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关于神鸟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一起来看下吧!
《神鸟》这篇课文是蒙古族民间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先让他们自学自悟。
课堂上,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记下不明白的问题。神鸟神奇在哪儿?为什么称它为“神鸟”?以读促思,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独立的阅读课文的能力,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然后抓住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里逃脱的进行教学,感悟神鸟的神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学生通过阅读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故事中的狗、乌鸦、猫很善良、忠实,有的认为它们命运很悲惨,很是冤枉,可怜;故事中的人物,有的'同学认为他们做事冲动、缺乏调查,有的认为他们也很善良,知错就改,后悔莫及……
学生通过充分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探寻了三种动物被错杀的原因,由此产生深深的震撼:这么善良的动物,人类的朋友,就因为人们没有仔细调查,被错杀了。使学生明白: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联系实际自由畅说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是否也因误会而造成伤害的例子。由此学生联想到了自己,使得他们认识事物的片面性,思想的狭隘性,造成对人对事理解的偏激,往往也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就轻易下结论,造成误会是很不好的。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变得心胸阔达,遇事能冷静处理,就是最大的成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丰富语言的积累。
3、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5、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丰富语言的积累。
3、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5、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3、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a)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b)丰富语言的积累。
c)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a)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b)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
15、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反复读一读韵文。
16、生说一说“闷、闻、问”这几个字分别是由哪两个汉字组成的,合在一起后表示什么意思。
17、师出示写有构成会意字的那些独体字的卡片,将它慢慢放入“门”中,让学生将两个字合起来说说“闷”字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示“闯、闹、闪、闲”这四个会意字,让学生根据字的构字特点,想办法记住这些字。
二、读一读
1、诵读词语。
i.左边色块中的词语,都是用来描写天空中的景色的。
ii.右边色块中的词语,都是用来描写林间的美景的。
2、学生通过这些词语联想到一幅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并学习运用语言。
三、大家一起来编有趣的句子
1、由例句入手,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感受句子的有趣:人们明明听到的是小鸟的鸣叫,可想到的却是“小鸟在枝头歌唱”。这是因为人们听到小鸟的叫声时,心中十分愉快,所以才会这么想,这么写。
2、教学中,教师不必向学生提及相关的术语。只要从表达的.趣味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i.丰富语言的积累。
ii.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iii.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教学重、难点:
5、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6、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与发现
7、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8、说一说画中的白云像什么?
9、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二、写字练习
6、让学生观察一下,上边三个字的“折”在哪一笔,注意横折、竖折、撇折的不同写法。
7、观察下边三个字的“钩”在哪一笔,注意右向钩、斜钩、卧钩的不同写法。
8、学生从字型的整体进行观察,互相说一说,怎样写“折”和“钩”才好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李贺虚构的仙境有着怎样的寄托。
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以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检查背诵)
(二)作者简介:
李贺一生位卑职冷,病贫交迫,深感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死
生问题纠结于心。诗作虽情绪低沉,然想像新奇,境界辽阔,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三)品读鉴赏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并作点评。(要求:从字音、节奏、停顿、感情等方面入手。)
3、学生放声朗读,揣摩感受;也可相互之间交流心得。
4、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
这是一首游仙诗,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
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2)作者的想象思路是怎样的?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主体部分四幅画面。
学生描绘后教师归纳:
画面之一: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
画面之二:秦妃当窗眺望晓色。
画面之三:神奇的耕牧图景。
画面之四: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
问: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瑰丽境界的?
