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12-21 19:39:3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7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二等分就是把物体分成同样大小的两部分,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学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二等分。

  3、大胆实验,积极验证,善于总结和发现等分的规律。

  活动准备:

  1、学习单。剪刀、回形针等工具。

  2、 各种形状的纸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活动过程:

  一、 等分圆形纸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教师:小朋友,你们每人都有一张圆形纸片,怎样能把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呢?(教师倾听幼儿讲述,了解幼儿的想法)请你们自己试一试吧。可以用笔画出等分的线,再用剪刀剪开。(教师完整复述幼儿的讲述,不发表意见,调动幼儿尝试的积极性。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观察,便于选择有经验的幼儿过后进行介绍)

  2、讨论活动,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师:你们把圆形纸片都分成了一样大小的两份,你是怎么分的?(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有针对性地选择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圆形比,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你怎样证明分的两份一样大呢?(引导幼儿自由发表见解,并允许幼儿示范验证方法)相互改错,并帮助有困难的同伴。教师:如果你分错了,可以再选一张圆形纸重新试一次。旁边的小朋友可以帮一帮你的小伙伴。(引导多数幼儿,给个别幼儿一个改错的机会,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等分任一形状的纸片,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1、 任选一种形状的纸片,进行等分。

  教师:小朋友桌上还有许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纸片,请你们任意选一种形状的纸片,把它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分好后要想一个办法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大的.。(引导幼儿自由选择纸张进行等分活动,并观察了解幼儿是怎样验证的)教师:你分的是什么形状的纸片?你是怎么分的?你分的两份一样大吗?怎么证明呢?(引导幼儿边讲述边示范)

  2、 交流等分经验,了解相同形状的纸片等分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刚才,xx(幼儿名字)小朋友是这样等分长方形纸片的。还有谁等分的是长方形纸片,但方法和他不一样的?xx(幼儿名字)你是怎么分的?把相同形状的纸片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3、任选多张相同的或不同的纸片进行等分活动,了解等分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小朋友,桌上还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纸片,你们任意选纸片,把它们全都等分成两份吧。但每分好一张纸,还要证明一下你分的是不是一样大,有没有等分。确定等分后还要把它的两份用回形针别在一起,好吗?

  三、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二等分。 选择等分的正确方法。

  教师:小朋友一起去秋游,真开心!玲玲和佳佳带了好吃的饼干,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请你帮忙分一分,这些各种形状的饼干要怎么分才两半一样多呢?请与正确的分法连线。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学习知识,充沛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笼统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6的第三、四组加减,掌握算式:1+5=62+4=63+3=64+2=65+1=6活动准备;物质:教具:课件幻灯片两张,写有6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小奖品若干。

  学具:每人一个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礼物,增进感情,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真高兴,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专门用来奖励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的奖品。小朋友不要担心,只要你们大胆动脑筋考虑问题,就一定能够拿到大奖,你们有信心吗?

  二、展开:

  1.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复习6的第一、二组加减。

  师:"你们听,老师朗诵儿歌了"新年到,放鞭炮,你一炮,我一炮,快快乐乐放鞭炮。"哎!鞭炮在哪里呢?快找找呀?找到了打开看看,上面写的什么?原来是加减算式,怎么放鞭炮呢?假如小朋友能够洪亮完整的念出算式和得数,就会听到"嘭啪!响炮"的声音,假如念错了,就会听到"嘶哑炮"。谁第一个来?请幼儿拿着自身的算式到前面来读,读完后站在幼儿面前。依次请其他幼儿前来参与游戏。

  引导观察问:"这些都是与几有关的算式?"小结:对,刚才游戏中的算式是6的一局部加减算式,今天老师来教小朋友用一种新方法学习8的另一局部加减算式,你们赞成吗?好,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你知道8的加减算式是怎样得来的吗?

  2.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二:探索发现组成式与加减算式的关系,明确加减算式中的交换率和逆运算。

  师:请看这里,61+5=6、5+1=6156-1=5、6-5=1这是小朋友学过的6的一组成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6能分成1和5,1和5和起来是6。引导幼儿说出:"1和5是局部数,6是总数",两个局部数合起来是总数,合起来就是"加"的意思,因为1和5合起来是6,所以,我们得出了算式:1+5=6;再根据加号两遍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我们又推出了5+1=6,这就是加法算式的由来;那么,那么减法算式是怎么得来呢?在组成式中,

  6是一个比较大总数,1和5是小的局部数,总数去掉一个局部属等于另一个局部数,去掉就是"减"的意思,所以,我们得出减法算式6-1=5,这就是减法算式的由来。在减法算式中有这样一个规律:等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算式仍然成立。用数的组成式来学习加减算式,这就是王老师今天要交给你们的巧方法。问:"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算式呢?"几个加法?几个减法?

