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5-01-24 22:06:1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科学教案5篇

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准备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过程

  1.猜猜宝贝。

  ——教师出示神奇的.百宝箱。这是一个神奇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2.摸摸百宝箱。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建议

  1.百宝箱内的物品尽可能是多种质地的,且数量要多。

  2.幼儿摸宝贝时不能看,待说出自己的感觉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来验证。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能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交流与动手中探究、解决问题;能搜集、了解各种资料信息;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比较。

  2.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敢于挑战,大胆设想,勇于改革创新,善于观察,愿意合作交流。

  3.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知道自行车中用到了简单机械的原理。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自行车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

  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研究。

  【器木才准备】

  1、教室外选择好场地一块,并为每一小组准备一辆自行车。(必用,可让骑车的同学准备)

  2、螺丝刀、钳子、锤子、扳手等若干。(供学生选用)

  3、自行车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提前一周布置观察自行车,了解自行车上各部件名称和应用到的机械原理。

  一、引入

  1 .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简单的机械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

  2 .对自行车初步认识。

  ·阅读:自行车的.发展史。

  ·统计:我们班会骑自行车的同学有哪些?

  ·教师介绍:我国是全球自行车最多的国家。

  ·出示自行车图片:

  ·说一说:自行车各个部分的名称。

  ·议一议:骑自行车比起开汽车有哪些好处?

  自行车是城乡使用最广泛的工具。

  自行车不需要能源,没有污染。

  ·想一想: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二、观察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原理。

  自行车上面究竟有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对自行车进行观察研究。

  1 .讨论:如何观察研究自行车?观察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A .小组内要分工

  B .观察要有顺序

  C .可以动手操作

  D .要有观察记录

  E . 要注意安全

  2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师下发记录表格。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的机械起什么作用 我的其他发现

  龙头(车把) 轮轴 轻松地控制方向

  3 .学生到指定场地对自行车进行观察研究,并把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现场巡回指导。

  4 .交流、整理观察结果。

  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投影出示记录表格。

  其他各小组补充记录别人发现而本组没有发现的内容。

  三、小结延伸

  1 .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2 .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课外继续研究自行车上自己感兴趣的机械问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洗涤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2、能讲述洗涤用品变出泡泡的方法

  3、尝试用相应的洗涤用品搓泡泡,体验搓出泡泡的惊喜。

  活动准备:

  教具:教学大书

  学具:幼儿用书、泡泡器、装水的小盆、洗手液一瓶、香皂一块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泡泡器,演示吹泡泡,激发幼儿的互动兴趣。

  师:这是什么?它可以干什么?

  二、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述泡泡哪里来

  师:除了吹泡泡,平时,你们还在哪里看到过泡泡,摸到过泡泡?泡泡是怎样变出来的?

  三、出示香皂及水盆,启发幼儿介绍生活经验,指认图片真能干相应洗涤用品的名称,并尝试说出其用途。

  师:图上有没有会变泡泡的'东西?你们认识吗?有什么用?

  1、幼儿自由表述自己对洗涤用品作用的认识。

  2、引导幼儿说一说洗手液、洗衣液等变出泡泡的方法

  四、教师出示洗手液,引导幼儿去盥洗室体验搓出泡泡的惊喜。

科学教案 篇4

  教 学 课 题 :植物的生长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2、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3、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4、能设计对校园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5、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终止植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能结合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说出两点以上不能浪费食物,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原因。

  7、能表现出对太空种植粮食的科学研究感兴趣。

  8、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9、能推测出农业技术和设备在种植植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 学 重 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 学 难 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教 学 过 程 授课变更

  (一)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们种的植物一天天地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得怎么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3)分小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4)教师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记录,以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师:在种植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交流。

  (3)整理发现,并检验发现是对还是错。

  (4)师:通过这次终止植物的过程,同学们都经历了劳动的辛苦。现在谁来谈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样理解?

  (5)教师小结。

  3、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师: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三)拓展: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板书设计

  12植物的生长

  按时浇水、防虫、除草……

  作业:课本练习

  教学反思

  略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经历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过程;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大气层方面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相关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

  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首先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将小组同学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并从大气层的结构和人类在不同圈层内的活动情况两方面将资料归类。然后让学生用绘图或文字方式描述大气层的结构及人类在大气层的活动情况,并在小组内形成统一意见,达成共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完善、相互补充,形成对大气层的整体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恰当的加以引导和评价,使交流活动有序进行。

  还可以采取演讲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文字及图片资料。采用演讲解说的形式应注意引导学生尽量避免重复资料的解说,提醒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逐步建构地球大气层概貌,形成对地球大气层的初步认识。

  二、提出问题

  先直接提出问题“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

  三、猜想假设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以论点的形式进行汇总。可以从大气层对地球、动物、植物、人等几个方面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研究主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相互借鉴,达成共识。如果学生没有找到或谈及月球或其他星球上环形山的问题,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展示出来,同时提出问题:“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讨论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环形山的成因,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地球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活动结束,教师可引导学生填写好下面研究记录。

  四、实施探究

  我的研究记录

  研究项目研究结果我的证据

  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大气层对动物的意义

  大气层对植物的意义

  大气层对人的意义

  我的研究结论:

  实例。在这一环节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将活动结果进行总结:一是汇总大气污染的治理建议与方案;二是总结评价活动的开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对优秀建议和方案的提出者给与肯定和表扬。

  按照“认识大气层概貌——了解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动物、植物、人的意义——大气污染及治理”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打破活动条块化的框框,设计综合化活动,将本活动环节中活动点合并,即活动一、二、三合并成一个活动。在课的开始,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看有哪些发现和收获。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开放式活动,充分交流自己的课前研究成果和搜集的资料,同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并将各组的研究成果汇总整理(如下表)。

  我们的研究记录

  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成果

  大气层的结构

  也可将本课活动整合成“我们的大气层”主题演讲会的'形式,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进行演讲,也可以自主上台演讲。演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演讲者的表现及演讲内容及时进行评价。

  五、展示交流

  活动结束,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组研究成果。如果学生在整合的活动中没有涉及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内容,在活动结束时提出关于治理的问题,让学生就治理问题谈想法或方案。

  六、拓展活动:

  臭氧层的破坏是最严重的大气污染,这也是最受环保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方面的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制作成宣传版面,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宣传活动。

  也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及课后搜集的有关臭氧层知识设计保护地球大气的广告语或警示语,并将它们制作成警示牌,悬挂于教室、学校、社区显眼的地方,以此提醒自己和他人时刻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先由小组交流资料,再在全班发布新闻。

  小组合作,探索研究,对于合作中表现出色的小组奖励“合作小伙伴”

  学生按照不同的问题进行回答,同时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进行及时的表扬与肯定。

  学生提出自己有疑问的问题,通过交流进行解答。对于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到课下或以后解决。

  作业设计:

  做一份我家周围的空气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法、调查过程、发现问题、我的建议。

  板书设计:地球的面纱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逃逸层

  课后反思: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的存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从学生对大气层的认识上看,还是浮在面上、笼统的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地球大气层的基本情况和地球上风的成因,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研究蕴藏在其中的科学道理,了解了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9-19

【精选】科学教案11-28

(经典)科学教案12-12

科学教案[精选]01-17

(精选)科学教案11-05

科学教案(精选)11-25

科学教案11-03

有关科学教案07-08

(合集)科学教案12-26

科学教案(集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