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6-19 19:07:2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中班音乐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演唱歌曲。

  2、能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并游戏。

  3、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游戏带来的乐趣。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点】

  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幼儿能用动作表现音乐,并积极参与游戏。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游戏。

  【活动准备】

  节奏练习图谱、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按拍手节拍进入教室。

  二、导入课题:

  1、用老师先唱,幼儿跟唱的形式,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截取歌曲中的旋律做练声练习)

  2、请幼儿创编动作。

  3、请幼儿听老师范唱歌曲。

  4、对歌曲内容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记住歌词。

  5、出示图谱,请幼儿用身体表现节奏。

  三、学唱歌曲。

  1、跟随录音带轻声跟唱。

  2、完整学唱。

  四、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利用身体表现歌曲,并师幼互动。

  五、学玩游戏“数高楼”。

  全体幼儿站成圆圈,面向圆心,请2名幼儿做弟弟和妹妹站在圈外。歌曲开始,请弟弟妹妹进入圈内,当唱到念白部分时,以点数的形式按节奏点数圈上幼儿,点完后站在哪一位的小朋友面前,就有这位小朋友继续游戏。游戏可反复进行。弟弟妹妹的人数可增加到4—6人。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更多的师幼互动游戏。

  活动反思:《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层楼、二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歌词中有个别词组句子幼儿不太容易理解,如:“白云来回走”“全在云里头”“答数没法求”,为此在学唱歌曲时,我采用了图片法,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采用手势法,使幼儿能分清唱“哟”。因为有几句后面加了个“哟”字,小朋友初步会唱的时候,每句后面都加了个“哟”字,我通过语言提醒幼儿好几次,都没有效果,当时我想,这样下去不行,要是唱的时间长了,就更难改过来了,所以我必须马上纠正过来。我想用语言不行,就用手势提醒法试试看,我和小朋友说好了,唱过去这一句后面有“哟”字的时候,我就提前用手臂交叉在胸前,要是没有,我就不做动作。一试之后,效果真不错,就这样在多次用手势的提醒下,幼儿终于正确的演唱歌曲了。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中班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会歌曲《颠倒歌》,学习正确的自然知识。

  2、感受《颠倒歌》歌词的诙谐、幽默,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环境创设图画,节奏卡,动物头饰,音乐磁带重点与

  难点学习《颠倒歌》的部分节奏和旋律。

  活动过程:

  一、看《颠倒歌》图片、引起幼儿兴趣(用图片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孩子透过图片感受《颠倒歌》歌词的诙谐、有趣之处。)

  1、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出示图)你看这地方有什么不对劲吗?

  2、幼儿观察交流说出:图上小老鼠是城里的大王,狮子在向小狐狸鞠躬,蚂蚁能扛大树,大象没力气;小鸟在大海里游泳,小鱼在蓝天里飞,公鸡会生蛋,母鸡喔喔啼;事情都反了。

  师:这就是颠倒城,你们愿意去吗?

  幼:愿意。

  二、学习《颠倒歌》歌曲节奏(通过游戏跟小青蛙去颠倒城,在游戏中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熟悉歌曲的节奏。)

  1、师:瞧!鼠大王派了一群可爱的小青蛙来接我们啦!它们身上还有节奏呢,你会拍吗?拍对了你就可以和小青蛙做朋友了。出示有节奏的青蛙头饰:

  1、 2、x x 3、x — 4、x x x 5、x 0

  2、游戏

  逐条出示节奏卡,如:| |x x︱x—|,请全体幼儿边学小青蛙的叫声边学青蛙跳跃的样子。有头饰的学生根据出示的节奏顺序跳上来排成一行,排对了,一起学一学、拍一拍,读一读。

  3、教师带领幼儿把节奏完整的'学一遍。

  三、学唱《颠倒歌》歌曲旋律(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歌曲的节奏,在此基础上让孩子逐步学习歌曲的旋律,为之后学唱歌曲打下基础,对孩子来说唱旋律较有难度,可以让孩子用小青蛙的叫声“呱”来唱。)

  1、师:小青蛙说,如果我们会唱这段旋律,就可以进城啦!

  2、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的旋律数遍。

  四、学唱歌曲《颠倒歌》。(在学习了歌曲节奏和旋律之后,进入了颠倒城,让孩子学会颠倒城里的歌曲《颠倒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师:我们终于来到颠倒城了,小动物们都来了,它们正唱着颠倒歌欢迎我们呢。

  1、教师示范演唱《颠倒歌》。

  2、出示歌曲节奏图谱,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2—3遍。

  3、请幼儿边念歌词边想象动物的形态。

  4、听琴声带领幼儿学唱歌词数遍。

  5、请幼儿集体演唱表演歌曲。

  五、小结(通过让孩子自己说一说,使他们能够知道正确的自然知识。)

  师:这个颠倒城太有趣了,小朋友,在我们的大自然中会出现这些现象吗?

  幼儿:不会。

  师:那正确的应该怎样呢?

