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6-29 22:18:0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培养目标指导学生识字、词的方法。

  2、学生学会自己积累词语、丰富词语。

  3、引导学生多看书报、勤积累。

  教学重、难点认识汉字和丰富学生的词语。

  难点:指导办小小手抄报。

  教学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6)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百花园去寻宝。

  二、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1、课件出示词语、自由读。

  2、指名读。

  3、读后你有什么发现?读好这些轻声词。你有什么好方法?

  4、小组比赛读。

  5、你还知道哪些词是读轻声的?

  三、汉字真有趣。你们买过东西。

  1、认识“元角分”。

  2、学习“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3、比赛读。

  4、小组内抽读。

  四、选字组词语。

  1、出示“沙、纱”指名读,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布、泥”学生选字填空。

  3、学生练习下几组。

  4、老师评讲。

  5、你还知道哪些字的读音是相同的。

  五、熟记成语。

  1、老师讲《画龙点睛》的故事。

  2、出示课文中的成语,学生自由读。

  3、你还认识什么成语。

  一、读一读。

  1、齐读题目。

  2、教师范读,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由读,注意把词语读准。

  4、再读短文,边读边画出自己的发现。

  5、小组交流。

  6、学生汇报。

  7、教师指导读。

  七、我的`采集本

  1、指名读课文中的歇后语。

  2、你还知道有哪些歇后语?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八、教师小结。

  九、布置作业。

  收集歇后语和成语。

  第二课时

  (学习第七题)

  一、激发引入。

  1、同学们,平时喜欢看什么?

  2、出示题目《办小小手抄报》

  二、新授。

  1、出示各种报纸,让学生观察报纸上有什么内容。

  2、报纸有趣吗?你们喜欢吗?

  3、分几个人一小组,商量手抄报上写些什么,画些什么,内容怎样安排,小组分好工。

  4、小组汇报。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收集手抄报的内容。

  第三课时

  办小小手抄报

  一、学生动手办手抄报。

  二、展示优秀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汉语拼音后获得的初步的语文成就感;在玩耍、游戏、阅读中感受识字的乐趣;关注学生良好的倾听、说话、阅读、朗读、书写习惯的持久培养。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拼音,复习整合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2.借助拼音识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3.认真观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字母卡片、音节卡片;插图;课件。

  2.学生准备:写有拼音的动物头饰。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画画

  1.秋风姑娘托黄叶捎来信息:秋天来了。小朋友们,带上你们的行囊,我们去动物园郊游吧!行囊里带上了什么宝贝呢?四人小组交流交流,派2~3名小朋友在全班交流,注意交流时还可以友情提示一下。

  2.聪聪也给了我们一些建议,是什么呢?(老师在黑板上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由拼读,全班开火车读。)3.挑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件物品,取下卡片,教读,并说说为什么特别要带上它。

  4.还等什么呢?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涂上漂亮的颜色吧。

  (设计意图:将练习顺序做了适当调整,目的在于使课堂有一个连贯的故事情节。此处在强调准确拼读的同时,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我会连

  1.出发前我们先排好队,请小朋友们按声母顺序站立。老师发声母卡给学生,吹口哨整队。分成两次,比赛哪一队站得整齐、正确,按顺序呼读字母响亮、迅速。比赛后举着声母卡一边大声读音一边依次回座位。

  2.你们瞧,谁来迎接我们啦?认真连一连,仔细看一看,响亮说一说。

  3.学生交流反馈。老师相机引导学生表达,如:快乐的小海豚迎接我们来了;热情的小海豚迎接我们来了;美丽的川、海豚跳起欢乐的舞蹈迎接好朋友……

  4.小海豚高兴地说:聪明的小朋友,谢谢你们来探望我,我还要感谢这些神奇可爱的声母娃娃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拿书齐读声母。老师提示读书姿势。

  (设计意图:在语文工具性的训练中,融人更多的人文性因素,如认真倾听要求,在书本上漂亮地连线,快乐地说话,这样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就会充满人文气息。)

  三、读读连连

  1.看到你们守纪律、聪明可爱,动物们都想跟你们交朋友呢。它们有些什么绝活呢?

