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班社会教案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社会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香喷喷的饭菜是怎么来的。
2.懂得要尊重食堂叔叔阿姨的劳动,爱惜粮食饭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谈话。
2.交代活动内容:今天我带你们到厨房,看叔叔阿姨在做些什么事。
二、参观食堂。
1.在参观过程中提醒幼儿问叔叔阿姨好。2.指导幼儿观察淘米。3.引导幼儿看叔叔切肉。4.观察叔叔炒菜。
5.启发幼儿观察叔叔用力翻动锅铲,用鼻子闻香味。
师:叔叔炒的菜香不香?
三、参观结束,回班级。
1.老师进行小结。
师:叔叔阿姨为了让小朋友吃得好,天天去买菜、买肉、做饭、炒菜很辛苦,我们要爱惜饭菜。
2.进行进餐习惯教育。
师:那我们等会儿吃饭的时候要不要把饭和菜全部吃完。
活动反思:
通过参观食堂,孩子们都了解到我们平时吃得午餐和点心是怎么来的。孩子们都了解到了食堂叔叔阿姨的辛苦,回来后我们讨论了你刚刚看到了什么?孩子们都积极举手,把自己在食堂的所见所闻都说了出来。有几个平时挑食比较严重的小朋友我单独询问了他们,都表示以后要好好吃饭,把食堂叔叔阿姨做的饭菜都吃光。在食堂参观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孩子探索的欲望太强了,什么都喜欢去碰一碰,在参观的同时要不断的加强安全教育。
小班社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理解故事,了解斑马线的作用。
·继续了解一些常见的设施和规则,愿意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
教学准备:童易软件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出主题:
1、从开始——“主动放慢了速度”
提问:
(1)斑马叔叔是怎么帮助小动物们的?
(2)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动物们安全地过马路?你平时是怎么过马路的?
·过渡:小动物想了什么好办法呢?让我们继续听故事。
2、从“树上的一只猴子”——结束。
提问:
(1)谁想出了好办法?
(2)是什么办法?
·过渡:真奇怪,小动物们在斑马线上过马路就一点儿也不害怕了,为什么呢?请你们仔仔细细地看一遍小电影,一边看一边想,来往的`车辆看见斑马线会怎么样做的?
二、完整欣赏:(播放童易软件)
提问:
1、现在小动物们是怎么过马路的?
2、为什么过马路的线叫它斑马线?
3、你知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吗?
4、为什么要在斑马线上过马路?来往的车辆看见斑马线是怎么做的?
5、小动物们要过斑马线时先怎么做的?
●小结:车辆看见有人在斑马线上过马路,会自觉地放慢速度,保证人们的安全;而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要先看清楚来来往往的车辆,再通过斑马线,不要毛毛糙糙的,这样就不会发生危险的事情,也不会害怕了。
三、游戏:我是小警察(火眼金睛)
1、请你找一找谁违反了交通规则?为什么?
2、应该怎么做?
四、结束活动:
·小结:上我们小朋友不但要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提醒爸爸妈妈,大家一起大手牵小手,做一个文明的好市民。
小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由来:
每一次午点吃独立包装的食品时,总会有小朋友跑来要求我帮她打开食品包装、而有点小朋友不会寻求帮助,干脆就做在小椅子上掉眼泪。我有意识想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小朋友首先想到用牙齿咬,或是找人帮忙,就再也想不到打开包装的其他办法了,其实只是很简单的齿形封口,用手自己就能剥撕开。但是由于家长包办多,照顾过多,如常常可看到幼儿正在吃已剥好壳的蛋,已剥了皮的水果,或者是已剥了包装纸的点心。其实这种潜意识里,是把幼儿的独立动手的机会剥夺了,不仅如此,幼儿的依赖性也会滋生而长,而当他们身边没有辅助工具的时候,更不知道如何是好。因此,便借助这次活动让幼儿通过实践,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生活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对自己有信心。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参与“打开包装”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心。
2.尝试遇到困难(不会打开包装)时,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解决。
3.初步学习打开各种食品包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已经有一定的力量。
2.物质准备:
1)过生日图片、《生日歌》音乐、多种不同包装的食品、小盘子、纸巾等。
2)餐桌已消过毒、幼儿已经洗手。
活动重点:在动手打开包装的过程中建立自信。
活动难点:掌握多种打开食品包装的方法,尝试打开双重包装的食品。
活动过程概述:
在创设“狗宝宝过生日”的情境后,将幼儿按能力强弱分成四组,按幼儿能力高低分别摆放打开包装难易程度不同的食品。我采用“突然出现”的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接着在请幼儿介绍怎样打开不同的包装后,幼儿自己动手打开包装并品尝。
品尝的同时交流自己吃到的食物的味道、感受等,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食物的味道、打开包装的.方式。
接着第二次尝试打开包装,这次打开双重包装的食物增加难度,然后请幼儿将食物送给“客人”分享。同时鼓励幼儿自己想出各种办法,打开食物包装。
