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10 08:22:2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汇总10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相关安全防护图片的展示,使幼儿有初步的认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

  2、引导幼儿辨别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哪些是安全的,并掌握遇到危险时的'简单自我保护和求救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1、安全有关的图片。

  2、水彩笔、记号笔、白纸等。

  经验准备:

  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危险的事情和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标志。

  如小心触电、小心滑倒、小心开水烫、注意安全等。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让幼儿从心里明白这么做是危险的。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身体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安全图片上的意识,如小心触电等。

  (二)、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对故事中出现的安全情况进行分析:

  1、小朋友在上下楼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发生小朋友摔下楼的情景。

  2、小朋友去碰家里或者幼儿园的插头。

  3、拿石头和沙子扔过来,扔过去。

  4、将珠子或者笔帽放入嘴里。

  5、在教室里到处乱跑、追追打打。

  (三)教师总结

  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够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磁卡与生活的关系,以及使用的便利。

  2、体验合作的快乐。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收集到的各种磁卡;统计表四份;小树四棵;苹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收集的磁卡,了解磁卡的不同作用

  你收集了什么卡,有什么用?

  幼儿自由讲述

  (医疗卡、交通卡、银行卡、充值卡、观光卡、会员卡……不同的卡有不同的用处,有了这些卡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了。)

  二、按磁卡的作用做标记、分类

  怎么分呢?

  每张桌上都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一样作用的卡放在一间房子里。那么怎样才能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卡住的房子呢?

  如果是银行卡的家,可以设计什么标记?

  如果是会员卡的家,我们画个什么标志呢?

  幼儿合作设计标记、分类。

  3、说说哪一组能最快地拿出顾客想要的商品,体会层级分类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货物分了又分,又整齐又方便,顾客来购物一下就能找到)。

  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运用层级分类的方法布置旅游商品柜台,丰富“开商店”的游戏。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在过程中,参与了,体验了,提高了,成长了。让我们继续探究,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历练能力,展现才华。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2.学会感恩,能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3.体会妈妈的艰辛,培养幼儿尊重妈妈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入场、秩序安排: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提前10分钟协助家长和幼儿入场,安排座位并协助主持人组织好现场秩序。

  主持人致辞:

  今天是个相亲相爱的好日子,这一天,我们和最亲爱的妈妈一起度过,好激动!好幸福!今天不是我们小朋友的节日,而是妈妈的节日–母亲节。

  妈妈每天都在精心的照顾我们,给我们洗澡、喂我们吃饭、陪我们游戏、哄我们睡觉,因为妈妈我们更加幸福,更加温暖,请你在今天这个日子里,对妈妈说一声:“我爱你”

  下面请幼儿对妈妈的`耳边轻轻地说声“我爱你”,并亲亲妈妈

  播放背景音乐:《妈妈我爱你》

  二、【基本部分】

  (一)舞蹈表演:《我爱你》

  教师提前排练舞蹈,三至五名教师同台表演。

  (二)故事表演:《小乌鸦照顾妈妈》

  小乌鸦爱妈妈活动准备:两位老师把大黑垃圾袋从中间剪开,宝宝披在身上扮演乌鸦;另一位宝宝扮演小黄鹂和小喜鹊。

  活动过程:

  一位老师负责旁白,边讲故事边表演。

  在一个大森林里,一只老乌鸦正有气无力的躺在家里,小乌鸦焦急的看着妈妈。妈妈生病了,储存的食物也吃完了,这该怎么办呢?

  小乌鸦拍拍翅膀,决定自己去找食物。于是它飞出了家门。

  一路上,小黄鹂,小喜鹊都招呼它玩,但它牵挂着生病的妈妈,找到食物就急急忙忙的往家赶。回到家里,它把食物一口一口的喂给老乌鸦吃。

  小乌鸦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为了生病的妈妈去外面为妈妈找虫子吃,小朋友们应该向小乌鸦学习。老师请小朋友回家也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社会活动:介绍我的妈妈

  活动准备:请幼儿回家问一问妈妈的喜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记者,请每位幼儿逐个上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

  2.老师可在范例问题中挑选两至三个问题进行提问,也可自己创编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问题:(范例问题)

  Q1:小朋友们好!你的妈妈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吗?

  Q2: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你知道吗?

  Q3:你知道妈妈最爱吃什么吗?

  Q4:平常在家里爱和妈妈做什么游戏啊?

  Q5:妈妈都帮你做过什么呢?

  Q6:你帮助妈妈都做过些什么呢?