  幼儿:鸟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公鸡喔喔啼,母鸡会生蛋……

  价值分析:

  第一环节引出活动的主题,了解歌词的大意。

  第二环节是让幼儿在故事情节中自然的学习歌曲,掌握节奏。

  第三环节是拓展幼儿的生活讲演。

  反思与调整:

  xxx

中班音乐教案3

  设计思路: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马路是他们熟悉的环境,幼儿对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是很有兴趣的。吊车作为一种特种车,长长的臂杆,能吊起很多很重的物品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本次音乐活动能让幼儿了解吊车的外形体征和特殊的用途,初步感知乐曲中的高低音,感受歌曲的有趣,并通过游戏体验与同伴一起扮演角色演唱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吊车的外形特点和用途。

  2、初步感知乐曲中的高低音,感受歌曲的`有趣,唱好疑问词“什么”。

  3、体验与同伴一起扮演角色演唱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初步感知高低音。

  活动准备:

  1、吊车挂图。

  2、胸牌。

  3、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带幼儿做《高人走、矮人走》的游戏进入教室。

  2、教师弹琴让幼儿分辨高低音,低音小手放在下边,高音小手举起来。

  (评:幼儿听到高音区的音乐,踮起脚尖走,听到低音区的音乐,屈膝半蹲学小矮人走,这样在游戏和快乐中培养幼儿对高音低音的听辨能力,为解决本次音乐活动的难点打下基础)

  二、利用图片讲解让幼儿了解吊车的外形特点和用途。

  结合图片,认识吊车。出示塔吊和汽车吊让幼儿观察了解吊车有主体和臂杆组成。能吊很重的东西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困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结合图片,先引导幼儿观察,后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了解吊车的外形特征和用途,这样就很轻松的完成了第一个活动目标。)

  三、幼儿学唱歌曲初步感知乐曲中的高低音,感受歌曲的有趣,唱好疑问词“什么”。

  1、让幼儿学吊车吊东西动作,边做动作边说歌词。

  (评:以游戏的方式边做动作边学说歌词,不仅使孩子在快乐的体验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歌词,为完成活动重点打下基础。)

  2、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师:我们一起听一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唱的?听听歌中唱了什么?(听录音)后提问:歌中唱了吊车,那吊车长的什么样子?它有什么本领?

  3、整首学唱歌曲

  师幼同唱,听录音唱,表演唱不同形式学唱歌曲。指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唱准附点音符。

  4、在歌曲中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乐曲中的低音、高音

  (评:此环节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在复感受的基础上理解并学会歌曲,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的、科学型的艺术教育”的精神。避免了用同一种形式巩固歌曲的单调性,有利于幼儿更轻松更愉快的学会歌曲,顺利地解决了重点、难点。)

  四、做游戏。体验与同伴一起扮演角色、演唱的快乐。

  1、讲解游戏的玩法

  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跟老师示范表演。

  2、幼儿戴胸牌做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做吊车,一人做货物,低音表示货物还没吊起来,高音表示将货物吊起来了。

  (评:为避免幼儿混淆角色,老师和幼儿各扮演一角色,与幼儿一同游戏。教师按个吊车、货物一一对应的方式投放了胸牌,使幼儿能很快的和身边的伙伴结成对子,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五、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游戏情况并带领幼儿出去做游戏。

  活动反思:

  在《吊车》这个活动中,我多次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胆的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性表现。如:当幼儿说出吊车各种不同的本领时,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激发幼儿想的更多,表达更确切。当幼儿学唱歌曲时,我适时的鼓励幼儿加上动作胆表现,使幼儿充分感受歌曲的趣味性。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以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孩子一起唱歌、一起创编动作,和孩子们建立了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教师的鼓舞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是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孩子们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后,我又启发和鼓励幼儿创编歌词,孩子们胆发挥想象力,创编歌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本次活动中,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孩子了解不够,让幼儿唱的少。孩子们课前对高低音的听辨活动接触较少,经过老师的多次听音练习,听音辨音这一环节完成的还是比教好。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前的准备环节,既备好礁,又要熟悉和了解孩子的现有水平。

中班音乐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能感受运动员进场的雄伟、欢庆氛围。

  2.能感受运动员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和轻快的节奏

  二、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运动员比赛的录像片。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健康歌》。

  2.完整欣赏《运动员进行曲》,了解曲名。

  提问:你听过这首乐曲吗?你在哪里听到过?什么时候会放这首乐曲呢?

  3.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感受乐曲的雄壮有力。

  提问:你为什么做这样的动作?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4.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一边听音乐,一边观看运动员入场、领奖的录像。感受运动员进场的氛围。

  5.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幼儿迈着有力的步伐走出教室。

  四、活动建议

  日常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进行走步和队列的练习。

  4、中班艺术礁熊猫布店(一)(

  设计意图:

  幼儿对玩色活动的兴趣日趋增浓,已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在前几次的活动中,幼儿对宣纸的吸水性强和易破的特性也有所了解。通过“熊猫伯伯做格子布”的宣纸玩色活动,让幼儿体会不同的工具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既可让幼儿学习有目的地控制动作的方向和力度,又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玩色的兴趣更浓。

  观察重点:

  1、幼儿调换工具所表现的.积极性程度。

  2、幼儿选择颜色的情况。

  活动流程:

  情景导入示范讨论创作绘画活动评价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故事《熊猫百货店》。

  2、材料准备:格子布、底纹笔、棉鉴、各色颜料若干盆、废宣纸。

  3、环境布置:四周摆放了许多小动物(河马、长颈鹿、熊、猴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1、以故事的情节引发幼儿的兴趣:

  1)谁在森林里开了一个布店?(熊猫伯伯)

  2)(出示格子布)昨天熊猫伯伯刚从城里买来一些漂亮的格子布。

  2、观察格子布

  1)这块格子布是用什么线织成的?(平平线和直直线)

  2)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线是粗粗的还是细细的?

  小结:它们有的是红的,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粗粗的,有的是细细的,真漂亮!

  二、示范讨论,共同参与:

  1、激发幼儿助动物的情感:

  布卖完了怎么办呢?家它想想办法。(幼儿讨论,激发关爱情感)

  2、观察示范格子布的线条,共同参与示范:

  1)按意愿选择棉签或底纹笔。(引导语:粗粗线用什么织?细细线用什么织?)

