和避免方法。
2、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安全意识,了解在生活中如何预防夹手事故发生。
五、教学策略和师生角色
1、教学策略: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来讲解学习内容,让幼儿更好地吸收知识。
2、师生角色:教师要兼顾引导和激励,并且要注重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六、评估与反思
1、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的表现,记录幼儿的情况,以及收集家长的反馈,从而评估这个活动的效果。
2、反思:教师可以根据收集的反馈意见和记录,反思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和方法。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1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知小心夹手的概念,知道玩具、家具等日常物品也可能会夹伤手指。
2、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安全意识。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和游戏活动,初步了解小心夹手的概念,懂得哪些东西容易夹手,怎样避免夹手。
2、难点:学习并初步掌握遇到夹手情况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小兔为什么会哭?
2、展开:
(1)引导幼儿观察图画,讲述内容。
(2)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知道哪些东西容易夹手。
(3)通过故事讲解和图片的'引导,让幼儿了解夹手后应如何处理。
(4)通过儿歌、歌曲和图画的形式巩固幼儿的记忆。
3、结束: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12
一、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通过幼儿园安全课的教学活动,教导幼儿避免夹手事故的发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和互动游戏,让幼儿了解夹手事故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正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夹手事故的发生原因。
2、培养幼儿预防夹手事故的意识。
3、教授幼儿一些简单易行的预防措施。
4、引导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
三、教学内容
5、课程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课程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可能发生过的夹手事故,并询问他们对此事件的认知和感受。
6、认识夹手事故
–结合图片或视频,让幼儿了解夹手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常见的夹手事故对象,如门缝、抽屉等。
–谈论夹手事故对幼儿的危害。
7、夹手事故的预防措施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教导幼儿如何正确使用门把手、拉手等设施。
–强调幼儿应该避免将手指或其他物品放入狭小的缝隙中。
–让幼儿参与小游戏,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正确的防止夹手的方法。
8、生活中的安全事项
–强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我保护,如交通安全、水与火的安全等。
–通过图片或故事情景,让幼儿了解并知晓生活中的危险源。
–鼓励幼儿在遇到危险时主动询问或寻求帮助。
9、总结与讨论
–回顾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让幼儿复述夹手事故的预防措施。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或提出对安全问题的疑问。
–以小组讨论或全班分享的方式加深对安全问题的理解。
10、家园共育
–发放相关安全宣传资料给家长,并鼓励与家长一起进行安全教育。
–鼓励家长提供在家中防止夹手事故的案例或方法,促进家园合作。
四、教学方法
11、图片和视频展示:通过视觉影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夹手事故。
12、语言教学: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解释夹手事故的发生原理和预防措施。
13、实物与模型展示:通过触摸实物与模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夹手事故的对象。
14、游戏体验:通过互动游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防止夹手事故的方法。
15、讨论与分享: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促进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思考与交流。
五、教学资源与准备
16、PPT或投影仪:展示图片和视频。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13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夹手危险情境,并学会避免夹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3.通过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学会在遇到夹手等意外情况时冷静应对,并能够向他人提供帮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夹手的危害,掌握预防夹手的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应用所学知识,避免夹手事故的发生。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夹手事故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或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夹手事故的严重性。
2.知识讲解
列举常见的夹手危险源,如门缝、抽屉、剪刀等。
讲解夹手的危害,包括手指受伤、出血、感染等。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避免夹手事故,例如:关门时要小心、使用剪刀时要集中注意力等。
3.案例分析
选取真实的夹手事故案例,讲述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后果。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从中吸取教训,总结预防夹手的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4.模拟演练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模拟夹手事故发生时的情景。
引导学生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通过演练,让学生更加熟悉夹手事故的应对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
5.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夹手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和学校中宣传安全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夹手事故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夹手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2.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14
一、教案简介
本教案是针对幼儿园教师在幼儿们玩耍时容易夹到手指的情况进行的对策教学。通过教师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帮助幼儿认识夹手的危害性,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从而使幼儿安全玩耍。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认识到夹手的危害性。
2.能够辨别夹子的分类,了解钳子的结构。
3.能够掌握正确的夹子使用方法,减少因夹手而引起的意外。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
5.了解夹子的使用方法。
6.能够减少夹手的发生。
四、教学难点
7.让幼儿认识到夹手的危害性。
8.能够辨别夹子的分类,了解钳子的结构。
五、教学准备
9.笔和纸。
10.夹子模型。
11.教具:木夹子、塑料夹子、笔夹等。
12.教学板书。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通过讲述夹手事例来让幼儿了解夹子的危害性,引导幼儿认识到夹子的分类和钳子的.结构。
2.演示:
教师介绍学习夹子的分类和钳子的结构,并准备模型让幼儿查看和辨认。通过演示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夹子的分类和结构。
3.操作:
教师将各种教具拿出来,让幼儿亲身感受并学习夹子的使用方法。通过操作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夹子的使用方法,避免夹手的发生。
4.模拟:
教师将夹子放在桌子上,让幼儿模仿正确的使用方法,加深幼儿对夹子使用方法的认识。
5.点评: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问一些问题来检验他们的掌握程度。并做一些点评,纠正他们使用夹子的错误方法。
七、课后作业
13.回家观察和认识更多的夹子,并思考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4.练习正确使用夹子,并分享使用心得。