最后表扬并鼓励每一位幼儿,使每一位幼儿都能感受的获得成功的喜悦。
分析:
1.这是一次根据幼儿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生成的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活动中培养自信”的目标基本实现。
2.活动中发现第一次尝试打开包装前后都请幼儿做了打开方法的介绍,浪费时间的同时,也限制了幼儿打开包装的思维,因此在第二次打开包装时,我调整了活动过程,在拿出食物后,请全体幼儿一起说一说怎样打开这些双重包装的食物。
3.对于目标二“尝试遇到困难(不会打开包装)时,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解决”,我试图引导幼儿寻找工具、向老师寻求帮助等方法,但幼儿并没有采纳,因此“多种途径”这一目标没有实现。
4.社会领域的目标更多的是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实现的,但在本次集体教育活动中,我试图在一次活动中渗透更多的社会领域目标,但活动中预设的目标过多,结果是难以全部实现的。
调整措施:
1.减省第一次打开包装前的讨论环节,让幼儿自由探索打开包装的方法,在品尝食物后交流自己的方法。
2.活动中引导幼儿边品尝边交流自己吃到的食物的味道,这样不利于幼儿咀嚼与消化,更容易噎到,这是很危险的,如果提醒幼儿“将口中的食物咽干净后再说话”就比较安全了,也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3.“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这一目标更多的倾向于科学领域,即便是作为社会领域的目标,也应该通过其他活动来实现,
4.在幼儿尝试打开包装前,可以请全体幼儿回忆并讨论以前吃过的东西是怎样打开的,在尝试探索的环节中就可以直接请幼儿操作了。
5.活动中发现有幼儿争抢、不与他人分享的情况,这是今后在活动中需要重点培养的目标。
小班社会教案 篇4
目的:
使幼儿明白联合互助的主要,造就互助精力。
预备:
种种头饰、道具、布带多少。
历程:
运动(一)
1.讲故事《拔萝卜》。讲完后,引诱幼儿明白“联合起来力气大”的主题。
2.故事演出《拔萝卜》。领会联合的'主要性和互助乐成的痛快。
运动(二)
游戏《两人三足走》。两人一组并肩站好,将两人接近的各一只脚用布条捆住,形成“两人三足”,让孩子疏散训练,纯熟后,可两对两对角逐。
发起:
1.此类运动可在一样平常运动中随时举行。如构造大型积木修建角逐,配合移动重物等。
2.幼儿举行运动。
如有艰苦,可换其他运动,以免出伤害。
小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五星红旗的名称及特征。
2、了解升旗仪式礼仪,知道要尊敬国旗。
活动重点:初步了解五星红旗的名称及特征。
活动难点:了解升旗仪式礼仪,知道要尊敬国旗。
活动准备:
1、幼儿参加过升旗仪式。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认识五星红旗。
1、观看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认识
教师提问:
(1)这是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2)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
教师:这是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它代表我们的国家。它是红色的,上面有一颗大星星,旁边有四颗小星星代表着亿万人民团结在的周围。
2、热爱国旗、尊重国旗。
(1)谈话:观察图片
师;这张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升国旗?
(2)尊重国旗
师;国旗代表,解放军叔叔每天在天安门广场升旗,所有的'人看到我们的国旗都要敬礼;运动员比赛得了第一名就会升起国旗,他们的心里就会非常高兴;小学生们看到升旗也要敬礼。
师:幼儿升国旗时要站立端正,面对国旗行“注目礼”,直到国旗冉冉升起,这样做就是“尊重国旗”。
3、教育幼儿从小热爱、尊重国旗
师,你们是怎样尊重国旗?幼儿园升国旗时时你是怎么做的?
请幼儿示范怎么站;说说自己怎么做的。
4、欣赏歌曲《国旗多美丽》结束。
小班社会教案 篇6
教学意图:
《小熊醒来吧》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十分有趣,故事中小鸟、小猫、小象的动物形象是小班幼儿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因此,打破幼儿单一、静态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多样、生动的活动形式下主动地感受故事的情境。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中的事情和人物形象,学习作品的语言。
2、感受作品中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体会母子之间的爱和默契感。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睡觉图,引导幼儿观察:这幅图上有谁呀?它在干什么?你们喜欢小熊吗?想不想跟它做游戏?我们来叫醒它吧!它没有醒究竟谁能把它叫醒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熊醒来吧》!
2、讲述故事的前半段并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学习作品中的语言。
(讲述故事的上半段):哪些小动物要叫醒小熊?它们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幼儿回答时出示相应动物图片,并引导幼儿学习小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森林里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吵醒小熊?
