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教案

时间:2024-07-06 16:35:28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十四节气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十四节气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教案

二十四节气教案1

  一、活动主题:

  一起吃,一起喝,一起玩耍,一起happy。

  二、活动目的:

  为了加深小伙伴们之间的认识,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升华彼此的感情;庆祝冬至。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xxx

  五、活动对象:

  六、参与策划人员:

  七、活动主要内容:

  八、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

  1、参加本次冬至活动的小伙伴们和师兄师姐于7点20分到北门集合,并请每位小组的负责人负责自己本组的签到,签到无误后大家统一出发。

  2、步行分钟后,到达目的地时,每组负责人再次清点本组人数无误后,即可;如发现有人掉队,应立即马上与掉队小伙伴进行联系。

  3、进入地点后,给一定的.时间让大家休息一下,收拾一下自己的东西。

  第二板块:

  1、给每个组分配任务,二个组个组布置房间,我们设定的主题是x(或更多人,这个不用限定人数),其余人视情况而定,可去帮助其他小伙伴或听从师兄师姐的安排。在此花费的时间大概限定在一个小时半。

  2、接下来组织大家做寿司,既然是冬至那么做汤圆是必不可少的。做寿司的话,我们会先买材料,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熟米饭、寿司醋、黄瓜、胡萝卜、盐、醋、香肠、寿司帘、海苔。

  步骤超级简单:

  1、熟的米饭加入一勺寿司醋,拌匀。

  2、黄瓜,胡萝卜切成条,用一点盐和醋腌制一下。

  3、香肠也切成条。

  4、寿司帘上铺一张海苔。

  5、海苔上铺拌好的米饭。

  6、铺满后,一端放几条黄瓜,胡萝卜和火腿肠。

  7、开始卷,借用帘子的力量往前卷。

  8、卷好,切开,建议找把快刀,刀上沾点凉水,不粘。

  9、不要贪多,米饭和卷料都不能放太多,否则根本卷不住。

  10、卷的时候,借用帘子的力量往前推。

  11、切很关键,一定要找把快刀,刀很钝的话,切的时候容易破坏寿司的形状。

二十四节气教案2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雪花飘飘,大雪来到”为主题,旨在通过开展科学和艺术领域的趣味活动,帮助大班幼儿感受冬季天变化。上海很少下雪,通过课程增加对“雪节”和雪花的相关认知,了解大雪节气的相关习俗,增加科学小常识,提升语言表达、艺术创作、精细动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属语言、社会、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目标】

  1.知识方面:了解大雪这一节气的含义;了解大雪的习俗;了解雪花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技能方面:能够利用画笔绘制雪花;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科学小实验“制作雪花”;提升观察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3.情感方面:深化对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提升弘扬并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课程内容】

  了解大雪节气(10分钟)

  所需材料:视频动画《大雪时节,我们应该怎么吃?如何穿?》

  【活动过程

  (1)播放大雪节气的`趣味科普视频;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视频中看到学到了什么,教师简要总结。

  认识雪花(10分钟)

  所需材料:各种雪花的图片、雪花科普视频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讲述他们印象中的雪花,引导幼儿说出雪花的颜色和形状;

  (2)展示各种雪花图,让幼儿仔细观察,说出这些雪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结合视频《雪花是如何形成的》,向幼儿讲解雪花的分子组成及形成过程。

  科学小实验《制作雪花》(25分钟)

  所需材料:吸水树脂,色素,清水,一次性水杯。

  活动过程:

  (1)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2)教师简单讲解实验原理:吸水树脂有非常强的吸水性,吸水后会膨胀成水凝胶,像雪花一样。

  绘画活动:制作五彩雪花口罩清凉贴(20分钟)

  所需材料:纯白色口罩清凉贴;水彩笔(安全无毒)

  活动过程:

  教师给每位幼儿发放一版纯白口罩清凉贴,幼儿利用不同颜色水彩笔,在口罩清凉贴上绘制各种形状的雪花。

  【课程延伸】

  家园共育: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绘制一张“雪花形成过程图”,并带到班级中进行分享和展示。

二十四节气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1、综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附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活动目标

  1、知道冬至要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2、用橡皮泥团圆、压扁、包裹的技能制作饺子皮和饺子馅;

  3、和朋友们介绍和分享自己做的饺子,体验冬至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冬至及饺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课件准备:《冬至》动画视频、包饺子视频、包饺子步骤图

  材料准备:各色粘土、塑料刀(或食用面团、馅料)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冬至》,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习俗,引出饺子主题。

  ——熊猫奇奇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冬至都吃什么?

