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年级语文雨后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雨后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语文雨后教案1
一、欣赏阅读,激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作家——冰心。简介作者。许多小朋友都亲切地称她冰心奶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冰心奶奶写的富有童趣的诗歌《雨后》一课。
2.齐读课题
3、教师朗读课文或播放“配乐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建议让学生欣赏两遍;看课文听朗读,让学生在视听状态下体会和理解课文内容。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受
过渡句:你瞧,雨后孩子们玩得多快乐呀!好多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想加入他们的队伍呢。赶紧借着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要把句子读通顺。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哪个小朋友读得特别好,等一会儿请他当小老师领大家读。
1、自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带拼音读字卡
(2)出示:树梢、赤脚、使劲、溅、糟糕、兴奋、发射、短粗(不带拼音)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比读、打乱次序开火车读。
(读中随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始终保持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3)分小节朗读。(正音“一”的读法)
小朋友,生字新词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分节读课文,你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坐着读可以,站着读也行。
3、谈谈总体感受:小朋友,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
(由于这篇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很接近,而且又富有童趣,让学生先谈谈自读后产生的感受,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亲近感,更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展开)
三、体验生活,感情朗读
学习第一小节。
师:小朋友都说得这么带劲,一定很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玩一玩吧!
1、请同学自由读一读第一小节,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理解“树梢”“神仙”)
2、神仙是什么呢?(有超强的本领,逍遥自在,像孙悟空。自由自在)说他们像神仙,逍遥、自在,多开心呀!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
3、刚才,你们玩得那么开心,说得那么起劲,现在,能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你们的快乐吗?(指名读、评价:真是一群快乐的孩子们呀)
学第二小节。
师:快看,那边的一个小哥哥玩水可真起劲。快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小哥哥动作的词语,想想你看出了什么?或你觉得小哥哥怎样?(调皮,好玩,有趣,关心小妹妹)
1、找动词:踩、喊、滑
2、指导朗读: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给使劲换词)
他喊:“妹,小心,滑!”(指名读)
师:你就是那个小哥哥,妹妹就要过来了,你喊一喊!(细节指导:声调提高或短促)个性朗读
3、回归整体。
四、学习生字:小哥哥摔倒了以后,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学习。现在我们先学习课文的两个生字“梢”“赤”
1、巧记字形
2、当小书法家提醒字在田字格书写(提示:梢下的月是竖,不是撇)
3、描红
4、书写。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小节。
2、写生字
二年级语文雨后教案2
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描写雨后儿童嬉戏玩耍的诗歌,意境优美,基调欢快,比较适合朗诵和训练说话。诗歌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玩水时“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认识课文中的部分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3、鼓励同学们由熟练朗诵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设计思路:
以读为本贯穿全课。在读上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说话训练、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教学准备:
卡片、录音机、儿歌《水花花、泥花花》磁带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 出示录像[夏天景色]
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广场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
师: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快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诗,说不定,诗中还有我们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呀?
第二阶段:朗读阶段。
二年级语文雨后教案3
一、攻克第一关:正确朗读。
1、听读,初步感知。
2、领读。
3、自己读(学习方法: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读给大家听,喜欢哪节读哪节(师生互动评价,标准是是否准确,有无掉加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非常高,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会独立解决,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二、攻克第二关:流利朗读。
师:喜欢这首儿歌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自由说,注意强调说完整)
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会更喜欢了。
1、合作读,互相读读比比(标准是是否熟练,声音是否大)。
2、比赛读,请人代替老师和大家比赛读。
3、师生接龙读。
[设计意图]读的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争着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朗读,合作朗读的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又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
三、攻克第三关:有感情朗读。
老师:咱们一起读了,老师真快乐,大家快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听歌里的小朋友快乐吗?(播放儿歌《水花花、泥花花》)
是啊,雨中的小朋友真快乐!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小节,看看大雨过后,广场上玩水的小朋友快乐吗?
1、哪一句看出来了?(发散思维,积累语言,指导说话“快乐得还像……一样”)
2、大家说得真好,他们的确很快乐,自己试试看谁能把他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3、自己试读。
4、组内读,读得好的别的小朋友可以给他加上动作演一演。
5、请小组表演读,好的`给配上音乐。(乐曲未完,大家闭眼听,脑子里过电影别的小朋友会怎样玩水,说一说)
听儿歌是为了让同学们体会小朋友尽情玩耍的快乐心情,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奠定了感情基调,又趁机让学生放松身心,起到了休息的作用。而学生的表演则把课文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给读得好的同学配音乐,既提高学生兴趣又渲染气氛,最后达到曲终意未尽的效果,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