师:这么多小动物都没能叫醒小熊,那你们猜谁能叫醒它呢?我们继续往下听故事。
(讲述下半段故事):是谁把小熊叫醒了呀?(熊妈妈)
师:真奇怪,为什么这么多小动物都没能把小熊叫醒,而熊妈妈只轻轻说了一句话,小熊就醒了?这是为什么呢?(熊妈妈用好吃的香肠把小熊叫醒的.)
3、小熊醒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一起快乐的玩游戏。
附故事:
《小熊醒来吧》
熊妈妈很早就起来干活了。小熊还在睡觉。
鸟儿唱:“嘀哩哩!嘀哩哩!”
公鸡叫:“喔喔喔,喔喔喔!”
小狗喊:“汪汪汪,汪汪汪!”小熊睡得很香,什么也听不见。
“砰砰!砰砰!”是大象来了,地都震动了,小熊还在睡觉。
“的笃!的笃!”是小羊来了,小熊还在睡觉。什么也听不见。
熊妈妈回来了,轻轻地对他说:“小熊醒来吧!”小熊听得很清楚,回答说:“噢,妈妈!我睡得多香呀!”小熊醒来了。
教学反思:
语言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讲述故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注意语言、语气、神情的变化之外,手势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作为教师,在讲述多遍故事时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提高幼儿的倾听积极性。故事《小熊醒来吧》,内容浅显易懂,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故事中的小动物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形象生动的图片教具吸引着每个幼儿,我有趣儿的模仿声也吸引着孩子的神经。他们始终跟着我的思路和节奏认真地聆听着,积极地和我互动着,学着小动物的叫声,兴奋的跟着我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孩子们的兴奋感染着我,我的用心感染着孩子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是那样的尽兴,这让我很开心,没想到这些小家伙还真的挺乖巧的。从活动中可以感受到有好的常规是重要的,有了规矩才有活动的效果。所以,什么样的行为只要我们去认真的执行,那么孩子们就一定能坚持做到。
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只是受到只字片语的促动,但是相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活动的不断体验,慢慢地孩子们会对这样的爱产生更深的理解,获得更真切的感受。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语言;感受故事中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让孩子从中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内涵及寓意。整个活动都在积极的氛围中结束。
小班社会教案 篇7
教学意图:
饼干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也非常的喜欢吃。的休闲食品,其香香甜甜的味道、松松脆脆的口感以及可爱多变的形状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朋友夹心饼干》。让孩子们在做一做、玩一玩、尝一尝的过程中,丰富对饼干特点、口感的认知经验,获得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利用“朋友夹心饼干”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通过肢体动作体验与好朋友的亲密互动。
教学准备:
小花 面包 果酱 勺子 小盘 餐巾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花朵找朋友
师:出示一朵哭的小花图片,让幼儿观察,小花为什么哭了?
幼儿:他没有好朋友
师:让小朋友给小花找朋友——和他一模一样的小花才是他的.好朋友
二、请小朋友一人找一朵自己喜欢的小花
放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模一样两个花朵是好朋友)
三、让孩子把花朵送回家
四、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有没有好朋友?(有)最喜欢和好朋友做什么?
1、喜欢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
2、喜欢和好朋友一起看书。
3、喜欢和好朋友一起跳绳......
五、游戏:好朋友我喜欢你
1、让幼儿想一句真心话去对自己的好朋友说。
2、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去做一个亲密的的动作(拥抱)。
六、小朋友吃过 夹心饼干
吃过——有奶油的——有夹心的。
吃起来甜甜的。
七、让幼儿欣赏儿歌:
小小饼干准备好,中间夹层甜甜酱。
点点头,贴贴脸,轻轻合拢真开心。
好朋友夹心饼干做好了。
八、游戏: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好朋友面对面做饼干
听音乐,老师和幼儿一起唱儿歌做饼干。
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夹心饼干,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设计比较合理,进行也比较顺利。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好朋友交换、分享的快乐。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
不足之处:
饼干与酱料的品种如果能再丰富一些,这样,活动一定会更加吸引幼儿。
小班社会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由于现在大多的家庭状况是"6+1"家庭,一名幼儿他的身边除了爸爸、妈妈外,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关心爱护,因此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幼儿大多都不会分享,不知道如何感恩。对于他们而言只知道和家长索取,而不懂得回报。对此我设计了"大苹果分给准"这一活动,希望通过这节活动让幼儿学会与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动目标】
1、通过分苹果活动,学会分享和谦让。
2、通过操作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乐意与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动准备】
1、奶奶、妈妈、小男孩、小女孩及1个盘子、3个大苹果、1个小苹果的图片。
2、操作册《大苹果分给谁》。
3、每组1个点心盘,放入比幼儿人数数量少1个的橘子,水彩笔人手1只。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入主题尝试为故事中的人物分苹果,初步了解与别人分享东西的方法。
故事:一个星期天,奶奶带着小妹妹到欢欢家做客,妈妈端出一盘水果,让欢欢分给大家吃,欢欢最喜欢吃苹果了,他看看盘子里大小不一的苹果,很快将苹果分好了,小朋友你们看看欢欢分得合适吗?
