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刚才我们讲到了电脑,那如果说一座房子,它所有的东西都由电脑来控制,那么这样的房子就称为“电脑住宅”(板书:住宅)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预设:电脑住宅里有什么?电脑住宅是怎样的?
过渡:还有这么多的同学想提问,真好。读书有疑问是个好习惯。在心里记下你的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介绍了一栋安装了( )台电脑的住宅,具体写了( )、( )、( )、( )、( )、( )等地方的特殊电脑装置以及它们的功能。
2、写作顺序:这是课文里的顺序。如果我将这些顺序调乱,你觉得可以吗?那个更好?你看,课文先带我们到大门外,然后走进门口,到了一楼的会客厅,再到厨房,接着来到二楼的卧室、浴室。像课文这样随着空间的转换有顺序地介绍,这样的顺序,我们叫做什么顺序?(空间转换顺序)【板书】以后,同学们在介绍类说明文或是参观某个地方的作文,也可以按照空间转换顺序来写。这样,文章写起来就显得有条有理,线路也是清清楚楚。 那我们就把这条清清楚楚的线路送进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我们一起说一说:
过渡:那么,在这个电脑住宅当中,你最喜欢课文给我们介绍的哪个地方?
三、 精读
1.那你喜欢这住宅里的什么地方呢?
2.预设“卧室”段落
3.自己先读一读这个段落。(课件出示“卧室”段落)看看你们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这段话写了什么)
地方——卧室
卧室里安装了什么电脑设施——“休息”开关
电脑在卧室里是如何工作的?——主人睡觉前,只要
感受——你觉得电脑真是这住宅的.(节能专家、尽职的保安 )。
四、略读
其实不仅是“卧室”,作者在描写其他地方的时候也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写的。现在请大家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地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美好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圣诞节卡片
2.课前学生搜集圣诞节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圣诞节场景,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
2.从预习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
【课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些风俗学生不太熟悉,因此要尽可能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的方式了解圣诞节,并播放圣诞节的音乐,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理解“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1.默读课文,个人自主探究,在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2.小组内部交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它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四、品读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1.出示插图,谈谈自己的发现。
2.品读金吉娅的话。
(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金吉娅说的话,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金吉娅说的话。
(3)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4)再读金吉娅的话,注意读出金吉娅因为没能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的语气。
(5)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3.再次看图,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4.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1.小练笔:替陌生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回复给金吉娅姐姐。
2.生生交流,互评。
六、作业超市
1.我要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读给大家听听。
2.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
3.自制贺卡,为亲人送上祝福。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同桌互相读读生字、新词。
2.检测:字词巩固游戏:“你指我猜、开火车、生字开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金亚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二、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重点区分“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
2.师范写“矛、卡、仁”。
3、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紧紧地拥抱”。
3.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学生自自悟,把这句话多读两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引导学生理解“善良”、“仁爱”。
(这两个词语本身有很深的含义,不宜做太深的解释,引导学生体会如下就可以了:)
善良——心地纯洁。
仁爱——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
6.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
如愿以偿——在本文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加深理解:
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
7.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话。
教师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8.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四、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母亲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1)首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时,妈妈为什么很生气?
(2)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妈妈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教师小结:妈妈的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我们可以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五、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包括母子之爱、手足之爱、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
六、作业设计
元旦节快到了,让我们给亲人、朋友送上我们心中的爱吧。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祝福。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爱的奉献”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的基础上完成这次实践作业是很有意义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并恰当的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3、学习本文叙述详略得当的写法来指导自己的写作。
4、学习本文恰当的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使文章脉络清晰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写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学习本文恰当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从而使文章条理清晰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自学内容: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常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知识层次的人交往的人也不同。让我们一同走进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看他在工作之余,闲暇之后都和哪些人来往。(板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出示课件)
1、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主要内容 。(明确:星期天;福楼拜家;以福楼拜为中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一登场;通过对每个人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2、找出出场标志性的词语(每四人一组,讨论完成)
“第一个”“过了一会”“接着”“渐渐地”学生自己在书上标注。
4、文章通过对四位大家相会时的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展现了每个人的什么性格特点?
