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鹅》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鹅》教案1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观察(或查找)家禽──鹅、复习唐朝骆宾王《鹅》、了解作者丰子恺、自学课文。
2.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课
1.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
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3.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
4.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可以简单介绍丰子恺。)
二、营造氛围学课
1.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
2.读生字及词语。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3.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三、生字以及词语的处理
1.读音:有颈、吭、倘、供、郑(后鼻韵)、饮、邻等(前鼻韵)。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坑、躺、共,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郑。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厉、餐、侍、脾、蹲、邻时,要注意、它们与其他字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3.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理解课文
1.想想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又是怎样展开写的?你有发现就可以与同伴交流,你有疑惑也可以去与朋友讨论。(学生分组可以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1.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来理解这一句话的。
2.课件出示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同学们交流之后的感悟是什么?
3.是啊!全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来展开的,那现在你对高傲这个词语有了哪些不同的理解。
4.作者写高傲的白鹅表达出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5.作者经过仔细观察,认真了解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后,用生花妙笔表达了自己的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你想从本课中,学习些什么呢?同学们相互启发议论。
6.课件:
a)词语通俗、准确: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
b)句子生动有趣: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c)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来写。鹅是高傲的动物
d)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
二、感悟课文,并拓展
1.课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在作文时借鉴的地方?
2.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它的特点、外形、脾气、以及它是怎样进食的、怎样嬉戏、休息等等。
3.把说的内容整理一下,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略)
《白鹅》教案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发准带有e、g、h的字音。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狐狸的头饰一个,鹅的头饰十个(一大九小)。
2、在地中间画好长方形作河的界线。
活动过
1、幼儿坐成圆形或半圆形,请一个幼儿戴上狐狸的头饰作狐狸,坐在地上或藏起来。教师戴头饰作鹅妈妈,请九个幼儿作小白鹅。小白鹅说:"我是小白鹅,我会河里游。"讲对了,教师给他戴上头饰,说:"对,对。你是我的小白鹅",并叫他站在教师一旁。如果讲错了,教师教他,并要求再讲一遍。
2、全体幼儿沿"河"的四周边作鹅走动作边念儿歌:"东边一条河,西边一群鹅,鹅儿鹅儿唱着歌,一只狐狸跑过来,鹅飞鹅跑跳下河。"在念到"一只狐狸跑过来"时,狐狸从座位上站起来。注意要念完儿歌,鹅才能跳下河(即画好的小河的界线中),同时狐狸才能跑出来抓鹅。
3、结束以后换一批幼儿作狐狸和小白鹅,继续进行游戏。
注意事项:
1、游戏前,先要教会幼儿念儿歌;并注意发音正确。
2、在游戏进行中,发现幼儿而发音不准时教师也要给予纠正。
《白鹅》教案3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观察(或查找)家禽──鹅、复习唐朝骆宾王《鹅》、了解作者丰子恺、自学课文。
2、教师准备:
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课
1、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
(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
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3、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
4、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
教师板书课题:
白鹅
(学生可以简单介绍丰子恺。)
二、营造氛围学课
1、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
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
2、读生字及词语:
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3、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课文。
全文主要写了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
三、生字以及词语的处理
1、读音:
有“颈、吭、倘、供、郑”(后鼻韵)、“饮、邻等”(前鼻韵)。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
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坑、躺、共”;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郑”。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
指导“厉、餐、侍、脾、蹲、邻”时,要注意、它们与其他字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3、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理解课文
1、想想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又是怎样展开写的?你有发现就可以与同伴交流,你有疑惑也可以去与朋友讨论。
(学生分组可以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课件出示: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来理解这一句话的。
2、课件出示: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句话同学们交流之后的感悟是什么?
3、是啊!全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来展开的,那现在你对“高傲”这个词语有了哪些不同的理解。
4、作者写“高傲的白鹅”表达出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5、作者经过仔细观察,认真了解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后,用生花妙笔表达了自己的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你想从本课中,学习些什么呢?
同学们相互启发议论。
6、主要内容:
⑴ 词语通俗、准确:
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
⑵ 句子生动有趣: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⑶ 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来写:
“鹅是高傲的动物”。
⑷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
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
二、感悟课文,并拓展
1、课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在作文时借鉴的地方?