  小结: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你们明白了吗?现在我就来考考你们。

  3.播放课件三,幼儿进行自我操作探索,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师:你们看,624引导观察组成式,使幼儿明确总数和局部数。根据这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加减算式呢?请小朋友快快用你的笔写出来吧,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预备开始:

  幼儿利用新的组成式推理算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注意个别辅导,照顾个体差别。提醒速度快的幼儿可以互相交流,小声读出自身的所摆得算式。4.集中幼儿,归纳总结。

  问:"谁来念自身的算式?""为什么2+4=6呢?"小结:因为2和45合起来是6所以,2+4=6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得出4+2=6。6是总数,总数6去掉局部数2,就等于另一个局部数4,所以6-2=4,6-4=2。以同样的方法学习3+3=66-3=3。在归纳时,注意引导观察,"这次,你推出了几个算式?为什么只有两个算式呢?"因为在这个组成式中,两个局部数是一样的,交换位置后结果还是相同的。注意随时为幼儿的胜利颁奖。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既按某一特征分类后,接着按另一特征对已分的两类图形再做一次分类)体验类似包含的关系。

  2.启发幼儿说出图形的两个层次的特征。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二次分类板,特征标记,图形片若干。

  学具:二次分类板,图形片,幼儿操作材料,笔,苹果图,点图等。

  活动过程:

  1.学习二次分类

  (1)出示二次分类板的上半部分说:“我们会按标记分图形,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标记?谁会按标记来分?

  幼儿操作第一次分类略作评价。

  (2)出示二次分类板的下半部分说:“看看下面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谁能按这些标记来分?(把红图形、绿图形再按形状标记分到下面的四个空格里)

  幼儿操作,并请他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幼儿一起说说四个大格子里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层次的特征,如:红的圆的……)

  2.幼儿操作活动

  (1)二次分类

  “这个活动和刚才我们玩的是一样的`,分好后说说看每个格子里放得是什么样的图形?”

  (2)看图列算式

  “这组的活动谁来介绍?”

  (3)看实物记录分合

  老师提示重点,看清楚记录图上的标记,在实物图上按标记找出每种有多少,再记录。

  (4)分合点图

  3.活动评价:

  针对在二次分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层次分类的经验。

  活动建议:

  (1)在二次分类的操作中,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两种形式的分类板,能力一般的先按某一特征将图形分到中间的两个大格子,再按另一特征分到下面的四个格子里;能力较强的提供总的,无须如此。

  (2)在讲述分类结果时,要让幼儿结合两个层次的特征,说出四个格子里的每一个图形的二个特征,如:红圆、红方、绿圆、绿方等,通过语言的讲述,对二次分类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二次分类的认识,大班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重点是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探索骰子的秘密,知道骰子对应两个面的点数加起来是7的规律。

  2、利用骰子的`秘密来学习自制骰子,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骰子一个、幼儿人手一个小正方体、白板课件、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骰子,师提问: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它?

  2、师幼一起观察骰子

  二、游戏“看谁反应快”

  1、介绍游戏规则

  2、请4-5名幼儿游戏

  3、师幼有一起玩游戏,提问:“为什么每次老师的反应都是最快的?有什么秘密?”

  三、揭示秘密

  1、组织幼儿观察骰子的每个面的数字,并做记录

  2、观察三组数字,提问:这三组数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引导幼儿知道骰子对应面的2个数字相加是7

  四、做骰子

  1、师示范制作骰子,并请个别幼儿帮忙

  2、幼儿制作骰子,教师巡视指导

  3、请每组幼儿相互检查,发现有错误的及时改正

  五、玩“刮刮乐”的游戏

  1、介绍幼儿名称及玩法

  2、师幼玩游戏

  六、结束活动

  师:骰子还可以怎么玩呢?我们回教室再去玩玩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几何形体,并分类。

  2、通过游戏认识生活中的几何形体,体验游戏的的愉悦感。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玩具,

  3.生活中物品,

  4.练习卡片,

  5.音乐律动。

  活动过程:

  一.热身,音乐律动《公共汽车》

  师:老师收到了几何形体乐园的园长,给小朋友们发来的邀请函,请小朋友们去那里参观,老姐我们的小气车来了,请小朋友们上车,我们出发了。(播放音乐)

  二.导入:情境导入(构建区和拼插区玩具混放)

  师:不知道是哪位小朋友,玩完玩具没收拾好,请小朋友帮忙那收拾好,分分类摆放整齐。

  提问:1.小朋友们是怎么分类的?

