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社会》中秋教案

时间:2024-01-08 07:16:2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产阶级社会》中秋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产阶级社会》中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产阶级社会》中秋教案

《中产阶级社会》中秋教案1

  活动准备:

  1.关于月球的电子图片、动画、故事和传说。

  2.活动前,和小朋友一起布置活动室,挂月亮变化图。

  3.孩子和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4.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5.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的由来,感受节日的气氛,一起庆祝节日。

  活动流程:

  1.猜测:“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请猜猜是什么?

  图:月亮(请点击)。谈论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在古代,人们把一年分为四季。八月正好是秋天的一个月,被称为“中月”。八月十五日是这个月的中间一天,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人们吃水果是为了赏月,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满。

  老师:关于中秋节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告诉孩子们。欣赏

  3.人们如何度过中秋节?

  1)请告诉孩子们,你们在家是怎么和父母一起过中秋节的`?

  你知道其他地方的人们如何庆祝中秋节吗?信息:人们庆祝中秋节(请点击

  4.一起吃月饼,分享快乐。

  1)老师:你知道人们如何庆祝中秋节吗?我也知道孩子们最喜欢月饼。今天,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的月饼。

  2)老师的简要总结,月饼的分类(请点击)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给我打月饼》和音乐《春江花月夜》(或看VCD),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同伴、老师共度佳节的快乐。

  5.互送贺卡,学习如何许愿。

《中产阶级社会》中秋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月饼是圆的,口味不同。

  2.能够在同龄人面前大胆分享自己的想法。

  3.和同伴一起体验品尝月饼的快乐。

  准备工作:

  材料:PPT课件、月饼实物、橡皮泥及工具、胶水、废纸、光盘、空月饼礼盒。

  体验:知道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知道月饼有很多口味。

  重要:要知道月饼是圆的,口味不同。

  难点:我们会用各种材料装饰“月饼”,尝试用撕、粘、串的方法制作月饼。

  活动流程:

  1.介绍情况,激发兴趣。

  创设老师的小猫要去开月饼店的情境,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

  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去见见她吧。

  大家好,我是凯蒂。我很高兴成为二班的`客人。)

  老师:猜猜咪咪在我们班做什么?我们来听听咪咪是怎么说的。

  快到中秋节了。我开了一家月饼店。最近想请你尝一尝。孩子们,你们愿意为我尝尝月饼吗?)

  老师:你愿意帮咪咪吃他的新月饼吗?今天,咪咪把月饼带到了我们班。让我们看一看。

  2.看看再说。

  展示月饼实物,与老师和孩子一起观察月饼的外观,并要求个别孩子品尝月饼。

  老师:这些月饼是什么形状的?它看起来像什么?

  老师:原来月饼是圆的。

  3.尝一尝再说。

  老师:嗯,真香。谁愿意尝一尝,告诉我们是什么味道?

  老师:宝贝,你吃的月饼是什么味道?

  老师:仔细观察月饼,知道月饼有各种口味。

  老师:哦,你的月饼里有什么?请仔细观察月饼,告诉我你在里面发现了什么。

  总结:每个人都在中秋节吃圆月饼。月饼是五仁的,蓬松的,果味的,特别好吃。

  老师:小朋友,咪咪的月饼怎么样?让我们感谢咪咪请我们吃月饼。米,你的月饼很好吃。谢谢你。

  谢谢二班的孩子们。你想学习如何制作这些美味的月饼吗?)

  老师:宝贝,你想和小猫一起做月饼吗?

  (那我们一起去我店里吧,我教你怎么做)

《中产阶级社会》中秋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并对它的活动感兴趣。

  2.在小组面前大胆发言,并愿意与同龄人分享你的发现。

  3.通过参与中秋环境的营造,感受参与中秋庆典的乐趣。

  4.知道中秋节是八月十五。

  活动难度:

  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

  困难分析:

  初一上学期的孩子,刚刚摆脱小班弟弟妹妹的角色,对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经验,对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知之甚少。

  儿童的预期表现:

  1.活动开始前,孩子和家长应该共同收集与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如果孩子有经验,活动会更有参与性。

  2.自主阅读,提供空阅览室。

  活动流程:

  一、中秋节传说的传播与分享

  孩子们自由地讲述他们学到的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第二,老师讲“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是怎么飞向月球的?今天是星期几?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此后,后羿是如何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第三,孩子们阅读17-22页的小书

  4.听故事的录音,读完整个故事。

  活动反映:

  中秋节的起源是语言和社会领域的故事活动。课后,我认为我们学到了很多社会领域的知识。总的来说,我感觉孩子对故事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比较接近目标的'。

  在课堂上,我使用多媒体、挂图和其他教具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其实大家都知道中秋节,只是不知道中秋节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学习,很多孩子都认可了这个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但是,关于中秋节“嫦娥奔月”的传说,孩子们还是不太了解。我让孩子们先欣赏一下,听听里面的人物,然后我指着挂图,第二次讲故事。最后,我第三次讲了这个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压力下,我结束了这堂课。总的来说,孩子对中秋节还是有所了解的,但对这个故事的内容了解不多,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讲两遍这个故事,向孩子提问,加深孩子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中产阶级社会》中秋教案】相关文章:

《过中秋》教案09-09

中秋节教案03-30

中秋节大班教案12-06

中秋节的大班教案12-28

大班中秋节教案04-07

中班中秋节活动教案11-19

幼儿园中秋活动教案11-22

幼儿园《中秋主题》教案12-17

中秋节做月饼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