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击打身体,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幼儿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节奏音乐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歌曲的音频mp3,图片。
经验准备:敲击小鼓的经验,听过小鼓的声音。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幼儿能按照三拍子的节奏,边唱边打节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进入教室
唱《红公鸡》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进入教室。(游戏玩两遍)
《红公鸡》
我有一只红公鸡,不知在哪里?请你快来叫一声?出来吃白米。
二、进行部分
发声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周学过的'《谁唱歌》做发声练习。
感知三拍子节奏的特点。
教师出示小鼓,并击打出强弱弱的节奏。(可以用小鼓的音频来代替)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强弱的节奏。(引导幼儿拍手,跺脚和拍腿)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听歌曲范唱《小鼓响咚咚》,一边用用肢体按照××××∣×××_∣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我的小鼓是怎么响的?
我说话儿,小鼓怎么样了?
我说小鼓响三声,小鼓怎么回答的?
哎呦呦呦这不行,为什么不行?
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怎么回答我的?
师幼共同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注意三拍子的节奏。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歌曲的优美,感知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三、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小鼓响咚咚》做着优美的动作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小百科: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感受3/4节拍的特点,用流畅、欢快的声音唱出小蜗牛逍遥、自在的心情。
3、进一步了解蜗牛背壳的神奇作用。
【活动准备】
1、歌曲CD
2、蜗牛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蜗牛图片,引出歌名。
师:快乐的小蜗牛,背着房子去旅游,你想做这只快乐的小蜗牛吗?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歌唱小蜗牛的.歌,名字就叫《快乐的小蜗牛》,仔细听听歌里是怎样唱小蜗牛的。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
师:歌里唱的是怎样的一只小蜗牛?小蜗牛想去干什么?
2、欣赏歌曲第二遍。
师:小蜗牛的房子有什么好处?
3、欣赏歌曲第三遍。
小蜗牛有很神奇的背壳,就像一座房子,风雨都不怕,它可以到处旅行,多么逍遥自在。
三、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按歌曲节拍拍手,感受歌曲。
2、幼儿跟唱,重点唱出轻松的情绪。
四、分组演唱表演歌曲。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一、活动背景
《小黄鸭》是一首旋律轻快、朗朗上口,由不同旋律演绎的二段体式歌曲。A段歌曲以小黄鸭附点节奏的叫声为主要歌词内容。B段歌曲的歌词反复两遍,旋律稍有变化,第一遍的结尾由上行旋律推进,第二遍的结尾由下行旋律结束。本活动紧紧抓住了歌曲的这些特点,将AB两个乐段分别创设为“我喜欢的小黄鸭”和“小黄鸭合唱队”两个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自然地进行学唱,并在情境学习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歌唱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学习歌曲。
2.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标记牌。
2.幼儿欣赏过音乐旋律。
(三)活动过程:
1.学唱歌曲A段
(1)难点前置,初步感受并掌握附点节奏。
①师:介绍我的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鸭子)
念白:“这.是我.的小.黄鸭|呷.呷呷.呷|叫—|”
②师:我的小黄鸭是怎么叫的?(观察幼儿是否能用附点节奏来模仿小黄鸭的叫声,视幼儿掌握情况引导)
[评析:将歌曲中附点节奏的学唱作为教学重点前置。通过反复倾听和比较:平均的四分节奏****|*—|和附点节奏*.**.*|*—之间的不同差异,从而进行模仿学习小黄鸭的叫声,掌握附点节奏。]
(2)倾听歌曲,感受旋律、熟悉歌词。
①师:带来了一首《小黄鸭》的歌曲,仔细听:除了小黄鸭“呷……”叫声,你还听到什么?
②师:再仔细听听,小黄鸭“呷……”唱了几次?听着音乐在心里数一数。
(3)初步学唱,熟悉旋律、记忆歌词。
①师:那么可爱的小黄鸭,你们喜欢吗?小黄鸭陪我们洗澡是一件高兴的事情,那我们就要把喜欢、高兴的心情唱出来,让大家都听到你们好听的声音,可以吗?
②师:洗澡还有什么有趣的动作?(幼儿自由单句模仿)让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唱一唱、做一做。
[评析:从听辨、熟悉歌词到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性质,到根据歌词设计有趣的动作,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体现了歌唱教学的步骤和方法,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唱歌曲B段
(1)出示图谱,了解歌曲内容。
①师:小黄鸭不但陪我洗澡,它还有其它的本领,看看图谱(小鸭),谁愿意来说一说?
