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5 08:03:2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总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汇总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有所了解。.

  2.明确赏析古诗词的几个基本点。

  二、教学思想设计

  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不仅学习课文之文本,而且学习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因而从课文文本分析入手,首先进行现代文——文艺评论的阅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而学习课文所展示的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请学生简介杜牧其人;背诵《清明》一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是,

  牧童遥指杏化村。

  2.老师简介作者(见课本注解)周汝昌先生,激发学生兴趣。

  (二)周汝昌先生首先抓住了《清明》绝句中的哪个词对该诗进行赏析的?赏析过程中采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纷纷”;比较法

  (三)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明确:“诗眼”即诗句关键处,乃全篇“神光所聚”,能使全诗境界全出,开阖变化而一动而万随者。

  (四)请学生例举含“诗眼”古诗词名句。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

  (五)周汝昌先生对“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进行赏析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比较法及通过想象再现图景之法。

  (六)复习:想象的'种类。

  明确:再现的想象和创造的想象。

  (七)作者在分析《清明》绝句第三、第四句时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联想法。

  (八)复习:联想与想象的主要区别何在?联想一般而言有哪些种类?

  明确:想象无须触媒;联想则必须有触媒。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

  (九)想象与联想在古诗词赏析中的作用何在?

  明确: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将想象与联想称之为“神思”,作家凭借想象和联想,可以“思接千载”(超越时间),“视通万里”(超越空间),形象是诗歌的生命,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古诗词作品,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形象进行还原,如能理解作者是怎样凭借想象与联想来描绘生活画面,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思想感情,阐明人生哲理,那么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作品脉络,更深刻理解作品意蕴。

  (十)作者对《清明》一诗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明确:音节十分和谐、圆满;形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十一)我们能否总结一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总体特点?

  明确:(1)语言简练;(2)生动形象;(3)音韵和谐;(4)想象独特;(5)情感丰富;(6)境界优美。

  (十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赏析古诗词有什么启发?我们能否总结出几个“抓手”?

  明确:(1)品味涵咏语言,抓住诗眼。

  (2)分析把握修辞,明辨手法

  (3)探究作者思路,分析结构

  (4)分析情景关系,体味意境

  四、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训练中的有关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导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教学过程

  一、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二、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

  (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个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四、摸拟场景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

  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无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收复失地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教后记

  优点: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缺点:个别学生不会搜集研究资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船的演变,体会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逐段阅读,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船的演变,感悟人类的智慧与社会的发展。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重难点、关键: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船的演变。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认识船演变的最初阶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1如果让你出去旅游,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为什么?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导入 新课。

  4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5指名强调识字重难点。

  (1) 字音

  棍 喷 稳 舰 扁

  (2) 字形书写

  喷 舰

  6回到课文,同桌合作练习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找一找:船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变化?

  船的演变:树干筏子独木舟有了船桨帆船把桨装在船尾的大轮上蒸气机带动轮桨原子能发动机

  四学习课文的确1、2自然段,了解船的发展变化。形式

  1具体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文中介绍了船的哪几种发展形式

  ?各有什么特点?

  (3) 朗读这段。

  2小结学法:默读课文找出船的发展形式弄清各自特点认真读文体会。

  3学法导读,放手自学第二自然段。

  独木舟:又快又安全,可以放东西。

  配船桨:走得更快。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快。

  五总结课堂,初步感悟。

  1学生齐读课文1、2自然段。

  2说说:你从船的这些演变中,体会到了什么?