2、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它的特点、外形、脾气、以及它是怎样进食的、怎样嬉戏、休息等等。
3、把说的内容整理一下,然后写下来。
《白鹅》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八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倘若、从容不迫、窥伺、不胜其烦”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第五自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白鹅吃食样子的写法,带领学生细致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吃食过程;练习运用总分写法,使用准确、精当的动词,有顺序地描写出这种小动物的吃食的样子。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高傲”理清脉络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白鹅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什么?高傲。
2.请同学们快速看看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和“高傲”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哪些?
出示课件:傲慢、傲然、架子十足。
3.你们发现了吗,作者还用了一句话,就把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和对白鹅总的感受都概括了出来?
出示课件: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发现与“高傲”意思相同的词语和句子,整体感知白鹅形象,又顺理成章地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词“高傲”和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了抓住关键词句学习的方法。
4.初次见面,白鹅就以它高傲的姿态吸引了作家。在以后的共同生活中,作家更加领略了它的“高傲”,我们看看丰老先生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从哪儿知道的?
5.出示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二)挖“高傲”品析词语
学习第一部分:叫声。
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白鹅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声音很大、很厉害。)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严肃郑重、厉声喝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2.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什么了?(声音响亮、好像在教训人。)
出示课件: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3.这三个词语都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说明白鹅叫声之大,叫声之凶。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4.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呢?
5.想象假如这只鹅会说咱们的汉语,它会说什么?我们一起来当当“鹅语”小翻译。
出示课件:
我是“鹅语”小翻译。
鹅的叫声,音调(),似()。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好像();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好像()不亚于狗的()。
6.从这段话我们知道了,鹅的叫声不亚于狗的狂吠,那从刚才的学习中你觉得鹅还有什么不亚于狗?(忠心、责任心。)
7.作者把白鹅描写得这样霸道,这么凶,但是会读书的孩子们,你们从这样的语言中感受到什么了?(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8.自己再大声地朗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归类出示,使学生感悟到同样是描写鹅的叫声,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词语,并且都表现出了它的高傲。而后抓住了课文的空白处,设计的“鹅语小翻译”练习,目的就是引领孩子们读文入境,加深对“高傲”的理解以及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并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加强与文本之间的交流。
(三)扣“高傲”赏读妙语
学习第二部分:步态。
1.刚才我们学习了鹅的叫声这部分,把鹅的叫声与狗的狂吠进行比较使我们感受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
2.请出声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鹅与鸭走路的样子,想站起来表演表演也行,待会儿老师想请几个同学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来表演鹅与鸭走路的样子。
3.生自由读这段,试着演一演,在表演中理解词语。
(1)联系生活实际用“局促不安”说一句话。
(2)理解“从容”,指导读出鹅步调的从容,大模大样。
4.作者用鸭的步态与鹅的步态作对比,并用净角出场作比喻,使我们了解了白鹅的步态的特点,也感受到了它的高傲。
【设计意图】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进一步感悟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准确,运用对比、比喻等写作方法来突出白鹅步态特点的表达方法;由理解词语的'不同到体会文本中内容的不同,再到感受两种动物的特点,所采用的比较式的教学方法,就是要让学生文法兼得,明确作者是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多种感官的参与在师生合作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学习第三部分:吃相。
1.自由读五至七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从容不迫 大踏步 厉声叫骂 昂首大叫 架子十足
2.依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出示课件:
白鹅的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也一定()地()去饮水、吃草和泥。
当鹅老爷发现有狗偷吃它的饭时,它()。当鹅老爷发现饭罐空空如也时,它()。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
3.在不同的情况下,白鹅吃饭的样子都是这样高傲,那么除此以外,你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在这些不同的情况下,白鹅吃饭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这个小练习目的有三:一是训练学生运用这些关键词语,实现语言的内化;二是整合学生对白鹅吃饭时那高傲、可笑的感受。三是引导学生关注白鹅吃饭时的高傲、可笑,是源于它特殊的吃饭保持不变。作者在五、六、七三个自然段中,直接描写鹅吃饭三眼一板的吃饭竟高达四次。
4.认真默读,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使你感受到了它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法让人觉得好笑呢?可以动笔画一画,还可以在书旁做简单批注。
小结方法一:你们看,作者在介绍白鹅吃饭时的令人可笑的样子时,就是这样先写喜欢吃什么,再写它怎样吃,多有顺序啊!那你能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从哪儿最能表现鹅吃法的“三眼一板”。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
①从“一日三餐”。(吃饭的时间固定。)
②从“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吃的东西是不变的。)
③从“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吃饭的顺序是不变的。)
小结方法二:在学生从这个角度来回答时,我们一定抓住这个点,借助老师规范的语言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方法上的小结:是啊,你们看,它吃东西必须是这个顺序,先……再……然后……错一点儿都不行,多有趣呀!你们能再把它吃饭的顺序清楚地给大家读一读吗?
