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2-01-30 10:43:4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桥教案模板汇编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桥教案模板汇编6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三)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些,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板书设计:

  19 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 才干 历史遗产

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快乐在于奉献。

  教学过程:

  一、师生相互问好。

  师:小朋友们,睡了一个午觉,精神这会儿多好啊!上课——小朋友们,下午好!

  生:老师,下午好!

  二、导入

  师:小朋友们,徐老师听你们李老师说,前天刚上了一篇课文,叫《兰兰过桥》,是吧?兰兰见识到了架在水里的“潜水桥”,也看到了爷爷手中可充气又可折叠的“塑料桥”,小朋友们可大开眼界了,事后听说你们自己还设计了不少多功能的桥,徐老师可感兴趣了,于是把你们设计的几幅桥拿到这里来了。瞧!这是徐智涵设计的,他告诉老师说他设计的桥会移动、会说话,还会飞,用处可大着呢!这是钱佳宇设计的太阳能桥,她说这种桥上的灯,白天能吸收太阳光线,到了晚上就能照亮路面。郭可凡设计的就更不错了,看!这座桥有一个安全门,她告诉老师说鱼可以在门边洗澡,受到保护,而小朋友们呢,可以在桥上嬉戏、玩耍,可是一不小心,要是失足掉进了河里,你也不必担心,因为这座桥长着两只自动安全手,一遇到这种情况,这两只健壮的手就能把小朋友给打捞上来,这真是人类的好帮手啊!

  其实,森林里也有一座不一般的桥,今天我们就要去会会它,它叫——

  生:象鼻桥(教师板书

  三、教授新课。

  师:(出示图片)就是这座桥吧?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许多小动物,森林里有条小河。

  生2:我看到两只大象把鼻子连起来,让小动物们过去。

  生3:我看到小动物们可开心了。

桥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68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桥教案 篇4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介绍题跋、题画等文体常识,使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导入切如正题,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绘画成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疏通字词,注意句子的断句,整体感知文意;最后,让学生诵读两则题画,并分别为两则题画划分层次,概括其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朗两则题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能力);让学生讨论、分析重点语句和字词的含义,教师适当提示、纠正、明确,让学生理解、把握重点语句和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倏、变相、化机、自尔、藐兹、胸有成竹”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了解题跋、题画等文体常识,以及作者的绘画技法及其创作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

  1.疏通字词,能够准确断句。

  2.感知文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悟能力,及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疏通字词、 准确断句。

  2.整体把握文意。

  (二)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作者的代表作品,简介作者的生平、绘画成就、题跋、题画等文体常识,使学生对此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诵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告奋勇或者派出代表朗诵课文,教师及时纠正字词的读音和断句,然后师生齐读课文,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能力。

  3.讨论分析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课文中不易理解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提示、纠正、明确。

  教学媒体

  投影仪、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投影显示:

  郑板桥的生平、图片及其代表作品(见文本素材文件夹中郑板桥简介和图片集锦文件夹)、题跋、题画等文体常识

  (讲授新课)

  投影显示:

  一、作者简介与解释文体

  1.作者简介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性情落拓,不拘小节,人多目为狂士,“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诗、书、画皆有成就,号称 “三绝”。其画秀丽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则揉楷、行、草、隶而为一,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著有《板桥文集》、《板桥家书》、《板桥诗钞》等。

  2.解释文体

  跋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指的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文字。写在画幅上的叫题画。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从内容上看,有的叙写作画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然而都是为了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

  二、疏通字词

  1.注音:

  倏(shù) 变相(xiàng) 化机(huà)(jī) 藐兹(miǎo)(zī)

  2.释义:

  倏:迅速。

  自尔:自然。

  化机:变化机巧。

  后学:晚辈,学生。

  藐兹:轻视这一点。

  变相:变化了的形态。

  三、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告奋勇或者派出代表朗诵课文,教师及时纠正字词的读音和断句,然后师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让学生自告奋勇大声朗诵课文的第一则,教师提醒该声注意“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和“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等句中的字词读音和断句,其他同学思考下列两个问题(板书):

  (1)课文的第一则主要分几层?

  (2)各层分别讲了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朗读完课文的第一则,先让学生讨论第一个小问题,然后教师适当提示、明确。

  (1)课文的第一则主要分几层?

  教师明确: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开头“江馆清秋”到“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第二层:从“总之”到“独化云乎哉!”。

  (2)各层分别讲了哪些主要内容?(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适当提示、明确)

  教师明确:

  第一层:主要讲作者一次作画过程中的几个环节;清秋,晨起看竹时由“眼前竹”有了作画的冲动--到“胸中竹”构思--再到“笔下竹”完成之竹。

  第二层:主要写作者作画过程的感受及心得:“意在笔先”,“趣在法外”,从而形象地揭示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获得创作冲动,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2.让学生自告奋勇或者学生推荐代表大声朗诵课文的第二则,教师提醒该声注意“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等句的中的字词读音和断句,其他同学思考下列两个问题(板书):

  (1)课文的第二则主要分几层?