  ——你喜欢吃饺子吗?

  ——你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小结:冬至那天,一家人一起包饺子或汤圆,边吃边聊天,很是幸福。所以,饺子、汤圆就代表团圆,代表着对家人和客人的祝福。

  出示小伙伴做饺子的图片,引起幼儿做饺子的兴趣。

  出示一个制作好的饺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论。

  ——饺子是什么样的?

  ——你们在家里包过饺子吗?饺子要怎么包呢?

  播放视频《包饺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包饺子的方法和步骤。

  出示包饺子分步骤图,鼓励幼儿用黏土尝试包饺子。

  1.制作饺子皮: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两只小手搓一搓,搓成圆球;再用手掌把圆球压薄,压成圆圆片。

  2.制作饺子馅: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切碎或团圆。

  3.包饺子:用皮包住馅,用大拇指和食指把两边捏在一起,一个饺子就做好啦。

  鼓励幼儿独立制作饺子,教师巡回观察,给予指导。

  鼓励幼儿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的饺子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的饺子是什么馅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做饺子的材料,让幼儿制作不同样式的饺子并展示。

  家园共育:幼儿回家尝试和家人一起包一顿饺子,体会冬至的温馨气氛。

二十四节气教案4

  教学目标:

  1.借助《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个节气名称和由来.

  2.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教学过程:

  【导入】

  1.观看视频: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20xx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全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保护和传承。

  【提问思考】那么二十四节气有哪些?它的由来又是什么呢?

  【教师讲解】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于农业社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

  二十四节气如下: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春季)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夏季)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季)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季)

  人们为了便于记诵节气名称,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教师讲解】节气,是中国人诗意栖居的创造,衣食农事,依季候而作,随时间流转,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刻度就这样深深刻进了我们祖辈的生命中。

  【提问】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立”是何意呢?

  【总结】“立”者,始也。它们是各自季节中的第一个节气。

  【提问】祖先们还从天文的角度划分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是平分了什么?“至”又是何意?

  【总结】“分”是平分了昼夜,“至”是到达了极致。春分百花生、夏至白昼长、秋分黄叶天、冬至雪临门,两个简单的汉字,写出了四季最诗意的分界点。

  【教师讲解】二十四节气是季节的流转,它告知我们气温的变化,它预兆着夏雨冬雪,它分享着物候乐事在流年往复的千百年里,我们过着比四季更精致的二十四节气,才比任何人都明白时间的意义。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让我们无比感恩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不仅仅是四季轮转,更是二十四个感知自然细微的时刻,这让我们相信:生活远比你想象的美好。作为传统时间制度与观念,节气历法代表着一种文化归属,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文化认同价值。我们应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利用节气文化,开展多样活动,在全社会大力普及二十四节气知识与价值,让人们对节气文化的内涵有更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实现其在社区、家庭、学校的落地生根,成为一种不断再生的文化资产。“二十四节气”延续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特有的生命成长的`精神命脉,顺应自然赋予的顺序,我们要理解中国人的天人观、天地观,进而去感受、去敬畏、去思考,感悟古人的智慧,寻文化之根。

  【小结】申遗成功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引入正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二分二至日》。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关于冬天的童话,选取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用动物童话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娓娓道来,富有童趣。画面色彩丰富、生动写实,将小朋友带到大自然中,探究冬的秘密:雪花飘舞、哈气的形成、冰花的出现,感受季节和物的变化。

