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教案优秀

时间:2023-12-12 08:24:1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越中览古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越中览古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越中览古教案优秀

越中览古教案优秀1

  【学习目标】

  1、诵读、理解诗歌,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2、感悟本诗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

  3、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 【重点难点】

  1、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2、《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的异同点分析比较

  3、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 【课前预习】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相关背景: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这首诗就是李白游览越中时,有感于此事而写下的。

  一、导入

  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相信同学们都知道这说的是什么故事。对,勾践灭吴。当我们的伟大诗人李白游览越国都城的时候,有感于这件事件,写下了一首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越中览古》。

  二、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重难点

  三、课堂探究

  1、朗读《越中览古》,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翻译。

  2、前两句诗展现了越王勾践及其将士的什么面貌?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将士们受了赏赐,脱去铠甲,穿着精美华丽的衣服,昂头挺胸,班师回朝,就三个字“尽锦衣”,把越国得胜之后,那种得意、骄傲的神情全部刻画了出来。

  3、第三句“宫女如花满春殿”又刻画了宫中的什么场景?

  越国胜利之后,是继续图谋国家大计吗?可以说是整日的'听歌看舞,宫殿里那叫一个夜夜笙歌、歌舞升平啊,开始了荒淫逸乐的生活。

  4、整首诗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慨?

  这首诗前三句实际上都是在写越国昔日的繁盛,而最后一句却是在写现在的荒凉,所以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

  5、朗诵《苏台览古》,解释诗意。

  6、比较《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两首诗歌在手法上、情感上有什么异同? 同:(手法上)都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败加以对比,(感情上)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

越中览古教案优秀2

  一、导语:

  由高一《勾践灭吴》导入。

  二、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所写,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果然把吴国消灭。本诗写的就是这件事。全诗的基调是咏叹兼嘲讽。

  三、诵读提示:

  1、首句叙述历史事件,“破吴”要重读。

  2、二、三两句属于“承”须连读,中间停顿应短一些。

  3、最后一句写诗人眼前的景象,在章法上是“转”。“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

  4、这首诗没有“合”,也可以说是把“合”留给了读者。因此,读完这句后应当继续沉浸在诗的境界里一小会儿,再作结束表示。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读。

  五、鉴赏要点:

  今昔对比的描写

  明确: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他感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

  1、诗人着重渲染的是昔日的繁荣(前三句),而以今日的凄凉反衬(末句)。

  2、第一句写勾践破吴,众所周知,勾践之所以能破吴复国,是因为他卧薪尝胆,发奋图强,而吴王胜利后却骄奢淫逸,自尊自大,胜负的教训可谓深刻。

  第二句写越胜吴后战士衣锦还乡的得意,这回轮到新的胜利者骄傲了。要问越军为什么这么快就忘了教训。

  第三句,原来宫中夜夜笙歌,勾践本人也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第四句点题,揭示了在永恒的自然面前,历史上不可一世的胜利者是多么可笑可悲。李白在这里寄予了“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深沉忧思。

  3、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 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4、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

  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侯着他。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

  5、可是这样的镜头现在都没有了,“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流露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6、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对比写作手法。

  六、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一)什么是怀古咏史诗:

  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二)分类: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想史实时触景生情, 感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古之幽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关照自我,畅诉衷肠。在鉴赏这类诗词时就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才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鉴赏方法:

  1、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 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

  刘禹锡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分析技巧,体察诗心。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 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李白的《越中览古》。

  六、比较分析:

  我国古代许多大诗人都作过咏史诗,如:

  《咏史》 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注

  1、埭(dài):堤、坝,多用于地名

  2、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都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

  3、钟山即紫金山。传说诸葛亮看到金陵形势之雄,曾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然而在李商隐看来,三百年间,孙吴、东晋、宋、齐、梁、陈,曾先后定都在此,并没有因此而免于亡国,可见“国之存亡,在人杰而不在地灵”(屈复) 分析

  同:咏怀历史,寄托盛衰兴亡无常的感慨。

  异:

  1、李商隐《咏史》第一句写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而今却是一片汪洋,满目荒凉。第二句叙事,以竿挂降旗,形象地说明六朝相继覆灭。第三句说,从孙吴到陈亡,纷纷更迭,只不过是一场“晓梦”,这是在感叹。末句深化题意:说什么“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六朝都不免兴亡,哪里有什么“龙蟠”?这是讽刺,是议论。意思是,国家的存亡,不再天险而在人杰。

  2、李白的《越中览古》首句表明所怀古的内容,越王破吴雪耻凯旋。

  这是首“篇终出人意表”的好诗。

  七、小结:

  李白的《越中览古》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

  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八、当堂背诵。

  九、作业。

【越中览古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古朗月行》教案04-02

大班《越造越好的房子》教案09-02

《生活中的数字》教案06-25

教案中的教学反思12-20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11-01

答谢中书书教案06-02

《生活中的数字》中班教案04-07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5篇06-18

大班综合教案:生活中的卡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