(引导幼儿看图谱,将“它会游、它会叫、它会吹许多泡泡”歌词内容说出来)
②师:谁会用动作做一做呢?我们合作试试!
(启发幼儿念歌词并配动作练习,重点:泡泡动作)
③师:可不可以加上有趣的声音呢?
听听歌曲里面有什么有趣的声音?我们把有趣的声音学一学好吗?
(引导幼儿在“它会游、它会叫、它会吹许多泡泡”后根据添加象声词“哗哗”“嘎嘎”“bobobo”及动作。)
[评析:以小黄鸭的本领为主线,学唱时加入了媒体的演绎,让幼儿能快速的理解和记忆歌词,激发幼儿学唱兴趣。]
④师:出示图谱(“我”)小黄鸭会的事情我也会,一起来学一学(清唱,练习动作和象声词)
⑤师:我们把两句图谱完整地唱一唱(完整演唱B段歌曲)
⑥师:看图谱,这两句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引导幼儿象声词上行和下行的练习)
(2)完整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把这首有趣的《小黄鸭》歌曲连起来完整地演唱好吗?(师生共同歌唱歌曲AB第一遍)
[评析:通过小黄鸭朝不同方向吹泡泡的方式示范两段结尾处旋律上行和下行的不同,让幼儿在学小黄鸭吹泡泡的过程中很快解决了歌曲演唱的难点。]
3.分组演唱
(1)交代分组要求
师:小黄鸭邀请大家组成合唱队一起去演出,你愿意吗?观众要求小黄鸭合唱队分三组来演唱,这可怎么分呢?(分别出示游泳队、嘎嘎队和泡泡队三组标志,幼儿自由选择参加的泡泡队、游泳队和嘎嘎队来进行分组唱)
[评析:让幼儿参加到“小黄鸭合唱队”之中,利用可以站立的分组标志,让幼儿自由选择想加入的队伍,经过师生共同的规则讨论,得出了歌唱的规则:A段由大家来歌唱,B段分组唱。]
(2)讨论分组唱规则
师:你们准备好了,我们来排练一下吧!怎么唱呢?“它会游”哪组唱?“它会叫”哪组唱?“它会吹许多泡泡”哪组唱?前面一段谁来唱?(听伴奏变换形式完整歌唱1-2遍)
[评析:教师充当了指挥的角色,让歌唱的衔接更为自然和顺畅,在轻松、快乐地歌唱中掌握了歌唱的要领。]
三、活动反思
巧妙的教材选择,是活动成功的先决条件。歌曲《小黄鸭》旋律轻快、朗朗上口,由不同旋律演绎的二段体式歌曲,非常富有感染力,不由自主地吸引了孩子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效地策略运用,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如活动中一开始就采用了“先行组织者”理论,将学习难点附点节奏的学唱前置,有效的解决了A段歌唱活动中旋律感受、歌词记忆的问题。又如B段歌曲的歌词反复两遍,旋律稍有变化,又借助图片,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加上夸张生动的`动作,让幼儿在学小黄鸭吹泡泡的过程中很快解决了第一遍的结尾由上行旋律推进,第二遍的结尾由下行旋律结束的歌曲演唱的难点。
和谐的师幼互动,是教学活动的魅力所在。老师以亲和的态度、灵活的组织形式,构建了快乐、平等、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适宜的指导策略与孩子形成了有效的师幼、幼幼互动,整个活动设计巧妙,演绎流畅。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认知:熟悉“X X |X― |”, X X X X | X― |”的节奏型。
技能:初步学会在歌唱中间插道白。
情感: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
人格:能大胆地进行节奏型的短句创编。
养成教育目标:学会非常注意地倾听他人的悄悄话。
活动准备:
乐谱。
活动过程:
1、小青蛙律动入室。
2、练声《青蛙青蛙在哪里?》
3、复习歌曲《悄悄话》
①齐唱一次;分组唱。
②创编语言节奏。
启发幼儿想象青蛙说的话,并创编出符合“X X |X― |”, X X X X | X― |”两种节奏型的语句。
请个别能干的幼儿独唱,并在道白处用清楚的声音说出他所床边的.话语,教师引导其与幼儿模仿。
③合作演唱。
请邻座的幼儿两两结伴,互相讲悄悄话,要求幼儿能非常认真地讲和倾听悄悄话。
在道白中,第一句由甲唱给已听,第二句由已唱给甲听。
4、复习歌曲《听》
5、舞蹈《小乌鸦爱妈妈》
活动反思:
能够学会非常注意地倾听他人的悄悄话。
能够熟悉“X X |X― |”, X X X X | X― |”的节奏型。
初步学会了在歌唱中间插道白。
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
能大胆地进行节奏型的短句创编。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高低,能随高低不同和乐句做相应的动作。
2、学习轮廓剪的技能。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高人矮人的轮廓图片、剪刀、回形针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引题,让幼儿感受乐曲的不同
让幼儿说说有什么不同,听起来感觉怎样,好象看到了什么?