  出示课件:动物们围着圆圈在想什么呢?哦,原采它们在找自己的名字。

  2.读拼音可是你们的绝活,快帮帮你的好朋友吧。抽生拼读连线,其余学生在书上连线。同桌评价。

  3.小动物们为了表示感谢,也拿出了它们的绝活。瞧,它们来了。

  学生戴动物头饰互动表演。如:表演者手指头饰:我是小猴。其余学生:小猴小猴,你好你好。表演者边说边做动作:变变变,我会超级72变。提示小朋友仃刁读音准确,做热情、文明的小观众。

  4.评出动物明星,在书上盖星星。

  (设计意图:巩固拼音拼读的综合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互相帮助的乐趣、给别人带来欢笑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我会讲

  1.啊,小朋友们,我们在这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休息休息吧。老师出示挂图。咦,小溪那边传来了什么声音?去认真听一听,仔细看一看,再想一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交流中,老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

  图上有些什么:小溪、独木桥、猴妈妈和小猴、小白兔、学校、桃树、草地;

  学校、桃树在哪里;

  拼读“dúmùqiáo。”,并看图了解“独木桥”;

  猴妈妈带着小猴到哪里去干什么,小白兔到哪里去干什么;

  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2.猴妈妈带着小猴到桥这边摘桃子,小白兔到桥那边去上学,它们都来到了独木桥边,怎么办呢?分组解决问题、编故事。

  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故事。老师、学生评价。评价注意引导:

  不同的过桥方法;

  清楚地表达;

  生动地表达。

  4.评出故事大王和解决问题专家。

  5.在拼音本上书写:xuéxiàodúmúqiáo。

  6.从故事中选择一句话写下来,注意打上句号。

  7.课后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听、讲故事是孩子们童年最乐意做的事情。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编故事,从中获得成就感,获得乐趣,获得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第三课时

  一、我会读

  1.秋天的.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开火车读词语。

  2.一个词就是一幅画,请出绘画能手上台合作这幅画。

  3.请“小老师”教读词语,将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画旁。

  4.几个词就是一句好听的话,请小朋友看图、想象,用词说一说。

  5.评出小画家。

  (设计意图:听、说、读、画,在热热闹闹中扎扎实实地培养一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爱好。)

  二、读读背背

  1.秋姑娘神奇的魔棍儿一挥,树叶跳起了快乐的草裙舞。多美呀!自己轻声读读儿歌,欣赏欣赏秋天的美,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2.抽学生读儿歌,其余学生欣赏、评价,说说自己欣赏小伙伴的哪些地方。

  3.从儿歌中,小朋友们发现了秋天的美了吗?学生交流,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肯定。

  4.秋姑娘发出了好多不一样的“电报”,细心的小朋友你还发现了些什么呢?

  5.我们把这幅美丽的图画装在记忆中吧。对照插图指导小朋友背诵。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识字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积累生动、优美的语言。)

  三、我会读

  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1.读书展示台:小朋友们读了些什么书呢?读了那么多书,认了那么多字,是谁帮助了你们呢?我们可不能忘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这些老朋友。

  2.“开火车”游戏:打乱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顺序读,老师将学生所读卡片分发给他们。

  3.“找朋友”游戏。

  (1)小朋友们可以找跟自己样子相像的朋友,也可以找跟自己读音相近的朋友,然后上台展示。如:我的朋友bbb,我的朋友ddd;我的朋友nnn,我的朋友lll。

  (2)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一部分小朋友拿声母卡片在圈内,一部分小朋友拿韵母卡片在圈外。大家一起跳找朋友的舞蹈,圈内的孩子找圈外的孩子做朋友。跳完一曲,

  看看两个人拿的声母和韵母组成什么音节,拼读两遍。如果两个人拿的声母和韵母不能组成音节,说明朋友找错了。

  4.“回家”游戏:黑板上出示三座标有“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小房子,学生依次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放回各自的房子。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巩固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识、归类,让课堂节奏和孩子们的年龄特征相融合。)

  【特别建议】

  复习课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尝试用语文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思想。课时安排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特点进行。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结合本单元的推荐阅读,由学生自己向同学推荐自己所读过的朱自清的散文,导入课文。

  二.自主·合作·探究

  1. 自读感知

  (1)布置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或者书籍查找朱自清的生平作品以及《荷塘月色》的创作的时代背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发言适当补充。

  (2)整体感知:多媒体课、录音带或教师配乐范读,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把握全文感情基调;学生自读,边读边作圈、点。

  2. 理清本文的感情线索

  (1)引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找出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并归纳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明确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颇不宁静——寻宁静——暂得宁静——失宁静

  本文写到结尾,作者的心情其实并未平静下来,为何他“心里颇不宁静”呢?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可根据当时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性格等分析,有多种原因,但要在文中找到根据。

  3. 探究阅读

  (1)结合初中时所学过的朱自清所写的散文《春》,自由讨论:《春》与《荷塘月色》,比较喜欢哪一篇?