  2)示范画横线和竖线

  3)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尝试画,家一同提醒起始的位置。

  三、创作绘画,培养习惯:

  1、引发创作绘画

  家一起来熊猫伯伯的忙,做许多漂亮的格子布,好吗?

  教师观察指导:

  1)鼓励幼儿胆地调换颜色进行创作。

  2)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

  2、绘画习惯的培养:

  1)选不同的工具织粗细不同的直线和竖线。

  2)笔和棉签宝宝按颜色送回家。

  3)轻轻地织,颜料蘸得少一点。

  四、活动评价,引发下次活动的兴趣:

  1、展示格子布:把幼儿的作品全部展示出来,布置成熊猫伯伯的布店。

  请幼儿说说你喜欢那一块格子布?

  2、引发下次作画的兴趣

  格子布上没有漂亮的花纹,下次我们再来织一些花纹,好吗?

  5、中班艺术礁意愿泥塑(制作)

中班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动作和歌声来表示歌曲的力度,速度的变化。

  2.引导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一把钉锤。

  活动过程:

  一、出示钉锤。

  1.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吗?对了,这是钉锤,钉锤有很多的'用途,你们能说一说吗?”

  2.老师模仿使用钉锤的动作。

  二、学唱歌曲。

  1.师: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学一首关于这把钉锤的歌曲,这把钉锤是一个叫乔尼的外国人的,小朋友们听听乔尼是怎么用这把钉锤干活的?

  2、 欣赏歌曲两遍。

  3.请小朋友们说说歌曲中的乔尼是怎么用钉锤干活的。

  4.师:歌曲中的乔尼是用一把钉锤干活的,那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帮他多用几把钉锤干活呢?

  5.请幼儿想想该怎么替换歌词,教师可以提示和帮助。

  6.引导幼儿演唱歌曲的音量可从弱逐渐加强,或是演唱速度可由慢逐段加快。

  三、幼儿尝试歌表演。

  1.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乔尼用几个钉锤干活,现在我们再帮他创编一些动作,好吗?

  2.启发幼儿大胆为歌曲创编动作。

  3.引导幼儿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逐渐增多的钉锤。

  4.教师引导幼儿并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5.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决定表演的次数。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教爸爸妈妈做歌表演。

中班音乐教案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随音乐做游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了解和熟悉老师,增进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感情。

  3、学习说谢谢、不客气。

  4、结合教师节,培养幼儿热爱老师的情感,要求幼儿做守纪律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图片、插塑玩具、脸盆、毛巾

  活动过程:

  1、让幼儿随音乐做动作进教室,随意散坐在地上。

  2、教师随音乐逐一出示图片。欣赏音乐,让幼儿随音乐创编动作。

  3、双手做睡觉状,伸懒腰,点头,做手腕动作等。

  4、老师的手脏了,谁帮老师搬小椅子?

  5、老师的手受伤了,想洗手又不方便,怎么办呢?

  6、老师正忙着,需要一本书,谁来帮忙拿?老师需要帮助时,要及时做出反映,表明老师愿意同小朋友做朋友,互相帮 忙时要用“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

  7、教师自我介绍,向小朋友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和全班小朋友做朋友。

  8、鼓励愿意跟老师做朋友的幼儿勇敢地走到前面来,握握老师的手。

  强化巩固

  教师将插塑分发给小朋友,问谁愿意请老师一起玩?(老师尽量和每组幼儿都玩一会儿)

  活动结束:

  幼儿随音乐欢快地出活动室。

中班音乐教案7

  分析:

  1、音乐情感:这首音乐描述了新年来临,万象更新,人们喜迎新年的热闹喜庆的景象。

  2、音乐知识点:全曲的曲式是ABABC,一共有三段,其中的长笛和双簧管的音色悠扬,容易辨认,音乐分段明显,易于分角色扮演,游戏性强。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肢体、道具表现各种新年习俗,感受新年各种习俗带来的.乐趣。

  2、通过律动游戏感应音乐中的高低旋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与家长收集各种春联,了解一些新年贺词,并初步了解其含义。

  2、道具准备:水袖、打棒、铃鼓每人一份摆放好、春联、毛笔

  活动队形

  半圆形和自由站队

  活动重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运用肢体、道具表现各种新年习俗

  教学难点:通过肢体律动游戏听辨高低音,根据高低音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新年传统习俗的认识。

  故事引导:从前,每年过年的时候都有个怪兽叫“年兽”的出来吃人,有个老婆婆,她知道年兽最怕吵闹的声音和红颜色的东西,于是她在家里贴满了红纸,还在家门前点火烧竹子,后来人们在过年时在红纸上写上毛笔字就变成了漂亮的春联,制作了响亮的鞭炮来赶走年兽,年兽就再也不敢来了。

  1、贴春联游戏。

  (1)经验谈话:“你见过哪些春联?”,出示介绍各种春联,并带幼儿读读上面的内容,简单介绍其的含义,让幼儿学说。

  (2)写春联游戏。幼儿分两组,一组拿毛笔假装沾墨描写春联上的字,一组用打棒和铃鼓做磨墨的动作。

  2、舞吉祥话游戏。

  师:我们一起学学给爸爸妈妈等说说祝福的吉祥话。(并由老师示范)

  (1)肢体舞蹈,老师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舞出吉祥话,可以是创意的舞动。

  (2)道具舞蹈,用水袖来舞出吉祥话,要体现出韵律感。

中班音乐教案8

  设计思路:

  幼儿与动物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关系。幼儿从小就喜欢动物,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音乐活动《在农场里》是属于“在农场里”这个主题背景下的。

  《课程指南》指出“接触各种富有情趣的作品,大胆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和体验,理解他人的表达方式”是学习活动的课程内容之一。《在农场里》这首歌曲曲调流畅、诙谐,歌词简单,便于幼儿记忆。活动中我以幼儿熟悉、喜欢的动物作为切入点,以农场的情景贯穿始终,将幼儿引入到亲切、温馨的氛围中,借助幼儿喜欢的歌唱形式,让幼儿在听听、唱唱、玩玩中初步学唱歌曲并且尝试简单的歌曲创编,从而进一步体会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听听、唱唱、玩玩中学唱歌曲,尝试简单的歌曲创编。

  2、在游戏中体验与好朋友共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音乐、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调动情绪

  1、师:今天天气真好呀,我们一起去逛逛农场好么?