集体讨论欢欢分得是否合适,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需调整,并请个别幼儿上前调整。
教师小结:有好吃的东西时应互相谦让大的分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
2、将学到的分享方法加以实践,深入感知分享好吃的东西时要先想到客人、长辈、同伴和比自己小的人。
请幼儿坐在桌边,打开幼儿操作册《大苹果分给准》。
师: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帮欢欢分苹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迁移经验,尝试运用谦让和分享的方法品尝橘子
师:老师带来了好吃的橘子,可是不够每个小朋友分一个,怎么办?谁能想出好办法?
引导幼儿用谦让和分享的方法幼儿分组品尝橘子,教师巡回指导
4、欣赏歌曲《李小多分果果》。
教师小结: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们真棒,大家都学会了如何来帮助欢欢分苹果吃。教师还发现了你们不仅学会了帮欢欢分苹果,而且还学会了分享,教师希望你们回家也给你们家里的人分苹果吃,大的.分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
【活动反思】
大苹果分给谁《大苹果分给谁》是一节小班社会领域的活动。这是一个培养幼儿学会谦让和分享的活动。幼儿,尤其是小班的幼儿,由于他们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与他人分享或谦让的机会。本活动通过让幼儿尝试不同的分水果的方法,能够培养幼儿形成好吃的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识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方法。
通过这节活动的开展,使我班幼儿学会了与人分享,谦让的行为。让他们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是一味地索取,而是应该学会谦让、学会付出。虽然通过这一节小小的活动还不能让幼儿完全地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我们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会不时地向幼儿渗透,使幼儿明白"分享,谦让"这一美德。在这节活动中,我班大多的幼儿都能够很情愿地与同伴分享,但是有个别的幼儿由于年龄小的原因,他们对于与同伴分享这一主题比较抗拒。尤其是我班高绍喆小朋友,这名幼儿从小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加上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溺爱,什么好吃、好喝的东西都给孩子。造成了孩子自私的性格,所以在组织的这节活动中,这名幼儿表现的很突出,十分不愿意与同伴分享。针对这名幼儿的行为,我和本班的另外一名教师一起讨论想出解决方法。希望幼儿能学会分享,懂得谦让这一美德。
小班社会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睡午觉时,能把脱下的衣 裤 鞋子,较整齐地放在固定处。
2。逐步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睡觉
2。课件:音乐—该睡觉了
活动过程
1。图片感知,让幼儿形象地感知怎样午睡好。
图片上的娃娃在干什么?
她是怎样睡觉的`?身上盖着什么?
2。通过图片讲解,让幼儿知道,在午睡时要盖好小被子,钻被窝入睡。
为了避免起床时不受冻,能赶快穿上自己的衣、裤、鞋。
3。掌握正确的午睡方法
(1)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
(2)教师念儿歌《午睡》幼儿边听边做,将脱下的衣物等放在固定处。
脱下鞋子和外衣,端端正正放整齐。
铺好被子上床去,小被暖和盖身体。
闭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闹睡午觉。
房间里面静悄悄,一觉醒来精神好。
4。教幼儿把小鞋子放整齐。
教师边念儿歌《小船靠岸》边引导幼儿把鞋子放整齐。
小鞋小鞋像小船,离开小脚要靠岸。
快快划呀快快划,谁的小船先靠岸?
谁的小船靠得好。
5。启发幼儿将脱下来的衣服叠整齐
教师边念儿歌《折叠衣》边教孩子叠衣服。
放平衣服对整齐,先将“两袖”向前抱,
再把“腰儿”弯一弯,看看是否叠好了。
裤腰对裤腰,裤脚对裤脚,
中间折一折,裤子就折好。
找呀找,找呀找,袜头、袜口找朋友,找到朋友反跟斗。
6。学钻被,盖被。
(1)掀开一侧被子,躺下后双脚伸直,将掀起的被子盖在身上,盖好被边、被角。
(2)教师念儿歌幼儿跟儿歌《钻被窝》做动作。
先开一扇门,躺下把脚伸,
小门关关紧,闭上小眼睛。
7。游戏:该睡觉了
播放音乐:该睡觉了
幼儿听着音乐模仿午睡,比一比:谁钻得快,谁睡得好,谁叠的整齐。
【小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社会课教案06-15
小班社会教案03-04
小班社会教案09-01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06-18
春天小班社会教案08-11
小班社会《垃圾分类》教案08-07
小班社会领域教案大全12-19
小班社会教案舒适的家09-26
小班社会我的好妈妈教案09-02
小班社会教案甜甜的招呼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