出示课件:播放动画。
播放动画,在观看动画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用“先、再、然后”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练习给动画配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把形象的语言与形象的画面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来描绘动物吃食的方法,学生们一定会印象深刻。同时,对白鹅吃饭时,不会因吃东西地点不同、因吃东西时间不同而改变吃法的这一独有的特点,留下鲜明的印象。
5.在学生反馈中,适机导读到第六自然段了解“三眼一板”的第二层含义。
(1)鹅吃饭时“三眼一板”还体现在哪儿呢?谁接着谈你对它这种吃法感到可笑的语句。
(2)根据层意,明确鹅、狗争食的情景。
快读读这有趣的场面,看看作者在这其中先后描绘了鹅去狗来──鹅来狗去──鹅去狗来──鹅来狗去的四个画面,请你们任选一个,可以给情景配上插图,也可以配上合适的题目。
【设计意图】作者写得妙趣横生,鹅去狗来,鹅来狗去,这一去一来,又一去一来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观察的细致,捕捉到了有趣的画面,也可以使文本语言通过学生的想象、运用,变成自己的语言。
(3)归纳小结:在这鹅去狗来、鹅来狗去,鹅狗争食的过程中,我们的鹅老爷还在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着这种吃法,这就叫“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白鹅》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幼儿仔细看图,感受画面中表现出的“春意盎然”的春天美,了解大白鹅的外形特征。
2、初步学念儿歌。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CD。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脚蹬一双红靴子,唱起歌来啊啊啊,小朋友猜猜是谁?
二、观察图画。
1、你看到图上有什么?
2、你从这里看出来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3、大白鹅长得什么样?它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
4、大白鹅张开嘴巴在干嘛?
三、欣赏儿歌。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大白鹅》。大家听听儿歌里说了什么?
2、放CD,欣赏儿歌。
3、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在儿歌里听到了什么
4、儿歌里说了大白鹅是什么样的?它做了什么?我们再来听一遍。
四、再次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儿歌里说大白鹅是怎样的?它是怎样下河的`?我们来学一学它走路的样子。
2、大白鹅唱歌时是怎样的?儿歌是怎样说的?
3、青了杨柳,绿了河是什么意思?
五,学念儿歌。
这首儿歌真美,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带领幼儿念儿歌。
《白鹅》教案6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段落和典型词句所传递的情感;
3、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并学习他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难点: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导入:一提到鹅,谁都会随口吟出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写的,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就非常具有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这首诗写出了鹅的姿态美和色彩美,请同学们说说哪个诗句写出了鹅的姿态,哪个诗句写出了色彩,鹅的白毛和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多么美丽的“白鹅嬉水图”呀!
但是,不是所有的鹅都是这么优雅、大方而又美丽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白鹅》就给我们上演了鹅搞笑风趣、洋相百出的一幕。这就是丰子恺爷爷家的鹅。
一、请同学在学习之前认识一下我们的生字,用你敏锐的眼睛像骆宾王和丰子恺那样善于观察的眼睛,观察一下每个字的结构和笔划,再拿出你们轻快的小手把每个字比划一遍。可要看仔细了哦!