  2、师:我们要乘着两列火车去农场。(钢琴伴奏)

  第一列火车(出示节奏卡X X | X X|)换一列火车咯(出示新节奏卡X X | X X X|)

  二、学唱歌曲

  1、猪妈妈找小猪

  师:有一个动物朋友在农场里,它会是谁呢?我们来听一听。(噜……)

  师:这个朋友是谁呀?(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猪妈妈PPT)

  师:猪妈妈的小猪丢了,听听看她唱了什么找小猪。(PPT音乐)

  师:刚才猪妈妈唱了什么找小猪?(幼儿泛说,教师轻唱)

  师:我们也唱着歌来帮猪妈妈找一找她的小猪吧。(钢琴伴奏,幼儿试唱)

  2、小猪找到了

  师:小猪找到没呀?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小猪PPT教师唱第二段)

  师:小猪是怎么回答妈妈的?(幼儿泛说,教师轻唱)

  师:那我们一起唱着小猪的歌回答猪妈妈。(钢琴伴奏,幼儿试唱。)

  三、尝试创编

  1、鸡妈妈找小鸡(鸡妈妈PPT+音乐“我那顽皮的小宝宝,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你们看到它了么?我得赶紧去找找!”)

  师:鸡妈妈刚才唱了什么歌找小鸡呀?(幼儿试唱钢琴伴奏)

  师:小鸡会怎么回答妈妈呢?(幼儿讨论尝试创编钢琴伴奏)

  师:听一听是不是像你们唱的一样(PPT小鸡唱歌验证答案)

  师:原来真的是跟你们唱的一样的.,我要向你们学一学小鸡的歌,你们教教我哦。(钢琴伴奏,幼儿跟着教师演唱。)

  2、鸭妈妈找小鸭(鸭妈妈PPT“小朋友们,我的小鸭宝宝丢了,你们能帮我找一找么?”)

  师:鸭妈妈该唱什么歌找小鸭呢?小鸭又会怎么回答呢?(几位幼儿尝试)

  听教师演唱验证答案

  幼儿扮演鸭妈妈和鸭宝宝演唱。

  四、延伸

  1、师:小动物们的圣诞派队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出发吧。

  附歌曲:

  2/4

  1 1 2 3 1︱2 2︱2 2 3 4 2︱3 3︱5 5 6 5 3︱4 4 6︱5 5 4 2︱1-‖

  是谁在农场噜噜?是谁在农场噜噜?是谁在农场噜噜叫?是谁噜噜噜?

  是谁在农场叽叽?是谁在农场叽叽?是谁在农场叽叽叫?是谁叽叽叽?

  是谁在农场嘎嘎?是谁在农场嘎嘎?是谁在农场嘎嘎叫?是谁嘎嘎嘎?

  1 1 2 3 1︱2 2︱2 2 3 4 2︱3 3︱5 5 6 5 3︱4 4 6︱5 5 4 2︱1-‖

  猪儿在农场噜噜。猪儿在农场噜噜。猪儿在农场噜噜叫。猪儿噜噜噜。

  小鸡在农场叽叽。小鸡在农场叽叽。小鸡在农场叽叽叫。小鸡叽叽叽。

  小鸭在农场嘎嘎。小鸭在农场嘎嘎。小鸭在农场嘎嘎叫。小鸭嘎嘎嘎。

  调整与反思:

  本次活动从目标达成度来看,我认为是基本达成了,幼儿掌握了歌曲旋律学会了歌曲,并且在学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创编。

  要说明的是,实际上整首歌曲是有对唱的成分在里面的,我没有在目标上定位为学唱歌曲、学习对唱,而只是在最后一部分稍微引入一点扮演妈妈和宝宝的角色,让幼儿感受对唱的这一形式。原因是这样的,我把目标定位为,又有学唱的又有创编的,如果再把对唱放入是否一节课要完成的东西太多?幼儿能否接受?然而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中班幼儿可以有对唱,所以我预设的是把对唱的形式放在第二教时,让扮演分角色扮演妈妈和宝宝来学习对唱。

中班音乐教案9

  教学目标:

  1、 结合故事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及节奏变化。

  2、 积极参加音乐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3、 熟悉《小马运粮》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 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教学重难点:

  幼儿能结合故事听音乐,并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初步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及变化。

  教学准备:

  小马运粮的情景图片、音乐、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配乐故事《小马运粮》。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名字叫做《小马运粮》,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提问: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2、教师出示三幅图片,结合图片提问。

  提问:

  (1)天气晴朗,小马驮着粮食慢慢的走在路上,发出了什么声音?(嘀哆)

  (2)小马是怎么游泳的呢?(一会儿上一会儿下)

  (3)上岸后,小马又是怎么跑到村子里去的?发出了什么声音?(嗒嗒嗒)

  二、 欣赏理解音乐,感受乐曲基本情绪及节奏变化

  1、 结合故事,初步欣赏音乐

  师:宝宝们知道吗?其实这个故事里面还藏着一段好听的音乐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2、 分段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及节奏变化。

  (1) 播放第一段音乐

  师:天气晴朗,小马背了一袋粮食走在马路上,它出门了。

  小马背着重重的粮食,走起路来应该是什么样的?

