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案

时间:2022-04-10 12:36:29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荷花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花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荷花教案集锦9篇

荷花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品味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体味人物对话

  教学重点

  1.景语和情语。

  2.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1.散文式的格调。

  2.诗歌般的意境。

  教学方法

  研读、品味、思考

  教学过程

  一、品味语言

  小说语言质朴、明丽、流畅、耐人寻味。要着重品味人物的对话描写。可以“话别”一席话为例。这段对话,妻子察言观色,紧问不放,丈夫支支吾吾,闪烁其词;一个机敏多情,一个憨厚纯朴,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又是爱家爱国,深明大义。另外还有五个青年妇女商量探亲的对话,寻夫时的说笑,脱险后的一番议论,都各具特色,写出了白洋淀儿女特有的风貌,将人物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值得玩味。

  二、讨论文章中的几个问题

  ①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有许多英雄题材可以写,为什么偏偏要写一组普通的农村妇女?

  提示:中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时;妇女的情感更加细腻、更加丰富;妇女尚且如此,何况武装起来的男人?……

  ②为什么这组妇女连姓名都没有?

  提示: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低下,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出嫁的女子就归属于丈夫家,以丈夫的名字称呼她,如“水生嫂”。他们只管家务,侍候老人孩子,织布、纺纱,还要参加一定的劳动,她们辛勤地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比较起来,她们的生活闭塞、观念陈旧、眼界短浅、相对比较自私……可是就连社会地位极低、观念陈旧的妇女们都勇敢地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国的抗日战争怎么能不胜利呢?

  ③塑造这组群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荷花淀(.)..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提示:主要是通过动作性很强、抒情性很强的对话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

  ④结尾写妇女们的哪些变化?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妇女们从思念亲人,探望亲人,到遭遇敌人,亲眼看到子弟兵们与敌人的斗争,她们深受教育和鼓舞,进而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这正是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真实写照。

  三、把握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特色。

  孙犁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他是用散文诗的语言在写小说,他善于营造诗一般的意境。如开头描写水生嫂编席子的场面,那语言简洁、动听、优美。学习时要注意思考,这一段描写有哪些作用。

  四、作业:生活中有很多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描述。选择大家熟悉的一个或几个景点,尝试着做诗意化的描写。

荷花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体验和感受儿歌的美妙意境,激发幼儿学习、朗读儿歌的兴趣。

  2.能够大胆的猜测、朗读、表现儿歌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儿歌,理解动词“吹”、“落”、“游”、“打“,初步感受形容词“暖暖的”、“细细的”、“红色的“。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儿歌,理解儿歌中的动词“吹”、“落”、“游”、“打”等。

  难点:体验和感受儿歌所传达的优美意境和情感。

  三、活动准备

  1.儿歌录音(宝宝吧)

  2.自制儿歌挂图

  3.夏天荷花的相关图卡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夏天知了的录音。有幼儿初次欣赏录音,感知诗歌中出现的主要景物。

  (1)你听到诗歌里出现了哪些景物?还需要再听一次吗?

  (2)幼儿回答的同时,出示池塘、风、雨、鱼虾以及荷花的图片并粘贴。

  (3)运用猜空白、翻字卡的方法,学习、理解诗歌中的动词。

  2.再次欣赏儿歌,请幼儿听听挂图上绿色卡片的地方是什么字?

  3.教师引导幼儿翻看字卡并带读。

  4.接龙游戏:教师念前半句,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后半句。

  (1)初步感受形容词,体会儿歌的优美意境。

  (2)请你们看看红色卡片表示的是什么字?

  (3)红色的大伞指的是什么?

  5.教师播放.配乐朗诵诗歌。

  (1)第一次朗诵:我们能不能也用美美的声音把这首诗念出来呢?那我们试试看。

  (2)第二次朗诵:你们觉得自己念得怎么样?还可以怎样念会更好?带着这些方法我们再试试看是不是更好听了,好吗?

  (3)第三次朗诵:怎么样?刚才我们都是用声音朗读,这次我们要加大难度咯!

  (4)用我们的身体、动作和声音一起来表现。愿意挑战吗?有没有信心?那我们试试!

