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4-11-29 13:02:4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精品7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语言教案精品7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看图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对未来家乡的畅想。

  3、抒发热爱家乡,对家乡充满希望的情感。

  活动准备:

  视频、ppt、图标。

  活动过程:

  1、观看无锡风貌视频。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去观光旅游。

  你看到了什么?看出是哪个地方?

  小结:介绍视频中特有的风景建筑。

  2、讨论未来的无锡。

  师:小朋友,你看我们家乡无锡美吧!可是好多年前,无锡还是一个很旧的小城市,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变化真大啊!请你们来想一想、造一造,你希望未来的无锡变成什么样?

  3、学习儿歌。

  (1)师朗诵

  师:老师把我想象的未来家乡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

  (2)根据图标掌握儿歌内容。

  师: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诗歌里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有哪些新的地方?

  (3)幼儿跟师一起朗诵儿歌两遍。

  (4)分句练习。

  4、总结。

  师:未来的.家乡需要大家来建设、创造。

  儿歌《未来的家乡真正好》

  小朋友们瞧一瞧,未来的家乡真正好。

  新高楼新广场,这里的风景真美妙。

  新商店新工厂,机器人呀手儿巧。

  坐飞机乘地铁,速度快呀人人笑。

  小朋友们爱科学,家乡的未来我们造。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略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家是什么》的内容并尝试仿编。

  2.喜欢听散文诗,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重点:

  理解散文诗《家是什么》的内容。

  活动难点:

  通过活动,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屋檐的名称和作用,了解家里的家具、摆设,了解自己家里的人。

  2、物质准备:散文PPT(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以及爸爸妈妈的笑脸等图片);轻音乐;温馨的家的图片PPT(其中有各种常见的家具)以及纸质的图片;黑板。

  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家(交流关于家的经验)

  1.出示家的PPT。关键提问:猜猜这是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关键提问:你的家里有什么?有什么用处呢?(对幼儿不是很熟悉的东西,稍微做一点讨论,帮助更多的幼儿了解)

  小结过渡:家里有温暖的床,家里有漂亮的摆设,家里有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都爱我们的家,那家是什么呢?我们来听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家是什么》

  (二)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理解散文的内容)

  1.完整朗诵散文诗1-2遍。

  关键提问:听到散文诗里说了什么?能用散文诗里的话说一说吗?

  小结:(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散文诗内容进行总结)。

  2.出示图片,回忆散文的内容,进一步熟悉散文诗中的句子。

  (1)关键提问:看到这张图片让你想起散文中的哪一句?

  (教师帮助幼儿把散文诗中的句子说完整,并肯定幼儿的.表达)

  (2)关键提问: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

  小结:这一句说的和你家里是一样的,所以你喜欢;这一句听了很舒服,所以你很喜欢,……

  过渡:这么好听的话,和老师一起来说说看。

  3.教师再次朗诵散文,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

  (教师在朗诵时,适当地放慢速度,引导幼儿说后面的半句)

  过渡:家是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家还可以是什么呢?我们来编一编散文诗。

  (三)尝试仿编(说说自己的家是什么)

  1、教师示范:我家有沙发,我想这样编——“家是沙发,有了沙发,累了,回家可以好好地休息”。(教师边说,边把沙发的图片放在黑板上呈现)

  2.提示:你家里还有什么?你也来编一句诗。

  (在幼儿刚开始编的时候,教师要给与多一点的支持,帮助幼儿编一句诗,逐步地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讲述)

  3.师生共同完整朗读仿编的诗句。

  小结:在我们心中,家都是温暖的,我们都爱我们的家。

  (四)延伸活动

  1.引出活动:老师把这首好听的诗歌放在我们的小书房,你们可以去听一听,读一读,编一编。

  2.具体操作:把散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在阅读区呈现出来,并提供一些家中物品的图片,支持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替换诗歌内容,尝试创编。同时,将散文诗录在录音机中,幼儿可以听赏,幼儿也可以使用录音机把自己创编的内容录下来。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仿编句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启发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进行续编故事,并用完整的语句表达绘画的内容。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小石头、森林背景图、小鸡、小猫图片。

  2、句式“xx你把脚借给我好吗?”“不行,我的x只脚要用来xx”。

  3、白板、绘画纸、绘画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森林背景图,引入活动主题。

  师:森林里,有许多的小动物在走来走去,一块小石头看见了,心里可羡慕了!

  提问:

  1、小石头羡慕什么呢?

  2、小石头想长脚,它会用什么办法?(引出借脚)

  二、模仿句式

  师:小鸡走来了,小石头会对小鸡说什么呢?小鸡是怎样回答的呢?

  1、出示句式:“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不行,我的2只脚要用来走路”

  2、仿编:“小猫,你把脚借给我好吗?”“不行,我的4只脚要用来跑步”

  ……

  3、:小石头向小动物们借脚,小动物都没有把脚借给它,为什么?

  (小动物们的脚都有自己的用途)

  三、创编故事

  1、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会怎样帮助小石头?会带小石头去到哪里走走、看看呢?