  (2) 播放第二段音乐

  师:前面有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这下小马跳进了河里。它怎么样游泳的?

  (3) 播放第三段音乐

  师:小马终于上岸了,这时候它的心情怎么样?怎么样跑进了村子里了?

  (4)探索小马运粮的.动作。

  师:这么好听的音乐,我们再来听听看,听得时候请小朋友想一想,小马在运粮的时候,它还会做些什么动作呢?(师幼一起探索运粮的各种动作。)

  3、再次完整音乐一遍,探讨动作

  提出要求:宝宝们听出来了吗?这么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会儿再来欣赏一遍。这次欣赏的时候,余老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地想一想,小马在运粮的时候它还会做些什么动作?

  (1) 刚才老师看见了小朋友们在做小马驮粮食的时候,他把粮食放在肩上,还有没有不同想法的小朋友,你想把粮食放在哪里呢?(背、头……)

  (2) 师:小马在游泳的时候,想一想小马它还会做些什么动作呢?

  (3) 师:小马上岸后,它跑到了村子里,它是怎么跑的?

  4、 再一次完整欣赏音乐

  师:接下来,老师要请宝宝们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表演小马运粮。

  三、音乐游戏:“小马运粮”

  师:小马运粮,运得可真高兴呀,我们一块儿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好吗?

  游戏途径:

  瞧,那里有一条小河,小马刚出发的时侯是在路上慢慢的嘀哆嘀哆的走,然后游过小河,最后小马上岸,嗒嗒嗒的跑回村子。那我们就从这里出发,然后经过小河,最后到达村子(教师演示游戏路径)

  游戏进行2-3遍。

  四、活动延伸

  1、可在乐曲伴奏下开展小马运粮体育游戏活动。

  2、小马终于把粮食送到了村子里,这个游戏好玩吗?跟老师一起到大操场,到更大的河里去游泳好吗?

  活动反思

  音乐是用声音来反映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是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征,构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音色、调式、和声、织体、曲式等音乐的基本表情手段和组织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然而音乐又是一门很特殊、很“难”的艺术。怎么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么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我认为,只有游戏才能做到这一点。

  在音乐游戏的创新教学中,我们作为创新者,本着主线要新、思路要清楚,让幼儿自己学着去发现、归纳,把重点放在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步步深入下去,逐步地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方式,为孩子将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定的基础。

中班音乐教案10

  一、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感知黄色水果的特征。

  2、知道水果有营养,并有每天吃水果的习惯。

  二、准备:

  1、黄色的水果,水果展台,盘子,盆若干。

  2、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7-8页。

  3、将水果洗净,切成片状。

  三、过程:

  1、猜猜是什么。

  师:“有个谜语想请家来猜一猜。”(幼儿根据谜面的描述,举起相应的水果进行验证)

  “扁扁的,圆圆的,桔黄色,一瓣一瓣的。”(桔子)

  “弯弯的像月亮,青青的不好吃,黄黄的甜蜜蜜。”(香蕉)

  师:“这些水果都穿着什么颜色的外衣?”

  幼:“黄色的。”

  2、品尝黄色水果的'味道。

  师:“不知道这些黄色水果能不能吃,吃起来会是什么味道呢?”(幼儿品尝水果)

  师:“说说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的味道怎么样?”

  幼1:“香蕉,甜甜的。”

  幼2:“梨,脆脆的。”

  3、扩展水果的经验。

  (1)介绍水果。

  师:“除了这些水果,小朋友自己也带来了水果,你能来说说你带来的水果是什么吗?什么颜色的,形状怎么样?”

  幼1:“我拿的漱密瓜,黄色的,是椭圆形的。”

  幼2:“我拿的是香蕉,也是黄色的,弯弯的像月亮。”

  (2)感知水果的特征。

  师:“这边有个水果的小展台,小朋友可以过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感觉一下这些水果有什么特征。”

  幼1:“滑滑的皮,香香的。”

  幼2:“都是黄色的。”

  (3)小结:

  秋天的水果多数十黄色的,有的是桔黄,有的是浅黄色,它们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甜甜的,多吃水果能使身体更健康,我们每天都要吃水果。

  14、中班音乐礁礁我最喜欢的音乐节目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礁:我最喜欢的音乐节目,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助,仅供参考。

  目标:

  1.愿意向同伴推荐自己喜欢的舞蹈视频,体验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2.能说出自己的推荐理由。

  准备:

  1.幼儿自愿报名,参与推荐舞蹈视频的活动。

  2.报名的幼儿自备舞蹈视频(可以是自己表演、由家长录制的舞蹈视频,也可以是在网络等媒体上下载的舞蹈视频),保存于u盘中。

  玩法说明:

  请一位报名的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舞蹈视频,说出推荐理由。以两周为一个周期(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确定),幼儿可在音乐区中播放该视频,在欣赏的基础上模仿学习,丰富舞蹈动作语汇。一个周期结束后,轮到下一位报名的幼儿进行推荐。

  指导要点:

  根据幼儿的参与情况,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或想学的动作。如果幼儿在动作学习过程中有困难,教师可鼓励其与视频的推荐者进行交流,或让推荐者当小老师,带领家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推荐者肩负着介绍舞蹈、播放视频、示范动作等职责,因此,教师要提前与之沟通,并在活动中给予一定的支持。

中班音乐教案1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初步体验歌曲的诙谐和幽默。

  2、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重难点:

  在倾听和做动作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教育含义。

  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图1上的'猴子可移动;

  2、猴子头上摔的“包”三个 。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熟悉歌曲内容。

  1、借助图片,分段学唱歌曲。

  (1)出示图片,提问: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几个调皮的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它们在干什么?几只猴子在床上跳?三只小猴子在床上跳,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我这儿有一首歌唱的就是这三只猴子在床上跳的事情,请你们听听三只猴子怎么样了?

