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桥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桥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理清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难点: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说明文的一些问题知识,初步感知了课文,分析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并欣赏了中国十大名桥之一的赵州桥,现在,我们将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二、关于卢沟桥
1.欣赏图片
2.赏析课文
思考:
(1)本文介绍了卢沟桥哪些方面的特点?
(2)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的顺序基本相同,请具体说一说。
(3)既然两个例子都能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作者为何不只选其中一例说明呢?
(4)作者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因为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石拱桥的典范,也因为它们各具特色,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两座桥各自的特点,比较它们的异同。
(5)为什么先说赵州桥,再说卢沟桥?
(6)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7)文章最后一段写中国石拱桥近代的发展,试分析一下本段的结构。
三、现代桥梁欣赏
PPT图片展示
四、了解本文说明顺序
从整体看,全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五、课堂练习
学完了本课的课文,让我们来做几道练习,及时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
(一)说说句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为了准确地说明情况,没有绝对地说是“最早”出现。这样表达,程度较轻,更加准确。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 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只是强调石拱桥的分布范围很广,
但并不排除有没有石拱桥的地方。
4.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左右”是估计的时间,并不确定。
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
“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经过限定的结论更符合实际情况。
(二)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打比方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282年。
引资料、列数字
3.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洪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作诠释
4.每个柱头上都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摹状貌
六、课堂小结
《中国石拱桥》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和准确严密、生动而富有文采的语言进行说明,既介绍了石拱桥的知识,又为我们说明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七、布置作业
桥梁无处不在,请你介绍一座你熟悉的桥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说明文。
桥教案 篇2
教学目的及要求:
1、 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特点和几种说明方法。
2、 认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性 。
3、 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说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学习。
教学设想:
(1)、抓好预习,熟悉课文。
(2)、抓住关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3)、领导学生在抓住中国石拱桥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的结构提纲,进一步领会的内容。
4、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要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过程:
模块一:扫清阅读障碍
1、字词注音或写字:弧形 拱桥 陡坡 和谐 饮涧 桥墩 匀称
2、解释:巧妙绝伦 惟妙惟肖 匀称
3、 作者介绍: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模块二:分析课文
一、 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思考。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石拱桥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它的前景如何?
2、 根据上述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
二、分析第一部分:
1、 中国石拱桥有哪写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2、 石拱桥形式优表现在何初处?
3、 2段中作者用“不但,而且”来说明桥的特点,能否删去或颠倒?为何?
4、 第3段在全文结构有何作用?
模块三:抓重点,解难点,学习第二部分。
1、 读4—8完成课后第一题
2、 读5自然段(1)划分层次
(2)说明顺序是
(3)对“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句中“可算”如何理解?
(4)作者如何说明赵州桥特点的?
(5)2、3句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哪些方面?
3、读6—9段回答
(1)6段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者主要抓住了该桥( )( )两个方面来写。它是一个( )桥
(2)8、9段分别写了( )( )
4、总结(板书)
一、(1--2)总特点:形式优美 打比方 外
结构坚固 ↓
历史悠久 内
二、(3--9)赵州桥 特点 历史 结构 外形、设计者 整体-局部
卢沟桥 特点 外形 历史意义
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首先 其次 再次
三、(10)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课文的层次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常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单元一:复习梳理
1、 本文共分几部分?中国石拱桥有何特点?
2、 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有何特点?
3、 介绍桥的特点用了什么顺序?
4、 课文才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赵州桥的特点?
单元二:小结全文
一、 分析课文层次特点
1、 根据课文1、2段,9、10段中句子和段落内容的关系,可以看出说明文段落大意有何特点?