  2、请幼儿使用绘画的方式,画己带领小石头游玩的.地方。(要求:简单的,能看懂的)

  2、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学说:“我去xx,小石头也跟着我去xx”

  四、延伸

  1、请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都帮助过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情?

  2、给故事起名字,结束活动。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课题生成:

  注意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到了大班,幼儿听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日常生活中说句、病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如向小朋友炫耀说:“我也有妈妈的红裙子。”另一个小朋友说:“明天我妈妈也买了一个。”这个孩子的意思是明天要妈妈买一条,但他又去模仿前一个孩子的话,用不恰当的“也”,用错了量词“个”。还有一次上课,我提问:“现在什么天?”一个幼儿回答:“夏天!”我又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儿回答:“夏季节!”其他幼儿哈哈大笑。

  幼儿由于受经验和年龄的限制,还不能辨别词句搭配的不对,不能熟练理解和运用词句。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游戏,能察觉错句,提高对语言的判断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幽默感。

  2、初步学习改错句的基本方法,能够逐步将改错句的`基本法运用到游戏中去。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学会玩“不许说黑和白”和“录音机”的游戏,训练幼儿对语句词汇的敏感性及良好的语词记忆能力,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秋季背景图,磁性板,可操作的小鸟、小鸡、公鸡和母鸡等。

  活动过程:

  1、“出错”引起幼儿的兴趣。

  活动开始时,教师和平时一样组织活动,故意在与幼儿的交流中说出一句错话。(要自然说出)如:

  (1)现在很多小朋友的眼睛都看着老师了,只有一个小朋友的眼睛听着外面。

  (2)让幼儿听着感到好笑时,紧接着提出下列问题:我什么地方说错了?谁来改正?引出游戏主题和规则——“我们来做个‘改错’的游戏,把别人的错话改过来,错话只能说一遍。”

  2、与幼儿共同讨论,学习改错的方法。

  (1)出示背景图(秋季)演示教具,幼儿对教师说的话进行改错。

  “春天来了,大地一片金黄。”

  “小鸭在天上飞来飞去。”

  “公鸡妈妈和小鸡在草地上玩。”

  教师应根据句子的难易来选择能力不同的幼儿回答,教师边引导幼儿改错,边演示教具,如第二句当幼儿把“小鸭”改成“小鸟”时或把“飞来飞去”改成“游来游去”时,教师都要演示。

  (2)和幼儿讨论改错的正确方法。一是可以改句子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二是改掉不合适、不恰当的词。

  3、改错游戏:

  (1)教师提出错句,幼儿改错。如“红红在听故事书,滴答滴答下大雨了”。注意拓宽幼儿思路。

  (2)幼儿配对相互出错、改错,要求错句只说一遍。

  (3)请在游戏中玩得好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

  (4)小结:以后,我们在和别人说话时,发现别人说错了,应帮助别人改正。(面对面的小声说)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九只小猪旅行记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2、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故事画面。

  2、初步了解生活中一些“禁止”的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

  2、有九只小猪也要去旅行了,我们来看看它们旅行时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二、阅读理解

  1、片断一:乱扔垃圾(完整欣赏),把握、理解小猪的一种心态。

  提问:你们都看懂了吗?有什么问题?发生了什么事?

  再完整欣赏一遍。

  师小结:是啊!小猪来到草地上,看到了“禁止入内”的警示牌,可它们忍不住还是进入了

  草地,又吃又玩真开心,可是美丽的草地却……

  2、片断二:过危桥。

  先出示场景

  提问:

  (1)小猪继续往前走,这回它们又看到了什么?提示危桥。

  (2)为什么要竖这块牌子呢(为什么要“禁止”)?

  (3)小猪会过去吗?小猪过了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4)结果是怎么样?

  幼儿完整欣赏,小结。

  3、片断三:钻木桶。

  (1)九只小猪继续往前走,突然它们闻到了什么?这香味从哪里来的?

  (2)原来是个大大的蜂蜜桶,可旁边又写着什么?想想这回小猪们会怎么做?

  (3)幼儿欣赏,小结。小猪进入木桶从山坡上滚了下来,结果会怎么样?

  师:九只小猪去旅行,它们经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这些牌子都一样吗?有什么相

  同的地方?你们知道“禁止”是什么意思?

  三、提问拓展

  1、九只小猪还要继续旅行,一路上它们还会经过什么地方?.得都快。

  可是一天,从波浪里冲出一条饥饿的大金枪鱼,一口就把所有的小红鱼都吞到肚子里,只有小黑鱼逃掉了。他逃进漆黑的深水里,又孤独、又害怕,可是,大海里充满了奇妙的生物,他游啊游啊,慢慢又精神起来。

  他看见了像彩虹果冻似的水母……

  他看见了走起路来像怪手似的大龙虾……

  他看见了像被看不见的线牵着游的怪鱼……

  他看见了长得几乎不知道自己的'尾巴在哪儿的鳗鱼

  后来,他看见了一群跟他一样小的小红鱼躲在岩石和海草的黑影子里。“我们一起出去玩吧!”他高兴地说。“不行,大鱼会把我们吃掉的!”小红鱼说。“可是你们不能老待在这里啊,我们一定要想个办法。”小黑鱼说。

  他想啊想啊,突然说:“有了,我们可以游在一起,变成海里最大的鱼!”