  (2)当你心情郁闷时如何排遣烦恼心情的?请你向朱自清推荐一种更好的排遣方法。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记录发言结果。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荷塘月色图,提问:请两位学生谈他们印象中的荷塘景色。教师引入:我们学习散文重在鉴赏品味语言,理解散文的意境。有人把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文称为“白话美术文”,这体现了他散文的什么特点?

  点拨:绘画美。第4、5、6节体现了这个特点。现在我们不妨把作者手中的笔看作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给荷塘拍照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语言鉴赏:

  (1)朗读第4、5、6节,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镜头的?

  第4节:远→近,上→下,静→动; 第5节:上→下,正面→侧面;

  第6节:外→内,远→近→远。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这三段文字,发挥想象力,把“文字看出一幅画来”(叶圣陶语),让学生说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作欣赏分析。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谈。

  师生共同探讨:整个画面景色素淡静谧和谐,有一种朦胧之美,明确是借景抒情,“宁静”之外境,显“颇不宁静”之内心;受用“宁静”之喜悦,向往自由之人生。

  教师明确: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带给人多重的审美感受。一是“通感”,二是“比拟”,三是叠音词,并结合课文中的例子向学生说明。

  (3)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充分体会文辞的优美。

  2.文学层面鉴赏

  让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描写荷花的名句,联系古代文人如李白、周敦颐、杨万里等人的咏荷诗文,明确荷花在文人笔下一直是高洁人格的象征,体会作者笔下荷花寄寓之意,体会荷月之美景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处。

  三、探究:

  1.交流活动:根据你的理解为荷塘月色的画面配上适合情境的乐曲,并且轮流上台配乐朗诵4、5、6节,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课外拓展阅读:阅读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与《荷塘月色》作比较,并写出比较心得,分小组进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2、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揣摩作者的写作特点

  1、同学们,文章在最后才交代“我”遇到的是高尔基——

  骨高高的,又非常面熟的人就是高尔基呢?

  为什么作者不一开始就点明这个颧

  2、学生自主思考,全班交流,教师总结:作者这样安排确实独具匠心。既符合事情发展的顺序,使事情更真实可信;又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耐人寻味。

  3、教师拓展:简单介绍用了类似写法的一些作品,并向学生推荐这类作品阅读。

  二、“我”读《童年》时大声地哭了,这也是读书地乐趣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交流

  教师小结

  三、教师拓展:简单介绍用了类似写法的一些作品,并向学生推荐这类作品阅读。

  板书设计:

  意外

  认识陌生人

  看节目:往年之交高尔基

  受到礼物

语文教案 篇5

  初一语文现代诗歌二首知识点参考: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对这一年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巩固,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一、情境渲染、走近诗境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纸船)你们叠过纸船吗?说一说你叠纸船的情景。

  学生情感激发上来后,随机导入:同学们,你可知道这小小的纸船曾经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她就是已故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满怀深情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边。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让我们一同随着纸船,伴着音乐声声,漂洋过海,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二、初步朗诵,感知诗情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2.指名读,学生进行评价。

  3.欣赏配乐朗诵,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过渡:爱是冰心永恒的主题,她在国外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对母爱的怀念中,所以这三年中她常常为母爱放歌。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去感受冰心奶奶对母亲的这份难舍之情。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1.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像诗歌中描绘的情景,想一想: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勾画相关词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点:

  (1)冰心很爱母亲。从“从不肯、总是留着、一只一只……”这些词都可以看出冰心叠了很多很多的纸船,因为小船代表她对母亲的爱,叠的越多,越能表达对母亲的'爱之深切。

  教师补充资料:在冰心的眼里,母亲又是一位极为温柔娴静女性。她从不打骂孩子,总是用温言软语劝说孩子,用讲故事的方法启发孩子。冰心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女儿,母亲更视她为掌上明珠。母女俩常常依偎在一起,悄悄地说着知心话。小冰心就是这样一直沐浴在母爱那温柔深沉的海洋里。母亲慈爱的关怀,犹如点点春雨滋润着冰心童年的心田,积淀成绵绵不尽的情愫,以后每当她提笔行文,这情愫就如淙淙清泉汩汩流淌,形成了一篇篇、一首首母爱的赞美诗!