游戏“高人矮人”
2、幼儿运用轮廓剪和连接的技能,自制指偶玩具高人和矮人。
3、反复让幼儿倾听音乐,引导幼儿分辨哪句是音高,哪句是音低,哪句是由低变高,哪句是由高变低。重点分辨第五、六句
4、让幼儿左右手各套一高人和矮人的指偶,听高低不同的音乐,分别出示高人和矮人,并即兴地做动作,高音出高人,低音出矮人。
5、鼓励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表示音的'高低,启发幼儿创造性得表演。
活动反思:
我觉得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都能非常积极主动,没有过多的约束,只有快乐的表现,其实,当一节活动的设计符合孩子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相信孩子会很快乐。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老鼠打电话》是一节音乐活动,选自大班主题活动五《什么联络你我他》中。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会与同伴,朋友打电话,以电话的形式进行交流,有时一不小心往往就会拨错号码,就如歌曲中的小老鼠一样,居然把电话打给了一只猫。在设计本节课过程中,我注重了幼儿的生活性,情节性,游戏性,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分运用感官,形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歌曲。
活动目标:
1。 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学会有节奏地说对话。
2。 理解歌曲内容,学习看图谱演唱歌曲。
3。 知道做事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打电话》歌曲、 《小老鼠打电话》音乐图谱、猫和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打电话》入场
1。 刚才歌曲中的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们打过电话吗?都给谁打过电话呢?如果你想邀请你的'朋友来家里玩,你打电话时会怎样说呢?老师引导出: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用图来表示)师幼共同练习打电话。(用轻柔,有礼貌的声音学说)
2。 想一想,你的朋友接到你的电话会怎样说呢?引导: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用图表示)师幼共同联系接电话(干脆,有节奏的声音学说)
3。 师幼共同联系接打电话。师打电话,幼儿接电话。然后互换,幼儿打电话,老师接电话。男孩打电话,女孩接电话。
二.听说有只小老鼠也想打电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图片)
观察提问:
1。小老鼠在干什么?
2。手里拿的什么呢?
3。电话本有什么用处呢?
三.小老鼠到底是怎样打电话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放音乐)
提问:1。歌曲中的小老鼠在干什么?(出图谱一)
2。小老鼠打电话找朋友干什么?(出图谱二)
3.小老鼠是怎么知道朋友的电话号码的?(出图谱三)
4。小老鼠拨得电话号码是多少?(出图谱四)
5。小老鼠对朋友怎样说的?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四.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电话》老师唱一遍。幼儿听琴声跟唱一遍。幼儿唱一遍(前奏间奏处点头)
五.小老鼠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老师扮演猫表演
提问:小老鼠见到猫会怎样?幼儿学一下害怕的表情。请个别幼儿表演害怕的表情。重点练习吱—喵—嘭。
六、朋友怎么会是猫呢?老师出图谱直接唱最后两句。幼儿听琴声练习最后两句。
七、幼儿完整演唱歌曲一遍。加动作表演唱歌曲一遍。
八、幼儿带头饰表演歌曲(放音乐)
九、小结:这首歌曲中的小老鼠太粗心了,打错了电话号码把猫请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啊,所以小朋友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千万别打错吆,尤其是119,110,120这些紧急电话不能随便乱打,不然就给自己找麻烦了。
十、一起到院子做“猫捉老鼠”的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音乐情节让人始料不及,小老鼠形象活灵活现,游戏性、表演性极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她们大胆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并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体会演唱歌曲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根据图谱理解并记忆歌词。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小朋友们好,今天请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他们都是我的朋友。
(1)提问:你们有好朋友吗?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吗?