  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来说说冬天的景象特点。再由提问引出“冬天到了,你觉得小鸟、小树、小猫、小狗会怎么样,会说些什么?”通过出示插入式图片的帮助幼儿,更能够使幼儿了解他们各自发出的声音和“冷” 的特点。幼儿很喜欢模仿三种不同的喊“冷”的声音。到了表演环节,幼儿纷纷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上来表演的幼儿人手一个头饰,学诗歌中的角色。表演环节过于拖沓,改进后应该幼儿人手一个胸饰,既缩短幼儿等待时间,又能在最佳时间内让幼儿体验表演的乐趣。

二十四节气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雪的寒冷。

  2.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小雪节气。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雪节气》的故事音频及图片

  活动内容:

  一、由来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小雪”时值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二、意义

  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气象学上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

  三、注意

  注意润燥

  1、适当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和湿度,远离干燥和流感。

  2、对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

  多吃含叶酸的蔬果抗抑郁

  1、要保持愉悦心态,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

  2、要常食菠菜、猕猴桃、牡蛎、橘子、黄豆

二十四节气教案6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雪的寒冷,体验制作糯米美食的快乐。

  2、初步了解小雪食糯的习俗,知道食用糯米可以驱寒保暖。

  3、选择喜欢的材料尝试制作糯米美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美味的'小雪》故事音频及图片;“糯米美食”组图。

  纸面教具:《新年装饰》。

  材料准备:“美味的糯米”(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蒸熟的糯米饭、糯米面团、红糖粉、不同的坚果碎或馅料,如芋泥、花生、芝麻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小雪节气“冷”的特点

  ——今天真冷啊,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暖和一点吗?

  ——活动身体后,你们有没有更暖和一些呢?

  二、播放音频/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小雪食糯的习俗

  ——寒冷的小雪来了,熊猫奇奇、熊猫妙妙又有什么保暖的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奇奇和妙妙的好办法是什么?

  三、出示组图引导幼儿感受糯米美食的丰富性

  ——奇奇和妙妙吃了美食,还拍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些美食你们都吃过吗?它们是什么味道的?

  四、出示材料制作糯米美食体会制作享用美食的快乐

  1、出示材料,请幼儿观察并大胆表达自己的制作想法。

  2、根据幼儿兴趣,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制作糯米饭/八宝饭、一组制作红糖糍粑,教师巡回指导。

  3、成果展示,幼儿品尝糯米美食,活动自然结束。

二十四节气教案7

  设计意图;

  炎热的夏天来了,孩子们每天晚上都要洗澡。第二天,他们总会来幼儿园商量洗澡的事。“昨天洗澡,用的沐浴露是苹果味的。”“我用的是香蕉味的`。”......在娃娃区的角落玩耍时,我特别喜欢给娃娃洗澡,正好我们进入了“夏天真热”的主题,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类。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洗澡的方法。

  2.激发孩子洗澡的感受。

  准备工作:

  图片、音乐等。

  活动流程:

  一、会话介绍

  展示图片。

  ①这幅画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洗澡)

  ②她为什么在洗澡?(我在她旁边看到了肥皂...)

  总结:原来有的孩子从肥皂上看到她在洗澡,有的孩子看到沐浴露就看到她在洗澡…

  ③洗澡要准备什么?(……)

  生:我想准备香皂,沐浴露,...

  ④为什么要准备肥皂?∕:我为什么要准备∕沐浴露......

  ⑤洗澡你觉得开心吗?

  ⑥我们为什么要洗澡?总结:它能让我们变得干净又美味。

  二、游戏部分

  (1)现在让我们也把自己洗得很干净。

  ②播放音乐。

  ③孩子们随着老师的音乐移动。

  1.洗澡前我们应该做什么?(脱衣服)

  2.我们先洗什么?把洗发水挤在头上,挠,挠,用清水冲洗,挤点沐浴露,擦身体,搓背,然后是身体,然后是小臂,然后是腿,再用清水从头到脚冲洗,然后用毛巾把水擦干净,洗澡!

  ④来闻闻你自己,好吗?

二十四节气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小满节气的由来,感受浓浓的传统习俗。

  2.认识麦穗,并能动手制作麦穗。

  3.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视频《小满节气由来》、若干纸张、剪刀

  活动过程

  1、小满的由来

  2小满节气的代表物

  3制作麦穗

  麦穗疙瘩汤家常做法,正宗麦穗疙瘩汤怎么做?