  3设问,引导课后自学:接下来,船的发展又经历哪些变化呢?请大家课后继续读文,并查找有关船的其他资料。

  4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17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的内容,了解船的演变。

  2体会人类的智慧和社会的发展。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各种船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文中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导言: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船的几种发展形式,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法导读,自学课文35自然段。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1)指名介绍学法。

  (2)教师强调:默读课文找出船的发展形式弄清各自特点认真读文体会。

  2同桌合作,运用学法自学课文35自然段

  3独立填写自学反馈表。

  船的发展形式多样

  特点

  体会

  4指名反馈:展示、介绍表格中填写的内容,评议。

  (1) 船尾大轮上装桨:轮子转动就能走

  (2) 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3) 原子能发动机:大、先进(客轮、货轮、军舰

  油轮、潜水艇

  5总结感悟。

  (1) 教师引读板书内容,加强感知船的演变过程是日益先进。

  (2) 思考、交流:从船的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人类的智慧与探索;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

  (3)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三拓展激励,结束课堂。

  1拓展:说说你知道哪些船?向大家介绍介绍。

  2激励:正是因为人类的聪明才智、不断探索,才使得船从一根树干演变成为今天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威武的军舰,神奇的潜水艇。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信同学们也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勤奋努力,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3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18祖冲之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冲之对科学的执著与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抓住重点字词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重点、难点、关键: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18祖冲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2读好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祖冲之对月食发生的时间的研究。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月食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认识人物。

  板书课题 介绍祖冲之。

  二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词。

  1学生自由轻声读文,并标出段落序号。

  2从文中找出本课生字新词,读读认认。

  3分段指名读课文。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5认读生字词。

  (1) 字音

  资 证 州 置 剩 准

  (2)字形

  敲 剩

  6 同桌互读课文。

  三读好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祖冲之的一件什么事?

  3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4学生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 祖冲之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

  (2) 祖冲之用事实向人们证明月食是自然现象。

  5指名分段,评议。

  (1)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2) 第二部分:46自然段。

  6男女分段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执著探索。

  1教师导言:祖冲之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在这一篇课文中主要讲他研究什么呢?(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

  他为什么想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又是怎么研究的?结果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想。

  3交流。

  (1) 研究的原因:人们的愚昧发生月食慌作一团,认为月食不吉利。

  (2) 研究的过程:刻苦认真翻阅、分析、研究、验证。

  (3) 研究的结果:清楚月食发生的原因,准确推算月食发生的时间。

  4指导朗读。

  五总结课堂,设置导读。

  1谈谈:读了课文13段的内容,你对祖冲之又有哪些新的了解?

  2学生发言。

  3教师导读:祖冲之经过努力准确地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后,又是如何让人们相信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呢,请大家课后继续读文、思考。

  4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18祖冲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热爱与执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

  课前观察月亮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说说:人们刚开始是怎么看待月食的?祖冲之又是如何去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的?

  3学生齐读课文1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热爱与执著。

  1导读:祖冲之又是如何让人们相信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呢?

  2学生自由读46自然段。

  3交流。

  (1) 人们的愚昧,不相信月食是自然现象。

  (2) 祖冲之对月食的胸有成竹,对科学的坚信与执著。

  4分角色读书4、5自然段。

  5结合朗读,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坦然、处置、皓月当空、灯火辉煌体会祖冲之的平静,及当时环境与月食现象的反差,感悟科学是不容置疑的。

  6学生读6自然段。

  7引导想象:众人为什么全呆了?你知道他们当时的心里回想些什么吗?

  8学生自由发言,体会:愚昧的人们面对真实的科学难以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心里。

  三总结全文,拓展了解。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2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3拓展延伸,了解月亮的变化。

  4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⒈认识到地球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⒉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⒊了解并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初步学会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去年冬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你还记得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吗?(学生思考回答)

  是啊,我们生存的`地球实在是太可爱了,它无私地为我们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我们这些儿女奉献了自己的一切。那么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应当如何来报答地球母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感悟地球的奉献

  ⒈播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资源。

  ⒉以教材上的水、森林、矿产资源为范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来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活动二:论证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⒈活动准备:收集一些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分发给学生,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⒉引导学生围绕我们能否找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⑴月球和火星的温度、大气含氧量和水分善能否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⑵如果学生还提到其他星球,老师可以简单介绍其他星球的基本概况。也可布置学生自己在课后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到目前为止,除了地球之外,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其他星球。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第二个空间呢?

  ⑴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大胆假设和想象,其他学生对此提出质疑。

  ⑵老师介绍“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的相关情况。

  ⒋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对“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的感想,老师加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