  (2)各层又分别讲了哪些内容?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适当提示、明确

  (1)课文的第二则主要分几层?

  教师明确:

  课文的第二则主要分两层

  第一层:从“文与可画竹”到“何敢妄拟前贤”。

  第二层:最后一句“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2)各层又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适当提示、明确)

  教师明确:

  第一层:通过和文与可画法的比较,作者旨在指出艺术要师法自然,而不能“妄拟前贤”、“陈陈相因”,这样才能“自尔成局”、“神理具足”。

  第二层:总结全文- -“有无成竹,道理一也”,虽然作画的技法不同,然而两者所追求的境界是一致的:即艺术要师法自然,独出新意,这样才能“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四、思考

  “胸有成竹”在文中的含义和现在常用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二课时

  五、问题探究

  (新课导入)

  同学们:“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我们都很熟悉。然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在本文中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谁知道它们的差异在哪里?(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拨、明确)

  1.“胸有成竹”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现在常用的意思又是什么?(投影显示)

  教师明确:

  “胸有成竹”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人在画竹子时,心里已经有(构思)了一幅竹子的形象。现在常用“胸有成竹”来形容做事情之前已经有了周密的考虑、计划或者安排,比喻对做某事已经心中有数、有把握。

  2.第一则题画中,作者通过画画儿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投影显示)(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拨、明确)

  教师明确:

  作者深刻地体悟到艺术离不开生活,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想使艺术创作独具新意,艺术家就必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冲动和灵感。

  3.在第二则题画中,作者为什么说“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投影显示)(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拨、明确)

  教师明确:

  因为虽然作画的技法不同,然而两者所追求的境界是一致的:即艺术要师法自然,独出新意,而不能“妄拟前贤”、“陈陈相因”,只有这样才能“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六、总结

  这里所选的两则画题,虽非严思宏论,却自有其深彻独到之处,当细细品味。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边叙事边点拨,且叙事、点拨皆层层推进;同时,由于事、理已均在夹叙夹议中表达殆尽,故而其结语须再翻进一层,将意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题画虽短小,然信手拈来,遂成佳制,却更见大家之匠心。

  七、作业

  从下面几个绘画的技巧中,你有什么感受,悟出了什么道理?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彼此受到的启发。(500字左右)

  1.齐白石画虾,不画水,但虾的形态却给以满纸水气淋漓之感。

  2.有人画“深山藏古寺”诗意图,只画一只小僧担水走在小路之上。

  3.宋人画“踏花归去马蹄香” 诗意图,只画一只马飞奔,几只蝴蝶绕于马蹄周围。

  板书设计

  《板桥题画二则》

  郑燮

  一、作者简介与解释文体

  二、疏通字词

  三、整体感知

  1.(1)课文的第一则主要分几层?(2)各层分别讲了哪些主要内容?

  2.(1)课文的第二则主要分几层?(2)各层又分别讲了哪些内容?

  四、思考

  五、问题探究

  1.“胸有成竹”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现在常用的意思又是什么?

  2.第一则题画中,作者通过画画儿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3.在第二则题画中,作者为什么说“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六、总结

  七、作业

桥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3、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4、请学生交流:张继,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

  5、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 )、( )、( )、( )、( ),听到的有( )和(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2、背诵课文。

桥教案 篇6

  1.教学目的和要求Teachingaimsanddemands:

  通过学习,初步掌握水果名称的读音。

  学会用英语问对方是否喜欢某种水果,并能回答该问题。

  继续学习英语的音素。

  并进行相应的训练。

  初步掌握英语名词单、复数的概念。

  学会说英语的谚语和对话。

  2.交际用语Expressionsincommunication:

  Whatwouldlike,Sir?

  Iwantsomeapples.

  Wouldyouanapple?Yes,please./Nothanks.

  Hereyouare!

  What’syoufavouritefruit?

  Idon’tlikebananas,butIlikepeaches.

  Howaboutyou?

  Me,too.

  3.重点朗读词汇Keywordsandexpressions:

  apples,bananas,pears,grapes,mango(e)s,grapefruits,oranges,pineapples,watermelons,peaches,coconuts,melons.

【【精华】桥教案模板汇编6篇】相关文章:

1.【精华】桥教案3篇

2.有关桥教案模板7篇

3.实用的桥教案模板4篇

4.【推荐】桥教案四篇

5.实用的桥教案4篇

6.【精选】桥教案范文六篇

7.【精选】桥教案范文3篇

8.【精华】安全教案模板8篇

9.【精华】水教案模板九篇