  等小红鱼们能游得像一条大鱼以后,他说:“我来当眼睛”。于是,他们在清疼的早晨里游,也在充满阳光的中午游,大金枪鱼一见,弄不清这是什么鱼,通身红红的,这么大——这家伙一定很厉害吧,吓得扭头逃走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达成主题目标热爱动物、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的基础上延伸出遵守规则和秩序,在公共场所严格按照指示牌行动的目标,加深幼儿秩序的理解,渗透礼仪教育知识点。 这一故事素材采用生动的动物形象,使故事本身充满童趣, 同时故事中九只小猪的旅行因为各种标志的出现以及小猪的不同行为而险象环生,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却又富有教育意义,让幼儿在紧张与笑声中明白遵守规则的必要。

  活动意图:

  大班幼儿对于游戏的规则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通过九只小猪旅行中碰到的种种经历使幼儿在思维、情感、行为、审美方式及人生的态度等诸方面带来的影响,引发自我教育、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希望通过故事的欣赏、分析与理解,让幼儿知道一些行为规范,同时更好的为上小学做准备,引发良好的行为。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的过程中,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

  2.通过自主阅读,能大胆从各个角度设想,并用“什么真不错,要是有什么就更好了”的句式,阐述自己的想法。

  3.乐意参与讲述辩论,体验青蛙把烂泥塘建成美好家园的积极情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能大胆从各个角度设想,并用“什么真不错,要是有什么就更好了”的句式,阐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青蛙、卖泥塘的牌子、老牛、野鸭、蝴蝶、小鸟、小兔、小鹿等图片。

  2.故事《青蛙卖泥塘》录音。

  3.幼儿人手一本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

  师:谁来了?青蛙住在哪里?原来它住在烂泥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烂泥塘?青蛙住在xxx的烂泥塘里心里会怎么想呢?

  过渡:是的,青蛙不喜欢这个烂泥塘,打算把它卖掉,青蛙会怎么吆喝呢?

  师:听,青蛙是怎么卖的。(播放录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卖泥塘咯!卖泥塘)

  二、谈话交流,理解画面。

  1.老牛图片。

  师:我们的吆喝声把谁引来了?老牛会想买这个烂泥塘吗?为什么?(幼儿讲述)老牛喜欢吃什么?可是周围有吗?所以老牛不想买烂泥塘。

  师:听,老牛是怎样说的,一起学一学。(播放录音)(老牛说:这个水坑坑的,在里面打打滚挺舒服的,不过要是周围有些小草就好了.)

  师:所以老牛不想买泥塘,走了。

  师:听了老牛的话,青蛙会怎么做?

  小结: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于是在泥塘周围播撒了种子。春天到了,看,长出了什么呀?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

  三、幼儿自主阅读

  1.教师交代要求

  师:还会有谁来买呢?答案就藏在你们的小书里,请你看一看,说一说,谁来了,小动物对青蛙说了什么?请你用“什么真不错,要是有什么就更好了”的话说一说。

  2.幼儿自主阅读,教师指导。

  3.幼儿交流

  师:谁来了?(出示野鸭图片)你觉得野鸭对青蛙说了什么?野鸭为什么没有买烂泥塘?青蛙会怎么做?(幼儿讲述)

  小结:青蛙想,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于是它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水,装满泥塘。

  师:接下来谁来买了(出示小鸟图片)?小鸟会怎么说?小鸟为什么没有买泥塘?青蛙是怎么做的?

  小结:小鸟喜欢在树上,所以也没有买泥塘。

  师:到现在泥塘还是没有卖出去,我们一起帮青蛙吆喝一下:“卖泥塘咯,卖泥塘咯。”

  师:这次又把谁引来了?(出示蝴蝶图片)谁把蝴蝶和青蛙之间的事情说一说。

  小结:青蛙听了蝴蝶的话种上了花,它的烂泥塘变得更漂亮了。

  四、揭晓故事结尾

  1.幼儿辩论

  师:刚开始这是一个又脏又臭的烂泥塘,现在呢?谁来说一说?青蛙最后还愿意卖泥塘吗?

  2.投票

  师:有的`小朋友觉得青蛙会卖,有的觉得不会卖。你觉得不会卖的请坐到左边来,会卖的请坐到右边来,一起看下结果吧。

  师:xxx你为什么觉得不会卖,说说你的理由。

  3.倾听故事结尾(播放录音)

  师:听,谁的想法是跟青蛙一样的。

  4.结束:青蛙最终不愿意卖泥塘了,美丽的地方人人爱,让我们一起学习青蛙,把我们的幼儿园也装扮的更漂亮吧。

  活动反思:

  《青蛙卖泥塘》是一则童话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幼儿美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主要是通过图文结合、以读带悟、角色扮演、想象说话等个多种手段引导孩子走进故事,理解故事,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语言教案大班语言教案09-15

大班语言《信》教案12-09

语言教案大班11-29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9-09

大班语言《家》教案05-22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05-23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21

语言大班故事教案11-22

大班语言信的教案10-16

大班语言礼物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