荷花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的美妙意境,学会念儿歌。

  2.欣赏画面,关注作品中的色彩及形态。

  3.尝试用肢体及神态表现儿歌的内容和意境。

  重点难点:

  1.尝试用肢体及神态表现儿歌的内容和意境。

  2.欣赏画面,关注作品中的色彩及形态。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荷花开》。

  2.挂图:《荷花开》。

  3.DVD:《荷花开》。

  4.CD:《荷花开》。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初步了解儿歌的内容。

  1. 这是什么地方?

  2. 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3. 画面上的天气是怎样的?

  4. 看起来画面中什么是静止的?什么是在运动的?

  二、播放DVD,请幼儿欣赏,感受儿歌的美妙的意境。

  1. 儿歌中的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暖暖的风呢?

  2. 小雨是什么样的?你在画面上看小雨是细细的吗?怎样可以画出细细的小雨?

  3. 小鱼儿,小虾儿游过来,想象一下,它们游过来干什么?

  4. 红色的大伞是什么?

  三、请幼儿跟随DVD念儿歌。幼儿熟悉儿歌后,引导他们独立念儿歌,并在念诵的时候放松自己的身体,自然地摆动身体。

  四、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儿歌。先请幼儿想一想,怎样用身体来表现荷花的造型。再请幼儿双手合掌伸长当小鱼:把双臂打开,手指做剪刀状来扮演小虾。小鱼、小虾要在荷叶下面穿梭。

  五、请幼儿分组,商量各自扮演儿歌的一个角色,如扮演荷花、小鱼、小虾等。再随CD边念儿歌边表演。引导幼儿注意各角色之间的站位及互动。

荷花教案 篇4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教学设想:

  《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誉为“诗体小说”。相对于主题美、情节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作品中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我打算通过朗读、品味人物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把握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的心灵。

  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xx年7月,荷花飘香的季节,以“诗体小说”独步现代文坛的孙犁老人离我们而去了,他虽然去了,但他写的《荷花淀》在中国文学的长廊中至今仍散发着幽幽的清香,万万千千的中学生在这清香中低吟、沉醉,时时升起感情的旋律。今天就让我们撑一艘心灵的小船,向荷花淀深处漫溯,去观赏一下如诗如画的白洋淀风光,去认识几位淳朴、机智、多情的青年妇女,看一看她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丈夫的痴情、对祖国的爱以及她们身上洋溢着的那种蓬勃的人性之美。

  二、目标定向:

  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小说,能列举几部印象深刻的,并能说出它们的主人公吗?《荷花淀》大家都读过了,你认为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人物,有多把钥匙,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今天我们应该动用哪一把呢?——语言。

  三、朗读品味夫妻话别的对话,探究把握水生嫂形象

  四、读商议探夫、归途说笑两个片段,领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

  五、结束语:

  这群朴素得如同淀里随处生长的荷花一般的妇女,她们的心灵像荷花般高洁美好,她们的容貌也一定像荷花般端庄美丽。感谢孙犁,给我们送来了这样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荷花淀的女人们,让我们感受了人情人性的纯美,看到了中国妇女的成长。

  六、课外作业:(个性化研读题)

  1、《荷花淀》除了语言美、情感美、人物美外,景物美、细节美也很突出,望细读品赏,写一篇读写笔记:评《荷花淀》中景物美或细节美。

  2、课后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其创作风格(“荷花淀派”)。

荷花教案 篇5

  一、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二、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三、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险助夫杀敌

  四、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归结主题。

  教学步骤: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问: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明: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对话: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证明水生嫂并非一心当好妻子,她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导学生做改写练习,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写一段临别对话。

  2.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二、归结主题: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刘卫)

  教案点评:

  1.安排两教时。

  2.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语言轻柔、清丽的风格和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

  3.着重让学生改写夫妻对话、分析水生嫂和祥林嫂不同的人生命运产生的原因。

  4.利用多媒体音像带,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写出故事梗概。

  探究活动

  猜读续写一种开发形象思维的好方法

  何宗弟

  我所教的实验班的学生,普遍偏重理科,大多逻辑思维较强,而形象思维较弱。他们长于判断、推理、证明,思考问题条理清楚,而不善于描写想象,不善于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对于一个思维能力健全的人来说,两种思维应均衡协调地发展。这样,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便成了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猜读续写是开发和增强形象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猜读就是阅读语文课文的部分内容后,掩卷沉思,猜测、推断其后的内容;续写就是对猜读的结果整理加工,形成文字,接续在阅读部分的后面,使前后两部分文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篇新文章。