  Q7:妈妈和你出游时最愉快的一次是哪次?等等……

  (四)表演活动:漂亮妈妈时装秀

  活动准备:开身带纽扣的衣服(自带)、梳子、欢快音乐。

  活动过程:提前让每一位妈妈带一件开身、扣钮扣的衣服,教师再准备几把梳子,妈妈坐在教室的一端,身前放着一个小筐,筐里放着妈妈的衣服和梳子,游戏开始时,宝宝从教室的另外一端跑到妈妈的身边,帮助妈妈穿衣服,系钮扣,梳头,然后快速地跑过来,谁的动作最快谁获胜。游戏过程之中,妈妈不能帮助幼儿,需要幼儿独立完成。

  (五)亲子游戏:智力游戏对对碰

  活动准备:红色、绿色、蓝色、黄色色卡。

  游戏规则:

  教师举红色卡幼儿与家长——拍腿;

  举绿色卡幼儿与家长——跺脚;

  举蓝色卡幼儿与家长——拍手;

  举黄色卡幼儿与家长用嘴巴发出——“啦啦啦”的声音。

  1.教师发令,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家长及时指导幼儿动作,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2.两名老师做相同的动作,请幼儿与家长做出相对应的动作反应。

  3.将幼儿与家长分成两组,两名老师各带领一组并做不同的动作指挥家长做出相对应的动作反应。

  (六)互动活动:送花合影露真情

  活动准备:装着祝福语的欢乐球、康乃馨、相机、轻柔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发给每个幼儿一个气球,气球里装着小纸条,上面写着对妈妈祝福和感谢的话语。

  2.请幼儿踩破气球,纸条会掉下来,幼儿捡起来,妈妈带幼儿念出上面感人的话语。

  3.播放轻柔音乐,幼儿把康乃馨送给自己的妈妈,再说一遍感谢和祝福妈妈的话,同时亲亲自己的妈妈,使教室里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4.幼儿与家长分别在主题墙前照相留念。

  5.照相前家长对幼儿说一句心里话,然后拿着康乃馨在主题墙前面与幼儿合影留念,将最美好的一刻定格。

  三、【结束部分】

  活动结束请所有的幼儿与家长一同与老师做手指舞蹈,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大班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困难。

  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图形二次分类”主要让幼儿和教师一起通过图形的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再进行第二次分类,等幼儿初步掌握好二次分类的方法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难点: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三、教学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两份,磁性板(板上画好房子、房间)、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

  四、教学方法

  整个活动采用了三种方法:游戏法、语言讨论法、尝试操作法。

  1、游戏法:通过“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即使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最后的操作活动中,给幼儿投放了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商量,一个分一个记录的环节进行互助学习,对二次分类再一次进行经验归纳。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图形之家”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一看,新朋友是谁?

  生: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

  评析:设计了“图形之家”这个大家庭,让图形宝宝们顺利的带上了拟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儿。

  (二)、幼儿操作,复习巩固一次分类。

  1、请幼儿根据图形娃娃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图形娃娃分家。

  师:咦?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们它们几个呆在同一个房间,实在是太挤了,于是发生了争吵,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分分家,好吗?首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师:那么,我们在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时候,可以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它们分类呢?

  幼: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幼儿操作,进行一次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你根据你喜欢的方式,来给图形宝宝分家吧?

  3、讲解,演示。

  师: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有没有谁也是这么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师:谁有不一样的`分法呢?上来解释一下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来分家的?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它在另外一个“图形之家”上也进行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4、小结:现在,请你看一看,现在每个房间里的图形宝宝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评析:此过程是帮助幼儿巩固图形的一次分类,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来初步感知分类,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中感知了通过图形的特征来分类。

  (三)、学习二次分类。

  1、找出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帮图形宝宝找到房间了,可是,刚刚我还是听到了争吵声,原来,它们还是觉得房间太挤,还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家,你们愿意吗?“看看红房间里的图形宝宝,它们的颜色都是红色的,可是,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形状不一样。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分呢?对,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形状再来帮他们分家。

  2、幼回答,师根据幼的回答进行操作演示。

  3、谁来给绿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呢?幼上台操作。

  4、现在,请你给你们操作纸上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吧,操作的时候要记住你是按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哦。

  5、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类操作,师巡回指导。

  评析: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图形的二次分类,更好的分组操作。

  6、讲解:让幼儿说说是怎样为图形进行分家的。

  (1)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一步,你是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图形宝宝分家的?分下来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2)再请另外一种分法的幼儿上来介绍一下。

  (3)观察,最后的4个小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有什么特征?(它们一模一样)

  7、总结:

  今天,我们给图形宝宝分了几次家啊?(2次)像我们今天这样,按图形宝宝两种不同特征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叫做图形的二次分类。其实,我们刚刚做的操作纸中间那一部分是我们的过度环节,我们可以把纸折一下,把中间的房间藏起来,就出现了这个图(师边说边演示),这就是把我们图形宝宝按照它们的两种不同特征直接分到那4个小房间里时的样子。

  (四)、幼儿再次操作,巩固二次分类的方法。

  (1)师:现在,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家呢,你们愿意吗?分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大小怎样的,再进行分类哦。

  (2)幼儿再次操作,直接给图形宝宝二次分类。

  (3)介绍,你是按图形宝宝的哪两种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评析:加入新的图形的特征,让幼儿直接进行图形的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借助了标记,仔细看清图形的特征,成人看似简单的操作,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帮这么多图形宝宝分了家,现在它们都舒适地住在自己的房间再也不争吵了。它们很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去图形王国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吧!