二、现在用你们这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看这三组词又有什么规律吗?什么是郑重呢?课文用它来写鹅的什么呢?同时厉声呵斥、引吭大叫、狂吠也是写鹅的叫声?什么是净角?课文用它来形容什么?什么又是三眼一板呢?——三眼一板啊本是指音乐里边的一种节奏(老师示范,请同学们跟着示范,这种节奏是非常有条理的,而且是固定不变的)课文用三眼一板来写鹅的什么呢(吃法和吃相)——那么这三组词又有什么规律吗?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在黑板上写叫声、步态、吃相)
三、好,我们现在把这些生字生词放入课文中,看看你们是否能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仔细地阅读这篇课文?(1、白鹅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2、找出文中的总起句。3、划出你觉得能体现鹅性格的句子。4、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调朗读课文呢?(A严肃 B风趣 C激动))
四、第一个问题——高傲、傲慢
五、第二个问题——第二自然段(我们一起把第二自然段齐读一遍,这句话是总起句理由很简单,说说理由,因为文章的后面写的就是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
六、划出你觉得能具体体现鹅性格高傲的句子。
1、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请同学表演
2、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亢
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难怪鹅的旧主人告诉我们养鹅等于养狗。
3、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请同学们表演,然后再对照动画,体会鹅是多么的高傲,请同学读出其中的味道来,读出局促不安和从容不迫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来。(胆小的鸭子,小气的鹅;字在你嘴里真是受罪,因为你将它咬得太紧了;恩,这只 1
鹅真棒;恩,好可爱的鸭子啊!好我们大家一起来注意两种不同的语气)
4、鹅走路有意思吧,我们鹅的吃饭更有意思呢?快看下面写的,鹅是怎么吃饭的。——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这种吃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叫“三眼一板”。
5、文中的哪句话具体解释了三眼一板呢?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鹅这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法:
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譬(读屁)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请同学们把“一定 、再、再”读出重音,再试一次,同学们读出什么感觉没有?假如说你是这只鹅的主人,一日三餐都这样喂养这只鹅,你会觉得怎么样啊?麻烦!对,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不胜其烦”,可是这只鹅老爷可不觉得麻烦,它还是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所以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八、丰子恺爷爷是怎样侍候这位鹅老爷的,这位鹅老爷的派头可真大呀,为什么非得要有人侍候呢?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领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这段话非常风趣幽默,如果同学们配上语气和动作那就更精彩了,没事大胆地试一试?
九、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调朗读课文呢?(A严肃 B风趣 C激动)
对——风趣
老师示范一遍——同学们再读一遍
老师:所以呀,我们的鹅老爷非得有一个人侍候不可,长此以往得侍候着,我们不胜其烦,有什么好法子吗?
那鹅是不是就不用有人在旁边侍候着了啊?
让我们来齐声朗读这句话:
1、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在旁边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仔细品读这些句子,你会有什么发现吗?
提示: 从字面上看作者喜欢这只动物吗?实际上呢?
从字面上看好像作者不喜欢这只鹅,实际上却表达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总结:今天我们非常系统得学习了白鹅这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生动风趣的文章。丰子恺爷爷从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说明这是一只高傲的动物,接着他用总分的形式叙述了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中的傲慢。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写作思路。希望同学们课后好好温故温故!
巩固练习:
2、词语填空
左( )右( ) ( )( )呵斥 厉( )叫( )
( )( )大叫大( )大( ) ( )( )相让
( )( )不迫 ( )( )十足
这些词语都体现出鹅_________的性格。
让我们来做一下词语辨析,大家睁亮你的慧眼,认认真真地齐读一遍。 颈( 脖颈 ) 劲(使劲 )
厉( 严厉 ) 历(历史 )
倘( 倘若 ) 淌( 流淌)
侍( 侍候 ) 寺( 寺庙)
脾( 脾气 ) 啤( 啤酒)
蹲( 蹲下 ) 遵( 遵守)
提示:平时我们会碰到很多这样的形近字,要学会自觉地去区别这些字,分别给它们组词就是很好的方法哦!
同学们表现的很好!
七、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这些生字的用法了,那在让我们看看这三组生词,大家齐声朗读一遍,很好!