  用料主料面粉适量鸡蛋1个辅料西红柿1个五香粉适量味精适量#麦穗疙瘩汤#的制作步骤1.将面粉放入碗中,用清水慢慢的搅拌,搅拌成麦穗形的面疙瘩粒待用。将西红柿清洗干净,切成块,葱切成葱花,少许木耳切成小粒待用。热锅放油,爆香葱花,木耳,加入鲜汤,精盐,生抽,五香粉,味精,西红柿,待水烧开后,加入麦穗疙瘩粒。2.将鸡蛋磕入小碗中,打散。当面疙瘩煮熟时,将鸡蛋液慢慢的淋在锅中,搅拌均匀,淋入香油出锅,装入大碗中即可。

  “割青麦”,是市场经济行为,还是违法行为?

  这个可以给你肯定的回答,割青麦就是市场经济行为,我不知道你怎么能联想到违法行为。

  如果割青麦是违法行为的话,那卖嫩玉米棒子也是违法行为了,那卖乳猪也是违法行为了,那餐桌浪费的更是违法行为了,是不是养个猪,你不养够1000斤,就卖了是不是也属于违法行为了。

  农民他们也要生活啊,也想能有一个高收入,也想能多挣点,也想有了余钱,可以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这些农村老人,他们每个月百十元的基础养老金,想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实在是一种奢想,难道他们种地提高一点收入,就不行了吗?用得着这么上纲上线吗?

  其实这件事,咱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就很清楚了,农民种地只要不改变耕地用途,不把耕地改成非农,你种粮食,还是经济作物都可以啊,咱们就把这割青麦当作一种经济作物来看,不就行了吗,难道种经济作物,提高一点收入,这还违法了吗?

  一些人士,你们可以想法设法的来提高自己的收入,难道农民就不能想法提高一点他们种地的收入,好像也没有伤到你们那根神经啊。

  请有一些人士,要抱着全民都富的心态,不要光想着自己能吃肉,农民喝口汤,你们就不平衡了,你们这不就是笑人无,恨人有吗!

二十四节气教案9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选修课人类教育部编纂的小学二年级二年级第七单元语文。这是一首为纪念我们的国家而创作的歌曲

  古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春雨开春,清??谷,夏

  满地芒与夏日炎炎相连。秋天,秋天有寒霜,冬天的雪和雪小而冷。”

  教学目的

  1、正确、流畅地阅读《二十四节气歌》。

  2、知道什么是节气,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3、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情况。

  2、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以内

  教学过程

  1.介绍新课,简单了解节气。

  同学们,在古代,为了更好地掌握时间,指导农事活动,

  设置节气。节气是指季节变化的`时间。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

  .你想知道和认识这些节气吗?

  因为节气很多,为了记住它们,人们把它们变成了诗

  ,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

  2.展示诗歌,朗读诗歌。

  1.借助拼音,自如地朗读句子。要求正确阅读,流畅阅读,多读一些不认识的单词。

  多读几遍。注意复音词“位置”的发音。

  2.念名字,相机发声。

  3.打开火车阅读、评论和发声。

  3.联图了解诗中的二十四节气。

  地球以一种明显的运动围绕太阳旋转是360度,分红24等份,每15度(约半个月)有一个节气。一年中的四点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

  半月有一个节气,依次称为:

  立春、雨、荆哲、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蛮、芒果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楚树、白露、秋分、寒露、霜冻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使用PPT幻灯片播放,使用声音、图片、动画等形式,细节丰富

  简要介绍二十四节气及相应的农事活动,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每个句子所包含的相应节气。⑴春雨清春清谷

  立春、雨、荆轲、春分、清明、谷雨⑵夏日满芒,炎炎相连

  立夏,小曼,芒果,夏至,小夏,大夏

  立秋、楚树、白露、秋分、寒露、霜冻

  ⑶秋露,秋寒霜

  立秋,炎热,白露,秋分,寒露,霜冻

  ⑷冬雪,雪冬,小冷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再读诗,背诗。

  经过师生朗读、学生朗读、分句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背诵后,让学生在熟悉的阅读中背诵。