  (六)、活动延伸:给更多的图形宝宝进行二次分类。

  六、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来进行操作、探索。

  我用一个“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故事贯穿始终,孩子们便于理解,也十分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导,逐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了一个个任务。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一个跟着一个走。

  2.能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3.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画一个大圆。

  2.开火车的音乐磁带,录音机一台,火车头标记若干。

  活动玩法:

  (1)全班幼儿围坐一圈,教师请6个幼儿(3男3女)到中间,按一男一女的.顺序站好,引导幼儿观察这列火车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男孩和女孩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幼儿回答正确后,请大家按照这列火车排列的顺序接着往后站,站好后,火车开动(大家作开动动作"呜、轰隆隆、轰隆隆……)

  (2)教师请5个幼儿到中间,按一个坐,一个站,一个坐,一个站的顺序排好,引导幼儿观察这列火车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坐着和站着的比,谁多?谁小?还是一样多?幼儿回答正确后,请大家按照这列火车排列的顺序接着往后站,站好后,火车开动。

  教师可不断改变火车的排列规则如:一个站、一个蹲、一个站、一个蹲……或一个直立双手下垂,一个直立双手前举,一个直立双手下垂,一个直立双手前举……等等)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我班的孩子对于会滚动的物体十分感兴趣,并乐此不彼。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发散幼儿的思维,我设计了“滚一滚”的教学活动,从而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并在亲身体验中,试着让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活动目标:

  1、能叫出球体、圆柱体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能滚动及不能滚动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要求在玩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样玩的?还发现了什么?”(幼儿选择空地玩玩具,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2、集中。提问,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根据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乐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滚。”“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将能滚的和不能滚的玩具放在两个筐中,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让幼儿再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集中提问。在玩会滚动的东西时,你发现了什么?(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又如:“我玩的是可乐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小可乐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把能向不同方向滚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滚的

  不错的玩具分别放在两个筐中。(集体检查)

  4、丰富幼儿有关知识:能向不同方向滚的叫做球体,两端是圆形且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的叫圆柱体。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圆柱体?

  三、实验活动(此活动也可作为课后的延伸活动)

  1、幼儿用球体和圆柱体分别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滚一滚,看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木板表面平与不平,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不一样;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样,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也不一样。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3、体验根据线里的秘密编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五张海报,记录表,空白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比一比

  1、刚才我们和曹老师一起讨论了各种绳和线的作用,还找到了自己身上的线的秘密,我发现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这里啊有几张海报,上面也有很多线,线里也藏着一些秘密。等一下我们分成5组,每组4人,看看在一样的时间里哪一组找出的'秘密最多,就能获胜。

  2、分组找秘密,并介绍。

  3、统计每组找到的秘密数量,评出优胜奖和鼓励奖(获优胜奖的一组得到一面红旗,其他掌声鼓励)

  二、画一画

  我有一个建议,小朋友们这么棒,我们每个人自己也来设计一张线条画,找出其中的秘密,然后根据找到的秘密编一个故事,说给大家听,怎么样?(好)那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三、说一说

  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你在线条画里找到了什么秘密呀?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这个秘密编一个故事?

  (请3位幼儿编故事)

  四、延伸活动

  我知道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编故事的,我们可以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你喜欢的人听,让他们也变得和你们一样快乐。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设计思路:

  联系春天的生活经验,郊游是一首节奏清晰,旋律优美的四二拍曲子适合打击乐演奏,歌曲风格欢快和抒情对比明显,利有挑战简单配器的演奏,提高幼儿的打击水平。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和艺术表现的喜好。

  2.通过引导幼儿欣赏表现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感受乐曲中欢快和抒情的效果。

  3.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讨论配器并尝试乐器演奏,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跳动的春》打击乐演奏片断,打击乐器:双响筒、响板、锣、镲、铃鼓、三角铁、碰铃,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跳动的春》打击乐演奏片断,完整幼儿对打击乐的整体认识。并在欣赏中说出所听乐器,发展幼儿倾听能力。

  二、活动过程:

  1.认识乐器及其演奏方法。利用游戏--声音,引出乐器并调动幼儿原有经验,演奏打击乐器。 (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参与)

  2.熟悉歌曲《郊游》,感受歌曲前段的欢快和后段的优美的情绪。

  3.让幼儿尝试配器演奏,自由进行。

  4.学习节奏谱,练习打节奏。先引导幼儿用身体的部位打节奏,熟练歌曲的节奏,增强幼儿的节奏感。

  5.讨论配器。让幼儿积极发言,尝试演奏。

  6.师幼共同演奏,完整表现《郊游》。

  三、活动结束:歌舞大联欢。

  部分幼儿表演,唱歌与舞蹈,部分幼儿用乐器打节奏。体验打击乐在音乐活动中的魅力。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产生的危险。

  2、会安全使用文具,能够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规则。

  3、通过讨论,初步建立班级的文具安全规则。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常见的文具如:(剪刀、小刀、铅笔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

  教师: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经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们知道文具使用不当会很危险吗?下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活动展开:观看幼儿用书和教学挂图。

  (1)教师:请小朋友翻开书的.第2页和第3页,仔细看看每一幅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使用哪些文具?他们使用文具的方法对吗?

  (2)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自由阅读和讲述画面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和讨论画面内容。

  ①教师:老师这儿的大图和你们书上的小图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都讲了些什么。

  ②逐一讨论挂图中相关的内容。这个男孩在做什么?咬铅笔会有什么危害呢?(铅笔不能咬,会造成铅中毒,会把细菌等有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还会使小朋友的牙齿歪斜)③讨论其他内容。

  ④教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确,这样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安全。

  3、活动展开: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最后一幅小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画完画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发给每组幼儿一张大白纸和一盒水彩笔。每组推选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请他用图或图夹文的方式表现大家讨论的内容。

  (3)幼儿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组的想法表现出来。

  (5)分享各组讨论内容。

  5、活动延伸:张贴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安全使用文具规则的参考范例:

  (1)使用文具时,保持坐姿端正,正确用笔。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笔尖对着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画棒、水彩笔在皮肤或衣物上乱画。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齐。

  (6)写完字或画完画要把手洗干净。

  (7)使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使用箭头锋利的剪刀,使用见导师咬集中将身,不能一边说笑一边使用剪刀。不要拿着剪刀对着别人乱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除了用自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还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

  小百科:物品,汉语词语,读音为wù pǐn,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泛指各种东西或零星的物品,也泛指经济活动中涉及到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

大班教案 篇10

  在主题发展进程中,我把主题内容“车来了”“附近的路”“找路”和“马路上的交通工具”逐一作为小主题。随着主题的深入,幼儿对马路边的车辆、各类交通工具的热议和关注点慢慢发生了转移。他们对马路边的标志、数字开始产生兴趣。从班里幼儿的已有经验来看,有些幼儿对各类标志的认识经验丰富,兴趣浓厚;有的幼儿对标志知晓的并不多,无意注意的成分居多,因此幼儿在对标志的理解上差异很大。为了顺应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我着手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找路”。

  【教案准备】

  参观生活中的路;PPT课件;回家的图相关地图;图片等。

  【教案过程】

  一、回忆交流(意图:通过再现,交流在小路上走的感受。)

  师:(出示照片)你们还记得这些照片吗?这是在哪里?

  走在这条小路上你们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样的路看上去有点狭小,走起来很不方便,也容易滑倒,这样的路越来越少了。

  二、猜测表达(意图:在大胆猜测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知道的路,感受我们周围的路让我们越来越方便。)

  师:

  1、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样的路越来越多了?

  2、老师也找到了这样一条路,你们来猜猜这可能会是哪条路?

  小结:现在的年家浜路很宽敞也很通畅,给我们出行、游玩带来了很多方便。

  三、倾听感悟(意图:运用老奶奶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幼儿仔细倾听,在了解年家浜路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感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师:

  1、你知道以前的.年家浜路是怎么样的吗?

  2、年家浜路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小结:年家浜路越变越好,由原来的狭窄变得宽阔,凹凸不平变得路面平坦,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四、拓展延伸(意图:联系生活,大胆想象、设计自己心中希望有变化的路。)

  师:在我们周围,你觉得还有哪些路也需要改变的?

  师:请你来为幼儿园做一下设计,改变现在拥挤的状况?

  小结:你们的点子真好,我们可以把这些设想记录下来,让工人叔叔参考参考,把我们幼儿园门前的路改建得更好。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教案08-09

大班教案[经典]08-19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经典】11-24

大班教案(经典)10-16

[精选]大班教案10-17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综合教案03-19

(优秀)大班教案12-28

大班教案《蒲公英》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