  2.构建区有哪些形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三.练习:师:几个形体乐园的园长要和小朋友玩闯关的游戏,小朋友们有信心通关吗?过全关有奖品哦(勇士小勋章和一件形体礼物)1.第一关,课件,请幼儿观察图画上有哪些形体,并统计数量。(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2.第二关,生活中物品,老师说出一种形体,幼儿快速的找出行对应的物品,(可多次练习)并统计数量

  3.第三关,练习卡,老师出示课件,幼儿根据课件提示在练习卡上练习(几何形体乐园练习片1.2)

  小结:师:恭喜小朋友们过关,一会老师会发小勋章和礼物,现在老师要问小朋友,

  1,我们今天到哪里参观了?(几何形体乐园)

  2.在乐园里我们认识了什么几何形体?(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

  活动延伸:

  1.发现勇士勋章,和几何形体小礼物。

  2.家庭小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家中有哪些几何形体?并统计数量。(每位小朋友一张统计表格)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跟几何形体乐园的园长再见,请小朋友们上车,我们要回家了!(播放开始音乐律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数量为5的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2、在活动中学习掌握5的分解与组合

  3、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黑板上展示操作——盘子,数字,符号卡,操作题…

  经验准备:接触过5以内数的分合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数字问答游戏》

  二、活动环节

  1、观看并操作课件《分草莓》

  (1)教师引导引导幼儿将5颗草莓分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师示范将5颗草莓分成1颗和4颗。

  (3)请幼儿操作,尝试不同的.分法。

  教师: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试试看吧!

  (4)教师:5颗草莓可以分成

  1颗草莓和4颗草莓

  4颗草莓和1颗草莓

  2颗草莓和3颗草莓

  3颗草莓和2颗草莓

  一共有4种分法。

  2、观看课件《学习分合式》,认识分合号及分合式。

  (1)认识分合号

  教师:这是分合号,用分合号就可以很方便把刚才分草莓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示范分合式及读法

  教师:5颗草莓分成了1颗和4颗,所以5可以分成1和4;1颗草莓和4颗草莓合起来是5颗草莓,所以1和4合起来是5。

  3、操作课件《数字卡片》,进一步了解5的分解组合。

  教师: 请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及图案数量,找出合起来是5的两张不同形状的卡片。

  4、操作课件《彩色气球》,巩固5的分解组合。

  教师:请给气球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涂完后用对应的分合式记录下来。

  三、教师将分合式汇总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分分看。

  幼儿:4种。

  教师:这4种分法怎样记录让我们看起来更清晰呢?

  幼儿:按顺序记。

  教师:我们分成的数字叫部分数,记录时可以按一个部分数递增,另一个部分数递减的规律,这样看起来更清楚。

  教师和幼儿一起按规律记录。

  四、分组活动

  第一二组:《涂一涂》根据分合式数字将每种花涂上两种不同颜色,

  第三四组:《贴一贴》根据图案在方框里贴出相应的数字。

  第五六组:《连一连》将数字合起来是5的两张扑克牌连起来

  五、交流

  1.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2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表现给予相应的。

  3.师幼儿共同收拾材料

  六、活动延伸

  在一日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周围事物练习5的分解组合,比如:每只手上的5根手指头,衣服上的5颗纽扣等。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活动过程:

  一、分类--按不同的要求分类

  1、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

  2、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4、教师提出分类要求:

  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

  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

  5、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6、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尝试用数字的形式记录

  1、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

  2、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

  3、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

  2)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

  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三、延伸--经验提升、迁移

  1、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

  2、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反思:

  1、小朋友通过活动掌握了基本的分类方式。

  2、本活动是在幼儿自由探索中学会了合理的统计方法。

  3、活动中能贯穿一点思想教育效果会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8-2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1

大班数学教案08-17

大班数学教案10-05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11-13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11-16

好玩的大班数学教案10-26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10-24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08-07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