板书设计:
白鹅
(开门见山)
叫声步态吃相 (过度、总起)厉声呵斥 大模大样 三眼一板 (分层具体写) 架子十足(首尾呼应)
教学反思
《白鹅》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文学作家丰子凯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作者用准确、幽默的语言,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三方面突出白鹅的特点,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是抓住“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这一线索贯穿教学的。
用《咏鹅》的诗句导入,赞美骆宾王的观察能力,从而无意间提高了同学们的注意力。然后分组学习生词“叫声、步态、吃相”各一组,初步感知课文的结构。
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白鹅形象,了解白鹅特点。还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 3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通过初读,学生初步感知了鹅的高傲,我便用“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在体会作者如何感受到鹅的高傲时,我抓住“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让学生做做动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在动作中理解了词语“左顾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鹅的高傲。接着我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把句子划下来——再细细品读这一环节中达到了预设目标。
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播放净角出场的短片,请学生模仿,看的学生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在体会鹅吃相的高傲时,我引导学生感受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以及鹅吃饭时非要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的“老爷”派头,体会鹅吃饭时的架子十足。在整个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我抓住“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在文中的具体体现,使学生理会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鹅吃饭的幽默,我主动示范朗读了倒数第二段。
最后一环节是整体回归,体验情感。利用体会课文的最后一句“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在旁边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使学生体会到虽从字面上看好像作者不喜欢这只鹅,实际上却表达了深深的喜爱之情。并把全文的写作思路理了一遍,目的是想要学生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一堂课下来,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这堂课设计了学生模仿老师那种幽默的语调朗读课文这一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圆满完成。同时在随文学习中也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和理解。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足,如课堂经验不足,无法轻松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由于多加了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时间就没有控制不好,造成后面的时间比较紧,本应该多留时间给学生朗读体会文中的风趣。教学环节之间没法很好地衔接,这些主要是教学经验不足造成的,其他还有很多不足,要靠慢慢改善。
《白鹅》教案7
鉴于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我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来设计本课,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牢记一个宗旨: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出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主题,达到了教学目标。到了中年段,理解词语和句子仍然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低年级所学的一些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加强学习方法的迁移,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词句,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白鹅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叫声, “三眼一板”指白鹅任何时候吃饭顺序都不变的规矩,这都要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白鹅走路的姿态,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净角出场的录像,把这些抽象的和学生生活距离比较远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形象而直观地感受“白鹅”走路的高傲,就达到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效果。还有,教学中我利用学文与表演相结合。表演是兴奋*,是催化剂,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节课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有些紧,学生读的还是不充分,还有对课文的写话练习和写作方法的教学没有完全展开,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遗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语文是一门艺术,我想大概是一门取舍的艺术吧,每节课多角度地突出主题的建构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时间还是舍内容,才是更应该权衡的。这一点也正是这节课我感觉最难把握的,既想把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完整地展示出来,又想把教学课文的每个环节做到尽善尽美,让我着实感受到了寸时寸金的可贵。倒底在40分钟内如何取舍,我想这将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最后想说,教学本课后,心中存有许多留恋和些许遗憾。留恋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过的四十分钟,遗憾的是这"白鹅"还羽翼未丰,请大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同时让我们每天多些努力,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开开心心学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实实在在用语文。
《白鹅》教案8
活动目标:
1、引幼儿仔细看图,感受画面中表现出的“春意盎然”的春天美,了解大白鹅的外形特征。
2、初步学念儿歌。活动重点:初步学念儿歌。
活动难点:
感受画面中表现出的“春意盎然”的春天美。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白鹅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1、教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来到我们班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谁吧!(大白鹅)
2、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看到的'大白鹅是什么样子?它身上的颜色是怎么样的?还有其他什么特征?
(教师请部分幼儿来进行回答。)
教师小结:大白鹅它们身上的羽毛像雪一样白,头上戴了一个“小红帽”。走起路来一摇一摆。
二、观察儿歌画面,并尝试进行讲述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图画,这里也有很多大白鹅,那小朋友们看这里除了大白鹅还有什么呢?它们在哪里做什么呢?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2、鼓励幼儿仔细阅读画面,并尝试讲述。
3、谁愿意把你在图上看到的说出来。
教师小结幼儿回答。
三、初步欣赏儿歌
1、教师:小朋友,刚才说得真好,有一个叫吴少山的叔叔写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来说这幅美丽的图画,名字就叫做《大白鹅》,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吧!
2、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3、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儿歌里说了什么?
四、进一步欣赏,理解儿歌
1、教师:儿歌里说大白鹅,扭秧歌?大白鹅是真的在扭秧歌吗?原来呀,儿歌里的意思是说大白鹅走路就像扭秧歌一样。
2、教师:大白鹅一摇一摆扭下河。
3、教师:大白鹅到了河里,它做了什么事情呢?(伸长脖子,唱山歌。)
4、教师解说帮助幼儿理解“大白鹅喜欢到河里玩的时候就表示天气变暖和了,天气开始变暖是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杨柳就发芽,生长了,绿绿的杨柳倒映在河面上,好像河水都变成绿色的了一样,这也是春天的美景”)
五、完整学念儿歌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跟着老师把这首好听的儿歌完整的念出来吧!
