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冰心《谈生命》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冰心《谈生命》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冰心《谈生命》教案1
教学目标:理清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脉络,明白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一、导入新课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咱然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罗曼罗兰又说:“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决不能复返。”他们说出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冰心的《谈生命》,看看中国的这位世纪老人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生命的。(出示PPT1题目)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请一个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注意划出文章中能够标示结构思路的句子。(出示PPT2题目)
(指定一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勾画关键句子。)
师:刚才我们朗读了全文,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
生:“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师:那么,作者认为生命像什么呢?
生: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像一颗小树(的成长历程)。
师:还有能提示行文结构的句子吗?
学生找转入议论抒情的衔接句
师:通过寻找关键句,我们理清了文章总分总的行文思路。(出示PPT3题目)
三、理解内容
师: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东流的春水和一颗小树各自经过了怎样的生命历程?我们用刚才分析全文的方法来分析一江东流的春水的生命历程。
学生大声自读“一江春水”部分,注意画出关键句和提示词,组织回答。(出示PPT4题目)
“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摇?摇?摇?摇勇敢快乐地流走?摇?摇?摇?摇享受它生命中遭遇的一切?摇?摇?摇?摇有时候?摇?摇?摇?摇有时候?摇?摇?摇?摇有时候?摇?摇?摇?摇有时候?摇?摇?摇?摇,最终“一声不响地流入大海的怀抱”;
“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经历春夏秋冬,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大地的怀里。
师:刚才,同学们分别描述了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试比较,作者对它们的描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这两种事物的生命历程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默读课文,并独立思考问题)
生:(从四个“有时候”描写的内容和小树经历的春夏秋冬比较)
一江春水,在东流的过程,有种种不同的遭遇;而一颗小树的成长经过了相连的人生阶段。这样就全面地喻示了人生要面临不同的遭遇和不断地成长变化阶段。
师:在对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描写后,作者用了前后照应的两句话作为小结。
①“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不有悲哀!”
②“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这两句话把散的东西编织在一起,把全篇内容有条理地穿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揭示了作者的生命观,也是连接手段。
四、把握主旨
师:我们通过几个关键句子把握了本文的行文思路,作者在结尾部分表达了他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最后部分,一起来理解这些议论抒情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认识生命的本质。(出示PPT5题目)
生齐读课文片段,选择句子练习全文品味分析。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把握关键句的方式,整体感知《谈生命》这篇课文。
回顾一下我们的上课思路:
依据总领句、过渡句、照应连接句等,分析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品味抒情议论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篇好的散文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动人的乐章,它能给读者眼睛和耳朵都带来美的享受,《谈生命》就是这样的一篇散文,让我们再次大声朗读,感受文章的魅力。(师生齐读全文)
六、拓展提升
1.许多著名的作家对生命都有精彩的比喻,下面我们再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读一读张洁《我的四季》,看看作者对生命的看法。
(拿出学案,读文章完成练习)
2.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下面请大家把中考指导用书拿出来,81页读一读草是怎样一点点变绿的,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七、结语
同学们,人生的四季是短暂的,青春更是转瞬即逝。我想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除了学会用把握关键句的方式把握散文内容之外,应该更加懂得如何珍惜生命,如何把握今天。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在生命中的每一天认真的生活,无悔的付出,那么,在未来,我们也会坦然的面对我们的'生命终结。
五、教学反思
1.朗朗书声体现“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谈生命》是女作家冰心一篇文笔优美、情感细腻的散文,其文字明朗、灵动,韵味深刻,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且节奏感较强,是一则极好的朗读材料,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了朗读、精读、品读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读书活动。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
2.圈画批注注重词句赏析。
在教学方法上,本教案引导学生“圈点勾画”,通过把握文章关键句子和提示性语言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通过对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的点评赏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的目的。初三学生有一定的语言鉴赏能力,但他们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够深刻,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可能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只有通过充分感知分析,学生才能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3.平等对话,鼓励自主、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教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解读文字“生命是一江春水”这一部分时,我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生命的状态和过程的基础上,采用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再适时点拨,教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同学们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到了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学会了独立思考、共同研究的方法,培养了发散思维、口头表达的能力。
4.重视积累迁移,注重能力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交到学生自己手里,让学生自己走进知识的宫殿,挖掘知识的宝藏。本教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品味关键语句和课外延伸这两个环节中,因势利导,从知识到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实现目标。在循序渐进中把散文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适时引导总结,通过拓展提升,让学生用所学方法指导阅读实践,及时反馈,举一反三,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冰心《谈生命》教案2
[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课文解读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谈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美文,道出了她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全文仅有一长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文字精炼,哲思深邃,形象表达尤其精彩。开篇用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引出话题,接下来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比喻描写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九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美散文,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而本堂课学习对象是刚进入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七八年级学生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又没有九下的学生语言积累的丰富、厚实,并且作为刚进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生命的认识比较浅层,达不到冰心老人用一生的.经历谱写出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让学生走进文本,能对生命本质有一定的感悟,能欣赏文章的各种美,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的教育。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通过对精彩语句的品析,让学生学会品析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通过多角度赏析,感受文章语言美、哲理美、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的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一)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教法及学法]
(一)教法:朗读法、激趣法、延伸拓展法
(二)学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研读法、积累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看一看,了解生命的历程:
让学生欣赏一组画面,即一个人从婴儿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对生命有一种感知。
(教师解说)
(设计意图:视听入境,创设氛围,借助多媒体展示画面,辅助学生对文字的感知、理解,符合学生对生命直观形象敏感的学情。)
二、听一听,聆听生命的足音:
教师配乐朗读全文,学生听读感受。
三、读一读,感受生命的律动: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
(1)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呢?(此问题是理解全文的基础)
(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
(2)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
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此处指导学生朗读)
(3)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作一棵小树?(借用文中语句)
(教师做以小结)
2、找出文中揭示生命本质的句子。(如果个人找不到,可同桌之间议一议。)全班齐读揭示生命本质的句子。
(设计意图:在此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同时此环节中注重圈点批注法,依据新课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要求,渗透学法指导;另外,此文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文章的美及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不读是无法品味的。训练朗读能力,进一步培养审美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品一品,感悟生命的真谛: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赏析喜欢的句子,教师作以小结。
(设计意图:在这堂课上,品析美文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独特的生命感悟,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并最终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创造性阅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其能力)
五、写一写,升华生命的意蕴:
让学生根据一江春水表现生命曲折、丰富多彩的形式或一棵小树表现生命过程的形式仿写:生命像
提示:生命像一杯咖啡
生命像一支蜡烛
生命像蛹的破茧成蝶
生命像一个人的学习过程
生命像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发挥语文的情感优势,以知识去激活知识,以情感去感化情感,以心灵去振奋心灵,以生命去激扬生命,此环节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六、结课:
学生齐读冰心的哲理小诗: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教师作结束语)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快乐)历程
生命(痛苦)
【 冰心《谈生命》教案】相关文章:
《谈生命》教学反思10-30
冰心《纸船》教案08-03
《谈生命》阅读题及答案07-22
谈读书教案06-21
“冰心”之火04-18
生命的林子教案05-20
生命教育教案07-30
(经典)生命教育教案08-03
生命与安全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