八、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对夹子的危害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夹子的分类和使用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在以后的玩耍中,特别是涉及到夹子的玩具配件,幼儿将能够更好地避免发生夹手的意外情况。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15
一、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了解何为夹手事故;认识危险物品和场所;掌握如何避免夹手事故发生。
1.2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
2.1知识讲解。
夹手事故的定义及危险性;
容易发生夹手事故的物品和场所;
避免夹手事故的方法。
2.2活动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孩子了解夹手事故的危害和具体原因;
带领孩子玩“猜谜语”游戏,让孩子猜出一些易夹手的物品和场所,并告诉他们危险因素和如何避免;
在课堂上模拟真实场景,让孩子亲自体验,让他们意识到何为夹手,怎样才能避免夹手事故。
三、教学过程。
3.1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讲解本次课程内容,并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孩子了解夹手事故的危害。
3.2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孩子了解夹手事故的危害和具体原因。
3.3游戏互动(15分钟)。
3.3.1匹配游戏:教师出示物品图片,让孩子猜测哪些物品容易夹手,慢慢将危险性高的物品和场所显示出来。
3.3.2猜谜语:通过玩“猜谜语”游戏,让孩子猜出易夹手的物品和场所,如:牙签、剪刀、门、窗户等等,并提示孩子它们的危险性和如何避免。
3.4体验活动(15分钟)。
在课堂上模拟真实场景,例如让孩子亲手试着打开某个容易夹手的物品或者让孩子亲自体验何为夹手。并通过实际体验,让孩子更加深入理解何为夹手和如何避免。
3.5总结回顾(5分钟)。
教师让孩子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提示孩子要多留意身边的危险物品和场所,提醒他们避免夹手事故。
四、教学评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意孩子的反应和表现,及时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通过游戏互动和体验活动等方式检验孩子是否掌握了课程内容。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讲解夹手事故的危险性和原因,又通过游戏和实际体验让孩子加深了解何为夹手以及怎样避免夹手事故,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然而对于幼儿来说,这些知识需要经过重复的训练和经验积累才能真正在生活中运用到,因此需要不断地夯实教学并通过互动和实践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1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夹伤危险,学会避免夹伤。
2.掌握夹手的正确处理方式。
3.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讲义及图片资料。
2.道具:夹子、玻璃杯、一次性手套、绷带等。
3.生活场景模拟道具。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夹伤危险的地方,如门窗、自行车、椅子等。
2.讲解危险源
介绍夹伤的危害和产生原因,如移动能力的障碍、出血等,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危险源进行示范和注意事项讲解。
3.正确处理方法
为学生介绍产生夹手时的'正确处理方式。首先需要保持冷静,然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如快速抽出夹住的手指,冲水消毒等。
4.操作实践
让学生操作道具,模拟夹伤事件的现场,并要求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处理。需要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和辅助。实践中注意安全,避免再次发生夹伤。
5.巩固知识
进行模拟场景教学,需要让学生围绕着生活中一些危险地方发生的夹伤事件进行巩固,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防范,以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6.总结
对学习点进行总结和复习,让学生温习以前的学习,并对作出进步的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
四、教学福利
打印一些安全小知识卡片,让学生在儿童乐园内发现附近危险源时喊出来,口头给予奖励。此外,为每个学生配备一次性手套和绷带,以便应对紧急情况。
五、教学评估
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学习纪律、班级贡献、知识应用等三个方面。根据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建议。
六、习惯养成
教育孩子要养成安全习惯,如避免跑动和翻滚、避免在偏僻和危险的地方玩耍等。此外,父母也应该、母校也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时时进行预防与教育。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1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门夹手的危险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避免发生门夹手的意外事故。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1.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门夹手的危险性,引起学生的注意。
2.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门,避免门夹手的发生。
3.学习如何在门夹手时正确应对和解决问题。
4.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了解门夹手的危险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门,避免门夹手的发生。
3.学生学会在门夹手时正确应对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图片和视频展示门夹手的危险性。
2.门夹手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3.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设置。
教学过程:
Step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门夹手的注意,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了解他们对门夹手的了解和认识。
Step2:学习正确使用门(10分钟)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1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门的危险性,了解门的安全使用方法。
2、知道门夹手的危害,掌握避免门夹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知道门的危险性。
2、掌握门的安全使用方法。
3、掌握避免门夹手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掌握避免门夹手的方法。
2、知道门的危险性。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门的不同种类,让学生了解门的种类。
2、讲解门的危险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门被猛地关上,会发生什么事情。然后再告诉学生门的危险性,例如:门被猛地关上会夹住手指,甚至会造成骨折等伤害。
3、讲解门的安全使用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门的安全使用方法,例如:开门时要轻推门,不要猛地推,关门时要慢慢关上,不要猛地关。同时,要注意门的锁是否已经锁好,以免门被风吹开。
4、讲解避免门夹手的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避免门夹手的`方法,例如:在开门时,要将手指放在门把手上,不要将手指放在门缝中。在关门时,要将手指放在门框上,不要将手指放在门缝中。
5、小结: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门的危险性和安全使用方法,以及避免门夹手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门的危险性和安全使用方法,以及避免门夹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门的安全使用方法,掌握避免门夹手的方法。同时,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门的种类,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安全教案《小心夹手》】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心夹手安全教案02-26
小心危险的安全教案11-01
小心烫伤教案07-19
小心危险教案12-24
《小心烫伤》教案07-04
大班教案《老鼠,小心!》10-25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打电话要小心01-10
幼儿园《小心、危险》教案09-20
《小心陌生人》大班教案01-01
小心陌生人大班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