  (2)范唱歌词第一段,提问: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用唱的方式把猴子在跳的事情说出来)妈妈对它说什么了?(旋律1)

  (3)范唱第二、第三段,提问:现在床上还剩几只小猴子?我们来听一听,最后一只小猴子怎么样了?(旋律2、3)

  小结:原来三只猴子跳着跳着都从床上掉了下来,头上摔了一个大包。

  2、幼儿欣赏歌曲一至三段。(歌曲一)

  我把这首有趣的歌录了下来,我们一起听一听。想唱的小朋友可以放在心里唱。

  3、幼儿看图片跟随歌曲一起演唱。(旋律第二遍)

  三只调皮的猴子,妈妈刚把他们喊下来,这会他们又爬上了床。我们一起唱歌把他们喊下来吧。

  4、幼儿演唱,教师用动作和口型提示。(旋律第三遍)

  这次,老师不帮忙,请你们自己来喊。如果还不大会的可以看老师的口型和动作。

  二、以游戏的形式继续熟悉歌曲。

  1、幼儿用身体各部位表现猴子。(歌曲二123)

  三只猴子现在不跳了。我能把我们小朋友身上变出三只猴子来。我这只手变出了一只小猴子,还有两只在哪?可以用身体哪个部位来变?

  2、幼儿集体表演“许多猴子在床上跳”。(旋律第四遍1加滑音)

  三、演唱歌曲最后一段,观察图片,了解小猴子在床上跳的严重后果。

  1、小猴子们从床上掉下来以后都受伤了,他们会去哪里?

  出示图2,唱歌曲最后一段。(旋律第五遍1)

  2、小猴子们伤在哪了?

  3、你们在家里有像小猴子一样在床上跳吗?除了在床上不能跳,还有哪里不能跳?在幼儿园,有小朋友在床上跳吗?我们可以在哪跳?

  小结: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以后,我们不要在床上、沙发上跳来跳去了。幼儿园里有一种床叫蹦蹦床,我们可以在那跳。

  活动延伸:

  我们一起去幼儿园的蹦蹦床上跳一跳吧!跟随音乐有节奏的跳出活动室。(歌曲三)

  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个比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乐活动,旋律也比较简单,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这个活动的游戏环节,孩子们很容易兴奋,但因为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游戏也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这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却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提供孩子钢琴伴奏,以便更准确、更有效的学习。

中班音乐教案12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摘苹果》,初步掌握踵趾步的动作要领,能跟音乐较合拍地做摘果子及踵趾步的动作。

  2、在唱唱跳跳中表现秋收的愉快心情。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摘果子》的音乐。

  2、前期经验准备:熟悉歌曲《摘苹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听音乐排座、练声。

  2、听音乐《摘苹果》,体验歌曲旋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拍一拍。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欢快)

  这段音乐告诉我们一件高兴的事情,秋天到了,小朋友在果园里欢快地摘果子呢!谁知道果子是怎么摘的呢?

  二、学习摘果子的动作。

  1、幼儿交流。(幼儿边说边做摘果子的动作,师幼一起学一学动作)

  2、学习摘果子的动作,教师哼唱。

  A、提示:手指张开并稍稍弯曲作握苹果状,手臂向上手腕转动一次“大果子,摘下来。”

  B、引导幼儿不同方位摘一摘。

  C、这里的果子摘完了,前面还有的果子可以怎么摘呢?

  3、学习踵趾步的动作。

  “可以跑过去摘,怎么跑呢?”教师示范。

  提问:老师是怎样去的?让幼儿说出脚的动作。

  (脚跟,脚尖,跑跑跑。)

  教师小结:像这种脚跟、脚尖、跑跑跑的动作叫踵趾小跑步,它是舞蹈动作里的舞步的一种。

  4、分步练习踵趾步。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脚跟、脚尖、跑跑跑。

  5、幼儿听音乐手脚配合练习摘苹果动作。

  6、完整学跳:《摘苹果》

  1、教师边唱边示范跳一遍。

  2、幼儿边唱边学。

  3、师生共同跳《摘苹果》。

  A、创设情境:现在背起我们的小竹篓,去摘果子吧!

  B、教师:让我们听着欢快的音乐去摘苹果好吗?

  放松活动:竹篓里的果子摘得满满的,心里觉得怎么样?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吧果子送到仓库里吧。

中班音乐教案13

  设计意图:

  秋天到了,大自然中的万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水果成熟、农作物的丰收,随处可见的就是落叶。落叶随着秋风飞舞,飘落,这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景象。这样的平常中也蕴含了大自然的美。所以我选择了这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体验歌词的意味,有感情的学唱歌。

  2、乐意自己创编动作表现歌曲的意境,模仿秋天落叶飞舞的景象。

  3、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秋天的图片、三种类落叶若干、三棵不同种类的树布置在墙上、大树妈妈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 欣赏秋景、感受秋天。

  1、出示图片,请幼儿观看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带来了几张让小朋友们欣赏一下”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这都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季节来了?”

  二、幼儿倾听歌曲。

  老师也有一首关于秋天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1、播放音乐。

  “刚才歌词里说了什么?”(树叶)

  “树叶怎么样?”(在飞)

  1、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一下树叶飞的样子。并及时给予表扬。

  三、播放PPT

  秋天来了,大树妈妈的身上有了变化,它的树叶宝宝怎么样了?