  (2)对母亲的思念之深、之切。“纸船”作为情感寄托物,它载着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作者只是通过不停叠纸船这一动作,“不灰心”的“每天叠着”体现女儿对母亲的思念之深、之切,对母亲这种爱的强烈、诚挚。

  教师补充资料:诗人把纸船“从舟上抛下在海里”后,“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写出了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令人心碎的结果,它暗示读者,纸船漂过大海到母亲身边实际上不可能,给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但诗人仍“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这要到的地方便是母亲那儿!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诗人的愿望能够实现吗?其实,这一问题已经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诗人才能排解心头的忧伤,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3)远离母亲的思念与悲哀。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教师补充资料:在冰心的心目中母亲是个最“无我”的人,冰心一直努力以母亲为榜样,学习处世做人的道理。“海样深沉,火样热烈!”这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对母亲发自内心而又深情的赞美。冰心是一位至真诚的母爱讴歌者。她的许多作品,都用美丽的词句赞颂这海一般深沉、冰一般纯洁、火一般热烈的母爱!在冰心的心目中,山塌地陷总有时,天荒地老总有期,世事沧桑总可变,只有一样东西不会毁灭,那就是母爱!因为冰心就有一个最挚爱仁慈的母亲,也是“世界上最好母亲的最好一个”。冰心,这位世纪的同龄人,多福高寿的女作家,在她90余年生涯中,也许记忆的大海能刷往事的回忆,也许历史的风尘能掩埋岁月的痕迹,但冰心永远不会忘记她的母亲!

  师:邮轮颠簸在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能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远离母亲的游子,寄希望于梦中,在那历经万水千山的小船上,满载的是女儿的思念之泪,是女儿对母亲浓浓的爱意和不能留在母亲身边的深深的悲哀。

  那你们说冰心叠的是一只普通的纸船吗?这样一只满载作者情感的小船,还可以叫做什么?板书(心船)那里面盛载的是什么?(师板书:爱、思念)

  4.激情朗读,再现情感高潮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你此刻就是冰心,现在你离开了母亲,在大海上漂流,四周是茫茫的大海,身边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你的心情会怎样?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来再完整地读一遍这首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中草药的名称,学会八个成语及《三字经》中的一个片段。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讨论班级公约。学写毛笔字。

  2、能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能大方清晰地进行口语表达。

  3、在认识中草药、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在口语交际中乐于表达,培养交流表达能力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学语文、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在生活实际中学会使用药品说明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准课文中出现的7种中药的药名,初步了解中药的功效;学会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联系所学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学会八个成语。正确、流利地朗读《三字经》的片段,并能理解其意思;能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教学重点】

  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文知识,认识中草药,会看说明书了解用法用量等。

  【教学难点】

  懂得中成药的说明部分。

  【课前预学】

  了解一些中药的作用、药性,准备交流。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平常生病了,都会去医院看病,吃药或打针。我们吃的药分成两类:中药、西药。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中药。

  二、学习认识中草药。

  1、中医中所用的中药多以植物为材,也有以动物、矿物为材料的。《本草纲目》中就介绍多种中药的材料的'功效,是我国医学、医药上的一个瑰宝。

  2、读一读课本中的中药名,读准音。

  3、图文结合,认识这7种中药。并大致了解7种中药的功效。

  4。中成药的说明书交流汇报,教师适当点拨:保质期到20xx年12月(过期),到20xx年12月(课件出示),则在有效期内。

  三、指导学习成语

  1、理解成语的意思。

  2、读了这些词,你脑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3、有感情朗读八个成语。

  4、读一读《三字经》的片段,交流《三字经》这个片段的意思。教师予以帮助。

  5、有感情读一读,注意抑扬顿挫。指导背诵。

  四、学习钢笔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羽、弱、朋”。

  2、找出共同点。

  3、指导:这些字中都有相同的部件,右半边比左半边上头略高一点,下头略低才显得匀称端正。

  4、师范写“羽”。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5、反馈。展示字,师生共同评析

  五、作业

  背诵成语、三字经。

语文教案 篇7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天地教案12-10

《语文园地》教案12-21

(经典)语文教案07-10

语文教案(经典)02-25

有关语文的教案10-28

【经典】语文教案12-23

[经典]语文教案12-26

(精选)语文教案01-25

语文写作教案12-26

语文综合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