师生共同研讨,完成课后练习填表: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性格特点行为
福楼拜大胡子,蓝色的大眼睛学生在书中划出热情奔放和蔼可亲睿智开门,拥抱,握手,拍肩
都德白皙的脸同上睿智深沉平和激情荡漾仰坐在沙发上
左拉头小卷发披肩与胡子连成一片眼睛眯缝同上朴实固执聪慧沉默寡言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
二、研读与赏析:
你谈谈福楼拜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客人来访?
指导:再次扣到对福楼拜的人物描写上。
学生四人为一组讨论,师指导紧扣原文,划出写福楼拜的语言、动作及外貌的语句加以体会,生作答。
师出示课件:
1、……总是亲自去开门;他分别送到前庭;单独讲一会话;紧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大方的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这样的句子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好客,热情
2、第九自然段……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来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这一段表现他的什么品质?
明确:博学,睿智
三、拓展延伸
假设这天四位文学巨匠都来后,莫泊桑也来了,他与四人都谈些什么,行为如何?表情如何?那四个人又说了些什么?放飞你的思想,结合生活情景谈一谈。
教学反思: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朗读、讨论、分析、揣摩,通过比较作者对几个人物的不同写法,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作技巧。在引导学生分析有关四位大作家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语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之后,让学生发挥想像假如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恰巧就在此时,莫泊桑来了,根据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征,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当学生通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就已经逐步理解并掌握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课前预习,收集孔子和老子的有关资料。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三、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四、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五、教学时间:2课时
语文教案 篇5
一、自主练习
⒈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 槽枥( )( )
粟( ) 外见( )
食马( ) 祗( )
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 )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⒊填空。
①韩愈,字 , 代著名 家,他的著作收在《 》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 。
二、阅读延伸
(一)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⒋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⑤不以千里称也
⒌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⒍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通 含义: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含义:
通 含义:
③其真无马邪
通 含义:
⒎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⒏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③食不饱,力不足。( )( )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 )
⒐归纳第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⒑第二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⒒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
3、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体感地描写方法
重点:
掌握本文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
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
教具:
准备反映纽约丰富的物质文明和高节奏生活的幻灯。
教程:
一、导入课文
1.师:大家对于纽约的认识有多少呢?
2.师:一个生于黄土高坡,聆听着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纵横交错的沟 沟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 边,置身于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 约的摩天大楼之中,看着这座商业帝 国,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带着这种好奇,让我们“走进纽约”,走进刘成章感受到的 纽约。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1.师: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世界金 融、商业、贸易、文化中心之一,联合国 总部所在地,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得孙 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作为一座 现代化的大都市,纽约充满生机和活 力,生活节奏快速异常,同时也存在竞 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的一面。(播放幻 灯)请大家朗诵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 魅力。
2.请学生讲一讲自己读完这篇游记的初 步感受,提醒学生要注意物质文明的两面性。
三、分析作者观察的角度,掌握其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
1.师:作者分别从仰视、俯视、平视三个 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请大家阅读 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2.师: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呢?