明确:中心句
2、 全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由总到分
二、 分析本文说明方法:
1、 举例子“举赵州桥、卢沟桥为例”
2、 列数字 3、作比较 打比方 4、作引用
三、 分析本文说明语言:
1、 简朴(精练)语句短明快,读来自然。
2、 用词准确严密
例: (1)桥 拱桥 石拱桥
(2)说“旅人桥”时用“可能”表估计,用‘有记载”表 确实存在,用“最早”表程度。
(3)9段中用“首先,其次,再次”分条理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严密且又全面。(4)生动且富有文采,恰当运用比喻、引用,必要时描写。
单元三:巩固练习
练习册中的“随堂反馈”。
桥教案 篇3
活动内容:
1)集体:小白兔过小桥
2)自由分散:玩皮球、开扭扭车、玩大型运器械、踩高跷等
3)操节、律动
活动目标:
1) 提高幼儿练习平衡能力的兴趣,激发幼儿“搭桥”的创造性。
2) 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合适的练习方法,以及大胆勇敢,不怕困难。
3) 学习与同伴商量合作的方法。
材料提供及环境创设:
1) 供幼儿选择“搭桥”的各种材料:积木、平衡木板、彩色纸绳、小凳子、“小脚丫”高跷、轮胎等。
2) 彩圈
3) 泡沫塑料垫
4) 皮球、扭扭车等
重点与难点:
1) 大胆选择有挑战性的`“桥”练习平衡。
2) 在活动中尝试与同伴商量、合作。
活动流程:
一、集体活动:小白兔过小桥
1. 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 幼儿扮演小白兔,要到外婆家去作客。[在操场上四散跳],跨过小沟(彩绳搭成),跳过草地和大石头(彩圈)。
2) 教师通过儿歌《小白兔过小桥》引起幼儿注意并集中。
2. 选择材料,合作搭桥
1)教师提示:小白兔来到小河边,过不去了,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这里有那么多可以搭桥的材料,大家一起来动手吧!)
2) 幼儿自由结伴,想出多种办法搭桥后过小桥,练习平衡。
① 用积木搭
② 用彩色纸绳搭
③ 用平衡木搭
④ 用小凳子搭
⑤ 用轮胎搭
⑥ 用“小脚丫”高跷搭
⑦ 也能用体育箱内其它合适的玩具。
搭桥过程中观察、引导幼儿如何协商,共同搭桥。
3) 教师仔细观察,请幼儿展示、介绍自己搭的小桥。
4) 幼儿经启发后继续探索搭桥。如:可以将长绳弯曲,或将积木距离增加以提高难度。
5) 合作练习
① 在自己搭好的小桥上走一走。
② 引导幼儿互相交换,到别人搭好的小桥上去走一走。(鼓励个别幼儿勇敢尝试)
③ 将几种小桥连起来,并提供小篮子、小包、小礼物等供幼儿选择拿在手中增加
兴趣、增加难度。(能力弱的幼儿可以不拿)
3. 游戏结束,放松身体
幼儿用泡沫板拼成弯曲小路,幼儿用各种方法跳过小路到外婆家去。
二、分散活动
教师观察、指导要点:
1) 幼儿用多种办法玩皮球。如:自抛自接球、滚皮球、夹球走等。
2) 幼儿是否能商量结伴、互换玩具。
3) 提醒个别幼儿调整运动量。(鼓励徐逸舟选择较大运动量的内容)
三、操节、律动
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愉快律动、动作有力地做操。
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pen pencil ruler bag eraser book pencil-case blackboard desk
chair window
I can see ...
How many ...? 句型
教学工具:图片,字卡,实物
教学活动:
STEP1 warm up
STEP2 复习
1 以前学过的单词
2 句型
bag desk STEP3 chair
1 老师拿出“书包”展示给学生并说出“bag ”
2 将“bag ”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
3 学生跟读
4 用同样的方法将 desk chair引出
STEP4 play a game
girls and boys
1 老师将desk STEP3 chair分别放在课桌上,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指出实物
2 如有一方胜利,loser 要向winner说三声 You are very good
STEP5 pen pencil eraser ruler pencil-case blackboard window
1 老师拿起一个 pencil-case 打开并将里面的实物展示给学生同时说出里面实物的英文名称
2 将英文名称贴在黑板上让学认知
3 学生跟读单词
STEP6 I can see ...句型
1 老师先说一句话
I can see a window
I can see a book
I can see a desk
.....
同时用手指向实物
2 可以将I can see ...句型的句子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认读
3 学生跟读
4 让学生用I can see ...句型说一句话并模访老师指向实物
STEP7 How many...
1 先复习1----20英文说法
2 将数字卡片拿出来让学生用英语迅速说出英语
3 将四至五个“star"画在黑板上并问学生“How many?'多少?
4 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用英语数出并让学生回答
5 学生跟读How many books are there?