  1、出示PPT。

  “你看到了什么?”(树叶都掉下来了,都掉到地上了。)

  “叶子是怎样掉下来的”

  2、让幼儿自由创编树叶飘落的动作。

  3、邀请幼儿示范,全体幼儿一起学一学。

  (教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四、播放第二遍音乐。

  “你们刚才跳的真棒,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当小树叶为美丽的秋天跳舞呢?”

  1、变树叶

  “请你们把小手拿出来,轻轻地放到椅子下变出一片叶子来”

  2、比较叶子的形状、颜色,讲解都是什么树的叶子。

  3、播放第三遍音乐。

  幼儿一起拿着手中的`叶子跳舞。

  “这么多的树叶宝宝,我们一起来跳舞吧!”

  (引导幼儿边唱边跳)

  五、打扮树妈妈

  1、情境表演

  秋天到了,秋风一吹,树叶宝宝豆离开了妈妈。咦,听一听,谁在哭呀?

  一名教师扮演树妈妈“呜呜,我是树妈妈,大风把我的树叶宝宝都吹走了,我很伤心,你们能我把树叶宝宝找回来吗?”

  2、出示三棵没有叶子的树,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树叶送他们回家。

  “你们今天玩的开心吗?现在树叶宝宝都找到了家,我们也回家吧!”

  活动反思:音乐活动不像语言那样有非常具体和含义明确的句子,但它有时却能胜过及超越任何一种语言,成为一种人类都能理解的,无需翻译的,可直接交流思想感情的。这就是音乐独有的特殊表现手段。在这节课中,我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来进行,孩子们的表现也很积极,特别是在变树叶、认识树叶的环节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我尽量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充分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和活动欲望,我觉得他们学的很快乐,玩的也很快乐。不过,可能是我将歌曲想的太过于简单,着重于创编。反而在歌词上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此的反思也会为我下次的活动有新的思路。

中班音乐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A、B两段的旋律与结构。学习三拍子的节奏,在音乐A段表现雨点飘落、问候小花朵的动作,在音乐B段表现花随雨点飘落方向接雨水喝的动作。

  2、学习两两合作游戏。

  3、在结伴游戏中,体验眼神交流与身体接触带来的快乐。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录音机、磁带(全段、B段)、小雨小花图片、箭头标示

  三、活动过程:

  1、随钢琴伴奏音乐节奏问好,熟悉A段音乐,

  (1)教师向幼儿问好,幼儿向教师问好,指导幼儿听出每小节"你好"处。

  (2)幼儿向客人老师问好,拍手、问好。

  2、出示图片,熟悉全段音乐,分辨A、B两段,重点理解表现游戏A段音乐。

  (1)出示花朵、小雨图片:看看、猜猜小雨和花在干什么?。,老师请核对一下邮箱和手机没错吧?

  (核对邮箱和手机目的是为了防止写错,因为它们是找回账号密码的重要凭证!)

  倾听整段音乐:听出了什么?

  (2)随音乐在A段向小花朵问好,B段拍腿。

  (3)引导幼儿用下雨、滴答的动作表现小雨问候小花。(小雨落在花的不同部位。)自己手的动作作下小雨,身体作花。

  (4)引导幼儿表现在小雨问好后小花改变造型。(小花接受问候后会怎样回报小雨)

  (5)两位幼儿上来合作表现,(引导幼儿看图示表现小雨围着花转。)

  3、理解并表现B段。

  (1)听完整音乐,分辨A、B两段。

  (2)倾听B段:听出小雨和花在一起快乐吗?请小朋友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快乐的小花。(要求随着老师动作的方向摆动。)

  (3)小花朵正想喝水呢,(引导小花抬头喝水)可是调皮的小雨却要逗逗小花朵。老师做调皮的`小雨,引导幼儿表现B段音乐(小雨和小花游戏)。

  (4)出示箭头指示图片,引导幼儿理解图示并用动作表现。

  (5)请个别幼儿做雨滴,大家随B段音乐表现小花喝水。

  (6)幼儿两两合作表现B段音乐。

  4、两两合作,听音乐完整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帮助幼儿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内容,表现小雨和小花的不同的动作。幼儿能用不同的动作创编小雨落下来的动作。但是在第二段的时候,小花喝水和长大的动作幼儿表现动作不明显。特别在分角色表演时,孩子没有分清两段音乐的区别,看不出小雨和小花的角色,动作混在一起,看不清楚。

中班音乐教案15

  活动由来

  我们班在科学区进行了制作泡泡活动,孩子们都很喜欢,不但每天都制作,还把自己制作的泡泡液带到户外玩儿。一次在户外吹泡泡的时候,一个孩子正吹着泡泡玩儿呢,另一个孩子随着泡泡破裂发出“啪啪”的声音。其他孩子觉得有趣也加入进来。孩子们一边戳破泡泡,嘴里一边发出各种声响,声音此起彼伏,异常好听。孩子们越玩越兴奋,也邀请我一起游戏。我发现声音的美妙真是无处不在,孩子们的想象也是无处不在。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泡泡交响乐。

  活动目标

  1.对音乐感兴趣并喜欢参与活动,乐意与他人分享经验,体会合作的快乐。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配伴奏。

  3.培养幼儿会看指挥的能力。

  活动重点

  1.引导幼儿创作交响乐配伴奏。

  2.引导幼儿感受、表现并尝试配合演奏。

  策略:每个游戏活动和环节都是循序渐进地进行,每个活动目标都是递进式地展开,有利于幼儿理解目标。

  活动难点

  幼儿在创作时如何运用节奏型。

  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和图谱的辅助作用,让幼儿明确目标并达到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活动所需的磁带和光盘、乐器(摇铃、三角铁、音砖、手鼓)。