  四、拓展与延伸

  指导学生课外翻日历,进一步了解二十四节气。

  五。黑板设计

  二十四节气

  春雨被春惊天晴,

  夏天充满了夏天,夏天是相连的。

  秋天,有秋天的寒冷和霜冻,

  冬天有点冷,下雪,下雪,冬天。

  六、教学反思

  二十四节气的划定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一项伟大成就,是中国古代人民长期经验和智慧的积累。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历的流传,二十四节气也传到了世界许多地方。

  教课本时,把握二年级学生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声音、图片、创建动画和其他形式

  设置情境,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堂课生动有趣。学生参与热情高,学生熟悉。预期的教学

  达到了学习目标,教学效果良好。

二十四节气教案10

  社会活动:

  各地小学

  活动目标

  1、了解大雪节气后,南北方气候的变化。

  2、了解各地相应的习俗(给树木保温、腌腊肉、吃糍粑等)。

  3、知道冬季树木保温的方法。

  4、体验串山楂,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用草秸包裹树木的图片、腌制腊肉、制作糍粑的`过程图、草秸草绳(或薄膜纸、绳子)、山楂、木签。

  2、谚语:节到大雪天下雪;趁地未封冻,赶快把树种;瑞雪兆丰年;大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等。

  活动过程

  1、通过图片简单了解大雪节气时各地的习俗。

  2、一起学习几个谚语,理解谚语的意思。

  3、户外实践:到户外帮助树木保暖。

  4、室内实践:串山楂活动。

  活动延伸

  了解有制作腌菜习惯的幼儿家庭,请幼儿回家与父母共同制作腊肉,并带来幼儿园观察腊肉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教案11

  活动目的

  1、了解立春节气的由来及习俗,感受立春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2、通过科学实验,让大家在动手动脑中加深对节气的印象;

  活动安排

  一、节气知识小科普

  1)关于立春节气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季节的更替,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至此,渐次复苏。时间在每年2月3-5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

  2)立春的习俗

  到了立春就是春天了,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因此,在讲究传统文化的人家又有在立春这天迎春、接春的传统习俗,以彰显对春天到来的欢迎。

  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咬春。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

  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鞭春牛。送寒气,促春耕。

  二、制作风筝

  春分前后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正是放风筝的最好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通过放风筝来避邪 ,如今大家更是借放风筝表达对新春的祈盼。

  制作步骤:

  1、选一张质轻的报纸,在上面画一个正方形,然后用剪刀或手工刀把正方形剪切下来。正方形直角向上,在垂直的对角线上摆放竹签,构成风筝的脊骨。

  2、水平放置另一根竹签作梁骨,与脊骨垂直。(长竹签作脊骨,短竹签做梁骨。)放在纸片上半部分,而不是另一条对角线上。梁骨应垂直平分脊骨。

  3、用绳子和胶带固定两根竹签的交叉处。用万能胶更牢固。

  4、再用绳子连接脊骨和梁骨的四个端点,并把它们固定在纸上,剪去竹签外的纸。此时应构成菱形。

  5.风筝的基本轮廓做好后,在中心和四角用胶带加固。

  6. 在梁骨和脊骨的交叉处四周各戳一个小孔。用绳子穿过四个小孔并联结,不用绑太紧。这样就构成了风筝的提线。

  7. 在提线上连接一条长绳,用作放飞线,放飞线的尾端绕在风筝轴上。

  8. 在风筝尾部安装一条布条作尾巴。尾巴能增强风筝的稳定性。

  小风筝就完成了,小朋友们可以带回家,春游的.时候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放风筝啦!

  三、立春科学小实验

  实验一:自制温度计

  时至立春,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趋于上升或增多。那我们怎样才能测量温度呢?今天,一起来制作一个温度计吧!