  猜读续写活动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课文。选出的课文从文体上说可以是小说、戏剧,也可以是散文、就事论事的议论文;从内容上说应是学生熟悉的,而且有猜头、有写头;从语言上说应是比较通俗、浅显的。总之,所选的课文应和学生的认识和语言水平相接近。

  例如,高二时,我选择孙梨先生的《荷花淀》进行猜读。《荷花淀》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冀中白洋淀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时期的历史,学生一般比较熟悉,他们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从电影、电视、小说、课堂及大人的口里了解到那个时期的不少情况,而且该小说语言朴素平实,适合作为猜读续写的原材料。

  第二步是确定阅读的文段(猜读点即含在其中)。阅读的文段一般在篇首,也可包括篇中,应能开启后文,启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文思。

  学习《荷花淀》时,我们确定该文第一节开头到第16自然段(从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到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如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为第一个阅读段。第二节开头到第23自然段,即从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快摇!为第二阅读段。这两段都提出了矛盾和情节发展线索,为猜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为想象的展开准备了广阔的天地。

  第三步组织猜读和续写。读是猜的基础和前提,是走进阅读段中去,写则是猜的提高和完成,是从阅读段中走出来。

  猜读前要补充文章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并提出明确的猜读要求。

  猜读《荷花淀》前我们先向同学介绍了孙犁小说的特点、该文的写作背景,并补充说明了水生家庭的构成情况。猜读时我们要求学生猜想水生嫂听了水生报名参军的话后产生了哪些思想活动,做出了什么反应,故事情节将如何发展,然后把猜想的内容整理成续文,接续在阅读文段之后。猜读时同学头脑中可能出现多种方案,可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佳方案,而把它形成文章,还要经过反复推敲、加工,作文字上的处理。由于选文对路,可猜性强,同学的文思被激活,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续文。对于水生参军的事,有的写水生嫂满口豪言,全力支持;有的写水生嫂感情复杂,又想支持,又怕出事;有的则写水生嫂坚决反对,吵架怄气,最后水生不得不把老爹搬出来做水生嫂的工作;当然也有和课文的写法接近的。对于归途遇敌的事,有的写几个妇女把船摇到水道狭窄处,弃船而行,鬼子大船过不去就跳下小船来抓花姑娘,妇女们潜水过去掀翻小船,不识水性的鬼子全部落入水中淹死;有的用了误会法,说追来的鬼子并非鬼子,而是水生他们装扮的,原来他们要去执行一项任务;有的则写妇女们潜入水底,设法凿破敌船,鬼子随船沉入水底;还有的写水生嫂掩护几个妇女脱险,而自己光荣牺牲。当然也有和课文处理方法相近的。

荷花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荷花、藕、莲子的特征,以及它们是荷花的花、茎、种子部分。

  2、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能关注水中生长的植物。

  活动准备: 课件、荷花、莲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荷花、藕、莲子的特征

  1、课件出示荷花、藕、莲子(让幼儿说说这些是什么)

  2、启发幼儿仔细观察,说说荷花、藕、莲子是什么样子的。

  3、讨论:莲子长在哪里?莲蓬是什么样子的?藕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在哪里?(藕是横着长在水中的泥土里,荷花的茎,是一节一节的。荷花谢了以后长出莲蓬,莲子长在莲蓬里。荷花、藕和莲子是一颗植物上的茎、叶、花、种子。)

  4、知识拓展荷花是什么季节开花?它最喜欢什么?如果没有水它会怎样?(荷花最喜欢水和高温,夏天温度高,荷花夏季开花,荷花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二.引导幼儿讨论荷花与人们的关系

  1、人们用藕,荷花,莲子可以干什么?

  2、你喜欢荷花吗?为什么?

荷花教案 篇7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其余学生评议。

  二、新授:

  (一)读议第一自然段:初闻荷香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文中哪一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想看荷花时的迫切心情?

  指名说。(赶紧)

  2、出示:

  比较句子:一进门就闻到一阵花香。

  进门闻到一阵花香。

  (1)指名读,其余学生思考哪个句子比较好,为什么?

  (2)在读一读体会体会。

  (3)你能用一……就……来说一句话吗?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作者想看荷花的迫切心情。

  (一)读议第二、三自然段:再赏花姿

  1、作者具体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美的地方?

  指名说。

  (1)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A、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怎样才是挨挨挤挤?