  2.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收放乐器的习惯;知道各种打击乐器的名称;有一定的音乐常规:会倾听的习惯,主动演唱的能力,会看指挥的能力,能看懂、听懂教师指令的能力。

  3.活动用时:50分钟以内

  活动过程

  1.进教室:《我们是快乐的泡泡》2分钟

  (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而且进教室的音乐和后面主题活动中的音乐是一致的。同时幼儿对泡泡的模仿、表现,也对之后的主题活动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通过舞蹈的形式教师赋予幼儿一定的活动角色,并引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和着音乐摆出不同的泡泡造型在教室中任意穿行,音乐间隙的时候泡泡破掉并静止,摆造型,重复表现。

  2.发音练习:《泡泡歌》5分钟

  (这是一个音乐活动必要的环节,目的是培养幼儿听音,模唱,并能主动演唱。)

  集体问好:有节奏地问好,变换不同的节奏型进行问好,同时进行。

  教师先问:小泡泡你好,小泡泡你好,好好好好好!

  幼儿唱:大泡泡你好,大泡泡你好,好好好好好!

  分别问好:拿出指挥木偶,选择个别幼儿进行问好。

  3.歌曲《泡泡之歌》5分钟

  通过互动表演唱的形式认识每一个泡泡,激发幼儿表现以及在众人面前演唱的欲望。

  4.辨音活动:《泡泡的礼物》8分钟

  (让幼儿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听辨乐器的不同音质,同时也是复习乐器的名称和乐器的演奏方法,为之后的主题活动做铺垫。让幼儿学会描述这些音响效果。)

  首先让幼儿复习每一种乐器的名称并请幼儿听辨乐器发出的声音。

  听辨游戏:先选择三种乐器(音砖、摇铃、三角铁),让幼儿对乐器的音响进行分辨。

  先单个听辨:教师分别让乐器发出声响,让幼儿听辨是哪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并进行演示。

  然后两个乐器先后发出声音,让幼儿听辨是哪两个乐器发出的声音,能说出谁先谁后,并进行演示。

  加大难度再进行单个音的听辨:不只听出是哪个乐器发出的声音,还要模仿出教师打击出的简单节奏型。

  然后进行两个乐器的听辨。让幼儿听辨出是哪两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并说出谁先谁后,模仿出打击的节奏型,并进行演示。

  机动环节:两个乐器一起出声进行听辨,同时也出现简单的节奏型。这时候可以出现手鼓。

  5.活动主题:《泡泡交响乐》25分钟左右

  每人领一个乐器(音砖、摇铃、三角铁)。

  拿同样乐器的幼儿坐到一起。

  自行尝试,然后把乐器放在地上。

  指挥游戏:教师吹泡泡,孩子们敲击自己的乐器,直到泡泡破了,音乐停止。

  教师吹泡泡,孩子们自己“认领”一个并敲击,直到“认领”的泡泡破了,音乐停止。

  教师吹泡泡,孩子们自己“认领”一个泡泡,当泡泡吹出的时候乐器不发出声音,当泡泡破的时候乐器发出一声。

  游戏结束后,把乐器收回。

  指挥音乐:《泡泡雨交响曲》

  创设泡泡雨的环境:我们是快乐的泡泡。我们轻轻飞舞,我们唱歌跳舞,我飞上天空,变成了美丽的泡泡雨。泡泡雨落到了地上,发出了美妙的声响,奏出了奇妙的'交响曲。

  提问:你们都听到哪些声音?是泡泡雨在什么情形下发出来的?你觉得泡泡雨交响曲是什么样的?还会有哪些声音?

  泡泡们,咱们也创作一首泡泡雨交响曲吧!

  请幼儿听音乐,六人一组,自愿分成三组。

  分好后提示:你认为的泡泡雨都有什么声音?这些声音都是用什么发出来的?怎样配合?

  商讨怎样演奏。

  请幼儿选乐器或物品进行创作。

  创作后分组进行演示、分享。

  结束后收乐器或物品。

  游戏:泡泡在一起

  充分感受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并尝试用这些自然音响表现。

  幼儿听两段体,慢的地方幼儿和着音乐做泡泡的动作,快的地方幼儿找身边的物品进行演奏。

  6.泡泡舞5分钟

  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让幼儿感受节奏的多样性和组合性。

  7.结束

  幼儿感受音乐,做精灵舞游戏,一个接一个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都是以感受、体验的形式进行的:进入教室发音部分的引入,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对多元的活动形式进行体验和复习,也为之后的主题游戏提供了形式上的辅助;听音部分是关键,它有助于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对声音的描述、理解以及转换;之后的游戏和泡泡舞也都是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巩固音乐。

  整个活动中我对幼儿的音乐常规要求有三点:观察、倾听、理解要求;活跃、放松、不束缚的规则;音乐、手势、指令合而为一的活动。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身心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所以我不要求幼儿的坐姿,孩子们可以趴着、靠着、盘腿坐……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就可以了。环环相扣的活动,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活动不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常规,幼儿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就可以理解游戏的规则以及玩法,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解释,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最后一点感悟是:技能的掌握不是最终目的,感受、表现才是音乐的宗旨,音乐技能是辅助幼儿感知的。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12-17

中班音乐教案12-17

中班音乐鸭子教案11-17

中班音乐《买菜》教案06-18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0-15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03-31

中班音乐蝴蝶教案03-16

音乐火车中班教案10-23

中班音乐买菜教案10-30

中班音乐教案【推荐】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