  实验材料:

  矿泉水瓶,量杯,吸管,胶带,打火机,剪刀,蜡烛,色素,热水,冷水,玻璃容器;

  实验 材料:

  1.拿出两个矿泉水瓶,向其中一个瓶中倒入适量的清水,并往有水瓶中滴入几滴色素,摇晃均匀;

  2. 用剪刀给瓶盖钻孔,并把2根吸管分别插进两个瓶盖中;

  3.将两个吸管逐一连接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4.将吸管较长的一端放入色素水中,较短的一端放入空瓶中,并用蜡烛油密封吸管和瓶盖之间的缝隙;

  5. 将空瓶放进玻璃容器中,拿起一杯热水,沿着空瓶壁浇灌下去,同时观察色素水中的现象;

  6.接着拿起一杯冷水,沿着空瓶壁浇灌下去,观察空瓶中出现的现象;

  实验原理:

  当空瓶外浇灌热水的时候,空瓶里的空气就会遇热膨胀,被挤到色素水瓶里面,色素水里就会冒泡泡;当空瓶外面浇灌冷水的时候,空瓶里的空气就会收缩,色素水就通过吸管跑到了空坷铩

  实验二:立鸡蛋

  立春这天民间有立鸡蛋的习俗。因为今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地球的引力会发生变化,鸡蛋所遭到的重力会随着引力的变化而变化,因而鸡蛋就容易立起来了。以前听老人说立春这天12点阳气最重,鸡蛋在阳气上升过程中就能立起来。不管说法怎样,我们今天来立鸡蛋应应节气。

  实验用的材料:

  鸡蛋、马克笔、白砂糖;

  实验步骤:

  1、试一试,把鸡蛋立在桌面上,鸡蛋会不会倒呢?

  2.往桌面上洒少许的白砂糖,再次尝试,看看鸡蛋能不能立起来吧!

  实验原理:

  鸡蛋放在盐上,可以改变重力线的位置,而且盐和鸡蛋之间存在摩擦力,立鸡蛋就是因为重力和摩擦力的缘故可以稳稳地立在桌面上。

二十四节气教案12

  活动目标: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民俗一直沿用两千多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国乃至世界气象学范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我国这一传统民俗,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和变化,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活动重难点:

  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我国这一传统民俗,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和变化,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活动内容:

  一、创设情境,关注二十四节气。

  1、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一首歌来开始今天的学习。(播放视频1)

  师:这首歌唱的歌词与什么有关呀?

  生:二十四节气。(节气)

  师板书跟着节气去探究。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这幅图,你能想起哪首诗?师播放清明幻灯片。

  师:谁来说一说?

  生:清明。

  师:关于清明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呢?

  生答。(古诗、清明节的日期、天气、习俗、谚语。)

  师板书。

  清明节的日期、天气、习俗、古诗、谚语。

  师小结: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清明既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节气。关于节气,大家想了解哪些知识呢?生答。

  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叨叨大仙一起来学习关于节气的更多知识。

  2、师板书:24节气小探秘。

  二、确定主题

  1、师出示24节气学习视频。

  师:谁来说一说24节气有哪些节气?

  生答。

  2、师:我们学过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是精密相连的。它们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出示PPT

  师: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利用24节气指导农业活动的呢,让我们跟着一段视频一起来了解一下。

  师:现在你想了解关于节气的哪些问题呢?

  生说。

  3、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来说一说?

  生答。

  4、按季节分组。

  师:看来同学们对二十四节气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最想知道,你们想了解哪一个季节的节气?

  以举手的形式汇报(谁想了解春天?……)

  分组:

  接下来我们就按季节来分组好不好,想了解春天的同学都到这里来……夏天在哪里……谁想了解秋天……

  给大家三十秒时间快速的来到你喜欢的季节的小组。老师看见……小组精神面貌真好。

  选组长

  孩子们交流,教师巡视。

  师评:有的同学有责任感,敢于担当,老师发现,你们真棒。

  记录问题。

  师:大家肯定有许多想要研究的问题吧,把你的'问题写下来好吗?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问题采集卡》,请同学们将自已最感兴趣、最想关注或探究的问题写下来,如果能再简单说一说理由就更好了(见表一)。

  学生姓名:xxxxxx

  问题采集卡(表一)

  序号

  我最想研究的问题

  提问人

  5、学生写,教师巡视。

  三、形成专题

  1.示范引领

  师:同学们都写好了吗?哪一组同学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问题?