答: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诗人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
(四)归纳主题
诗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的浪费了,故怨恨不已。诗作曲折地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当时社会和个人境遇的不满。
(五)作业
1、熟练背诵本专题各个篇目。2、课后完成“积累与应用”及相关练习。
鉴赏资料: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两句写天河。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显示了想象的生发过程。
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画面之一是: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装进香囊,挂在衣带上。“花未落”意即“花不落”。仙树不枯,仙花不落,它与尘世的“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形成鲜明的比照。画面之二是:秦妃当窗眺望晓色。秦妃即弄玉,相传为秦穆公的女儿,嫁给了萧史,学会吹箫。一天,夫妻二人“同随凤飞去”,成了神仙。此时,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一只小巧的`青凤。它显然就是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天的那只神鸟。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老。那青凤也娇小如故。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天庭的神奇之处。然而,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它有晨昏之别,仙人也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这些又似与人世无异。画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图景。仙人王子晋吹着细长的笙管,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多么悠闲自在!画面之四是: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青洲是传说中的仙洲,山川秀丽,林木繁密,始终保持着春天的景色。来这儿踏青的仙女,采摘兰花,指顾言谈,十分舒畅。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这正是诗歌的命意所在。
人间怎样呢?末两句用雄浑的笔墨作了概略的点染。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沧海变桑田”。诗人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对比之下,天上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特别可贵。
这是一首游仙诗。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愤恨不已?“逝将去女,适彼乐士。”(《诗经·魏风·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这首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来。诗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铺叙的某些情节,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但诗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体鲜明,也更加新奇美丽。象“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不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见,而且鲜明地展示了“龙耕”的美妙境界。这是诗人幻想的产物,却又是某种实体的反照。诗人写子虚乌有的幻境,实际是把世间的人情物态涂上神奇的色彩。例如兰桂芬芳,与人间无异;而桂花不落,兰花常开,却又是天上特有的景象;仙妾采香,秦妃卷帘,她们的神情举止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仙妾采摘的是月宫里不落的桂花,秦妃身边有娇小的青凤相伴,而且她(它)们都永不衰老,这又充满神话色彩。诗人运用这种手法,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这首诗,全诗十二句,句句都有物象可见,诗人用精心选择的动词把某些物象联系起来,使之构成情节,并且分别组合为六个不同的画面。它们虽无明显的连缀迹象,但彼此色调谐和,气韵相通。这种“合而若离,离而实合”的结构方式显得异常奇妙。
诗歌首尾起落较大。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
诗的题目是《天上谣》,“谣,声逍遥也。”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吟诵起来,轻快优美。这首诗的脚韵换了三次,平仄交互,时清时浊。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饬,有的参差错落,变化颇大,这种于参差中见整饬的韵律安排,显得雄峻铿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通畅地朗读课文, 并能说出文章描写了几个场面;
2.能从关键语句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揣摩。虚实相间写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课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章描写的几个场面以及作者的真实的感受,结合作者的情感谈出自己的体会,并能仿照课文进行片段写作。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下面,老师播放一段音乐,你们可以伴着音乐尽情畅谈当你遥望星空时的遐想和感受。(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
(1)学生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2)师生评价,着重评价学生发言是否有丰富的遐想,语言表达是否流畅。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表达也很有感情,说明你们都是感情很细腻的人,对外界事物有着敏感和好奇,这都是很可贵的品质,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这份纯真和美好。
充满激情诵“繁星”
教师指导语: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他把自己对繁星的感悟写在了《繁星》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为了让我们也能分享巴金的这份激情,下面我们开展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看看是谁最能走进巴金青年的心灵,感受到星空的那种美妙。要求:分成小组,在小组内每个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然后进行组内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推荐一个代表,到大组进行朗读展示;另外,每组派一位同学担任评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点和打分,最后选出最佳朗读者。
(1)学生分组朗读、评议、推荐代表。(朗读前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朗读的有关知识,比如重音、节奏、停顿等。)
(2)大组朗读展示,学生评委打分评点并推选出最佳朗诵者。(学生朗读时可以配上音乐,评委对每一位朗读者从感情、声音、朗读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
(3)教师总结: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都被文章的美好的意境陶醉了,大家似乎沉浸在那美好的夜色中,享受着美好的星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看来好的文学作品确实要多多诵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学的美好世界。
(4)教师颁奖。(根据班级实际,可分别设一、二、三等奖或设最佳音色奖、最佳表现奖、最佳朗读处理奖、最佳情感奖等,适当给一点小奖品。)
仔细研读析“繁星”
教师指导语:刚才,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聆听了几位学生的深情朗读,我们已经陶醉在夜的梦幻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灿烂的星空,仿佛捕捉到了作者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再细读文章,研究作者是如何为我们描述这样的画面的。
(1)学生读书,思考,填表。(教师可以巡回指导)