2、结束活动。
《白鹅》教案9
教学内容
13 白鹅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白鹅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难点:引导学生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白鹅》。一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就想到什么?(唐朝骆宾王作的诗《鹅》)大家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
2.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简单介绍丰子恺。现在老师给你们欣赏一幅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同学们认真观察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他画得怎样?为什么会画得好?
3.师:是的,他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那是因为他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
4.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求: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把难读的词语、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2.课件出示词语,读生字、新词。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4.了解“净角”,出示课件:净角”脸谱图像。
“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é”,而不是“jiǎo”。
5.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
6.开火车读文。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提出学习目标:自由读文,思考全文写的是一只怎样的白鹅?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2.汇报交流。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白鹅的高傲的?
4.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第一自然段中“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读写结合训练:(1)再齐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更”的用法(承上启下,突出“下”。)
(2)学写过渡句:在生活上,爸爸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照顾我。在学习上,爸爸对我的要求十分严格。请用“更”字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自己再说一个过渡句。
6.师生对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7.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作者笔下具有高傲特点的白鹅,而且学习了“承上启下”的写法,这种过渡方式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在今后的作文中可以加以应用。
四、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自由读文,并作批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全文,知道了白鹅是一个高傲的家伙。课文是通过它的叫声、步态、吃相来写的。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我们这节课继续进行学习。
二、提出目标,自主学习。
1.师:课文围绕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这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同学们觉得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就在感受较深的词句上做上记号,并批上旁注,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主学习。
三、交流展示,深入探究。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些词中,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写出来。Xk b1.com
(从“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体会白鹅 “高傲”的特点,并想象它好像在说什么。)
2.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了,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读出是喜爱,可从字面上看,作者好象并不喜欢白鹅。作者对它到底怀着什么感情?再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可见作者实际上是很喜欢白鹅的。
3.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引读有关句子。)
4.读一至三自然段,再找出这些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体会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
5.你们喜欢这样的描写吗?文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描写,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6.齐读第四自然段,让生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7.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8.对读课文:师读“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学生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读好“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9.学习第五~七自然段,让生边读,边做动作。想一想:这几段都是写鹅的吃相特点,作者是怎样把它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抓住“先……再……然后……”这个句子,体会鹅吃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10.指导朗读。
四、总结延伸,迁移运用。
1.丰子恺老先生风趣幽默的语言使我们看到一位趣味十足的鹅老爷,通过学习本课,你能总结一下本课的写作方法吗?(对比,反语,拟人)
2.小练笔: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运用今天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白鹅》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先总写后分述的写法。
教学重点:
1、 读写生字新词。
2、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
教 具:
生字、词语卡片
教 法:
引—读—议—悟
学 法: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背诵古诗《咏鹅》,激发学生兴趣。
2、 导入,揭题? 板书:白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要求:①大声朗读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②标画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边画边读新词,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③读文,整体感知:课文中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学生自主学习。
3、 检查自学情况,并相机纠错、点拨。
① 认读生字词语.指导书写“餐”“脾”“蹲”.
② 学生汇报: 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讨论: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鹅的高傲?( 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2、快速读文,标出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白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白鹅的姿态(第1自然段) 白鹅的叫声(第3自然段)
白鹅的步态(第4自然段) 白鹅的吃相(第5—7自然段)
3、认识过渡段(第2自然段),并了解其作用。
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四、积累:
抄写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白鹅》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认知目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在活动中,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活动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活动方法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法、角色游戏方法使幼儿能更好的体验大白鹅的骄傲带来的后果。
四、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
知识准备:认识大白鹅、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势。
五、活动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伴随着“你拍一我拍一,大家一起排排坐,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他一个,每人都要有一个”的儿歌声带领幼儿坐好在自己的位置上。并引导幼儿发现每个小板凳下面都藏了一颗糖果。然后给幼儿播放诗歌《咏鹅》导入课题《骄傲的大白鹅》。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请几位小朋友上台展示鹅走路的样子,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2、出示多媒体课件《骄傲的大白鹅》,幼儿观看故事。教师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些谁?鹅宝宝出门做了些什么?漂亮的白鹅,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
3、请几名小朋友选择他们喜欢的鹅宝宝头饰、鸡宝宝头饰、鸭宝宝头饰,教师跟幼儿一起讲故事。
《白鹅》教案12
一、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3课《白鹅》
2.单元及课时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文学作品,有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有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因此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教学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① 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② 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对生字词的书写及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熟读课文,在之前已经学过了“对比、拟人”的写作手法,更深的了解课文有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农村学生生活中对鹅的外表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本课有很大的帮助,再者,之前学过的“对比、拟人” 的写作手法,对更深的了解课文也有更大的帮助。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学生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作者运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学生会比较吃力。
4.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鹅”是学生身边的动物,对他们不了解的特点,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所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借助课件直观演示,全班参与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8个生字,会写l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局促不安”“侍候”“供养不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师生互动,了解白鹅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感悟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教学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了解有关丰子恺及白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并做简单整理。有条件的可到动物园等地方实地观察白鹅。
2.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六、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浅吟低诵,感受生命,体验生活。人的.语文素养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设计力求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学习语言、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丰富情感体验,激趣导入
1.了解学生印象中的白鹅。
2.课件出示鹅活动的画面,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揭示课题:这白鹅如此可爱,所以人们喜欢它;骆宾王歌咏它;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老爷爷更是用画笔和生动的语言赞美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白鹅》。
[设计意图]
城市孩子见鹅少,运用直观的画面,既引人人胜,又将直观感受印入脑中,为学好课文做了有益的铺垫。
二、诵读全文内容,整体感知
1.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了解预习课文情况,初读课文。
引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用简练的话概括内容。如“头颈、引吭、净角、奢侈、譬如、窥伺、供养不周”较难读,尤其要读准。
3.谈谈读了课文后了解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白鹅的高傲特点及高傲。从叫声、步态、吃相这几方面来表现。
4.品读第l、2自然段。
(1)在作者的初步印象中,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哪些方面?
(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
(2)想想刚才看过的画面,看看该怎样读这几句话才好?试着练练,还可以边练边做做动作。
(3)生练读。指名读。师激趣引导再读: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丰子恺老爷爷,从好友手中抱过这雪白的“大鸟”,舍不得放下,一路抱着走回家。抱着它,感觉得到它的温度;挨着它,感觉得到那羽毛的爽滑,那该是怎样一种喜爱啊!让我们脑中边想象画面边再读读。
(4)读到这里,同学们再想想,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又包括哪些丰富的内涵?
(是褒义,是在夸白鹅高贵、神气、派头十足、威风八面等。)
[设计意图]
此处设计多次诵读是为理解“高傲”的贬义褒用打下基础,为全文的学习奠定基调。
5.联系上下文,体会第2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
6.联系上下文理出如下思路。
[板书设计]
13. 白 鹅
姿 态
|
高 傲
/ |
/ |
叫声 步态 吃相
三、多种形式品读,体会“高傲”
(一)品读“叫声”部分。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画出表现鹅叫声高傲的句子,再想想叫声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哪JL?
2.师生交流,知道鹅叫声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它音调的“严肃郑重”上。
3.理解“严肃郑重”的具体表现。
4.如果是人,想象它“引吭大叫”时会叫出些什么话来。
(这是谁呀?我从来没见过你,别再往前走了!) .
(干什么的?报上名来!否则休想过了我这鹅管家的关!)
(篱笆外是什么人?你最好不要靠近我家,我可是非常厉害的鹅卫士!)
5.再读体会。
[设计意图]
发散思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它“严肃郑重”的腔调是尽职尽责的表现。
(二)品读“步态”部分。
6.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现鹅步态高傲的句子,再想想步态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哪JL?
(步态从容,大模大样,像净角出场。)
7.理解什么是“净角”。先说说,再出示课件请学生直观感受。
[设计意图]
戏剧中的净角对于学生来讲的确陌生,用课件直观演示,特别有助于对鹅步态高傲的理解。
8.老师很想从大家的朗读中看到一只只步态高傲的白鹅向我走来,愿意试试吗?