  出示该组问题。

  师一个一个读这些问题,同类的放在一起。学生说,教师相机指出:同类的问题进行合并;不合适的进行删减;表述不清的进行修改。学生说,老师修改。(相机板书:合并删减修改)

  2.讨论: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能用规范的语言提出自己的问题,而且大家提的问题都贴近我们的生活。

  3.师:那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是不是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呢?如,有的问题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去研究吗?师:我们是小学生,能力和阅历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选择的问题还应该适合我们小学生来研究。

  3.小组交流

  师:现在请各小组按照老师刚才说的几条要求把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整理一下,提出自己小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最可操作的问题(一个或两个),写在卡纸上。我们看哪一组比较快。

  (课件出示问题采集卡:表二)

  组别我最想研究的问题主要理由

  小组讨论,确定专题

  4.呈现专题

  师:请组长将本组想要研究的问题放到投影上。

  5.整理研究专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否重复?是否有研究价值呢?

  师生共同整理(指导学生对黑板上所展示的问题进行分类、合并、删减,如遇到分类有争议的问题,可组织讨论。)出现的问题一个一个整理。

  补充展示:同学们,你们还有哪些好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需要补充的?

  四、规范表述

  师:同学们,现在黑板上展示的都是我们自已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如何将这些问题提升为研究课题呢?

  1.作为研究课题,表述必须规范准确,所以研究的课题一般有相对规范的表述方式。

  2.课件呈现课题规范句式。

  课件提示——课题表述的句式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如:“关于xxx的研究”;“关于xxx的调查”等。研究课题的文字表述要力求规范、准确、简洁。

  3.举例。关于春分节气的由来的研究、春分节气是研究对象;春分节气的由来是研究的内容;研究,调查是研究方法。

  4.照上面的例子,各组讨论,整理。将本组的问题转述为课题。

  5.分发方案

  师:课题选好了,小组成立了,下面就是要制定研究方案。课后请大家研究制定《研究方案》(略),下节课我们将组织交流、论证和展示。

  五、总结全课

  师: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华夏祖先无穷的智慧,是我们老祖宗仰望星空发现的奥秘,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传统文化的继承在少年,希望我们勇于肩负这项使命。

二十四节气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熟读课文,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体会到四季的时序更替与物候变换。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熟读课文,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课前搜集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一:二十四节气歌。

  学生读课题,质疑,教师解题。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找出要求认识的字,反复拼读。

  3、再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学生自主质疑解疑。

  5、谁愿意主动站起来读一读课文。

  6、同桌互读课文。

  7、分组抽读生字卡片,说说识字方法。

  8、教师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

  三、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

  1、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成语有什么特点。

  2、同桌说说成语的意思。

  3、指名反馈,教师指导。

  4、你能选一个成语说话吗?

  四、齐读课文。

  作业:

  1、用上12个成语中的一些词,选择一个季节进行描写。

  2、将节气歌背诵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

  2、读课文。

  3、背诵课文。

  二、汇报自己搜集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资料。

  1、分组汇报,组长进行整理。

  2、分组反馈。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同桌说说该怎样来写这些字。

  3、指名上黑板试写,大家评价。

  4、教师重点指导:暑、明、寒。

  5、学生口头说词。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写字。

二十四节气教案14

  一、一日活动

  晨接:播放有关雪的音乐(晨接、吃早餐、户外活动、吃午餐、睡觉、起床、都是不同的有关雪的音乐)

  引导孩子观察早晨、中午和下午的天气,说出有什么变化

  日常提醒(多穿衣服,吃温热食物,喝温水,不要赤脚等)

  二、主题活动

  读有关雪的绘本,诗歌

  安静游戏让孩子用五官感受冰块并说出来

  主题课说有关下雪天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三、户外活动

  让大组的孩子当护林使者,爱护园里的树木

  让小组的孩子在园里收集冬天的自然物回来进行美创

  午餐:播放吃饭音乐

  吃腊肉饭和饭团雪球

  播放睡觉音乐

  四、下午文化课

  语言(学习新的词汇,比如大雪、降温、初雪、寒冷等)