(2)师生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内容。(可以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填的表格,然后让学生进行评点,老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完善表格内容,所填内容大意对即可,但是如果学生填的词语准确精彩的话,老师要及时肯定,并且说明这样用词的效果。)
(3)教师进一步启发讨论:三次看星星,每次的侧重点是有什么不同?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先让学生思考若干时间,再讨论发言。)
明确:第一次侧重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第二次侧重表达与星星的伙伴关系;第三次侧重表达与星星的知心之情,总之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答案允许有不同,只要能看出作者写作角度有不同就行。
点点“繁星”驻我心
教师指导语: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下面请你找出这些描写,细细品味,说说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然后,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渐渐的……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字数150左右。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文字。(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朗读并且说说写作的体会。)
(4)教师学生共同评价,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看学生写的文字是否符合要求,看虚实相间的写法运用得是否自然合适。教师尽量以鼓励和肯定为主。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巴金的作品《星空》,领略了大海、夜色和星空的美好,感受了作家那种追求自由,渴望美好的情怀,我想,大家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一定也有了一个热切的期待,那就是要像巴金那样,做一个向往美好,追求美好,展示美好的人,只要努力,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课后学习
1、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你的感受。
2、查阅有关星空知识的书籍,了解有关星空的科学常识或神话传说,写一个有关星空的小论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当中来学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的`家长夸过你们吗?今天我带大家认识几个新朋友,看哪一位小朋友值得我们夸一夸。
二、学习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给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让学生讨论用怎样的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
4、学生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评。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个字在哪里见过。
3、开展组词比赛活动。
4、分析字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说说你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请大家找自己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儿子们
j ng qi o ne t t ng t ng l i xi ng bB
井巧呢提桶痛累像吧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让学生个别读课文。
2、其它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妈妈夸孩子时骄傲的神气,还有文中几处问话的地方。
4、再让学生读课文,教师评价。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四、扩展活动
请大家说说你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和体谅妈妈的。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诗句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其中一首诗描述的景象。
3、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教师语言:同学们,俺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李白、杜甫的诗歌艺术达到了唐代诗歌的顶峰,后人赞叹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今天,老师带来了他俩的写景诗各一首,想学吗?有信心学好吗?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1、一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四个生字及一个多音字“行”,认清“疑”的字形;后两遍读对停顿。
检查自读情况。
⑴指名读诗,正音
⑵指名读诗,指导正确停顿
2、再读,读懂词意
⑴自由读诗,根据注释用自身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出示注释:
《望庐山瀑布》
①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俺国名山之一。
②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③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出现出紫色。
④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⑤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绝句》
①.黄鹂:黄莺。
②.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③.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终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④.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所以说长江万里船。
⑵交流诗意,朗读古诗
⑶教师范读,指导方法
教师语言:读诗词文章,要理解作者,要理解作品,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俺在读书时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把自身当成作者,快乐着作者的快乐,悲伤着作者的悲伤,然后通过诵读的声调、节奏等表达自身的情感。
三、想象画面,体味意境,品味语言
(一)三读,想象画面,体味意境
1、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是杜甫,轻声读诗,发挥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古诗,注意重音,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壮美/秀美)
(二)四读,品味语言
1、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伟大的诗人都很注意遣词造句,默读古诗,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
⑴品味“生”、“挂”、“飞”、“落”
⑵品味“含”。
① 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
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
②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这样俺们无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有、里、内、前……)
俺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可是,俺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溢生机。这个“含”字用得真妙。
③让俺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四、再读课文,背诵默写
指名背诵,当堂默写
五、安排作业,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作业指导
1、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答案)
2、同学作业情况摘记
3、作业评讲与矫正性练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9-02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备课教案 11-12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精选)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