(2)引出动物朋友并用小动物的叫声进行发声练习。
二、基本部分。
1、“小动物们来干什么呢?”播放第一段音乐,幼儿聆听。
老师边提问边画出图谱:
(1)小鸟飞累了落在哪里了?(一只小鸟树上落哟)
(2)小鸟怎么叫的?(叽叽喳喳)
(3)小鸟叽叽喳喳干什么呢?(对我唱起歌哟)
(4)小鸟唱的什么歌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吧?(老师侧耳倾听)
(5)引出歌词:(噢)
(6)原来小鸟唱的是——(朋友越多越快乐,越快乐)
引导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提问看图谱理解歌词,并完整说歌词一遍再跟着音乐演唱两遍。
2、引出小鸭,师提问:小鸭喜欢到哪里去游泳呀?(水里、河里)通过幼儿的回答,引出歌词(一群小鸭下了河哟),播放第二段音乐,幼儿仔细聆听。引导幼儿能在理解第一段歌词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图谱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第二段歌词。
老师提问:
(1)小鸭怎么叫的?(嘎嘎嘎嘎)
(2)小鸭嘎嘎嘎嘎在对我干什么呢?(对我笑呵呵)
(3)小鸭小鸭你们笑什么?(朋友越多越快乐,越快乐)
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进行演唱。
3、通过提问:小羊喜欢吃什么?引导幼儿能自己根据图谱演唱第三段歌曲。
小结:小动物们都唱的是同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朋友越多越快乐》。
4、通过播放幼儿的现场演唱歌曲的声音引出游戏:《收录机》。
(1)教师示范游戏并讲解玩法。
师:这是我的好朋友收录机,它有一个本领,它能把我们大家的声音收到肚子里,你一按按钮,声音就会从小嘴巴里放出来。
(3)师幼共同游戏,激发幼儿在游戏中体会演唱歌曲的快乐。
5、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用蜗牛爬行的慢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
(2)再次引导幼儿用小鹿的速度,欢快的演唱第二、三段歌曲离开教室。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丢手绢(中班)
游戏目标:
1. 学习简单的律动,锻炼身体。
2. 发展幼儿跑的动作,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注意力。
3. 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游戏准备:
无(在户外场地)
游戏玩法:
请一个小朋友先来丢手绢,边唱儿歌边绕着圆圈走,唱完儿歌前要把手绢放在一位小朋友的后面不能让她发现,并快速地抓住她。
其他小朋友原地围成圆圈坐下,一边拍手一边唱丢手绢的歌;小眼睛要看着前面,不能告诉其他孩子。
但是当你发现你自己后面有小手绢时你要马上拿起小手绢去追那个丢手绢的小朋友,而我们丢的'小朋友要马上跑到那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去坐好,如果丢手绢的小朋友被你捉住了,那就要请丢手绢的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个节目了。 游戏规则:
1. 幼儿丢手绢的时候要唱歌,其他小朋友跟着拍手。
2. 在追逐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中班音乐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能理解歌曲的内容,知道歌曲中四种小动物走路的特征。
2.能力目标:会用好听自然的声音唱歌曲,并根据歌曲的内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3.情感目标:愿意在集体面前表演,愿意参加音乐游戏。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理解歌曲的内容,知道歌曲中四种小动物走路的特征。
活动难点:会用好听自然的声音唱歌曲,并根据歌曲的'内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歌曲《小朋友想一想》、歌曲《走路》、四种动物图若干(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要来几位客人哦。现在他们还在路上。现在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儿歌等等他们吧,看看你听到了什么?什么小动物?你喜欢它们吗?
(二)基本部分
1.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学一学它走路的样子
教师:你还喜欢什么小动物?是怎么走路的,请你学一学。
2.第一次播放歌曲,初步理解歌曲的内容,按歌词顺序贴小动物图
教师:咦,我们的客人来了。我们仔细听一听,看看都有谁(按小朋友说的顺序贴小动物图)。你听到他们是怎样走路的?
3.第二次播放歌曲,幼儿贴小动物图
教师
:这首歌叫做《走路》我们再听一次,大家可以轻轻跟着一起唱,你来说一说是谁先出来的?然后谁来了?
4.第三次播放歌曲,初步创编简单肢体动作
教师:我们来学一学小动物走路吧。
(三)结束部分
1.律动游戏结束
教师:我们跟着音乐唱歌,用自己的动作来进行表演游戏吧。(游戏重复多次,可用集体、分组的形式分别进行)
五、活动延伸
回家教爸爸妈妈唱《走路》并且一同玩游戏。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11-17
中班音乐教案07-25
(经典)中班音乐教案10-09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08-01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07-15
中班音乐鸭子教案11-28
中班音乐《买菜》教案10-01
中班音乐树叶教案12-26
中班音乐教案(优选)07-23
中班音乐教案[必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