6 让学生注意 book 的复数形式
STEP8 play a game
老师将7---8本书或较多的衬物放在一个箱子(袋子)里,请一位学生上台伸手摸出里面实物的'个数,其他同学用How many ...句型进行提出讲台上的学生用英语回答
STEP9 复习
1 pen pencil ruler bag eraser book pencil-case blackboard desk
chair window
2 I can see ...
How many ...? 句型
3 所有单词的复数形式
STEP10 作业
与同学练习I can see ...
How many ...? 句型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一、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四、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教学设想
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以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二、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时间上则从先到后。要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在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加以说明。
三、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必须结合课文有机地进行。
四、为增强感性认识,最好准备好赵州桥、卢沟桥的详细挂图,以便在课堂上边看图边分析。
五、布置预习,运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习用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洨(Xiǎo)匀称(yúnchèn) 鷟(zhuó)佥(qiān)河堤(dí)
2.补充解词: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惟,特别;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推崇:很尊重。
三、划分段落
1.范读课文。
2.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指名让学生分别回答,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小结。
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2.讨论: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3.讨论: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桥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桥、没、方、要、力、打、因、为”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每天”、“努力”等词语的意思。
3、懂得做事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光说不做。
教学重点:
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每天”、“努力”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结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听写生字:桥、没、方、要、力、打、因、为。
2、认读词语:架桥、没有、方便、努力、打听、计划、因为。
二、揭示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架桥》
2、设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问什么?(为什么要架桥?桥是怎么架起来的?是谁架好的?)
3、下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高声读,也可以默读,还可以找伙伴一起读。总之,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2、出示图画,请你根据刚才课文中了解的内容,试着解说一下。
四、以读代讲,引出问题。
1、为什么要架桥呢?(齐读经第一自然段)
理解词语“方便”的意思。
2、引出问题:谁想在河上架桥?(小猴和小熊)
板书:小猴小熊
3、小猴是怎么架桥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
4、出示句子:
每天,小猴跑来跑去,到处说他的造桥计划,大家都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
(1)齐读这一句。
(2)提问:大家是怎么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试着模仿一下。
(3)比较句子:
a、小猴跑来跑去,说他的造桥计划。
b、每天,小猴跑来跑去,到处说他的造桥计划,大家都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
(理解“每天”、“到处”两个词的.意思。反复朗读,体会小猴是怎样不行动,只顾整天四处游说的。)
5、小熊又是怎么造桥的呢?(小熊没有多说,努力地做着架准备。“努力”说明什么?)
6、议一议:到底谁能架好这座桥呢?为什么?
7、结果到底会怎么样呢?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
8、噢,原来桥是小熊架的。大家是怎样表扬他的呢?
9、听到了大家的夸奖声,小猴哪去呢?
10、出示句子:
小猴很不好意思,因为他的桥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桥架在河上。
(1)指句读。
(2)思考:小猴会怎么不好意思?他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会向大家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应该向谁学习?
2、如果你是小猴,今后该怎么做?
六、齐读课文。
桥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
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
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 生字词:撤che 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是怎么“飞夺”的?
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
1、 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2、 交流:A、“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B、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么“飞夺”的?
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 题目“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夺,“夺”就是攻下天险。“飞夺”就是神速地,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
2、 交流“飞夺”的原因。
A、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读读第一自然段。
B、 读读第二自然段,弄清抢时间的原因。
(1) 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画下来。
(2)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画出有关词语。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3、 我军究竟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
A、 默读第4、5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
(1)、分别用“ ”和“~~~~”画出有关句子。
(2)、理解“困难”、“克服”:
困难:A、饥饿和疲劳B、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不顾吃饭B、冒雨前进C、点火赛跑D、智斗敌人E、敌宿营,我照进。
B、 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
“抛”说明红军在抢时间,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
(1)、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2)、读第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读有关词句。
(3)、“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敌人为什么这样说?这里的“飞”和题目中的“飞”意思一样吗?
敌人喊的“飞”指“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极快。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则,决不可能。
(4)、读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
画出夺桥动作的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红军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词语。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紧扣文章题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谈谈学习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后自己的感受。
四、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琢磨表达方法。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7-10
桥教案范文01-15
桥的小学教案01-08
语文桥的教案01-13
桥教案模板11-02
《桥》教学教案优秀10-30
我设计的桥教案07-14
美丽的桥幼儿教案05-18
《桥之思》教案02-25
中班家乡的桥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