提示:便于全方位、立体地层示纽约市 的面貌。
3.师:作者描写景物时采用了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两种方法,如第1段中写 纽约的`高楼大厦,'人走在阴森森的峡 谷中……也映照出朵朵白云'是静态 描写。第4段写纽约市的交通状况, '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尽可以坐 在街心岛上享受免费按摩'则是动态 描写。请在文中找出其他例句,并分 析其作用。
4.总结。静态描写作用:勾勒出纽约景 物的轮廓,使读者较清晰而完整地看 到纽约市的真实面貌。动态描写作 用:将景物写活,充分表现出城市的活 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四、宇词积累
指导学生准确认读下列词语,并释义、 造句。(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字词积累
烙印 伟岸 喧嚣 倏地 超尘脱凡 柳暗花明 横空出世 摩天
分道扬镳 风风火火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能力目标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初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学模式读练为主的三环六步教学。
一、导入新课、揭题。 导入方法:回顾成语故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创造潜能创造的意识来自于问题和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建立在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基础上的质疑精神是对好奇心的推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交代学习任务。 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2 练习复述课文。 3 了解成语,学会运用成语。
四、速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感悟第九自然段。 1 自由读,思考: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用划出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句子。 (3)用划出他分析的句子。 2 全班交流。 3 变式练习: (1)大雁飞得慢,因为( )。因为( ),所以( )。 (2)大雁叫得悲惨,因为( )。因为( ),所以( )。 4 同桌对读,边读边记。 5 填空练习: (1)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就判断出这只鸟( )。 (2)这只鸟所以一听到弓弦响就拼命往高处飞,是因为( )。 (3)这只鸟所以掉下来是因为( )。 (4)更羸知道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会害怕,用劲儿往上飞,会使旧伤裂开。所以判断只要( ),这只大雁就会( )。 6 引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环节层层推理,步步深入,是对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后的一个检验,同时加深了只要一拉弓,大雁就落下来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件的可信度,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7 导语导入:这是更羸把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加以分析、判断出的结果,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8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 出示思考题: (1)更羸是怎样使大雁掉下来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用·标出魏王感情变化的词。 2 方法:读、思、画、议的.方法。 3 交流。 (1)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什么?(①更羸是一个射箭能手。抓住时机理解能手一词;还知道哪些能手,进行积累词语的练习;②叙述更羸是怎样把大雁射下来的。) (2)观看录像。师解说,创设情境:一只受伤的大雁无助地拍打着翅膀,边飞边鸣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伴声音),可怜的大雁听到弓弦响,心里害怕极了,拼命地往高处飞,拍了两下翅膀,直掉下来。 4 回到文中,指导朗读与录像内容对应的段落。引导:目睹这一切,魏王的感情有没有变化?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5 看投影出示的句子,自由试读。 6 指名读。 7 创设情境师生对读18自然段。 8 按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9 自由结合表演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大段,设计分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突破重难点,并在多种情境下的诵读中,理解积累语言并能初步地运用语言。
七、练习复述课文。 1 自由练说。 2 指名复述。
八、揭示喻意,学习运用。 1 理解成语的本意。 2 揭示其比喻意义。 3 列举生活中这样的人。
九、总结课文。 1 采用对照法归纳更羸的品质,完成板书。 2 回忆类似生活经验,激发观察兴趣。 3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都应该留心周围事物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但可以增长很多知识,还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收集素材,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将思想教育巧妙渗透,激发学生们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兴趣,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回、片、皮” 3 个生字。认识“横钩”1 个笔画。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白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放映课件《秋天的菜园》,配乐曲《小燕子》。
2、看了这丰收的菜园,你想说什么?
3、一个有趣的故事发生了,故事的名字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生字“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音,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
2、再读课文,要把词句读得正确、流利,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用各种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生字组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次、再、仔”是平舌音,“什”是翘舌音、前鼻音,“样、兴”是后鼻音,“么、得”读轻声。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识记生字,认识“王字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回答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A、这句话是谁说的? B、为什么说“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用横线画出小燕子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燕子妈妈说的话。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燕子妈妈的话要亲切,读出对小燕子的鼓励,小燕子说的话语速要较快,读出它的高兴。)
四、指导写字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回”“片”“皮”,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书空。认识新笔画“横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卡片。
二、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练习,并仿照例子练说。
课件出示:看看 看一看 说说 说一说
比比_________ 读读___________
听听_________ 数数___________
你还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吗?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出示问题。
(1)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都看到了什么?
(2)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3)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用序号标出来。)
(4)每次看到了什么?用横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5)教师出示冬瓜与茄子实物,指导学生观察。
(6)燕子妈妈为什么会夸小燕子?用符号圈出燕子妈妈每一次夸小燕子的话,读一读,注意读出夸奖的语气。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小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对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教案(精选)09-02
语文教案07-21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教案(经典)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