  家政(剪雪花工作、贴雪花工作等)

  音乐(节气儿歌、诗歌等)

  美术(绘画雪及雪花、手工制作雪及雪花、冻冰花等)

  科学(大雪的由来,节气的.习俗,天气的特点等)

  蒙氏(点数雪花,雪花与数字对应等)

  五、亲子活动

  父母带着宝宝腌菜/腌肉(食材自备或者园里准备)

  体验腌菜/腌肉的过程

二十四节气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感知和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2.试着根据儿歌的总句型来编织儿歌的句子“刷xx的人”。

  对看演示和读儿歌感兴趣,愿意读儿歌和参加游戏活动。

  准备工作:

  1.用彩色油画棒在白纸上画出房子的一角,还有游泳、爬山、骑车、卖瓜、踢足球的图片。

  2.张开双臂的红太阳玩偶的拟人化图片。

  3.一支着色笔,一些红色颜料和一个太阳头饰。

  活动过程

  先展示例子和图片,初步了解图片内容。

  1.老师(举例子):看图说,图上有什么?人们在做什么?

  2.老师(出示太阳娃娃的照片,然后用刷子蘸红颜料)看谁来了?它手上有什么?

  老师:夏天的太阳真调皮。拿一支红色的画笔。它想做什么?

  第二,示范并背诵儿歌,同时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1.老师一边读儿歌,一边根据儿歌内容。拿一个红色的笔刷,在图片上刷,把图片涂成红色。

  教师;儿歌是怎么说的?调皮的孙用红刷子刷了谁?

  2.一边读儿歌,一边操作太阳的图片。在“刷”的地方,放慢速度,等待孩子参与朗诵,让孩子对儿歌内容更加熟悉。

  3.红日照在屋外的人身上。你觉得热还是凉?

  4.老师带领孩子看图,读儿歌2-3遍。

  第三,启发孩子进行简单的儿歌模仿活动。

  1.夏天的太阳,拿着红刷子,早早的出来给外面的人刷。想想吧。房子外面还有谁?

  教师引导幼儿使用儿歌中的句型“刷xx的人”,并带领幼儿复述幼儿模仿的句子。

  老师用简笔画记录下孩子们的叙述,然后带领大家连贯完整地朗读模仿儿歌。

  四。游戏活动“夏日的太阳真调皮”

  老师出事了,戴上太阳头饰讲解游戏怎么玩。

  二十四节气与夏至幼儿园教案(4)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夏季气温、天气、动植物生活、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变化。

  2.有仔细观察比较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夏季文章进行分类。

  3.知道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体会夏天给人的独特乐趣。

  准备工作:

  1.夏季问卷:让幼儿画出他们发现的夏季。

  2.让孩子收集夏天用的'各种物品或图片。

  3.让孩子们每月做一次体温观察记录,并画一张图表。

  4.童书:夏天的秘密,夏天的星星空。

  活动流程:

  1.孩子们在夏天寻找变化。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请出去找找哪里可以找到夏天。老师带领孩子到户外,引导他们从周围环境的变化中发现夏天的特点。老师:请告诉我你是怎么得到夏天的?你知道夏天有什么特别的吗?你喜欢夏天吗?告诉我原因。

  2.展示幼儿收集的夏季用品,并学习如何分类。老师:夏天我们都用什么特别的东西?请介绍并展示孩子们收集的物品。老师:夏天有很多特别的事情。怎么能这样分类呢?

  3.结合童书引导孩子观看气象记录,讨论夏季注意事项。老师:这是孩子们做的天气记录。最近你发现气温有什么变化?老师:温度越来越高了。需要注意什么?老师要提醒孩子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做户外活动,少吃冷饮,注意饮食卫生。

【二十四节气教案】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教案01-25

二十四节气夏至教案06-19

二十四节气冬至教案01-13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01-14

大班二十四节气大雪教案12-30

二十四节气大雪活动教案12-06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10篇02-02

二十四节气大雪的祝福语03-30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手抄报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