9.生趣味盎然地练读。
10.指名读,可做相机指导。
11.小结过渡。
四、进行阶段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2.布置作业。
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摘抄优美词句;提出,并列出想到的新问题。
《白鹅》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
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三)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而且全诗总共才18字,不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要丰富得多,语言也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值得一读。(也可让学生描述自己曾经见过的鹅,或展示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由此引入课文)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提示:这几个词词义相近,用以形容白鹅,既突出强调了白鹅的鲜明个性,又避免了单调,富有变化。(要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就是作者在看到这只雪白的大鸟伸长脖颈左顾右盼的姿态时情不自禁发出的赞叹。)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傲慢?结合文中的描写作具体来分析。——头、叫声、步态、吃相。
头高,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
叫声,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显得气宇轩昂。
吃饭,食料并不奢侈,但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用形容人的词语来描绘鹅,把鹅写得富有灵性。长长的脖子和“轧轧”的叫声是鹅的生理特点,而从容不迫的步态和三眼一板的吃相反映了鹅的生活习性,是动物的.本能,这些都与性格无关。但作者却将其说成是“傲慢”性格的表现,显然把鹅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朋友,读来非常富有亲切感。
其次,“傲慢”本为贬义词,但作者在描绘鹅的种种傲慢姿态和表现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种欣赏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这只鹅的喜爱之情。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段。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并解释下列词语:
冥顽叫嚣引吭局促奢侈窥伺
盛撰岑寂左顾右盼三眼一板蹑手蹑脚
3、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1~4段。
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第四段中作者抓住动物头部的形状来概括各种动物的性格,从而证明鹅的头高正是其性格“高超”的表示。
第2段中作者将鹅与鸭、与狗比较着写。鹅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但鹅的厉声喝斥有别于鸭的小心翼翼,显得庄重而大气;接着,作者又将叫声同样严厉的鹅与狗比较,不难看出狗的。势利和鹅的一视同仁。
第3段通过步态写鹅的傲慢,仍将鹅与鸭比较,一个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一个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最能反映鹅的傲慢性格的,是当人走近时鹅的态度。鸡和鸭惧怕人,当人走近时一定让步逃走。鹅却傲然地站着。
通过与其他动物的比较,可以看出白鹅鲜明的个性。
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
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鹅的食料。进食的程序以及吃饭时的动作神态,特别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鹅与偷食的狗之间的争斗,令人忍俊不禁。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三眼一板丝毫不苟(一点都不马虎)从容不迫
踏着方步昂首大叫架子十足
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
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自由朗读第5节,然后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
白鹅对作者一家人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在作者看来,精神上的贡献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这屋子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而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由于战争,作者不得不居住在郊外荒村的简陋小屋里,与外界绝少往来,于是感觉到一种“岑寂”的苦闷。作者在文章中说:“这些日子的岑寂的滋味,至今回想还觉得可怕。”是这只颇有个性的白鹅打破了寂寞,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所以作者对这样一位能够“慰我寂寥”的朋友怀着一份感激和留恋之情。
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
“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
“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
三、按照“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
四、布置作业
将课堂发言的内容整理成一篇记叙童年趣事的小作文。
《白鹅》教案14
【活动目标】
1、尝试口齿清晰地大声念口令。
2、在游戏中快速目测点数。积累数数与认识数字。
【活动准备】
1、“天上”和“水里”的大背景图一张。
2、10只白鸽、白鹅的图片。
3、1—10的数字卡片。
4、若干张白鸽、白鹅图片分开贴在教室的`墙上。
【活动过程】
1、理解绕口令。
出示背景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谁会在“天上”飞、谁会在“水里”游?听听绕口令里说了什么。
——教师边大声朗诵绕口令并出示(白鸽、白鹅)图片。
2、学说绕口令。
——教师朗诵绕口令,引导幼儿完整大声朗诵绕口令一次。
——游戏:接着念。(游戏规则:教师念绕口令在任意处停顿,请幼儿将这句绕口令补充完整。)
3、游戏:数白鸽数白鹅。
——哪个多?哪个少?
幼儿集体念绕口令,教师操作图片,当幼儿念完,立即数图片上的白鸽和白鹅。
——数数有几只?
幼儿人手一份数字卡片,集体念绕口令,一念完立即数白鸽白鹅数。
教师问:一排白鸽有几只?一排白鹅有几只?幼儿立即高举手中的数字卡片。
《白鹅》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媒体: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 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 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白鹅》教案】相关文章:
白鹅教案范文07-17
白鹅优秀教案03-12
《白鹅》教案(集合15篇)12-11
《白鹅》教案(通用15篇)09-14
《白鹅》教案集锦15篇10-23
《白鹅》教学反思09-12
白鹅教学反思11-11
《白鹅》读后感7篇10-02
幼儿教案音乐教案05-31
艺术教案中班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