  B、荷叶美在哪里呢?(在颜色和形状上)

  C、你能读出它的美来吗?试试吧。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这里有一个冒字,你能给它换个词吗?(例如:长、钻、抽)B、为什么不用这些词语,而用冒呢?出示荷花从许多大圆盘之间慢慢长出来的动画图片。

  C、从一个冒字体现了荷花旺盛的生命力。

  (3)荷花姿态的句子: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

  A、出示课件: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图。

  B、对照图片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C、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 ,像一个个 。白荷花在这些 。有的 。有的,露出 。有的 ,看起来 。

  【这个填空是学生从读到背之间的一个过渡,有了它就好似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学生背诵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①自由填空②指名填空③齐读填空。

  不看填空,自己能背诵出来吗?指名背诵。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荷花的姿势。

  (1)指导看图,观察荷花的姿势。(例如:弯腰敬礼、挺直身子晒太阳、藏在荷叶下面很害羞,不敢露出头来等)

  你能学习第二自然段中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说说荷花的不同姿势吗?

  【有位学者曾经这样告戒我们:学问的要决,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如果说学习是把客观知识变成自己主观知识一部分的过程的话,那么,运用就是学习者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2)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觉得像不像一幅画?那么这个画家又是谁呢?

  过渡:荷花这么美,,作者都陶醉了,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三)读议第四、五自然段:幻化荷花

  1、请自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这一部分的呢?有怎样的特点?(把自己变成一种景物,加上自己的想象,注意和周围其他景物进行交流。)

  3、你能学习他的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景物,也来写一写吗?

  【重视读,重视背,重视读写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教得实在,学得扎实。】

  (1)自由思考,小组交流。

  (2)指名说说,共同评议。

  三、总结课文:

  1、自由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播放音乐,让学生配乐有感情朗读课文。

荷花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荷花的花朵、叶子、根茎、果实,初步了解荷花的主要特征。

  2、了解荷花不仅可以欣赏而且每部分还可以用来做健康食品。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60——41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纸工的方法现场做出一朵荷花,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将一片片的花瓣和荷叶贴起来后放在水盆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花瓣和叶子,现在我将她们粘贴起来,请你们看看粘贴好的是一朵什么花?

  2、教师:看出是什么花了吗?为什么你说是荷花?你在哪里见过荷花呢?

  教师:先请幼儿观察荷花,看看颜色这些之类的。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观察。

  二、看图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问。

  教师:荷花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是什么样子的?画面上每朵荷花都一样吗?都是怎样的?请你们用双手做出动作来表示一下。

  这里请幼儿是再次的去观察,请他们做形状和动作的话也是在加深他们的印象。

  教师:荷花是什么样的?你感觉它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它像什么?你觉得它漂亮吗?为什么?

  从荷花的外型开始给幼儿进行介绍,让幼儿开始仔细的观察荷花,从而也对荷花的喜欢和欣赏。

  教师出示一个莲蓬后提问。教师:这是什么?你见过吗?它像什么?在哪里见过?它和荷花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它就是荷花中间的的花蕊。当花瓣凋谢后,花蕊就会由黄色变成绿色。莲蓬中间有什么?

  教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莲藕和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了解荷花各部分都可以用来做健康食品。

  教师:你见过这些食品吗?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说说它是用荷花的哪部分做的?你吃过吗?感觉怎样?

  四、游戏:荷花荷叶几时开。

  幼儿手拉手围成一圈,教师在圈内。当教师说到“开两朵”时,其余幼儿就要两两围圈。效果分析:

荷花教案 篇9

  一、贴近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花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阅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

  《荷花》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同此,教者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多次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自己的语句,在教师相机引导时又再次引导学生去读,在课文结束后,双配乐齐读。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读文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义。感到荷花的美,体会到语言的生动和优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引导搜索、拓展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努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查找了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想下去,从开始想像蜻蜓、小鱼会说什么。到后来想象还有哪些什么呢?这种想象能力的训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

  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出现了荷花的配乐画面、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荷花的画面。在结尾学生在读体会全文时,又加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

【关于荷花教案集锦9篇】相关文章:

有关荷花教案模板合集8篇03-20

关于舞蹈教案模板集锦9篇04-09

关于狼教案集锦7篇04-09

关于燕子教案模板集锦9篇03-27

关于水教案集锦9篇03-27

关于草原教案模板集锦6篇03-15

关于小班教案集锦10篇03-15

荷花教学反思03-26

《秋天》教案(集锦15篇)03-15

语文荷花的教学反思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